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F、低分化和胚胎性肿瘤1.成胶质细胞瘤(图43~52):一种间变性细胞丰富的肿瘤,可由梭形瘤细胞、小圆形低分化瘤细胞或多形性瘤细胞各别单独组成或多样化地混合组成.常见坏死、假栅栏结构,瘘状血管和血管内皮增殖、出血和浸润性生长.有些瘤细胞显示细长的胶质突起.一般典型的成胶质细胞瘤不显较分化瘤细胞的证据.但是其它多数成胶质细胞瘤中局部可辨为星形细胞瘤灶,少数局部可辨为少突胶质细胞瘤灶,个别的局部可辨为室管膜瘤灶.事实上任何这些胶质瘤都是成胶质细胞瘤分化的最终结果.这类肿瘤的变型如下:  相似文献   

2.
食管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和胃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管肿瘤的组织学分类Ⅰ.上皮性肿瘤A.良性1.鳞状细胞乳头瘤(Squamous cell papilloma)B.恶性1.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2.腺癌(Adenocarcinoma)3.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4.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5.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6.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Ⅱ.非上皮性肿瘤A.良性1.平滑肌瘤(Leiomyoma)2.其它B.恶性1.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2.其它Ⅲ.杂类肿瘤A.癌肉瘤(Carcinosarcoma)  相似文献   

3.
前言本分类主要依据肿瘤的光学显微镜特征而提出,因此,涉及到形态上可认识到的细胞类型和常规光镜所见到的组织学图像。肿瘤一词与新生物同义语,“肿瘤样”短语只适用于在临床上或形态上类似新生物的损伤,但决不意味着在生物学上是以新生物方式生长。他们都被包括在本著作中,这是因为他们在鉴别诊断上会产生很多问  相似文献   

4.
Ⅰ、肾实质的上皮性肿瘤A.腺瘤(Adenoma)B.癌(Carcinoma)1.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2.其它Ⅱ、肾盂的上皮性肿瘤A.变移细胞乳头状瘤(Transitional cell papilloma)B.变移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曾做了一件极为庞大但很有意义的工作,即组织了世界各国知名病理学家分别讨论、制定并编篡了人体各器官和组织肿瘤分类的类型与标准,使得繁杂纷纭的肿瘤分类问题纳入了统一的轨道.自1967年起陆续出版,至1981年出齐共计25分册,以后又将前2分册修订,再版发行.这套丛书各分册都有简明的分类表、定义和注释,并附有各类肿瘤的典型病理组织学彩色照片及幻灯片,是临床病理科医生和实验肿瘤学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本专业组成员先前曾主持翻译了前16册.鉴于其后各分册以及再版的两册迄今尚无中文译文,故又组织了本组人员译出,将在我院《院刊》中陆续刊载,为我国临床和实验肿瘤学的开展奉效微力.  相似文献   

6.
上皮性肿瘤Epithelial tumors[1]浸润性导管癌,无其他特殊性Invasive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8500/3混合性癌Mixed type carcinoma多形性癌Pleomorphic carcinoma8022/3伴骨巨细胞的癌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icgiant cells8035/3伴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特征的癌Carcinoma with choriocarcinomatous features伴黑色素瘤形态的癌Carcinoma withmelanotic features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8520/3小管癌Tubular Carcinoma8211/3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 cribriformcarcinoma8201/3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8510/3…  相似文献   

