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癌缺失-1(DLC-1)基因mRNA表达与结肠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手术切除结肠癌标本共60例,以外伤、结肠憩室、结肠炎手术治疗留取的正常组织10例为对照.采用反转录PCR定量检测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DLC-1基因mRNA的表达.依据TNM分期进行分期,采用直线相关分析DLC-1基因表达与结肠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结肠癌组织DLC-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0.085±0.00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562±0.063),癌旁组织低于正常组织(1.000±0.003).DLC-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结肠癌分期呈负相关(r=0.51,P< 0.01),DLC-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46,P< 0.05).结论 DLC-1基因mRNA表达与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呈负相关,DLC-1基因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是研究结肠癌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DMBT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30例乳腺癌旁增生组织和30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DMBT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 60例乳腺癌组织中44例DMBT1基因mRNA表达低下或完全不表达(73.3%),16例表达正常(26.7%),癌旁正常组织和乳腺癌组织相比、癌旁增生组织与乳腺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2,P=0.00062;x2 =15.99,P=0.000 06).乳腺癌中DMBT1基因mRNA的低表达与患者年龄(x2=1.733,P=0.188)、肿瘤大小(x2=0.776,P=0.378)、组织病理分级(x2=1.000,P=0.316)无显著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和临床Ⅲ期患者癌组织中DMBT1基因mRNA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x2=4.885,P=0.026)和临床Ⅰ、Ⅱ期患者(x2 =4.600,P=0.032).结论 DMBT1基因mRNA表达降低与乳腺癌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并分析BUB1表达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比研究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原发性肝癌的mRNA原始表达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基因本体(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和蛋白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初步探索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分析BUB1mRNA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研究显示,GO条目包括4个生物途径,3个细胞定位,1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3条,包括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和细胞周期。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处于网络中心节点的蛋白包括CDC20、BUB1、CCNB1和CCNB2等。BUB1mRNA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和T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P>0.05)。OS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分期和BUB1mRNA表达有关(P<0.05),与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BUB1mRNA表达、临床分期和T分期是影响男性原发性肝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P<0.05),而远处转移是影响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P<0.05)。亚组分析显示,男性、≥51岁、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和T1~T2期患者中,BUB1mRNA高表达者的中位OS显著低于BUB1mRNA低表达者(P<0.05)。结论BUB1可能通过参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细胞周期参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发展。BUB1mRNA表达影响原发性肝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DLC-1基因在肝癌组织和血清中表达的关系及其在肝癌转移乃至复发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3例均经病理学证实的HCC的组织及血清标本,依据临床以及病理学特征分为高侵袭组和低侵袭组.采用PCR技术对所有组织和血清标本DLC-1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HCC标本中DLC-1基因阳性表达率高侵袭组明显低于低侵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24,P<0.05),血清标本中DLC-1基因阳性表达率HCC高侵袭组明显低于低侵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19,P<0.05).41例高侵袭组中23例HCC组织中DLC-1表达阳性,12例血清中DLC-1表达阳性,高侵袭组中的DLC-1阳性表达率在血清中是组织中的52.17%.32例低侵袭组中26例HCC组织中DLC-1表达阳性,17例血清中DLC-1表达阳性,低侵袭组中的DLC-1阳性表达率在血清中是组织中的65.38%.51例HCC组织中DLC-1表达阳性的HCC患者中,18例(35.29%)复发或转移;22例DLC-1表达阴性者中,14例(63.64%)复发或转移.29例血清中DLC-1表达阳性的HCC患者中,11例(37.93%)复发或转移;44例DLC-1表达阴性者中,27例(61.36%)复发或转移.结论 临床上血清中DLC-1表达检测可以取代组织中DLC-1基因表达检测,作为一种简便的方法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AI1/CD8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对6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区域淋巴结组织中KAI1 mRNA和CD82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69例原发性乳腺癌中,癌旁组织中KAI1基因在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和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癌组织和区域淋巴结组织中KAI1基因在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和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CD82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以及PR表达无相关性(P>0.05),而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ER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KAI1/CD8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及某些临床病理因素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口腔鳞癌组织中KAI1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 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74例原发性口腔鳞癌(无淋巴结转移49例,有淋巴结转移25例)、21例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19例口腔黏膜白斑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石蜡标本组织中KAI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KAI1 mRNA在正常黏膜组、黏膜白斑组、鳞癌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灶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4.2%、61.2%、28.0%和4.8%,其中无淋巴结转移鳞癌组显著低于正常和黏膜白斑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45,淋巴结转移灶组显著低于相应鳞癌组,P=0.040。低分化鳞癌的KAI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高、中分化鳞癌,P<0.001。KAI1的表达与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以及pT-MN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KAI1 mRNA表达下调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评估肾细胞癌预后因素的指标。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肾癌组织中CD44V6 mRNA和nm23-H1 mRNA表达情况。结果 肾癌组织中CD44V6 mNRA和nm23-H1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7%和56.7%。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CD44V6 mRNA高表达和nm23-H1 mRNA低表达有关(P<0.05)。CD44V6 mRNA表达与nm23-H1 mRNA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γ=-0.42)。结论 CD44V6 mRNA高表达和nm23-H1 mRNA低表达对判断肾细胞癌分化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 Syk)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60例宫颈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yk mRNA 的表达.结果: 20例正常宫颈组织和18例CINⅠ组织均检测到Syk 基因的表达,32例CINⅡ~Ⅲ组织有17例检测到Syk 基因的表达,60例宫颈癌组织有21例检测到Syk基因的表达,Syk基因的表达从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到正常宫颈组织依次增高(P=0.00),且在CINI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INⅡ~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有淋巴结转移的23例宫颈癌组织,有4例检测到Syk基因表达;无淋巴结转移的37例中,17例有Syk基因表达,Syk 基因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2.Syk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有明显相关性,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yk基因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可能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提示可能是宫颈癌的一种候选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患者的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中Bin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58例经病理证实的ESCC患者的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中Bin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食管鳞癌组织中Bin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比较ESCC患者Bin1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Bin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8.62% vs 25.86%,x2=12.76,P<0.01),Bin1甲基化状态与患者TNM分期、肿瘤侵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 <0.05).ESCC组织中Bin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78 ±0.05) vs (1.03±0.03),t=9.643,P<0.01)];发生Bin1甲基化的组织中Bin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甲基化的组织[(0.68±0.04) vs (0.85±0.07),t=2.476,P<0.05].