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观察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采用钛板固定,对照组24例采用丝线悬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症状改善情况JOA评分,末次随访术后椎板开门角度,脊髓后移距离,术后测量颈椎曲度的改变,轴性症状发生率,以及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情况。结果经术后6个月~3年的随访,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2.5±16.0)%,对照组为(59.2±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板开门角度为(43.6±3.5)°,对照组为(40.5±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脊髓平均后移距离(2.97±1.8)mm,对照组为(2.96±1.7)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8.6±4.8)°,与术前(18.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7.0±5.6)°,与术前(19.9±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结论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皆为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但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更能降低术后再关门及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行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骨科2016-08~2018-09收治的82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给予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康复训练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康复训练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6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MCSM患者疗效好,并发症少,预后佳,可以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7例,年龄平均68.3岁;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传统丝线悬吊颈椎单开门技术治疗该类患者28例,年龄平均67.5岁.以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术后轴性症状,C5神经瘫以及X线CT测量颈椎曲度、开门角度、有无再关门和固定相关并发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得24个月的随访.两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 vs 51.8%,P>0.05);术后轴性症状评分Centerpiece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0.3±1.3) vs(9.0±1.9),P< 0.05];Centerpiece组1例、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现象,经保守治疗缓解.末次随访时,Centerpiece组颈椎曲度(18.1°±2.4°)与术前(17.9°±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5.7.±2.0.)与术前(17.8°±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CT示开门角度维持良好,所有患者均无再关门现象;Centerpiece组1例患者出现椎板侧螺钉松动,无相关症状发生.结论 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Centerpiece微型钛板能够很好地减轻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以及颈椎曲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后路全椎板间接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两种术式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症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共有47例患者入选,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7±8.3)岁,随访时间6月至3年。上述OPLL症患者按照手术术式分为椎管成形术组与椎板减压术组。记录2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以及VAS评分改善率,比较两种手术术式疗效差异。结果椎管成形术组入选患者29例,全椎板减压术组患者18例。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及改善率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2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早期较好地减轻老年OPLL症患者颈项部疼痛症状,但2种术式远期疗效相近,且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少等优势,因此,建议老年OPLL症患者应尽可能首选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单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老年性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42例,pavlvo比值均<0.75.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螺钉固定术20例,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人工梯形骨块固定22例.按JOA评分标准计算优良率,复查颈椎CT比较测量两组椎管矢状径情况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7 - 15个月,平均10个月,术前两组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颈椎CT上测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管矢状径单开门组大于双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病率单开门组高于双开门组(P<0.01).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率,双开门组稍优于单开门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路手术中,单双开门手术均有效,但双开门手术组在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单开门手术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相关脊髓损伤(SCI)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后纵韧带骨化相关SCI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应用微钛板维持椎板的开门状态,术中应用神经生理监测仪监测脊髓神经根生理变化,比较术前、术后椎管影像学改变和JOA评分改善率,记录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18例患者随访6 ~33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椎管前后径明显扩大,术后1周和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5%和54.5%,1例出现C5神经根症状,2例出现轴性症状.结论 老年后纵韧带骨化相关SCI患者,OPLL、高龄和外伤是其危险因素,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主要是C5神经根麻痹和轴性症状,随访均可恢复.短期随访效果满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9-01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3例(A组),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B组),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年11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Cage融合术和钛板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将11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单纯PEEK-Cage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行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两组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均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椎间塌陷0例、椎间不融合1例、硬脊膜破裂2例、内置物移位或松动2例,对照组分别为5、9、7、5例,观察组椎间不融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钛板固定融合术相比,颈椎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中期疗效类似,但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块状珊瑚羟基磷灰石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块状珊瑚羟基磷灰石术治疗的MCSM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病患者34例,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应用JOA评分和Nurick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按JOA评分标准计算优良率、术前及术后复查颈椎CT比较测量术前、术后颈椎椎管矢状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显示术后颈椎椎管矢状径较术前明显扩大(P<0.01);JOA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 MCSM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块状珊瑚羟基磷灰石术减压效果好,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在颈椎双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脊髓型颈椎病1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7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4例,术前JOA评分为(6.36±2.74)分。