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肝脾调补方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肝脾调补方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并探讨其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卡介苗(BCG)+脂多糖(LPS)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肝脾调补方高、中、低剂量灌胃,观察肝脾调补方对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肝脾调补方可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TNF-α水平;减少肝组织匀浆的MDA含量,升高肝匀浆SOD、GSH-Px含量。结论:肝脾调补方对BCG+LPS尾静脉注射造成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其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对大鼠肝脏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酒精灌胃加高脂饲料法形成慢性酒精性肝损伤雄性SD大鼠模型,血清谷酰转肽酶(GG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为基础参考指标。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酒精模型组,每组20只。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D大鼠肝组织中IL-1、IL-6、TNF-α表达情况。结果慢性酒精中毒大鼠血清GGT、ALT、AS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IL-1、IL-6、TNF-α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慢性酒精中毒的SD大鼠血清、肝组织IL-1、IL-6、TNF-α表达明显升高,造成肝脏损伤,严重可发展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能否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起到对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72只雄性昆明小白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青蒿琥酯干预组(ART组)、HO-1抑制剂组(Zn PP组),各组按术后6 h、12 h、24 h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处死小鼠,分时项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24 h亚组肝组织HO-1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24 h亚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水平表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CLP组相比,ART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P<0.05);肝组织HO-1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Zn PP组与ART组相比,血清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表达水平下降(P<0.05);肝脏病理损伤明显。结论青蒿琥酯可以通过上调HO-1减轻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肝损伤小鼠模型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只清洁型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处理;LPS/D-galN组:仅用LPS/D-GalN处理(LPS50mg/ml,D-GalN 500mg/ml);LPS/DgalN+复方甘草酸苷(CG)组:在LPS/D-GalN诱导后2,4,8h腹腔注射5mg/ml的CG注射液3次;LPS/DgalN+复方苷草酸苷和血浆(CG和Plamsa)组:在LPS/D-GalN诱导后2,4,8h尾静脉注射150μl血浆3次,并腹腔注射CG注射液3次。12h后牺牲小鼠,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样本,利用AST和ALT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AST和ALT的水平,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IL-6、TNF-α和NF-κB的表达变化;肝组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LPS/D-GalN组对比,LPS/D-GalN+CG组和LPS/D-GalN+CG和Plasma组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AST和ALT水平(P0.05);炎症相关因子IL-6和TNF-α,转录因子NF-κB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浆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通过抑制炎症相关因子IL-6和TNF-α,并降低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改善LPS/D-GalN诱发的小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中对肝损伤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构建FHF小鼠模型,采用ELtSA方法和RT-PCR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及肝组织TNF-αmRNA表达,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RT-PCR法检测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iNOSmRNA,在小鼠用药后不同时期动态观察TNF-α、NO及肝损伤的变化,并对模型鼠分别给予TNF-α单抗和NO合成酶抑制剂L-NMMA,动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在FHF小鼠中,用药后2~4h肝组织TNF-αmRNA表达显著增加(0.91±0.75→0.82±0.08,P<O.01),伴血清TNF-α水平升高,给予TNF-α单抗后可阻断LPSD-GalN介导的肝损伤,用药后4~8 h肝组织iNOSmRNA表达及血清NO水平亦显著升高(0.87±0.08→0.85±0.08,P<0.01),给予L-NMMA后使肝损伤反而加重.FHF小鼠用药后8~12 h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ALT明显异常,肝组织切片可见肝组织大块状出血和坏死. 结论:在LPS/D-GalN所致的FHF中,TNF-α的产生与肝损伤成正相关,而NO在此模型中似有保肝和肝损伤的双重作用,TNF-α和NO在FHF模型鼠的肝损伤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介素17(IL-17)在脂多糖(LPS)介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模型组和抗IL-17干预组,先用抗IL-17腹腔注射干预组小鼠,2 h后LPS模型组和抗IL-17干预组腹腔注射LPS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肝组织病理学检测肝损伤程度。