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勃  肖引  刘凯 《中国药业》2014,(10):96-97
磁靶向给药系统在肿瘤治疗方面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先将药物负载到磁性聚合物微球上,然后通过外加磁场作用使载药微球定位至病灶部位,药物通过脱附作用或载体降解等途径在病灶部位释放产生疗效。该文在磁靶向制剂的发展背景基础上,探讨阿霉素磁性靶向制剂的发展及研究概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9,(12):2091-2099
癌症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具有特殊的酸性微环境,利用此特殊性质,研究者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酸敏感响应性的药物递送载体,用以增强抗肿瘤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肿瘤组织的渗透和肿瘤细胞的摄取,同时加速药物在靶部位的释放,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响应于肿瘤微酸环境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及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PEG-PLA/PLGA/PCL聚合物药物载体因具备可生物降解性、高包封率、靶向运输、可控释放及可修饰的特性,在癌症治疗的应用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PEG-PLA/PLGA/PCL聚合物材料作为抗癌药物的递送载体仍然面临诸多的挑战:1)聚合物药物载体结构的不稳定性;2)靶向运输的效果不明显;3)药物在肿瘤组织释放不完全等。因此,设计出新型的PEG-聚酯类聚合物药物载体成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在构建多功能性的PEG-聚酯类聚合物纳米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成果,从提高结构稳定、增强靶向能力以及刺激响应释放三种设计理念对不同的纳米载药体系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裂对恩度凝胶瘤体内注射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载恩度的PLGA-PEG-PLGA温度敏感型凝胶,检测恩度凝胶体外释放及超声辐照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建立荷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组、恩度凝胶瘤体内注射组、恩度凝胶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组,每周治疗1次,连续3次后行肿瘤超声造影,测定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评价各种处理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恩度凝胶在体外平稳释放约1周时间,超声辐照可提高恩度凝胶的释放速率;恩度凝胶瘤体内注射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处理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肿瘤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及微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单纯恩度凝胶治疗组(P0.05)。结论:恩度凝胶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可阻断肿瘤微循环,并有效控制缓释载体的药物释放速率,使更多释放药物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5.
温敏聚合物自组装纳米粒子在抗肿瘤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化疗最大的缺陷在于化疗药物缺乏肿瘤靶向性,易对正常组织产生高毒性,并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聚合物纳米载体被用于递送抗肿瘤药物,包括对温度刺激能作出响应的温敏聚合物自组装纳米载体。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温敏聚合物自组装载体及其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其在抗肿瘤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表面抑制性受体与激活性受体的协同作用活化后,直接识别杀伤肿瘤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募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促进DCs成熟,增强适应性免疫应答;可杀伤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与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维持肿瘤细胞休眠,抑制肿瘤转移。NK细胞具备独特的炎症趋向性,可响应肿瘤部位释放的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迁徙至肿瘤部位,使其在抗肿瘤靶向治疗中占据重要优势。因此, NK细胞载体、NK细胞膜包被仿生化载体和NK细胞外囊泡(NK ce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NKEVs)的肿瘤靶向治疗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重点介绍NK细胞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一种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肿瘤主动靶向性及能实现药物快速释放的药物纳米载体。方法: 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制备由二硫键连接的两亲性透明质酸/聚己内酯接枝聚合物;采用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对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进行研究;通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探究药物载体还原响应控制释放特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对A549细胞内吞噬载药纳米粒子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 所制备的含二硫键的接枝聚合物可自组装形成粒径大约为75 nm的球形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在质量浓度为200 μg·mL-1时仍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当纳米粒子包载阿霉素后其粒径增大至128 nm,且药物在还原性条件下可实现快速释放;载药后的纳米粒子经透明质酸/CD44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快速进入肿瘤细胞内,并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结论: 本研究合成的含二硫键的透明质酸/聚己内酯接枝聚合物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肿瘤靶向性及药物控制释放特性,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是靶向治疗的一种载体形式,粒径在1~1000nm之间,它借助于磁场使药物载体聚集在靶部位,平稳释放药物,提高靶部位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其它部位的药物分布,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该药物载体一方面具有磁靶向药物载体的一般特性,结合固定磁场或交变磁场而具有靶向性或产热性,携带化疗药物或放射性物质,能杀灭肿瘤细胞;另一方面粒径达到纳米级,并具有体内长循环等特性。本文介绍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包括化疗、放疗、热疗等)领域的研究进展。1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能携…  相似文献   

