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磁功能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长春市中心医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52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核磁功能成像检查,观察其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核磁功能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其成像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4.2%准确率为87.5%。结论核磁功能成像MRs技术对前列腺癌进行诊断,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3T磁共振成像及波谱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上述患者都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患者接受MR常规扫描、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同时还进行波谱分析扫描。结果 ADC图像主要表现为成像受限,核磁共振成像图像主要表现为跟增生组织不存在明确的界限。波谱分析前列腺癌CC/Ci值可信区间大小为0.96~2.14。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跟波谱分析两种方法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核磁共振成像跟波谱分析两种方法各有优势,相互发挥着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例肝外胆结石患者,分别接受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和CT检查,分析核磁胰胆管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1)两种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和CT阳性检出率相比,MRI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P0.05);(2)典型病例:患者,71岁,突发右侧腹部疼痛,既往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病史,来我院查核磁共振胆管成像,发现胆总管下段结石,第二天患者出现皮肤黄疸,后经ERCP取出结石,患者症状解除,痊愈出院。结论在肝外胆结石影像学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准确率高,比CT检查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磁弥散成像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TIA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应用核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对照组应用常规检查,对比分析2组的TIA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TIA发作期与缓解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4%、9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71.8%;观察组的1年后脑卒中发生率为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1%,P均0.05。结论:核磁共振弥散成像对于TIA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核磁共振成像,且对临床早期治疗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照组给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比较两组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及对不同分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动态增强扫描阳性率明显高于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07,P=0.051)。观察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B期的诊断相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期的诊断相符、误诊、漏诊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很高,对早、晚期患者均能进行准确的诊断,从而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患有半月板损伤患者94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核磁共振检查中半月板撕裂的特异性和敏感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判断。结果在94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中,内侧半月板损伤51例,外侧半月板损伤43例,和膝关节镜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准确率较高,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于前列腺癌诊断结果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的68例临床资料为本院于2018年3月到2019年6月期间诊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以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所选68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扫描组34例患者和实验扫描组34例患者。对照扫描组患者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行病症诊断,实验扫描组患者接受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进行病症诊断。分析探讨两种方法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及应用价值。结果经对比分两组对病症的诊断结果,实验扫描组患者在检测前列腺癌的阳性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扫描组患者;且在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性方面亦均高于对照扫描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明较大,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前列腺癌患者通过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进行病症诊断,其结果表明,检测的阳性率比较高,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于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SA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9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血清PSA值 ,并对比其对前列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SA值明显高于正常者、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其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患者 ,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 92 %。 结论 :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不高 ,用于前列腺癌的筛选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3位跟腱外伤患者,先后进行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MRI检查中对完全性跟腱撕裂、不完全性跟腱撕裂以及跟腱内局限跟腱撕裂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患者诊断中为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序列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79例发病24h以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多序列核磁共振扫描,包括T1加权、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等。结果:7例发病患者仅DWI显示病灶,2例患者早期扫描未发现病变,2例MRA提示Moyamoya病诊断,13例患者发病时间小于6h,行PWI检查,经图像后处理6例患者显示PWI>DWI,溶栓治疗。结论:多序列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盆腔占位病变患者63例,均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及超声检查,并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应用价值,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63例盆腔占位病变患者中囊性占位病变41例,其中盆腔脓肿5例,卵巢囊肿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8例,卵巢腺癌9例,卵巢囊腺瘤13例;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22例,其中卵巢癌9例,卵巢畸胎瘤13例;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成像中囊性占位病变多具有均匀的囊壁、信号均匀、边界清晰;囊实性占位病变累及范围较广、形态不规则、囊壁厚薄不均匀。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符合率较高,可为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展开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与CT检查,并观察其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不同方式诊断后,核磁共振成像阳性检出率为58.93%,高于CT诊断结果,不同方式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检出率相对较高,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应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37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均患有病毒性心肌炎.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由2名不知道患者病情的医师阅片,将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 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34例,准确率为91.89%;3例误诊患者中2例诊断为心脏瓣膜病、1例诊断为甲亢性心脏病.其中心肌损伤21例、左心室功能障碍22例、T2加权信号增强20例.结论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能够准确判断病毒性心肌炎,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00例,对患者采取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比较2次肝外胆结石的检查情况。结果:CT检查出53例,阳性率为52.83%,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出91例,阳性率为82.42%,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肝外胆结石的检出率更高,更为准确,比CT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颅内脑实质室管膜瘤核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并对其诊断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14例颅内脑实质室管膜瘤住院患者,并对所有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手段,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与总结,观察并分析其核磁共振的表现以及诊断价值。结果:通过扫描后得知,11例患者的脑实质处于幕上:囊实性为9例,信号分布杂乱且不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强化趋势。囊性为2例,其囊壁比较薄弱,扫描时呈现出不规则或者环形的强化;3例患者的脑实质处于幕上,其位置均处于其小脑的半球上,以实质肿块的形式存在。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脑实质室管膜瘤核磁的诊断效果比较明显,特异性较高,可对其异常的信号进行准确的判断,对其病症的诊断以及诊出率的提升均有着促进的作用,还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的治疗,对其病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应用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25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对其实施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查,对比不同方法的价值。结果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2.0%,显著高于腹部CT和B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应用价值最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MRI多参数扫描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就诊且疑似前列腺癌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MRI检查,将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MR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并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的MRI图像特征。结果 MR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灵敏度为90.48%,特异度为85.00%,准确率为88.71%。前列腺癌患者的T2WI多呈斑片状低信号,在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图像中病灶部位存在异常高信号,表面扩散系数降低。结论MRI多参数扫描在诊断前列腺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都较高,可以帮助临床诊断前列腺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易佳 《当代医学》2021,27(17):117-118
目的 分析肝外胆结石诊断中应用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肝外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部CT组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组,每组46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8 cm结石检出率、临床指标.结果 腹部CT组检出率(65.22%)低于核磁胰胆管成像组(9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CT组<8 cm结石检出率(56.52%)低于核磁胰胆管成像组(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胰胆管成像组特异性(97.83%)、敏感性(95.62%)高于对腹部CT组(86.96%、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胰胆管成像组误诊率为0.00%,漏诊率为2.17%;腹部CT组误诊率为17.39%,漏诊率为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P可多维度切层观察病灶区域,图像清晰直观,便于医生精准诊断.与腹部CT诊断技术比较,肝外胆结石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率高,结果精准,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RI多种功能成像(fMRI)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经手术、穿刺后病理或临床治疗后证实的50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均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成像检查: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波谱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前列腺癌在DWI图上多呈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ADC值平均低于(897.4±67.5)×10-6,波谱显示胆碱类化合物(Cho)峰值明显增高,枸橼酸盐(Cit)峰值减低,[Cho+肌酸(Cre)]/Cit比值升高,其平均值为2.75±0.83,动态增强为早期明显强化,时间强化曲线多为流出型或平台型。结论:联合应用fMRI检查可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也有助于前列腺癌的定性,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前列腺癌及其他前列腺疾病患者中的PSA进行测定。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灵敏度为6 7.5 % ,特异性为98.2 % ,诊断效率为85 .3%。结论:血清PSA是一种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它的测定有助于临床诊断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