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脾辅助T细胞17(Th17细胞)表达,蛋白质印迹法和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检测抗IL-17对肝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LPS腹腔注射引起小鼠局灶性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聚集,血清ALT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发现肝内Th-17细胞表达显著增加,蛋白质印迹法和电泳迁移分析法表明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和NF-κB炎症信号通路激活。抗IL-17干预组肝损伤和血清ALT水平均较LPS模型组显著改善,肝内p-JNK和NF-κB(P65)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Th17细胞通过分泌IL-17参与LPS所致脓毒症急性肝损伤和肝内炎症过程,早期应用中和性IL-17抗体可显著减轻肝损伤和肝内炎症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肝脾调补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白酒灌胃法建立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肝脾调补方高、中、低剂量灌胃,观察肝脾调补方对各组大鼠血清ALT、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结果:肝脾调补方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ALT、AST、TNF-α、IL-6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的NO的含量,提高肝匀浆SOD、GSH-Px活性.结论:肝脾调补方对急性酒精性大鼠肝损伤有防护作用,能改善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肝脏炎症、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健健  戴绘娟  张建军 《肝脏》2013,(11):738-741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介导内毒素(LPS)预适应减轻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为雄性C57BL/6小鼠。将小鼠分为5组,对照组为正常C57BL/6小鼠;肝功能衰竭组小鼠以LPS10μg/kg+D-半乳糖胺700 mg/kg,用1 mL0.9%氯化钠溶液溶解后腹腔内注射,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模型;LPS预处理组小鼠经LPS预适应24 h后,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模型;HSP27干扰组小鼠和转染对照组小鼠分别以尾静脉注射包装有干扰HSP27表达的短发夹RNA的重组腺病毒以及对照空病毒,成功干扰HSP27表达后,经LPS预处理,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通过比较各组ALT和AST水平,评价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以及检测肝组织内TNF-α、IL-6mRNA水平,观察HSP27对LPS预适应减轻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影响。结果 LPS预适应可明显减轻Galn/LPS所致的肝损伤,干扰HSP27的表达后,小鼠血清ALT和AST明显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和炎性反应加重(P〈0.05)。下调HSP27的表达水平后,LPS预适应的保护作用几乎完全消失。结论 LPS预适应可以减轻小鼠的急性肝损伤,HSP27在这一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肝脏》2017,(11)
目的探讨外源性给予人工合成的促红素衍生肽(HBSP)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2 h给予HBSP治疗(采用尾静脉注射,8nmol/kg,每6小时1次),造模后6、12、24 h分别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肝损伤程度。测定造模后12 h肝组织中IL-6、IL-1β、TNF-α、IFN-γ、IL-12、IL-4、IL-10、TGF-β表达水平,通过TUNEL及免疫组化检测(分裂型Caspase-3)评估肝脏内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Con 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HBSP给药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Con A模型组,并且小鼠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明显低于Con A模型组。同时,80 nmol/kg的HBSP给药显著提高了注射致死剂量Con A小鼠的生存率。此外,HBSP在mRNA水平抑制肝脏中促炎因子(IL-6、IL-1β、TNF-α、IFN-γ、IL-12)的表达,促进抑炎因子(IL-4、IL-10)的表达,并显著抑制Con 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相关的细胞凋亡。结论 HBSP对Con 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及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金银花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金银花对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 金银花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水平(P<0.05或P<0.01),提高肝组织匀浆SOD、GSH-Px水平(P<0.05或P<0.01),减少TNF-α、MDA含量(P<0.05或P<0.01).结论 金银花提取物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D-氨基半乳糖(D-Gal N)/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细胞自噬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Gal N/LPS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动物实验分组:对照组、DGal N/LPS组、雷帕霉素+D-Gal N/LPS组、三甲基腺嘌呤(3-MA)+D-Gal N/LPS组、Atg7 siRNA+D-Gal N/LPS组。观察不同分组中小鼠的生存情况,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评价肝损伤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TNFα和IL-6基因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情况。多样本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方差齐时采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Games-Howell法。