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systeine ,tHcy)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北京、广东、南京、辽宁、天津、浙江29家三级医院共1441例 T2DM 患者,检测其空腹血清 tHcy水平。同时进行体格检查、血糖、血脂、维生素B6水平的测定。并通过问卷形式获得糖尿病(DM)并发症等相关信息。【结果】DM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17%(233/1441)。有并发症组中血清tHcy水平为(14.28±8.76)μmol/L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的(11.55±5.50)μmol/L( P<0.001)。调整年龄和性别后,血清tHcy>15μmol/L组的DM大血管并发症OR值为2.345(95% CI 1.665~3.302),冠状动脉并发症OR值为1.932(95% CI 1.104~3.380),脑血管并发症 OR值为2.056(95% CI 1.311~3.176),周围血管并发症OR值3.004(95% CI 1.656~5.450)。【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加 T2DM 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与同型半胱氨酸及血糖波动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测定15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同型半胱氨酸(Hey)、血脂、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Alb),行动态血糖监测后测定血糖波动系数。根据UAlb将患者分为高UAlb组8l例和正常UAlb组73例,进行组间比较,并将UAlb与各种因素间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高UAIb组与正常UAlb组比较,糖尿病病程[(9.68±7.31)年与(5.44±3.65)年,t=3.427]、HbAlc[(9.61±2.44)%与(8.69±2.35)%,t=2.162]、血糖波动系数(3.06±0.85与2.58±O.91,t=2.43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6±O.83)mmol/L与(3.01±0.84)mmol/L,t=2.596]、尿微量白蛋白[(129.64±118.50)mg/24h与(18.14±3.54)mg/24h,t=6.421]、血尿酸[(335.02±90.39)mmoL/L与(287.00±92.03)mmol/L,t=2.541]及同型半胱氨酸[(15.55±4.53)mmoL/L与(13.12±4.44)mmol/L,t=2.6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尿病病程、LDL—C、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及血糖波动系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3、0.270、0.220、0.252、0.236;P值分别为0.000、0.008、0.033、0.014、0.02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UAlb与糖尿病病程、Hcy、血糖波动系数相关(β=0.344,P=0.000;β=0.244,P=0.011;β=0.229,P=0.012)。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子,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减少患者血糖波动可作为预防2型糖尿病肾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1)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糖尿病肾损害的关系。方法测定82例糖尿病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者血浆ET—1、HCY以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结果DM患者血浆ET—1和HCY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非肾病组血浆ET—1、HCY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微量蛋白尿组血浆ET—1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HCY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临床蛋白尿组血浆ET—1、HCY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临床蛋白尿组DN患者血浆ET—1和HCY与尿UAE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8和0.514);血浆ET—1与HCY呈正相关(r值为0.401)。结论DN的发生和进展与血浆ET—1和HCY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陈考珍  汪荣杰 《新医学》1999,30(1):13-14
目的:探讨高血压,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尿蛋白排泄量(UPE)的影响。方法:测定47例DN伴高血压患者与40例不伴高血压DN患者的24小时的UPE,每组又按血压,血糖控制理想与否分为a,b,c,d4小组,并比较了各小组的UPE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方法 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胰岛素及叶酸、维生素B12 治疗3个月.基线和治疗3个月抽取空腹血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同型芈胱氨酸(Hcy).结果 所有患者经3个月的治疗,FBG、PBG、HbA1c、Hcy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血糖控制及应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血浆Hcy水平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内分泌科2011年7~12月住院的T2DM患者(T2DM组),以及相同数量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糖、叶酸、维生素B12.结果 T2DM组血清Hcy水平[(18.4±4.5)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2±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髙Hcy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3.70%与9.70%.以血清Hcy>15 μmol/L为标准,将T2DM组分成高Hcy组和正常Hcy组,2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4.29%、3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2DM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高Hcy与T2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其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正常健康人,并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但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未发现明显差异。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血同型半胱氨酸由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由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无糖尿病肾病组及对照组血同型半胱氨酸(μmol/L)分别为20.45±3.56、16.56±4.12、13.12±4.48、8.72±3.54。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无糖尿病肾病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分别与无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各糖尿病组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参与2型糖尿病肾病致病的过程,并且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复发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3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将315例患者分为初发组(242例)与复发组(73例),每组再分为2型糖尿病亚组及非2型糖尿病亚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及高Hcy血症比率.结果 糖尿病初发脑梗死亚组47例,血浆Hcy水平为(15.55±6.56)μmol/L,高Hcy血症的比率为25.5%(12/47);非糖尿病初发脑梗死亚组195例,血浆Hcy水平为(11.56±3.93)μmol/L,高Hcy血症的比率为13.3%(26/195).糖尿病复发脑梗死亚组21例,血浆Hcy水平为(19.46±7.63)μmol/L,高Hcy血症的比率为71.4%(15/21);非糖尿病复发脑梗死亚组52例,血浆Hcy水平为(12.86±4.43)μmol/L,高Hcy血症的比率为34.6%(18/52).初发糖尿病脑梗死亚组的血浆Hcy水平和高Hcy血症比率均高于初发非糖尿病脑梗死亚组(P均<0.05);复发糖尿病脑梗死亚组的血浆Hcy水平和高Hcy血症比率均高于复发非糖尿病脑梗死亚组(P<0.05,P<0.01);复发糖尿病脑梗死亚组血浆Hcy水平及高Hcy血症的比率高于初发糖尿病脑梗死亚组(P<0.05,P<0.01).