9.
目的归纳和概括基于肿瘤微环境pH响应载体设计的方法与策略。方法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文献34篇为依据,对pH敏感靶向传递系统的设计原理方法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pH敏感靶向载体借助于其pH敏感基团对肿瘤微环境做出响应,可以实现药物的定向递送,杀死肿瘤细胞并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结论构建pH敏感载体用作肿瘤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pH响应型聚合物前药作为新兴的递药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它能够主动靶向于肿瘤细胞,实现细胞内药物的可控释放,增强药物疗效并降低其不良反应。本文主要讨论了pH响应型聚合物前药的体内作用机制,并结合具体的实例,以聚合物载体的结构为分类标准,对pH响应型聚合物前药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胶束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高效、长效及高载药量等优势.本文简单比较了聚合物胶束与其它纳米级药物载体(如高分子直接键合药物、树枝状聚合物、脂质体)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综述了聚合物胶束在肿瘤主动靶向性、环境刺激响应释药及医学成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温度敏感型生物可降解水凝胶作为一种注射缓释给药系统的新型载体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聚酯(A嵌段)/聚乙二醇(B嵌段)三嵌段共聚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温度敏感型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本文综述了聚乙二醇嵌段含量、聚酯嵌段种类、共聚物凝胶水溶液浓度、处方中添加剂、药物与共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载药量及制剂形状、介质pH及温度等因素对聚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降解速率及药物释放速率的影响,为聚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水凝胶注射剂开发过程中共聚物降解速率和药物释放速率的调节提供有价值的思路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理想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应在肿瘤部位高度累积且快速释放药物,而在血液循环中无泄漏,利用肿瘤环境改变的氧化还原状态及细胞内外的谷胱甘肽差异,结合纳米给药系统,可实现精准肿瘤靶向.本文对氧化还原敏感型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原理、氧化还原敏感键及其构建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基于脂质体、纳米粒、纳米胶束、纳米凝胶4种载体的不同氧化还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智能纳米载体在药物和基因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智能纳米载体被化学信号、温度、pH等"触发器"激发后,能在特定部位响应性地释放药物或基因。该文从智能纳米载体的定义,不同类型靶向释放的智能纳米载体在药物和基因中的研究进展,靶向释放的智能纳米载体的不足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 微球制剂是药物和其它活性成份分散于蛋白、明胶、聚合物等材料中,经固化而成的固体球形颗粒载体制剂。因对特定器官组织具有靶向性,在肝癌、肾癌等化疗中疗效显著,深受重视。在微球研究中发现药物突释是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对制备微球的方法,产生突释的原因,如何减少或消除突释、控制药物释放、靶向定位吸收、载体材料的性质、微球包载药物的性质以及制备技术对控释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  相似文献   

16.
田佳  李亚楠  沈雁 《药学研究》2016,35(2):100-103
蛋白药物由于药效强、特异性高的特点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而将蛋白药物引入水凝胶中,利用环境刺激敏感性水凝胶,能够对体内环境微小变化做出响应,从而控制蛋白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本文综述了基于蛋白药物合成材料的交联聚合物水凝胶,详述了温度敏感性水凝胶的研究概况以及水凝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7.
荣利  张彦焘  胡巧红 《中国现代医药》2010,27(13):1182-1187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具有稳定性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使药物靶向肿瘤部位并缓慢释放,降低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载药系统。天然高分子材料由于来源丰富,生物相容性好,降解产物对人体无毒而备受重视。通过查阅文献,笔者综述了天然高分子材料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磁性热敏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性热敏脂质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靶向药物载体,它可以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随血液循环聚集到靶器官,在不加磁场或正常体温条件下应使包裹在脂质体中的药物缓慢、平稳释放并起到药品储库作用;而在体外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热达到热敏脂质体相变温度而控制包裹在脂质体中的药物迅速释放,以达到在肿瘤组织靶向、多次和脉冲式给药的效果。与普通脂质体相比,磁性热敏脂质体具有更强的组织靶向性和控释特性。本文综述了磁性热敏脂质体的制备、磁定位靶向性和热敏释药性。  相似文献   

19.
汪瑜  陈钦俊  孙涛  蒋晨 《药学学报》2022,(1):188-199+278
化疗药物的非特异性蓄积和释放是影响其治疗效果以及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将药物纳米制剂化并且进行响应性释药设计是提高药物肿瘤特异性蓄积量和降低其不良反应的重要策略。本研究首先合成了一种α-烯醇化酶靶向肽修饰的共价荷载奥沙利铂前药的聚乙二醇聚赖氨酸嵌段共聚物,通过相转透析法制备了载药聚合物包覆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以提高奥沙利铂的循环稳定性及肿瘤靶向性。在体外和活体水平对靶向修饰的载药四氧化三铁纳米粒的物理化学性质、还原响应药物释放、细胞摄取和肿瘤靶向等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相关研究。体外的还原响应释药、肿瘤靶向摄取及摄取抑制考察结果显示,在模拟肿瘤细胞浆微环境的还原条件中,载药纳米粒可实现3 h内超80%的奥沙利铂原型药物的快速释放;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靶向多肽的修饰能够增加肿瘤细胞对载药纳米粒的摄取量,并且靶向载药纳米粒主要是通过受体蛋白和小窝蛋白介导的能量依赖的内吞途径被肿瘤细胞所摄取的。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均通过复旦大学药学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并遵循相关管理规定。药物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纳米制剂化能显著增加奥沙利铂的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约为...  相似文献   

20.
刘敏  许玉杰 《药学进展》2007,31(3):97-103
综述肿瘤靶向给药的基础和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系统的发展。分类介绍普通被动靶向载药系统(如微乳、传统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脂质载体、药-脂结合物纳米粒等)、表面修饰的被动靶向载药系统及主动靶向载药系统(如免疫脂质体、免疫聚合物纳米粒及受体-配体介导靶向纳米载体)的研究与开发。在传统药物制剂的基础上,发展抗肿瘤药物的新型靶向载体系统,改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性,增加药物定向富集到肿瘤部位甚至肿瘤细胞内,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