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前额脑电功率与抗抑郁剂疗效的关系. 方法:对40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入院1周内行脑电地形图检查,并和3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对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HAMD评定. 结果:前额脑波α1,δ,θ频段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前额δ波功率与HAMD第2周减分率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P<0.05);研究组左前额β波功率与HAMD第6周减分率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P<0.05). 结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前额功能损伤;其抗抑郁剂治疗起效时间可能与左前额δ波功率有关,且左前额β功率越高可能提示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培酮与丁螺环酮分别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疗效及社会功能的比较.方法 将91例TRD患者随机分配至帕罗西汀+利培酮组或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组进行双盲对照治疗8周,分别于基线、4周末、8周末评定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17),于基线、8周末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方案HAMD -174周末、8周末评分与基线比较以及4周末减分与8周末减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DSS 8周末评分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两组间HAMD -17评分基线、4周末、8周末、4周末减分及8周末减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SDSS基线、8周末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DSS 8周末减分帕罗西汀+利培酮组优于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组(P<0.05).结论 帕罗西汀+利培酮与帕罗西汀+丁螺环酮均能明显改善TRD的临床症状、提高社会功能,但利培酮+帕罗西汀在提高社会功能方面明显优于丁螺环酮+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及神经源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基因C276T多态性与抗抑郁剂疗效相关性。方法抑郁症患者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单药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及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O水平;全部受试者提取基因组DNA,并采用PCR-RFLP方法对nNOS基因C276T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患者组疗前血浆NO水平为(76.8±31.6)μmol/L,显著高于疗后[(66.9±25.7)μmol/L,P=0.044]及正常对照组[(64.2±33.3)μmol/L,P=0.02],患者组疗后血浆NO水平为(66.9±25.7)μmol/L,与正常对照组(64.2±33.3)μmol/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588);患者组疗前HAMD评分为(24.3±4.3)分,疗后HAMD评分为(10.5±5.0)分,治疗前后HAMD减分率为(57.5±15.9)%;疗前血浆NO水平为(76.8±31.6)μmol/L,与疗前HAMD评分(24.3±4.3)分显著正相关(r=0.311,P=0.009);nNOS基因可见两种等位基因条带C、T,组成三种基因型CC、CT、TT,携带不同基因型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HAMD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NO浓度可能提示抑郁症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nNOS基因C276T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抗抑郁剂治疗疗效的主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抗抑郁剂联合使用米氮平对治疗反应不佳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1例单一抗抑郁剂治疗无效或部分反应的抑郁症添加米氮平或在原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治疗,共观察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记录不良事件。结果合并米氮平组和常规组分别脱落6例及4例,可供分析病例71例。结果显示观察终点时合并米氮平组(n=35)和常规组(n=36)HAMD17减分分别为(-11.5±5.2)分和(-6.1±4.8)分(t=4.53,P<0.01),有效率分别为66%及22%(χ2=13.65,P<0.01),合并米氮平组疗效明显增加,增效作用在治疗早期(1或2周)就有表现;合并米氮平组体重增加较多,常规组失眠多见。结论米氮平联合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增加疗效,不良反应并未增多,增效作用较快,适合于治疗对单一抗抑郁剂治疗部分有效或未能缓解的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讨抑制控制网络关键脑区右额下回岛盖部beta频段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ERD),寻找抗抑郁治疗早期疗效相关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随机入组46例抑郁症患者及25名健康对照,在完成Go/No-Go实验范式下采集脑磁图数据,计算基线期右额下回岛盖部beta频段的ERD,以抗抑郁治疗2周后HAMD 17总分减分率是否达50%为标准划分为早期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其与HAMD 17减分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右额下回岛盖部去同步化水平降低,且无效组弱于有效组,右额下回岛盖部(r=-0.397,P=0.006) beta频段的ERD与2周后HAMD17减分率呈负相关。结论:右额下回岛盖部beta频段的ERD降低与抗抑郁早期疗效不佳相关,该区域beta频段的活动强度可能是抑郁症早期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GCBT)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与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做对照。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4例未用药强迫症患者,采用Excel软件中的RAND函数产生随机数字表形成随机分组序列的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GCBT组(47例)和药物治疗组(47例)。经12周的结构化GCBT治疗和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2组间Y-BOCS、HAMA14和HAMD24平均减分率和减分值的差异。结果(1)2组基线Y-BOCS及HAMA1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1,P=0.779;t=0.795,P=0.429),但GCBT组HAMD24评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t=2.316,P<0.05)。2组各有16例患者退出治疗,总脱落率为34%(32/94)。