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和心功能影响。方法以81例重症AOPP并中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HP;治疗组41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HP+CVV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前及治疗24 h、48 h、72 h,各时间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及机械通气天数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47.6±9.9)%vs.(47.4±10.1)%,P>0.05]、BNP[(516.3±285.4)pg/L vs.(534.4±301.9)pg/L,P>0.05]及cTnI[(0.61±0.26)ng/ml vs.(0.58±0.23)ng/ml,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有可比性。(2)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LVEF均增大[(52.8±7.5)%vs.(47.6±8.4)%,(55.2±5.2)%vs.(50.9±7.2)%,(60.1±6.4)%vs.(53.6±5.4)%,均P<0.05],BNP均减小[(321.7±182.8)pg/L vs.(495.9±269.9)pg/L,(254.7±117.8)pg/L vs.(382.7±167.5)pg/L,(125.4±62.7)vs.(293.8±121.1)pg/L,均P<0.05],cTnI均减小[(2.16±0.48)ng/ml vs.(2.79±0.36)ng/ml,(5.37±3.79)ng/ml vs.(8.35±4.51)ng/ml,(3.01±1.26)ng/ml vs.(8.41±5.45)n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LVEF均增大[(52.8±7.5)%、(55.2±5.2)%、(60.1±6.4)%vs.(47.6±9.9)%,均P<0.01],BNP均减小[(321.7±182.8)pg/L、(254.7±117.8)pg/L、(125.4±62.7)pg/L vs.(516.3±285.4)pg/L,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对照组治疗后24 h与治疗前比较,LVEF、BNP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48 h、72 h与治疗前比较,LVEF均增大[(50.9±7.2)%、(53.6±5.4)%vs.(47.4±10.1)%,均P<0.05],BNP均减小[(382.7±167.5)pg/L、(293.8±121.1)pg/L vs.(534.4±301.9)pg/L,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治疗组较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7.4±2.9)d vs.(10.7±4.1)d,P=0.001],病死率下降(12.2%vs.30.0%,P=0.048)。结论 HP联合CVVH能够减轻AOPP的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专业协作管理对缩短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救治时间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8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2月至2016年9月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救治流程;2016年10月至2016年4月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多专业协作救治模式;比较两组入院至明确诊断时间、入院至获得手术时间及院内救治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入院至明确诊断时间、入院至获得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36%vs 68.18%),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vs 43.18%)。结论:实施多专业协作早期救治模式可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诊断明确时间及获得确定性手术治疗时间,提升院内抢救成功率,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额定向穿刺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非随机对照研究法,选择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未发生脑疝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4例采用经额定向穿刺术(穿刺组),44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死亡率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良好率。结果穿刺组与开颅组两组病例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较开颅组手术时间短[(42.29±11.32)min vs.(172.23±45.25)min,P<0.01],术后并发症少(16.7%vs.52.3%,P<0.01),其中局灶性脑梗死(0 vs.22.7%,P<0.05)、肺部感染(16.7%vs.45%,P<0.05)及气管切开率(4.2%vs.40.9%,P<0.01)穿刺组均明显低于开颅组,术后6个月ADL良好率穿刺组高于开颅组(95.8%vs.68.2%,P<0.01)。术区再出血(4.2%vs.15.9%)及术后1个月内死亡率(0 vs.1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定向穿刺术具有便捷、微创、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应作为治疗尚未发生脑疝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 ≥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院创伤患者采用的是本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急救模式分为研究组,而此日期以前是传统由120及999担任院前急救的急救模式则为对照组,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远期(6个月)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等方面有所降低,分别为(78.23 ±21.57) min vs.(96.45±35.14)min,(23.55 ±12.46) d vs.(28.67±20.72)d,8.1% (18/222)vs.65.5% (114/174),13.3% (34/256)vs.21.6% (48/222),4.1% (9/222)vs.9.2% (16/174),8.1% (18/222)vs.18.4% (32/1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病死率方面,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为8.1%(18/222)vs12.6% (22/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到医院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医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相对于常规采用的急救模式在提高多发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以及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是一种良好的备选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缩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诊疗关键时间节点的成效管理。方法:以2018年1月至12月按胸痛中心常规救治流程诊疗的307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以2019年1月至12月的优化救治组314例STEMI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TNT抽血时间、医患沟通时间、导管室激活至患者到达介入室时间的差异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到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2.10±1.77)min vs.(3.52±2.75)min]、FMC到采血时间[(6.43±6.03)min vs.(14.67±9.92)min]、知情沟通耗时[(9.91±7.51)min vs.(11.22±6.20)min]、导管室激活到患者到达导管室时间[(10.99±4.60)min vs.