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后抑郁(PSD)与个人因素、家庭支持系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病变部位的相关性及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将68例首次脑卒中患者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所有患者都在入院时进行个人情况及家庭社会支持系统调查,发病3d内进行颅脑CT或MRI检查,2周时进行HAMD及NIHSS评分。结果: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PSD27例,发生率为39.71%,其发生与个人因素、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病变部位及NIHSS评分有关。PSD的发生与患者受教育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婚姻状况等家庭社会支持情况亦呈明显负相关(P0.01);女性发生率较男性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PSD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PSD组患者(P0.01);病灶位于额叶的PSD发生率高于基底节、顶枕叶及小脑。结论:对病变位于额叶的患者以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社会家庭支持薄弱、受教育程度较低及女性患者,应尽快进行抑郁测评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配合治疗,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伍俊  罗国刚 《中国康复》2017,32(4):271-274
目的:研究脑卒中发病1个月后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共纳入160例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收集一般资料、临床变量和血液生化检查(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等),入院时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发病1个月时评估NIHS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分析对比2组间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恢复期PSD的发生率为38.1%,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12.5%、16.9%、8.7%。与非PSD组比较,PSD组患者病灶数目多(P0.05),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较高(P0.05),入院时及发病1个月后的NIHSS评分高(P0.05),发病1个月后ADL及FMA评分低(P0.05),手功能及步行能力差(P0.05),发生肩手并发症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发病时的NIHSS程度、缺血性卒中病灶数目、肩手并发症、步行能力为恢复期发生PSD的相关因素。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发病时NIHSS评分、缺血性卒中病灶数目、肩手并发症、步行能力为脑卒中恢复期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抑郁分为抑郁组29例和未抑郁组41例。调查两组一般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病灶数目、卒中类型、生化指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抑郁组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抑郁情绪改善情况(采用HAMD评分)。结果:70例患者中29例(41.43%)发生抑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卒中史、NIHSS评分、卒中部位、病灶数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抑郁发生存在相关性(P0.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NIHSS评分≥21分、有卒中史、病灶数目≥3个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抑郁组护理后HAMD评分低于护理前(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抑郁发生与其NIHSS评分、卒中史、病灶数目、性别等因素相关,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可有效预防其发生抑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相关度。方法对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 Index(BI)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并用逐步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发病2周时伴发PSD的发生率为32.4%,其中轻度抑郁27.9%,中度抑郁2.9%,重度抑郁1.5%;离异或丧偶、独自居住、性格内向,脑卒中病灶数量多、面积大,伴随冠心病及高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高、日常生活能力差的患者,发生PSD的可能性更大。结论卒中后抑郁在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以轻中度为主,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对187例脑卒中患者行头颅MRI或头颅CT检查以明确诊断,发病后6周内对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定,分析PSD的发生与发病部位的关系。结果 63人确诊为PSD,左侧额叶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高于非左侧额叶脑卒中患者(P<0.05)。PSD在脑梗死和脑出血、单病灶和多病灶、前循环和后循环、左侧和右侧脑卒中之间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与左侧额叶卒中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心理干预组还给予心理干预,疗程均为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价抑郁程度、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的痊愈率、有效率和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2、4周后,心理干预组的HAMD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周后心理干预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抗抑郁药能快速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64-1266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279例脑卒中患者,以汉密尔顿(HAMD)17项抑郁评分量表筛选出卒中后两周、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具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并据此将患者分为非PSD组和PSD组,并比较两组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损失程度评分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结果。结果279例脑卒中后患者发生抑郁127例,发生率45.5%,卒中后抑郁患者卒中部位、抑郁程度、神经功能损失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PSD组与非PSD患者卒抑郁程度、卒中部位、神经功能损失具有统计学意义,多灶性卒中或卒中灶位于基底节、额颞叶、左侧半球的患者发生PSD明显高于单灶性卒中或卒中灶位于顶枕叶、右半球、皮质的患者。PSD发生与患者卒中部位、神经功能损失有关,多灶性卒中或卒中灶位于基底节、额颞叶、左侧半球的患者易发生PSD。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社交、失眠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53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抑郁分为PSD组119例和非PSD组134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SD与社交、失眠及神经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PSD组和非PSD组的失眠(P=0.003)、独居(P=0.034)、不良生活事件(P=0.022)及NIHSS评分(P=0.004)和BI评分(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失眠(P=0.015)、NIHSS评分(P=0.001)、BI评分(P=0.004)与PSD形成紧密相关;重度抑郁PSD患者与中、轻度抑郁患者相比具有较高失眠率(t=2.18,P=0.035;t=3.46,P=0.024)、较高NIHSS评分(t=4.29,P=0.003;t=4.52,P=0.006)及较低BI评分(t=4.03,P=0.005;t=2.34,P=0.001)。结论:失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日常活动活动能力与老年脑卒中患者PSD的形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血清胱抑素C与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患病后1个月时出现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 选择101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NIHSS、血清胱抑素C浓度。随访1个月,依据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把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组(PSD组)和非卒中后抑郁组(non PSD组),再依据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17评分结果将PSD组进一步分为轻度PSD组和中重度PSD组。结果 non PSD组、轻度PSD组及中重度PSD组间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比较有差异(P<0.05); non PSD组、轻度PSD组及中重度PSD组间的NIHSS比较有差异(P<0.05);NIHSS、Cys C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r=0.766、r=0.511,P<0.05),且是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53,95%CI 1.009~1.317;OR=21.234,95%CI 15.856~28.436)。结论 高的NIHSS及高的Cys C浓度为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余新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90-4291
