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机制和监控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久顺 《中国医刊》1999,34(10):31-3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美国新近报道约占失明者的25%。本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机制和监控措施进行了探讨,以降低致盲率。1 临床资料本文104人次糖尿病患者查眼底,发现66人次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发病率占635%。均为双眼,前后发病,病程在5~20年不等。即132只眼其中有4例8只眼患严重的DR并有并发性白内障、玻璃体积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其中1例单眼继发性视网膜脱离而失明。这4例曾有反复视网膜出血,病程在8年以上。视力:132只眼由01至10不等,视病程长短及眼底损害程度而不同,7只眼在01以下,1只眼失明。眼底检…  相似文献   

2.
王佩丽  韩宝红 《医学综述》2012,18(13):2152-2153
目的分析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52例(104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后,定期观察视力,进行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记录眼底新生血管、视网膜出血渗出、玻璃体积血等情况,观察1~12个月。结果光凝后,显效48眼(46.15%),有效41眼(39.42%),总有效率达85.57%,无效15眼(14.42%)。1~12个月后发生黄斑水肿者5眼,玻璃体积血6眼,经相应治疗后痊愈,无患者出现视网膜剥脱或青光眼。结论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减少视力的丧失机会,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的视网膜病变治疗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20例(189只眼)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行散瞳眼底检查,45例(79只眼)因严重白内障眼底窥不清.65例(90只眼)接受眼底荧光造影,其中60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属于1~2期;30只眼属于3~5期,白内障手术前对其可见区域视网膜进行激光光凝.102例(157只眼)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体.白内障手术后有112只眼接受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包括术前曾行此检查的90只眼),对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3期病人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4~5期病人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 白内障术后眼底造影检查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2期40只眼,3期45只眼,4~5期共27只眼.10只眼放弃治疗,62只眼单纯行激光治疗.光凝治疗后随诊6~12个月,4只眼因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术,1只眼注入硅油.其他病眼视力稳定或提高,视网膜病变未见明显进展.26只眼发现黄斑水肿明显,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 mg.结论 白内障术前及术后及时检查眼底,积极治疗,可控制视网膜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4.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敏  何锦贤  李国培 《广东医学》2002,23(10):1112-111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DR)是微血管并发症中最重要的病变之一 ,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近几年来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上升 ,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在逐年增加。DR已成为成年人较常见的致盲性疾病。目前对DR的治疗方法不多。除了激光光凝及晚期手术外 ,药物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方法。现将我院近年来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DR 5 0例 86眼的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0例 86只眼 ,其中男19例 ,女 31例 ;年龄 35~ 78岁 ,平均 6 2岁。全部病例经内科检查确诊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5.
光凝结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视网膜光凝结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作用。方法  6 1例 (98眼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接受了视网膜光凝治疗 ,其中 33例 (5 3眼 )联合服用中药。治疗前后检查视力、眼底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全部病例随访 6个月。结果 光凝联合中药治疗组较单纯光凝组视力改善明显 ,黄斑水肿吸收较单纯光凝组快 (P <0 .0 5 )。结论 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时联合服用中药可促进水肿吸收和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DR患者也随之增加。现已证实,对于已经发生DR的患者,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可以改善其自然病程,明显降低视力丧失的比例[1]。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对43例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SNPDR)患者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SNPDR患者43例(80眼),男23例(43眼)、女20例(37眼);年龄35~72岁,平均53·6岁。患者均经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确诊,且均患有2型糖尿病,糖尿病确诊时间为4个月至26年,发现DR时间为4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5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78只眼经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178只眼中,男性46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57岁,平均病程12年。单眼DR32例,双眼DR73例。178只眼光凝有效164只眼,总有效率92.1%,无效14眼,总无效率7.9%。其中局部光凝76只眼,有效76眼,有效率100%,全视网光凝102只眼,有效88眼,有效率88.2%。DR分期单纯型68眼,光凝有效65眼,有效率95.6%;增殖型110眼,光凝有效99只眼,有效率90%。178只眼中,21例因PVR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1/2~1年期间有8例发生玻璃体出血,占38.1%,而14眼术前未行视网膜光凝术者,术后随访期间有9眼发生玻璃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应用倍频Nd:YAG(532)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83例的护理体验.方法 根据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应用倍频Nd:YAG(532)激光治疗83例(137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配合医生做好诊断时的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术前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的宣教回访等护理工作.结果 83例(137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光凝有效率达89.7%.结论 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及时进行激光光凝术,配合全面、细致、周到的护理,可使绝大部分患者避免失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4年来46例81眼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激光光凝治疗后,定期观察视力,眼底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3~4月后),记录新生血管、视网膜出血渗出、玻璃体积血等变化情况,观察期4月至2年。结果视网膜光凝治疗后视力变化1月后视力提高>2行,48眼,无变化的有26眼,视力下降>2行,20眼。眼底情况经FFA观察及检眼镜检查,在有效的光凝点数下,81眼中52眼1~2月微血管瘤基本消退,6眼经再次补充光凝后渐消退,8眼无变化,2眼进展为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反复出现小的出血,均经再次补充光凝后于4~8月渐吸收。结论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是主要的致盲眼病。我院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3月对 6 1例(12 0只眼 )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靛青绿血管造影 (ICGA)检查 ,同时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 ,并对资料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12 0只眼 (6 1例 ) ,男 48眼 ,女 72眼 ,年龄 2 7~ 75岁 ,平均 5 1岁。双眼 5 9例 ,单眼 2例。所有患者均经荧光素血管造影证实为非增殖性糖尿病。1.2 方法 采用德国HeidebergEngineering(HRA)图像仪 ,有药物过敏史者做皮肤…  相似文献   