(2)12周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的Y-BOCS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GCBT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Y-BOCS平均减分率[(37.0±27.4)%比(45.5±22.9)%]和平均减分值[(9.0±6.3)分比(11.0±5.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2)=0.069,P=0.794;F(1,62)=0.001,P=0.975]。GCBT组和药物治疗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3,P=0.199;χ^2=0.088,P=0.767)。(3)GCBT组HAMA14减分率和减分值与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2,P=0.362;t=1.082,P=0.286)。(4)GCBT组HAMD24减分率与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物治疗组HAMD24减分值显著高于GCBT组(t=2.239,P=0.029)。结论GCBT与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强迫症患者的强迫和焦虑症状的疗效相当,常规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状的疗效优于GCB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频调制中频电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伴发的疼痛症状及总体抗抑郁效果的影响。方法:65例伴有疼痛不适症状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接受度洛西汀治疗)和研究组(n=32,度洛西汀联合低频调制中频电治疗),观察6周。分别在基线、治疗3周和6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主观疼痛感受,并在治疗6周用Asberg抗抑郁剂不良反应量表(SE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别×HAMD评分、组别×VAS评分的交互作用显著(F=4.970,F=6.160;P均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两组HAMD及VA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3周和6周,研究组HAMD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6周研究组HAMD及VAS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3.449,t=3.086;P均0.01);SER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调制中频电治疗可显著减轻老年抑郁症患者伴发的疼痛症状;并对总体抗抑郁效果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小剂量利培酮合并抗抑郁剂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血小板5-羟色胺(5-HT)浓度的影响。方法3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合并利培酮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末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血小板5-HT浓度,并评估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在合并利培酮治疗后血小板5-HT浓度减低,与合并治疗前相比,接近显著变化水平(P=0.05),治疗后HAMD、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合并利培酮治疗后患者血小板5-HT浓度与本次病程、HAMD阻滞因子分、HAMA总分与精神焦虑因子分呈正相关,与HAMD总分减分值及睡眠因子减分值呈负相关;治疗前后5-HT浓度差值与发作次数负相关,与HAMD阻滞因子减分值正相关。结论小剂量利培酮合并抗抑郁剂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治疗4周症状有改善,同时可能引起患者血小板5-HT浓度减低;血小板内5-HT浓度与焦虑症状、阻滞等症状可能相关;血小板5-HT浓度降低与患者的阻滞症状改善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痴呆患者认知障碍程度与抑郁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记录患者认知功能状态和抑郁水平,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抑郁的关系。结果 80例患者HAMD评分(25.78±8.62)分;评分≥20分者31例(38.75%)。MoCA评分(20.05±7.62)分;评分≥26分(正常组)17例,评分26分者63例,其中轻度38例,中度17例,重度8例。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MoCA与HAM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r=-0.581,P=0.000)。ROC分析结果显示MoCA评分判断抑郁症的AUC为0.756(β=0.057,95%CL=0.643-0.868,P=0.000),敏感度为0.710,特异度为0.796,最佳截断值为22.5分。结论老年痴呆患者认知障碍与抑郁症关系密切,MoCA评分有助于预测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与传统非精准定位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相比, 探索精准定位是否可以提高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以及右侧眶额叶(right orbital frontal cortex, rOFC)靶点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招募的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3组:非精准DLPFC组(19例)作为对照组, 精准DLPFC组(19例)和rOFC组(14例)作为试验组。3组在基线和10次rTMS治疗后接受HAMD17和HAMA评估, 以HAMD17有效率为主要评估指标, 以HAMD17和HAMA减分、减分率等为次要评估指标, 采用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3组rTMS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基线时3组HAMD17和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TMS治疗后, 3组HAMD17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 P=0.032), 精准DLPFC组有效率(74%)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瘦素水平与抗抑郁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43例抑郁症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Beck绝望量表(BHS)评定抑郁严重程度;测定患者服药前及治疗6周血浆瘦素水平,并以40例体检职工为对照组。结果:不同药物治疗亚组在治疗前后血浆瘦素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治疗前血浆瘦素水平[(7.0±3.5)ug/L]显著低于治疗后[(12.8±5.4)ug/L])及对照组[(13.4±6.7ug/)L])(P均0.01),而抑郁症组治疗后血浆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浆瘦素水平与治疗前HAMD、BHS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0.53,P均0.01);治疗6周血浆瘦素水平与6周HAMD、BHS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5、-0.44,P均0.01);血浆瘦素水平的变化值与HAMD、BHS分的变化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0.38,P均0.01)。结论:瘦素水平变化与抗抑郁疗效相关,提高血浆瘦素水平的药物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抗抑郁剂。  相似文献   

12.