22例患者均行颈椎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术中于劈开的棘突之间填充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块。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术后束带感明显缓解。22例随访时间12~25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23±3.47)分,与术前相比,P〈0.05。术后12个月CT扫描示颈椎管扩大良好,无"椎板关门"情况,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块与棘突融合良好。结论 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用于颈椎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后显效快,无椎板"再关门"情况,人工骨块与棘突融合良好,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板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其中瘫痪6例,不能行走26例,肌力1~4级。Frankel分级:C级6例,D级24例,E级2例。均行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采用Margel法植入螺钉,其中侧块钢板固定12例,侧块钉棒固定20例,根据椎管狭窄和不稳节段切除相应椎板。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X线片示螺钉位置正常,颈椎骨性融合,稳定性恢复,未见颈椎不稳。Frankel分级:C级6例中2例恢复至D级、4例恢复至E级,D级24例均恢复至E级,E级2例无变化。所有患者均下地行走;术后肌力3~5级,无轴性症状、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颈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板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2009年10月,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或椎管钛网成形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6例。术后平均随访3.7 a,应用JOA评分(29分法)对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术后患者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均<0.01)。术后半年优良率86.9%。结论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或椎管钛网成形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满意和持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制作腰椎管狭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以SD大鼠为模型分别行全椎板切除及切除后自体碎骨粒回植,并与正常对照组一同进行运动和感觉功能检查、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结果数据以验证模型的效果。结果模型组和椎板切除组的椎板再生,椎管均较正常对照组狭窄(P<0.05),并引起间歇性跛行及体表诱发电位(SEP)改变(P<0.05),模型组椎管狭窄重于椎板切除组(P<0.05)。结论椎板切除碎骨粒植骨是制作腰椎管狭窄的动物模型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颈椎病或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椎管减压既可以前路进行,也可以选择后路进行。对于多节段病变,尤其伴有OPLL患者,由于手术安全性的考虑,其手术方案倾向于采用后路减压。后路颈椎减压手术包括椎板切除术和椎管成形术,其中以椎管成形术最为常用,根据椎管成形减压方式差异,其主要术式分为2大类: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成形  相似文献   

15.
颜廷卫  朱峰  吕昕刚 《山东医药》2011,51(32):91-93
目的探讨锚钉改良"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效果。方法对15例CSM患者行Arthrex锚钉联合爱惜邦X519不可吸收线改良"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术。手术节段均为C3~C7。一般根据减压范围选择锚定节段,单节段跳跃式锚定即可。减压范围C3~C7者行C3、C5、C7锚定;C2~C7者行C2、C3、C5、C7锚定;C3~T1者行C3、C5、C7、T1锚定。若门轴制作时发生椎板内侧皮质断裂,则将其椎板用锚钉通过棘突根部的预打孔固定于同节段侧块即可。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改良JOA评分(17分法)改善率82.3%,COA评分(40分法)改善率77.9%。没有锚钉松动及再"关门"现象。结论锚钉改良"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术治疗CSM操作简单,达到刚性门轴固定要求,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治疗方案在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108例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n=54)和B组(n=54),给予A组颈椎前路单节段间盘切除合并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给予B组颈椎前路椎体依次全切除联合钛网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融合率、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平均椎间隙高度和颈曲值。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VAS低于A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均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颈曲值低于A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单节段间盘切除合并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与颈椎前路椎体依次全切除联合钛网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前者的植骨融合率较高,VAS低,且能够较好地改善颈曲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不同入路手术的疗效,以期提高老年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老年CSM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方式分为前路组(n=80)与后路组(n=80)。前路组患者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路组患者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的变化。结果前路组平均手术时间比后路组明显缩短(P〈0.05);前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后路组(P〈0.01)。2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路组JOA评分改善优于后路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CSM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可提高老年CS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颈椎管狭窄在临床发病的关系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31例65~79岁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均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31例中,2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7个月,术前JOA评分4~11分,平均7.8分,术后JOA评分8~16分,平均11.2分,平均改善率57.8%,优7例,良11例,可9例,差2例。结论 老年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全身多器官功能退化,但只要治疗选择适当,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高龄并非手术禁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前筋膜缝合预防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咽部不适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07~2014-06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62例,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术中缝合椎前筋膜,对照组术中不缝合椎前筋膜。术后对两组患者咽部不适感及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JOA改善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咽部不适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咽部不适感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前筋膜缝合预防颈椎前路术后咽部不适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采用PTED切除突出椎间盘髓核减压治疗的50~72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0例,并以同期常规开放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减压突出椎间盘髓核切除手术的50~71岁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术后1 d、1个月、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手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行MRI检查,观察手术前后椎管及椎间盘突出的变化。使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年龄、术前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1);PTED组术后1 d、1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2组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改良MacNab标准评定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检查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3~6个月椎间盘突出均消失或明显减小,椎管通畅、面积明显增大。结论 PTED技术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疗效与单纯开放手术相当,但PTED早期疗效好、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