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趋化因子[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及其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6(CCR6)]与炎症因子和住院期间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内科收治的309例儿童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另选择71名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CXCL12、CXCR4、CCL20、CCR6和炎症因子水平,记录临床结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儿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CXCL12、CXCR4、CCL20、CCR6、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为(1.25±0.21)ng/mL、(1.68±0.31)pg/mL、(225.35±36.98)pg/mL、(2.58±0.65)ng/mL、(1.10±0.23)ng/mL、(7.02±2.19)pg/mL、(21.85±6.27)mg/L,均高于对照组的(0.53±0.16)ng/mL、(0.63±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钙离子浓度(Ca2+)在脓毒症患者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35例)、SIRS(27例)和非SIRS(30例)患者,并根据28d转归将脓毒症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入院24h内测定的血生化、血常规、血气分析、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II)评分。结果脓毒症组低钙血症发生率为62.9%(22/35):血清钙离子浓度脓毒症组低于SIRS组及非SIRS组(均P〈0.05),死亡组低于生存组(P〈0.05);脓毒症组血清钙离子浓度与APACHEII评分呈负相关(r=-0.641,P=0.029)。结论低钙血症在脓毒症患者中常见,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与脓毒症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抵抗素水平对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5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另择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清中抵抗素和TNF-α水平。根据预后情况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32例,死亡组18例,分析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脓毒症各组血清中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随病情加重,血清抵抗素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脓毒症患者血清中抵抗素水平与TNF-α水平成正相关(r=0.696,P<0.01)。以脓毒症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25.55 ng/mL为截断点,判断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异度达90.6%,阳性预测值为87.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且比TNF-α能更敏感的反应脓毒症的炎症程度。血清抵抗素水平可作为早期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7例与死亡组19例。4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在确诊为脓毒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3、5、7、9天检测血清PCT和Hs-CRP及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在烧伤脓毒症确诊时绘制46例患者血清PC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死亡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血清PCT在确诊脓毒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3、5、7、9天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存活组血清PCT下降,且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Hs-CRP和APACHEⅡ评分在确诊脓毒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天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Hs-CRP和APACHEⅡ评分在确诊脓毒症后的第3、5、7、9天高于生存组(P<0.05)。4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对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31,11.23 ng/m L为血清PCT的最佳阈值,灵敏度为90.6%,特异性度为100%。结论:血清PCT值可作为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指标,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呼吸指数(RI)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0 年1 月-2012年3月我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及急诊ICU 收治的11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记录患者入ICU后的R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及转归.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78例和死亡组40例;以RI=2.5为界限将患者分为低RI组(RI<2.5)70例和高RI组(RI≥2.5)48例.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低RI组与高RI组之间相关数值的差异.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RI、APACHEⅡ评分及脓毒性休克发生率较存活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RI组与高RI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RI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脓毒性休克发生率、病死率较低RI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I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81,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RI与APACHEⅡ评分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可用于早期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228例(男118例,女110例),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n=185)和死亡组(n=43),比较各组PCT、WBC及C反应蛋白。根据入院PCT水平分为PCT<0.5(1组)、0.5≤PCT<2(2组)、2≤PCT<10(3组)和PCT≥10(4组)ng/mL 4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与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比较(1与4、2与4、3与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HCO 3-、乳酸、剩余碱、C反应蛋白及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4组,P<0.05)。结论血清PCT是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在PCT≥10 ng/mL水平上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入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执行事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6小时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的差异,观察其判断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并寻找出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乳酸、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以及死亡率的差异。 结果 共计纳入84人,其中存活组48例,死亡组36例。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动脉血乳酸(mmol/L:2.31±1.39和3.93±1.84)及6小时动脉血乳酸清除率(%:44.01±27.37和10.49±24.53),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血乳酸预测脓毒症的AUC为87.15%。在6小时乳酸清除率为31%时,具有最高的约登指数(0.72)。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31%)和低乳酸清除率组(<31%),两组之间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死亡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乳酸清除率(OR=0.021,95% CI:0.002-0.237,p=0.002)是评价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结论 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可以较好的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疑难病杂志》2015,(11)
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对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2例,根据入院时患者病情分为脓毒症组21例,严重脓毒症组24例,脓毒性休克组17例;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41例,死亡组21例。对各组分别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MEDS评分,并测定血乳酸水平,记录患者28 d的存活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SOFA、血乳酸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而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MEDS评分: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病死率均低于脓毒性休克组(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MEDS评分及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脓毒症患者MEDS评分、病死率显著升高(P<0.05);随着危险分层的增加,患者病死率也显著增高(P<0.05);多凶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MEDS评分及血乳酸均是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EDS评分的实用性优于APACHE II、SOFA评分,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鸢尾素和血氨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28 d内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53)与死亡组(n=27),比较两组血清鸢尾素、血氨水平及其他临床指标,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血清鸢尾素和血氨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结果: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鸢尾素、血氨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APACHEⅡ评分、鸢尾素、血氨均是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氨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18,P<0.05),而鸢尾素水平与PCT、D-D、APACHEⅡ评分均无相关性(r=0.093、0.146、-0.113,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鸢尾素和血氨判断脓毒症预后的AUC分别为0.686、0.814,两者联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2例脓毒症患者在入院后第1、3、5、7d测定PCT,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23)和存活组(n=59),比较两组PCT清除率.