结果与D-Gal N/LPS组相比,应用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干预后,小鼠生存率明显升高(80%vs 40%),肝脏出血、炎症和坏死明显减轻,肝细胞凋亡明显减少,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ALT:(427.4±195.5)U/L vs(977.7±247.3)U/L,P=0.002;AST:(378.2±169.7)U/L vs(1100.0±438.0)U/L,P=0.004],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NFαmRNA:0.288±0.010 vs 1.136±0.267,P=0.003;IL-6mRNA:0.272±0.061 vs 0.869±0.317,P=0.010];应用自噬抑制剂3-MA和Atg7 siRNA干预后,小鼠生存率明显降低(0、10%vs 40%),肝脏出血、炎症和坏死明显加重,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多,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ALT:(1836.0±560.5)、(1654.0±627.6)U/L vs(977.7±247.3)U/L,P值分别为0.006、0.034;AST:(1948.0±645.5)、(1804.0±492.6)U/L vs(1100.0±438.0)U/L,P值分别为0.029、0.033],肝组织中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026±0.342、1.994±0.286 vs 1.136±0.267,P值分别为0.006、0.005]。结论在D-Gal N/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细胞自噬发挥着重要的保护性作用,其调控机制可能与自噬抑制炎症因子和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积雪草苷对砷暴露所致小鼠脂肪肝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60只SD小鼠,随机分为积雪草苷组、模型组、对照组,各20只,模型组、积雪草苷组均建立砷暴露所致脂肪肝肝损伤模型,对照组常规饮水,持续8周。而后给予积雪草苷组小鼠积雪草苷处理,并给予模型组、对照组小鼠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持续4周。对比三组小鼠肝功能、肝指数,肝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表达差异。结果 积雪草苷组、模型组小鼠均成功建立砷暴露所致脂肪肝肝损伤模型,积雪草苷组脂肪肝严重程度低于模型组(P<0.05)。积雪草苷组TC、TG、ALT、AST及肝指数,肝组织iNOS、Cox-2蛋白表达,肝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模型组TC、TG、ALT、AST及肝指数,肝组织iNOS、Cox-2蛋白表达,肝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均高于积雪草苷组(P<0.05)。...  相似文献   

13.
《肝脏》2015,(8)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对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保护组,每组10只。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LPS/D-GalN)构建小鼠ALF的动物模型,CORM-2于造模前30 min行尾静脉注射,造模后6 h分别留取血清、肝组织标本。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HE观察肝脏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中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结果保护组小鼠血清ALT[(1274.60±157.24)U/L比(3499.00±136.19)U/L]和AST[(1151.50±244.58)U/L比(4079.50±481.11)U/L]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t1=33.81,t2=17.16,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护组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肝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0.14±0.05)比(0.37±0.05),t=10.29,P0.05];保护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TNF-α[(139.60±28.39)pg/mL比(447.34±128.17)pg/mL、(0.31±0.03)比(0.69±0.05)]和IL-6[(215.21±85.16)pg/mL比(1461.58±244.90)pg/mL、(0.33±0.03)比(0.72±0.05)]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均t1=7.41,t2=20.61,t3=15.20,t4=21.15,P0.05)。结论 CORM-2能够抑制小鼠ALF时的炎性反应,减轻肝脏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夏枯草硫酸多糖对异烟肼所致小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4只SPF级雄性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实验组每日定时予以异烟肼100 mg/kg灌胃1次。实验组于异烟肼灌胃前予以夏枯草硫酸多糖100 mg/kg灌胃预处理,每4 d灌胃1次,共3次。异烟肼处理2周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脏匀浆后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RT-qPCR技术检测肝脏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脏组织IL-6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实验组小鼠血清AST、ALT活性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升高(P0.001),肝组织SOD活性降低(P0.001),IL-6和TNF-α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肝组织病理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AST、ALT活性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降低,肝组织SOD活性升高(P0.001),IL-6和TNF-α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夏枯草硫酸多糖对异烟肼所致小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顾佳毅  郁丰荣 《肝脏》2016,(8):636-640