奎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辅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5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抗抑郁药联合奎硫平治疗)和对照组(单用抗抑郁药治疗)各29例。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和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分(P〈0.05或P〈0.001);以研究组HAMD减分率自治疗1周起、HAMA减分率自治疗4周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01)。两组治疗各周T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奎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增效作用明显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Val66Met功能基因多态性与抗抑郁剂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302例抑郁症患者给予抗抑郁剂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6、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严重程度和疗效。以治疗后HAMD总分≤7分为临床痊愈,将302例患者分为痊愈组160例和未痊愈组142例,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Illumina GoldenGate定制芯片分析BDNFVal66Met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痊愈组基因型分布A/A31例(19.4%)、A/G92例(57.5%)和G/G37例(23.1%),未痊愈组分别为28例(19.7%)、78例(54.9%)和36例(25.4%)(χ2=0.054,P=0.817);痊愈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A154例(48.1%)和G166例(51.9%),未痊愈组分别为134例(47.2%)和150例(52.8%)(χ2=0.247,P=0.884)。3种BDNFVal66Met基因型患者间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发病次数、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HAMD基线及减分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DNF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不是影响抗抑郁剂治疗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4例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按照入组到开始治疗的时间分为3个基线组,每组进行为期8周的归因训练团体治疗,采用多基线实验设计,每隔2周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前后评定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强迫症组加测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结果:所有被试者治疗前后HAMD、HAMA、SDS、SAS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1,19.85,6.33,6.97,P〈0.01);强迫症组治疗前后Y-BOC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P〈0.001);所有被试治疗前后社会功能改善显著(Z=-6.41,P〈0.001)。结论: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阿立哌唑对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合并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伏沙明合并阿立哌唑组(合用组)和氟伏沙明组(单用组),各30例,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用组在治疗1周末评分差异已有显著性(P〈0.01),单用组在治疗2周末差异才有显著性(P〈0.01),合用组HAMD因子分在焦虑/躯体化和绝望感方面下降较单用组快。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伏沙明合并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疗效较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不同剂型的药物在体内的解离和释放速度存在差异,因此其起效和作用时间也有所不同,并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目的探讨不同剂型的文拉法辛治疗女性抑郁症患者的血药浓度与药物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女性抑郁症住院患者以单纯随机的方式分别编入文拉法辛缓释剂组(怡诺思组)及文拉法辛速释剂组(博乐欣组),进行为期6周的对照研究。恰诺思组患者每日晨起一次顿服药物,日平均剂量(标准差)为168(32)mg;博乐欣组患者每日分3次服用药物,日平均剂量(标准差)为160(67)mg。在研究第1、2.4、6周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文拉法辛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氧去甲基文拉法辛浓度,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RatingScale,HAMD)和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Scale,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HAMD评分减分率≥50%为有效。结果两组均未见有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在各研究时点两组HAND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缓释剂组的有效率为65.6%,速释剂组的有效率为69.2%(X2=0.77,P=0.380)。治疗前后HAMD评分的改变与氧去甲基文拉法辛(r=-0.10,P=0.470)及文拉法辛(r=-0.11P=0.403)血药浓度呈较弱的负相关。结论两种剂型的文拉法辛对女性抑郁症患者均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但文拉法辛与氧去甲基文拉法辛血药浓度未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所以此两项指标不适合用来判定文拉法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与中药消郁汤辅助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9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合并r TMS(研究组A)治疗40例、文拉法辛合并消郁汤(研究组B)治疗54例和单纯文拉法辛治疗组45例(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第1、2、4周末,3组患者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A和研究组B HAMD评分在治疗后第1、2周末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4周末,研究组A与研究组B 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抑郁药物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或中药消郁汤辅助治疗首发抑郁症比单纯药物治疗早期疗效好,能迅速缓解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合用组为奥氮平联合文拉法辛,单用组为单用文拉法辛,疗程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和HAMA的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以合用组疗效显著(P〈0.01或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文拉法辛,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归脾丸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归脾丸与米氮平合用组与单用米氮平组,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症状的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归脾丸与米氮平合用组有效率93%显著高于单用米氮平组73%(P〈0.05);合用组HAMD评分降分显著较多(P〈0.01)。结论:归脾丸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不良反应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