(16.86±7.55)min]均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根据STEMI急诊诊疗关键时间节点的用时影响因素制定的优化救治流程,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及各关键环节的用时,提高救治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区域化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救治的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MC-to-B)时间、经济学指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非我院首诊的ACS患者(包括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发病时间在24 h以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根据患者是否为“区域化协同救治”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FMC-to-B时间、门-球(D-to-B)时间、转诊时间、心功能、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药占比等指标有无差别,并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研究组FMC-to-B、D-to-B、转诊时间及获得知情同意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106±33) min,(31±8)min,(62±18,8±3) min] vs.[(231 ±35) min,(109 ±26)min,(98 ±31) min,(28±11) min,研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较对照组改善,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日[(8.7±4.1)d vs.(13.2±6.4)d]、住院费用[(44123.0±3427.0) vs.(51587.0±5 621.0)元]及药占比(9.3% vs.11.2%)明显减少,研究组MACE事件为6.2%,对照组为16.8%.结论 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缩短FMC-to-B时间,减少MACE事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在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这项单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瑞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和对照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2组患者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均给予镇痛镇静治疗。随访28d,剔除失访及退出,根据不同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结果:最后纳入统计分析的研究组75例,对照组75例。2组在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的停药后唤醒时间少于对照组[(27.12±6.87) min vs.(33.89±8.62)min,P<0.05],瑞芬太尼总量少于对照组[(23.72±20.05)g vs.(32.31±21.82)g,P<0.05]。研究组的低血压、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vs. 37.30%,13.30%vs. 28.00%,P<0.05),而研究组的谵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5.30%vs. 28.00%,P<0.05)。死亡组的年龄显著大于生存组[(73.64±...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低X线曝光下应用En Site Nav 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34例,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为低X线曝光组72例和另一组为常规X线透视消融组62例分别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标测消融。观察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常规组1例后间隔旁路消融不成功后改用En Site Nav 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消融成功,其余研究组及常规组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常规组比较,手术时间减少[(46.8±11.9)min vs.(64.4±14.7)min,P<0.01],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217±105)s vs.(546±117)s,P<0.01],放电次数显著减少[(5±2)次vs.(10±3)次,P<0.01],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2±71)s vs.(411±78)s,P<0.01]。术中常规消融组发生1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低频率X线曝光下在En Site Nav 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X线曝光时间,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同时手术时间也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皮牛角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6年间320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03-2016-02行经皮牛角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168例患者作为PDT组,2010-03-2013-02收治并行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TST)的152例患者作为TST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与TST组相比,PDT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2.4)min vs.(20.3±2.8)min,(1.2±0.3)cm vs.(4.2±0.3)cm,(5.2±1.2)ml vs.(9.9±2.3)ml,(4.8±1.8)d vs.(8.9±2.9)d;P0.01];2PDT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远低于TST组的28.9%(P0.01),心率失常为2组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切口大出血、心率失常、术中低氧合3个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vs.6.6%,2.4%vs.7.9%,1.8%vs.6.6%;均P0.05);远期并发症气管食管瘘及气管狭窄的发生率PDT组均低于T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vs.3.9%,P=0.0406;1.2%vs.7.6%,P=0.003 4)。结论:与TST相比,应用牛角型扩张技术行PDT优势明显,值得在ICU推广应用,今后仍旧需要对提高PDT安全性,降低并发症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严重创伤的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对47例妊娠期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按救治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多科会诊救治组(n=16例)和急救创伤团队救治组(n=31例),探讨不同救治方式对患者的疗效。结果:急救创伤团队救治组死亡3例(9.7%),ISS评分为(35.9±3.9)分,平均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为(58.0±6.0)min,并发症发生率为41.9%,平均住院时间为(28.0±4.0)d;多科会诊救治组死亡6例(37.5%),ISS评分为(37.1±3.6)分,平均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为(137.0±11.0)min,并发症发生率为68.8%,平均住院时间为(39.0±3.0)d。2组患者的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死亡率、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专业的急救创伤团队,早期液体复苏和原发伤的确定性手术治疗以及微创技术和理念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妊娠期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