7.
【摘要】本文综述了2021年6月29日《Neuro-Oncology》上线的第五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概述的总体变化。2021年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WHO CNS5),是最新版脑和脊髓肿瘤分类国际标准。WHO CNS5建立了CNS肿瘤命名和分级的不同方法,并强调了综合诊断和分层报告的重要性。同时新定义了多种肿瘤类型和相关亚型,包括胶质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均有重大改变。WHO CNS5将弥漫性胶质瘤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成人型弥漫性星形胶质细胞瘤具有微血管增生、坏死和/或特定的分子特征如TERT启动子突变、EGFR基因扩增和/或 7号染色体扩增/10号染色体缺失应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IDH突变的胶质母细胞瘤现被称为IDH突变的星形细胞瘤WHO 4级。所有IDH突变型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被认为是同一类型,分为CNS WHO 2级、3级或4级,并且新增CDKN2A/B位点纯合缺失为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中WHO 4级的重要分子标记物。同时新增儿童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和儿童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两种类型,各包括4种类型,这些肿瘤的精确分类需要明确其关键分子特征,新增分子标志物包括: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伴MYB或MYBL1改变;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伴MAPK信号通路改变以及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 K27改变;弥漫性半球胶质瘤,H3 G34突变型;弥漫性儿童型高级别胶质瘤,H3及IDH野生型,需要综合组织学外观和分子特征做出诊断。WHO CNS5对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分类也有重大改变,包括幕上室管膜瘤ZFTA融合和YAP1融合、脊髓室管膜瘤MYCN扩增以及后颅窝室管膜瘤PFA组和PFB组以及髓母细胞瘤新增多个亚群,以反映其临床和生物学异质性。此外,WHO CNS5纳入了更多新的诊断技术如DNA甲基化谱分析、光学显微镜、组织化学染色、电子显微镜、分子遗传学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分子方法。  相似文献   

8.
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分类较2007版从概念到实践都有提升,首次在组织学基础上加入了分子学特征,从而构建了分子时代 CNS 肿瘤诊断的新理念。2016版分类标准对弥漫性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和其它胚胎源性肿瘤的分类做出重大调整,并使用组织学和分子学特征进行重命名,包括 IDH 野生型/ IDH 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H3 K27M 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RELA 融合阳性室管膜瘤、WNT 激活型髓母细胞瘤和 SHH 激活型髓母细胞瘤以及伴有多层菊形团-C19MC 变异型胚胎源性肿瘤等。此外,2016版分类标准增加了一些新认识的肿瘤,并删除了一些不再具有诊断和生物学意义的肿瘤与亚型及模式。其它重大改变包括增加“脑部侵犯”作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诊断标准之一,引入软组织肿瘤分级系统对新合并的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进行分级。总之,2016版 WHO CNS 肿瘤分类标准在促进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研究和改善脑肿瘤患者生存方面被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WHO对人类肿瘤的国际分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世界范围内能够被接受和使用的人类肿瘤分类与分级的统一标准.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诊断学的统一标准,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就不可能在超越国界范围上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行.  相似文献   

10.
肝肿瘤的组织学分类:WHO新分类及说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二十年来,一直沿用1978年编订的WHO肿瘤组织分类,1994年,在美国AFIP病理小组的主持下,对初版分类加以修订。本比较了新旧分类的异同,逐项对新分类做了介绍,以便有助于提高肝肿瘤的诊治水平及国际间之交流。  相似文献   

11.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对于影像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的分类和分级曾经比较混乱,给诊断、治疗及学术交流造成困惑与困难.百余年来,通过众多研究者不断的修改和补充,关于分类和分级的意见已渐趋一致.世界卫生组织(WHO)曾三度组织全球专家制订其分类和分级方案(分别于1979年、1993年和2000年颁布),又于2006年11月的德国海德堡会议上通过了"2007年WH0 CNS肿瘤的分类",见表1.(收稿 2008-02-18)  相似文献   

12.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对于影像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的分类和分级曾经比较混乱,给诊断、治疗及学术交流造成困惑与困难。百余年来,通过众多研究者不断的修改和补充,关于分类和分级的意见已渐趋一致。世界卫生组织  相似文献   

