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9,(6):863-864
目的分析梅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410例住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和年长儿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肺外损伤发生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10例MP肺炎中婴幼儿(<3岁)组252例,占61.5%,年长儿组(≥3岁) 158例,占38.5%。临床表现上婴幼儿组喘息、呼吸急促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年长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肺外损伤发生率、 WBC异常率、 CRP上升率及合并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MP肺炎临床表现上各有特点,需结合患儿病情发展程度和具体症状表现,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以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疾病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有肺外器官损害的210例MP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MPP)534例中210例有肺外器官损害(39.3%),累及的主要器官有心血管系统69例(32.9%)、消化系统86例(41.0%)、血液系统48例(22.9%)、泌尿系统46例(21.9%)、神经系统8例(3.8%)、皮肤损害37例(17.6%)、肌肉关节损害18例(8.6%)。结论:MP感染除引起肺部病变外,可同时有1个或1个以上肺外器官受累。对出现肺外表现或以肺外表现为主要临床症状的MPP患儿应及早确诊,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2008~2009年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征,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天津地区4 037例住院肺炎患儿,对患儿的发病季节、年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4 037例中MP肺炎374例,发病率9.26%,5岁以上为主(67.38%),年长儿中,高热、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肺内炎性实变多见,且多合并病毒感染(39.57%)。1/4发生胸膜病变。肺外损害中,除皮疹、消化道症状,出现1例肾炎,最严重为3例噬血细胞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HLH)。神经系统损害少见。结论:MP感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原,除引起肺部病变,尚可引起肺外多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应注意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快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以帮助临床正确选择抗生素。方法:将159例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证实为MP感染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血清特异性IgM、IgG及双份血清补体结合实验,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A组53例中MP特异性IgM阳性48例(90·57%);B组53例检出MP特异性IgG阳性35例(66·4%);C组53例患儿分别于入院第1d及至少10d后收集双份血清进行补体结合实验,共采集标本50人份,证实为MP阳性的46例(92·00%);MP-IgM检测结果还具有年龄差异,3岁以下组的阳性率低于3岁以上组(P<0·05);50例健康儿童MP-IgM阳性1例(2·00%),MP-IgG阳性7例(14·00%),双份血清实验检测未见阳性。结论:MP血清特异性IgM检测是早期快速诊断儿童MP感染的有效手段,但其结果具有年龄组的差异,婴幼儿MP感染的诊断还需结合PCR及双份血清实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特异性抗体与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关系.方法:观察组为本院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82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儿童46例.采集患儿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MP-IgG、MP-IgA和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IgM、CP-IgG,同时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做MP培养和CP培养.结果:282例儿童呼吸道感染病例检测,MP特异性抗体ELISA法和MP培养法以及CP特异性抗体ELISA法和CP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54.26%和36.88%、59.22%和37.94%.MP、cP特异性抗体ELISA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MP、CP培养法(P<0.01).MP和cP特异性抗体ELISA法灵敏度、特异性均显著高于MP、CP培养法(P<0.01).MP、CP感染初期(1~16 d)出现的抗体以MPI~I和CPIgM为主;感染早期(13-25)出现的是MPIgA,MPIgG和CPIgG在此期也有;感染后期和恢复期(21 d之后)以MPIgG和CPIgG为主.MPIgG和CPIgG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单纯性支原体肺炎、单纯性衣原体肺炎与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性肺炎在肺部的临床表现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为主.混合感染者肺外表现显著高于单纯性感染者(P<0.01).肺外表现主要是消化道和血液系统表现,其次是泌尿系统、皮肤眼部症状、关节运动系统的表现.在0~1岁、1~3岁、3~6岁、6~14岁各年龄组之间MP、CP单纯感染及MP CP混合感染病例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岁以后的感染病例较3岁之前的感染病例显著增多(P<0.01).结论:MP、CP特异性抗体检测ELISA法优于咽拭子培养法用于病原体诊断.多种特异性抗体同时检测可以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龚省城 《中国保健》2007,15(16):64-65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表现,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的有肺外表现的MP感染病例共304例进行分析.结果304例有肺外表现的患儿中,胸腔积液47例(15.5%),关节疼痛或/和活动受限26例(8.6%),心肌损害34例(11.2%),中枢神经系统受损28例(9.2%),肾损害27例(8.9%),消化系统损害症状62例(20.4%),肝脾肿大、肝损害41例(13.5%),血液系统受损40例(13.2%),皮疹24例(7.9%),其他45例(14.8%).另外,33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占有肺外表现病例的(10.9%).结论重视MP感染的肺外表现,尤其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5月~2007年7月该院儿科收住的19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5例患者中,婴幼儿82例(42.1%);肺外器官受累68例(34.53%)。