11.
氩激光凝固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 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 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6例 86只眼DR患者用氩激光进行光凝治疗。结果 :2 6例单纯型 (BDR)患者 46只眼行局部光凝治疗 ,有效率为 10 0 % ,随访 1a有效率 78.2 %。 2 0例增殖型 (PDR)患者 40只眼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有效率 86.1% ,随访 1a有效率 72 .5 %。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对各期DR患者只要能观察到眼底 ,都应尽早行视网膜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nathy ,DR)是常见的后天性致盲性眼病 ,目前激光治疗只能保存部分视功能及降低中度或重度视力丧失的危险 ,及时发现积极治疗 ,应是我们眼科医生十分重视的。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收集 1 996~ 2 0 0 0年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病程 3年以上 ) 60例 1 2 0只眼 ,男2 9例 ,女 31例。年龄 :36~ 69岁 ,平均 52 5岁。病程 3个月~ 5年 ,平均 3~ 4年。1 2 临床表现眼底检查 :60例患者 1 2 0只眼中 3例 4只眼有明确阳性体征 ,其中 1例 2只眼 ,视力 :右4 5,左 4 6。眼底…  相似文献   

14.
氩激光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3眼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氩激光光凝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78例103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全视网膜氩激光光凝,观察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及眼底变化情况。结果视力提高32眼,无变化58眼,下降13眼。眼底检查新生血管完全消退63眼,部分消退36眼,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88眼。光凝后出现玻璃体积血1眼。结论氩激光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 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 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年治疗随访观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丽勇  柯东荣 《广东医学》2005,26(8):1119-11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与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水平之间的关系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散瞳检查眼底,共有88例147眼为无视网膜病变或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定期门诊随访详查眼底及检测血糖水平,适时采取光动力学治疗及手术治疗。结果5年后随访观察眼底,发现有15眼进展至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其中在血糖控制满意组的84眼中有3眼,占3.57%,而在血糖控制不满意组的63眼中有12眼,占19.0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加重,并且与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好坏有密切关系。适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能减少视力丧失,适时行手术治疗能有效地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氩激光治疗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对68例102只眼行白内障手术DR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早期予以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5年。光凝治疗68例102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42只眼(41.2%),视力不变48只眼(47.1%),视力下降12只眼(11.8%)。3月后荧光素眼底血管(FFA)检查,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部分吸收,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DR的白内障手术后早期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能有效的控制疾病进展,稳定视力。  相似文献   

18.
王立新 《当代医学》2013,(19):103-103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18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并进行随访,定期检测患者视力,同时检查眼底及FFA,记录患者眼底血管新生、视网膜渗血及玻璃体积血等情况,随访时间5~25个月。结果治疗后1个月70只眼(38.9%)视力提高2行以上,64只眼(35.6%)视力未见明显变化,其余46只眼(25.5%)视力下降超过2行。172只眼(95.6%)可见视网膜和视盘的新生血管消退,8只眼(4.4%)可见明显玻璃体积血,经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及激光补充治疗后积血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未受影响。结论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激光治疗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根据2003年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对DR患者102例(192眼)进行分期,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41眼、重度NPDR 83眼及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PDR)68眼.参照早期治疗DR研究组规定,采用氪激光对中度NPDR行次全视网膜光凝,重度NPDR及PDR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记录激光术前及激光治疗至少半年的最佳视力、眼底及荧光眼底造影检查变化情况.新生血管未消退和无灌注区残留追加光凝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根据视力标准及荧光血管造影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视力及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比较.结果 中度NPDR视力提高和不变37眼,占90.24%,重度NPDR视力提高和不变65眼,占78.31%,PDR视力提高和不变48眼,占70.59%,3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有效率中度NPDR组为95.12%,重度NPDR组为85.54%,PDR组为77.94%,3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分期DR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预后不同,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有效的光凝治疗是稳定视力和眼底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也是成人致盲的重要原因 ,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自 2 0 0 0年至今 ,我们应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 5 6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5 6例病人 ,男 2 0例 ,女 36例 ;年龄 4 6~ 6 7岁 ,平均 5 4 .2岁。糖尿病病程平均 5 .4年。采用文献 [1]的分期标准 ,散瞳检查病人眼底 ,并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选择确认为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 2 5例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全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