13.
2007年6月出版了第四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比较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与2000年旧分类的变化,并概述新增8种肿瘤实体及3种新肿瘤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2007年6月出版了第四版.比较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与2000年旧分类的变化,并概述新增8种肿瘤实体及3种新肿瘤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5.
学习2007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学习2007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分类”(“蓝皮书”),并对其中与神经影像学医师相关的和最有意义的更新部分进行探讨。方法:阅读“蓝皮书”和查阅与神经影像学医师日常工作相关的“蓝皮书”文献。结果:与2000年版“蓝皮书”相比,2007年版“蓝皮书”作了不少重要的修改,包括:①新编了8个病种、3种变异型、6种分化模式和1个综合征;②修改了一些病种的分级;③对脑肿瘤的分类作了一定修改。结论:新版“蓝皮书”反映了对脑肿瘤的分类、分级和病种理解的新进展,其中所做修改是实质性的,对神经影像学医师日常工作是有影响的,故神经影像学医师学习新版“蓝皮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肿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明平  杜瑞宾  包强   《放射学实践》2009,24(7):708-711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元肿瘤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病变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元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19例中节细胞胶质瘤12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4例,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结果:12例节细胞胶质瘤中位于颞叶7例,枕叶及额叶各2例,顶叶1例;主要MRI表现为囊实混合性肿瘤8例,实性肿块4例,增强扫描12例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囊实混合性病灶囊壁呈部分轻度强化。4例DNET肿瘤中位于颞叶2例,额叶及岛叶各1例;肿瘤均位于脑皮层表面,呈单囊或多囊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均伴有双侧侧脑室扩张积水,1例来源于室间隔,1例囊性病灶位于孟氏孔区,肿瘤跨越室间隔向双侧脑室生长。1例神经节细胞瘤位于颞叶,为囊实混合性病灶,实性结节有明显强化。结论:中枢神经元肿瘤术前影像诊断较为困难,但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特点,掌握上述特点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总结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患者的CT、MRI影像特点.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3岁.全部病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颅内病例行CT平扫.结果 颅内黑色素细胞肿瘤10例,其中单发7例,多发3例;椎管内5例,单发4例,多发1例,共6个病灶.幕上6例,幕下3例,骑跨幕上下1例.椎管内2个病灶位于颈段,2个病灶位于胸段,2个病灶位于胸腰段.颅内病灶位于脑外或邻近脑表面,椎管内1例位于髓内,其余位于髓外硬膜下.CT平扫2例为低密度,3例为高密度.MR平扫,9例为显著短T1、短T2信号,其他信号表现各异.增强扫描均为明显强化.4例脑膜广泛转移.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具有典型的影像表现,尤其是MRI信号特点具有特征性,术前可以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放射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的治疗中有无可置疑的作用,但对某些肿瘤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多年来一直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最近几年来,人们对CNS 肿瘤放疗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并采取了不少治疗努力,有望CNS 肿瘤的治疗效果终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本文拟对近期的一些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28例,分析其CT和MRI表现,并结合手术病理进行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常见,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症状最多见,其次是视力障碍和意识丧失。肿瘤体积较大,多见于脑外或髓外、脑内或髓内邻近表面。肿瘤为实质性肿块,大小不一,瘤内成分复杂,常见出血、坏死、囊变等。CT和MRI表现根据肿瘤的成分不同而异,典型者为CT高密度类似出血,MRI呈现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FLAIR和DWI亦呈低信号。实质部分常有均匀或不均匀的增强。囊变/坏死或出血无强化。有轻度至中度瘤周水肿,有时伴有脑组织浸润。MRS呈现肿瘤波谱,但并不典型。结论:颅内黑色素瘤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结合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资料,观察肿瘤MRI上的形态学特征及信号表现。结果:16例黑色素细胞肿瘤,男10例,女6例。年龄17~55岁。肿瘤位于颈段椎管内3例,额叶3例,颞叶2例,桥脑小脑角区1例,鞍区1例,小脑半球2例,脑内及脑膜多发者3例,全脑脊膜1例。肿瘤发生于颅底脑外者占17%,发生于近颅底脑实质者占43%。MRI信号特征典型者6例,不典型者10例,其表现为短T1等T2信号、或不均匀短T1等T2信号,或因瘤体卒中而呈囊实性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可不具典型的MRI信号特征。对于发生于颅底及颈段软脊膜的有混杂T1或T2信号的肿瘤,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该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