均经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好转。结论:支原体感染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肺外表现不容忽视,与年龄、季节有密切关系,肺外并发症较多。可通过MP-IgM检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阿奇霉素疗效可靠,疗程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总结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采用系统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MP感染肺外症状为临床首发表现主要体现在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损害、消化系统、结缔组织和心血管系统,其中主要以血液系统(36.5%)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20.0%)和皮肤损害(18.8%),余分别占9.4%、9.4%、5.9%;所有患儿经确诊为MP感染后予阿奇霉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肺外症状为临床首发表现的MP感染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医生应多了解认识、重视该疾病,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病情,合理利用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做到早诊断,及时治疗,减少或避免误诊、漏诊,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肺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问题。方法对某院2000年1月-2004年9月收治的35例MP感染致肺外系统损害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P感染可引起心、肾、血液、神经、消化道、皮肤、关节等多系统损害;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被误诊。35例患儿1例好转,其余均痊愈。结论MP感染导致多系统损害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当以细菌或病毒感染不能解释时,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20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原因,提高对小儿MP感染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207例确诊为MP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肺部出现湿口罗音者在80例婴幼儿中有46例,127例3岁以上患儿中有31例,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出现肺外并发症者在婴幼儿12例,3岁以上患儿50例,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痰支原体培养需时久、阳性率低。【结论】MP感染临床表现在婴幼儿与3岁以上患儿间差异较大,前者肺部体征明显,后者则不明显且肺外并发症发生率高。特异性免疫凝集试验检测血清MP-Ig 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伴喘息患儿中的水平及对其喘息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5-1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妇儿医院小儿内科血清MP抗体阳性住院患儿200例作为单纯MP感染组,其中92例MP感染伴喘息患儿为MP喘息组、108例MP感染不伴喘息患儿为MP非喘息组;选取同期住院89例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哮喘组,检测3组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92例MP喘息组随访1年。结果 1)MP喘息组进行1年的随访后,反复喘息组70例,喘息终止组17例,失访5例;2)MP喘息组、MP非喘息组的CD3+CD4+、CD3+CD4+/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哮喘组(P<0.05),CD3-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哮喘组(P<0.05);3)MP喘息组进行1年的随访后,反复喘息组CD3+CD4+、CD3+CD4+/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喘息终止组(P<0.01),CD3-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喘息终止组(P<0.01)。结论 1)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2)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患儿同时伴CD3+CD4+/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低时,容易导致反复喘息,甚至发展为哮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了解小儿支原体肺炎(MP)的发病情况,提高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对13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红霉素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及单用阿奇霉素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3~6岁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占36.3%,婴幼儿占28.4%,6岁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占全部病例的57.4%,表明MP在婴幼儿肺炎中并非少见,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无显著差异(P>0.01),但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起效快,安全性及病人的耐受性、依从性好。结论:MP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好发年龄明显提前,症状表现不典型,病程迁延,肺外并发症多见;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杨杰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44-1145