目的观察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与中风部位、次数的关系.以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按CCMD-3抑郁症的标准,对70例老年人脑卒中患者分为抑郁组、非抑郁组,观察HAMD评分以及ADL评分。结果70例老年人脑卒中出现抑郁29例(41.43%),且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左侧半球病变PSD发生率高于右侧(P〈0.05)。多次卒中发病HAMD评分高于首次发病。PSD与ADL呈负相关(P〈0.05)。结论PSD与脑卒中发出的部位、反复卒中有关,同时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有关,PSI)明显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SRI类抗抑郁药物联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对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PSD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SSRI类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认知功能评分(MMSE)以及Barthel指数(BI)。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治疗后2组的HAMD及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MMSE评分及BI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82%,对照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SSRI类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与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应用能够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76例PS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与护理干预组38例,前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后者在应用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前后应用HAMD抑郁量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护理干预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PSD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The incidence of PSD patients is very high.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incidence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A total of 465 strok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The neurologic deficit score was tested using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 multiple factor analysis with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related factors of PSD. A total of 146 cases (31.4%) were identified as suffering from PSD. In addition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mportant risk factors of PSD included of sex, lesion location, the course of post-stroke and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all P < 0.05). Above mentioned factors about the patients of PSD are very significant and may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treat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wL)预防脑卒中后抑郁(PSD)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54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wL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wL组口服WL3粒,1日3次、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胶囊3粒,1日3次,共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及3个月末动态评定PSD发病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结果wL组6周末及3个月末PSD发病率分别为4.0%(11/277)、3.3%(9/277),对照组分别为8.8%(24/272)、7.4%(20/272),wL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4、6周末及3个月末HAMD、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BI在治疗后2、4、6周末及3个月末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wL预防PSD疗效明显,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5.
李伟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463-1464,1466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盐酸氟西汀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DNF)评定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于治疗2、8周末评定副作用发生情况,进行疗效及副作用的评定.结果 60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PSD 22例,PSD发生率为36.67%.其中轻度抑郁10例(45.45%),中度抑郁8例(36.36%),重度4例(18.18%).治疗8周后抑郁情绪恢复评分显示抑郁情绪恢复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脑卒中患者应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障碍,同时应用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盐酸氟西汀可作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药物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康复状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6周末治疗组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较轻微,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自行缓解或消失。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显著,同时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张扬  陈为安  毕涌  张旭 《中国康复》2014,29(3):167-16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基础训练、言语训练、针灸等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来筛选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 HAMD评分、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NIHS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 HAMD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 FM A及 ADL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感染、晚就诊、未实施早期康复训练、NIHSS评分低均为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P<0.05,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后,可改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预防措施,防治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在治疗后1、4、8周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及副作用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和副作用评定。结果在治疗后8周,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