目的研究内毒素(LPS)及Toll样受体(TLR)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LPS组腹腔注射LPS 10μg/kg,APAP组腹腔注射APAP 300 mg/kg,LPS+APAP组在APAP造模前16 h给予LPS 10μg/kg预处理。通过比较各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并通过HE染色评价肝组织损伤程度,观察LPS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测定相应时间点的肝脏组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变化以及肝组织DHE染色,评价小鼠氧化应激水平。应用Western印迹及RT-PCR检测肝脏Nrf2,Gclc及HO-1的表达水平。结果 LPS预处理可明显减轻APAP所致的肝脏氧化应激反应及肝损伤程度。LPS预处理组的小鼠血清ALT(518.3±142.3对4542±498.4 U/L)、AST(643.3±105.6对5432.1±569.2 U/L)水平及肝组织MDA(78.0±14.5对141.7±26.4 mmoL/mg)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而GSH(6.2±1.7对3.5±1.0μmol/g)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同时,LPS预处理可明显促进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表达。结论 LPS在小鼠APAP肝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与Nrf2抗氧化通路的激活相关,可能成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窑归多糖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四氯化碳(CCl4)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将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窑归多糖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窑归多糖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行窑归多糖灌胃21 d,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各组腹腔注射CCl4,24 h后测定小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肝脏指数,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10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LDH、AST、ALT及肝脏指数明显升高,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TNF-α和IL-2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窑归多糖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LDH、AST、ALT及肝脏指数明显降低,SOD和GSH-Px的活性增强,MDA含量明显减少,TNF-α和IL-2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窑归多糖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茶花粉水提物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脏组织中胶原蛋白Ⅰ(COL1A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30 g,将大鼠制成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并分为:模型组、低剂量茶花粉水提物组和高剂量茶花粉水提物组,每组各15只,另选15只作为对照组。测量大鼠肝脏质量并计算肝指数;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 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使用蛋白质印记检测肝脏组织中COL1A1和α-SM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指数、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MAD水平,COL1A1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5),肝脏组织中SOD水平显著降低(P 0. 05);相比模型组,低剂量茶花粉水提物组和高剂量茶花粉水提物组大鼠肝指数、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MAD水平,COL1A1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5),且高剂量茶花粉水提物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低剂量茶花粉水提物组,肝脏组织中SOD水平显著升高,且高剂量茶花粉水提物组显著高于低剂量茶花粉水提物组(P 0. 05)。结论茶花粉水提物可以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组织中胶原蛋白Ⅰ(COL1A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有效缓解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s)在高脂饮食致小鼠慢性肝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复制慢性肝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12周后,小鼠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内毒素(LPS)水平;肝组织用于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分离培养小鼠KCs,测定其吞噬聚苯乙烯乳珠的能力及在LPS刺激下TNF-α的分泌;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KCs CD14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ALT、LPS及肝组织TNF-α水平均明显高与对照组(t=2.87~30.11,P〈0.01)。KCs分离培养表明,模型组小鼠KCs呈活化状态,吞噬聚苯乙烯乳珠能力降低(t:5.04,P〈0.01),LPS刺激后TNF-α的分泌明显增加(t=4.17,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KCsCD14受体表达上调。结论在高脂饮食所致小鼠慢性损伤时,虽KCs处于活化状态,但其吞噬功能降低而分泌TNF-α能力则增强。提示KCs功能紊乱与高脂饮食致小鼠慢性肝损伤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抗IL-18单克隆抗体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抗IL-18单克隆抗体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建造昆明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腹腔注射抗IL-18单克隆抗体,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8、IL-1、TNF-α含量,肝组织HE、Van Gieson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形态.结果抗IL-18单克隆抗体组明显抑制了IL-18、IL-1、TNF-α的升高(P<0.05);抗IL-18单克隆抗体组肝脏病理损害均不同程度减轻.结论抗IL-18单克隆抗体能明显减轻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病理损害,对免疫性肝损伤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海珠益肝胶囊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证实海珠益肝胶囊对肝损伤小鼠的保肝降酶作用。方法:来用卡介苗 脂多糖(BCG LPS)造成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观察本品对血清中ALT、AST活力单位、肝脾脏器系数和肝脏病理组织学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药物能降低血清中ALT、AST活力单位(P<0.01);减小肝脾肿大及脏器系数(P<0.01);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论:海珠益肝胶囊对BCG LPS所致肝损伤小鼠有明显保肝降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