目的了解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4月平舆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确诊为支原体肺炎211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特征。结果支原体肺炎男性患儿104例,女性患儿107例;5岁以下儿童占71.1%;咳嗽率98.6%,发热率75.4%,喘息率51.2%,婴幼儿喘息率明显高于年长儿(62.4%vs 39.2%,P0.01),呕吐腹泻率明显高于年长儿(35.8%vs 14.7%,P0.01),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长儿(14.7%vs 5.9%,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呈低龄化趋势,以咳嗽、发热、喘息为主要表现,婴幼儿较年长儿更易出现喘息,呕吐、腹泻及皮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盐城地区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感染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为盐城地区儿童CAP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CAP患儿541例的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多病原检测包括:痰常见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血肺炎支原体(MP)- IgM抗体、血EB四项抗体、痰培养或血培养。结果 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62.8%。MP28.7%,病毒21.8%,细菌16.8%。从单一病原来看,以MP感染率最高(28.7%),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链球菌。>1~5岁龄组及>5~14岁龄组CAP患儿,MP检出阳性率均较高。病毒感染主要发生于1岁以内婴儿。年龄与发热的发生比及高低程度呈正相关,1岁以内年龄组发热比例低(41.6%)且以低热及中等度发热为主,1岁以上年龄组发热比例高(55.6%)以高热为主。CAP患儿5岁以下年龄组咳嗽、喘息气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5岁以上儿童;年龄越小肺部体征越明显。1月~1岁龄组CAP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小斑片影,多为单侧肺受累;>5~14岁龄组患儿则多为大叶受累阴影,多为单侧肺受累。结论 盐城地区住院儿童CAP病原依次为支原体、病毒、细菌。不同年龄段CAP患儿病原体检出率不同。不同年龄和不同病原学感染的儿童CAP的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感染住院儿童的临床特征,探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筛选2010-2014年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LRI)病例,从病历中收集ALRI住院病例的临床诊治、生化检测资料,通过实验室检测信息系统获取其RSV检测结果。比较RSV阳性和阴性ALRI病例的临床特点,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RSV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  19 257名ALRI病例中,4 096例RSV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21.3%。RSV阳性ALRI患儿的常见症状为咳嗽(99.4%)、咽痛/咽红(98.3%)、喘息(60.9%)。与RSV阴性患儿相比,RSV阳性患儿喘息、气促发生率均较高(均有P<0.001),发热率低(χ2 =280.8,P<0.001)。低年龄是RS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与24~<60月龄儿童相比,1~<6月龄、6~<12月龄、12~<24月龄儿童感染RSV的调整比值比分别为4.00(95% CI: 3.57~4.48)、2.60(95% CI: 2.30~2.94)、1.82(95% CI: 1.59~2.07)。  结论  RSV感染患儿喘息、气促的发生率较高;低年龄是RS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小,感染RSV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压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联合溶液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儿综合治疗方法相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压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对照组予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和氨茶碱。对两组患儿的有效率及治疗后咳嗽、喘息、哮鸣音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咳嗽、喘息、哮鸣音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压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联合溶液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实用,可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病原体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院新生儿科收治的ARI患儿8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病原体分布、在不同年龄、季节检出病原体情况、临床特征。结果85例患儿中检出血清样本中IgM阳性35例,阳性率为41.18%;>20d且<28d患儿病原体IgM总阳性率高于≤20d(χ2=10.365,P=0.001);春、夏、秋、冬季节病原体IgM总阳性率分别为57.69%(15/26)、80.00%(20/25)、55.56%(10/18)、12.50%(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5,P=0.001);85例ARI患儿出现干咳50例占58.85%、咽部充血84例占98.82%、体温>38.5℃56例占65.88%、肺纹理粗乱伴有点片阴影61例占71.76%、白细胞>10.0×109/L65例占76.47%。结论MP为ARI患儿主要病原菌。其中年龄、季节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重要因素,且夏季为感染高发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为诊断和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富士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具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5~7天住院患儿的血清MP混合抗体,对其中807例MP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 405例患儿中MP抗体阳性率14.9%,2008~2010年MP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患儿MP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MP感染率最高(P<0.05);2008年MP感染率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2009年秋季MP感染率最高,2010年夏秋季节MP感染率高于春冬季节;807例MP抗体阳性患儿发生肺外合并症129例,占16.0%。结论:MP感染的好发人群有提前趋势,且在儿童中的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MP感染的季节性每年均有变化,MP感染肺外合并症多见。  相似文献   

19.
陈雪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21-1522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10月住院的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40例哮喘患儿中,有21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52.5%;而5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14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2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支原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