结论:Bin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可能与ESCC的发生密切相关,它是ESCC中Bin1 mRNA低表达或缺失的机制之一,且与ESCC进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iam-1和HPA-1基因在肝癌中的定量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6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iam-1 mRNA及HPA-1 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配对癌旁组织(距癌2 cm)及正常肝脏组织中(距癌>5 cm)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肝癌组织中Tiam-1 mRNA的表达水平(43.83±11.6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4.82±8.16)和正常肝脏组织(6.02± 5.36)(均P < 0.05),癌旁组织中Tiam-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 < 0.05)。肝癌组织中HPA-1 mRNA的表达水平(35.28±11.8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2.94±6.25)和正常肝脏组织(4.17±3.49)(均P < 0.05),癌旁组织中HPA-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 < 0.05)。Tiam-1及HPA-1的表达增强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均P < 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明了Tiam-1和HPA-1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OR=0.523,P < 0.05)。   结论   Tiam-1 mRNA和HPA-1 mRNA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增强可促进肝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Tiam-1及HPA-1对于指导肝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建波 《现代肿瘤医学》2018,(11):1723-1727
目的:研究ZEB-1、E-cadherin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 法)检测ZEB-1 蛋白和E-cadherin 蛋白在171 例胃癌组织和60 例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ZEB-1在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P<0.05),且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 临床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胃组织,且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 临床分期有关(P<0.05);ZEB-1、E-cadherin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369,P=0.019)。结论:联合检测E-cadherin 和ZEB-1 对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雷星  陈硕  单涛  陈熹  吴涛  杨屹  李顺乐 《现代肿瘤医学》2018,(16):2548-2552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前未予化疗治疗的临床病例资料齐全的原发性结肠癌病例80例,分别取其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的表达。比较PD-L1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PD-L1表达与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80例癌组织标本中,22例(27.5%)高表达PD-L1,24例(30.0%)中度表达PD-L1,34例(42.5%)弱表达或无PD-L1染色。癌旁和正常组织中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例(11.3%)和5例(6.3%)。PD-L1的表达与TNM分期(P=0.009)、淋巴结转移(P=0.000)、远处转移(P=0.014)呈正相关。PD-L1在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和肿瘤大小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变量分析显示:TNM 分期晚、分化程度低、淋巴结或远处转移、PD-L1 表达阳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D-L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生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HER2在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140例,其中淋巴结转移94例.采集胃癌患者的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方法检测3种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40例胃癌原发灶组织中HER2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癌旁组织中HER2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HER2蛋白在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94例淋巴结转移灶和对应的胃癌原发灶中HER2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HER2表达一致率为89.4%,两类标本HER2表达状态具有一致性(Z=6.386,P<0.001).结论 胃癌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HER2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HER2的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患者在不能获取原发病灶的情况下,检测转移灶中HER-2可能为靶向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45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诊断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07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对应的石蜡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51,比较其在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MiR-451的表达水平甲状腺癌组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38.79±27.26) vs (12.62±13.44), P=0.000]。此外,miR-45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iR-45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P=0.006)。结论:MiR-451能区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组织与癌组织,以及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可能作为辅助的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iR-96与miR-10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22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iR-96和miR-103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讨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肝癌组织中miR-96和miR-103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肝癌组织中miR-96和miR-103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合并肝硬化等无关(P>0.05);所有患者随访60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7.8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细胞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miR-96和miR-103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低分化、淋巴结转移、miR-96和miR-103高表达是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癌组织中miR-96和miR-103的高表达是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Ki-67、TOPOⅡ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TOPOⅡ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67表达的阳性率为86.7%(52/60),Ki-67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及临床分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OPOⅡα表达的阳性率为83.3%(50/60),TOPOⅡα 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TOPOⅡα共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相关(P<0.0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Ki-67 和TOPOⅡα 两者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1,P=0.006)。结论:Ki-67和TOPOⅡα 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磷酸化小窝蛋白-1(PY14caveolin-1,PY14cav-1)在不同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Y14cav-1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和检测PY14cav-1在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Y14cav-1表达水平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PY14cav-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食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Y14cav-1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随着肿瘤临床分期的升高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PY14cav-1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Y14cav-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P=0.034)。结论:PY14cav-1的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及判断食管癌预后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GFR、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及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大肠癌(其中淋巴结转移33例,肝转移30例)组织中EGFR、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EGFR、VEGF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相关性(P〈0.05)。EGFR与VEGF的高表达成正相关。结论:EGFR和VEGF的过度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EGFR和VEGF的联合检测对评估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Bmi-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CD133、Bmi-1的表达,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与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和大小、病理分级、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133、Bmi-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30/60)和73.33%(44/60),显著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1);CD13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Bmi-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相关(P<0.01),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CD133和Bmi-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CD133+肿瘤细胞,即肿瘤干细胞;CD133+肿瘤细胞和Bmi-1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Bmi-1表达可能成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