结果 两组基础疾病构成比例类似,死亡组合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比例较高.第3、5、7 d PCT清除率(PCTc-3、PCTc-5、PCTc-7)存活组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提示PCTc-7的曲线下面积(AUG)为0.892明显高于PCTc-3、PCTc-5.结论 PCTc-7可作为评估脓毒症预后的重要指标,其截值≥40%可作为预后有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不同乳酸升高程度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0年5月入住我院综合ICU、存在严重脓毒症且乳酸高于2mmol/L的2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47例患者纳入乳酸轻度升高人群(2~4 mmol/L),分为死亡和存活组,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早期乳酸清除率、外科术后患者比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和其他反映全身脏器或系统功能的临床指标,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再以10%的乳酸清除率为界,将此人群患者分为高、低清除率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其余132例患者纳入乳酸明显升高人群(≥4 mmol/L),同上方法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乳酸轻度升高人群死亡危险因素为APACHEⅡ评分和血糖,其OR及95% CI为1.204(1.120-1.294)、1.131(1.001-1.280),高、低清除率组患者-30 d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03% vs 31.76%,P>0.05).乳酸明显升高人群的死亡危险因素为早期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是否外科术后和氧合指数,其OR值及95% CI分别为0.953(0.920-0.987)、1.222(1.097-1.361)、0.078 (0.016-0.382)、0.989(0.982-0.997),低清除率组患者的30 d病死率明显升高(97.92% vs 65.84%,P<0.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能有效评价乳酸明显升高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但对于乳酸轻度升高的患者,其预后提示价值不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4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非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脓毒症合并AKI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中,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50.0%)和腹部(29.0%)。脓毒症与非脓毒症AKI患者相比,两者的APACHEll评分、平均动脉压,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比例,器官衰竭数≥3个者等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FLE不同分级中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的病死率分别是R组60.0%、I组66.7%、F组73.5%,较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脓毒症与脓毒症AKI患者的总住院病死率分别为37.8%、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脓毒症AKI患者与非脓毒症AKI患者相比,临床各项指标更差,有更高的临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肥胖与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36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体质指数(BMI)将患者分为体质量过轻组(36例)、体质量正常组(160例)和超重及肥胖组(167例);另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287例)和死亡组(7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进行评价,记录入院时降钙素原(PCT)、乳酸水平,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及转归情况。结果 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检出率随体质量增加而升高(χ2趋势=6.482、6.667,P<0.05)。死亡组年龄、PCT、乳酸、APACHEⅡ评分、脓毒症休克发生率高于生存组(t=4.710、3.030、5.548、5.687,χ2=41.100,P<0.05);死亡组BMI和糖尿病检出率低于生存组(t=2.962,χ2=6.16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130,OR=1.14,95%CI(1.05,1.22),P<0.01〕、BMI〔β=0.030,OR=1.03,95%CI(1.01,1.10),P=0.03〕、糖尿病〔β=-0.630,OR=0.53,95%CI(0.31,0.94),P=0.02〕、PCT〔β=0.095,OR=1.10,95%CI(1.08,1.16),P=0.02〕、乳酸〔β=0.095,OR=1.10,95%CI(1.08,1.16),P<0.01〕、APACHEⅡ评分〔β=0.122,OR=1.13,95%CI(1.10,1.18),P<0.01〕、脓毒性休克〔β=-0.186,OR=0.83,95%CI(0.61,1.14),P=0.02〕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肥胖可能是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潜在保护因素,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我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76例,根据血清PCT水平进行分组,A组:PCT<0.5 ng/ml,B组:0.5 ng/ml≤PCT<2.0ng/ml,C组:2.0 ng/ml≤PCT<10.0 ng/ml,D组:PCT≥10.0 ng/ml。对比分析各组患者pH、HCO3-、乳酸(Lac)、剩余碱(BE)、PCO2、PO2、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肌酐(Cr)、皮质醇(Cor)、D一二聚体(D-Dimer)、血尿素氮(N)、血沉(ESR)、住院时间、病死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等临床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D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Lac、BE、HCO3-、PLT、N、Cr、Cor、D-Dimer、C-反应蛋白(CRP)、住院时间、病死率、细菌培养阳性率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CT与APACHEⅡ评分、Lac、Cr、Cor、CRP、住院时间呈正相关,而与BE、HCO3-呈负相关(P<0.05)。PCT≥10.0 ng/ml时曲线下面积为0.824,对于疾病预后判断具有较高准确性。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的临床指标,PCT≥10.0 ng/ml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分系统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在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死亡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52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4h内及第3、5、7、10、14d的相关指标,比较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结果 52例中有16例死亡,病死率30.8%。脓毒症(Sepsis)、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及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组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2.0±6.9、16.8±6.8、23.1±5.6(P=0.002),SOFA评分分别为2.9±2.1、5.9±3.1、11.6±2.9(P〈0.001)。以28d生存期分为生存组(≥28d)和死亡组(〈28d)。死亡组(n=16)第1天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n=36)(分别为14.9±7.1 vs 19.7±7.3,P=0.03;4.6±3.2 vs 8.8±4.0,P〈0.001),且随病程时间推移,生存组SOFA评分渐降,死亡组呈增高趋势。SOFA评分评估脓毒症者死亡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795(95%CI,0.662-0.929),高于APACHEⅡ评分的0.670(95%CI,0.514-0.826)。结论 SOFA评分及其动态变化能更好地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死亡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入院时的 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肌酐(Cr)和动脉血乳酸(LAC)水平等。根据入院患者24 h内最差值计算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并记录患者最终的结局。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的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s相关分析对RDW与CRP、LAC、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各因素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死亡组在年龄、WBC、MCV、Cr、APACHEⅡ评分、CRP、LAC和RDW-CV 测定值高于存活组(P<0.01)。(2)Spearman,s相关分析显示,RDW与CRP、LAC、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 <0.05)。RDW升高的同时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和LAC水平随之升高。(3)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RDW、LAC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DW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66,敏感性是0.577,特异性是0.854。RDW联合APACHEI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21,敏感性为0.928,特异性0.786.结论: RDW可以作为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RDW与APACHEⅡ评分联合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