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脑梗死复发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选择同期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糖尿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与2型糖尿病组患者Hcy[(7.3±1.8)、(17.6±4.7)、(13.3±2.9) μmol/L]、HbAlc[(4.0±1.1)%、(11.3±2.7)%、(9.2±1.4)%]、FBG[(4.2±1.7)、(11.5±3.4)、(10.1 ±2.1)mmol/L]及TC[(4.4±0.8)、(6.7±1.1)、(5.1±1.0) mmol/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91、5.107、6.017、5.813,P值分别为0.043、0.036、0.032、0.040);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Hcy、TC、FBG、HbAlc水平随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增加而升高,各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418、5.524、4.971、5.713,P值分别为0.038、0.041、0.042、0.040).结论 Hcy与血糖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子,降低Hcy和血糖可作为预防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美敦力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 h 动态血糖监测,通过尿白蛋白/肌酐测定值将所有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肾病组(NDN 组)和早期 DN 患者(DN 组),观察其72 h 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波动水平以及HbA1 c、血压和血脂谱等一般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两组间血压、FBG 、24hMBG、MAGE、HbA1 c 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回归分析显示24hMBG、MAGE 是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0.563、1.220(P 值分别为0.005和0.011)。结论血糖波动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攀升,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也大大升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控制。国内外大型研究均显示,血糖波动是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其导致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相关的治疗策略也逐渐被深入研究。目前,血糖波动已成为评价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文对血糖波动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移动医疗教育下基础胰岛素临床规范化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择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在专科医生、专科护士、患者三者的共同参与下,应用基础胰岛素临床规范化使用管理项目提供的一体化管理系统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期间包含首日教育、名医热线、患教会等教育活动,及短信推送相关教育小知识,对患者及时进行血糖管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140例患者入组,有95例完成12周随访,并在5个随访关键周至少提交了1次空腹血糖(FBG)数据。在12周的随访期内,患者总体FPG达标率为70.5%(67/95),糖化血红蛋白[(6.81±0.53)%]较治疗前[(8.90±1.21)%]明显下降(P0.05)。结论移动医疗教育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促使FPG达标。  相似文献   

15.
韩令川  韩学尧  陈静  高颖  纪立农 《临床荟萃》2009,24(12):1041-1043
目的研究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粪弹力蛋白酶-1(E1)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选取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18例,在血糖控制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粪E1水平,了解血糖对粪E。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前空腹和餐后血糖分别为(7.67±1.96)mmol/L和(14.66±1.98)mmol/L,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分别为(5.81±0.59)mmol/L和(7.65±1.48)mmol/L。治疗前后粪E1水平分别为(587.57±254.70)μg/g vs (626.71±297.49)μ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0),血糖控制前后2次粪E1水平相关(r=0.806,P=0.000)。个体不同时间粪E1水平的变异为0~35%,平均值为16.7%。结论短期血糖控制对粪E1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波动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8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动态血糖监测,并测定 HbA1 c 水平,按 HbA1 c 水平分为3组,Ⅰ组(HbA1 c≤7.0%)20例、Ⅱ组(7.0%10%)25例,分析动态血糖波动与 HbA1 c 的相关性,探讨夜间低血糖与睡前血糖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低血糖比例Ⅱ组与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与Ⅱ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平均血糖(MBG)、空腹平均血糖(MFBG)、早餐后2 h 平均血糖、中餐后2 h 平均血糖、晚餐后2 h 平均血糖与 HbA1 c 均呈正相关(P 均<0.01);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有效血糖波动次数、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随着 HbA1 c 的增高也逐渐升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HbA1 c 与血糖呈显著正相关(P <0.01)。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6.8%,其中,睡前血糖最低值(7.2±3.4)mmol/L。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HbA1 c 与动态血糖水平显著相关,HbA1 c 与 MBG 相关性最好,睡前血糖在7.2mmol/L 以下,夜间低血糖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成为世界上四大慢性病之一[1],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往往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备受关注,但仅仅依靠药物控制血糖是不够的,还应注重健康教育。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回肠间置术(Ileal transposition IT)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c STZ)诱发的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模型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IT组)、假手术组(S-IT组)、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前、术后第1、2、4、8周空腹和口服葡萄后血糖、及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 GLP-1)的变化。结果 IT组术后第8周糖尿病大鼠的空腹及餐后血糖由术前的(18.96±1.13)、(31.82±2.33)mmol/L下降到(6.73±1.78)、(12.46±2.54)mmol/L(P〈0.01),空腹及餐后GLP-1值分别由(10.16±1.65)(、21.50±1.68)pmol/L上升到(24.23±1.75)(、89.74±2.96)pmol/L(P〈0.01),IT组和S-IT组大鼠体重变化无差异性。结论回肠间置术可以有效的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术后食物过早刺激末端回肠,引起GLP-1分泌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八段锦运动6个月,每周日观察5点血糖谱变化,并监测患者运动前、运动1、3、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与运动前相比,运动1、3、6个月后本组患者HbA1c分别下降了4.0%、8.0%、11.2%;早餐后和午餐后血糖在运动后第2周开始下降(P<0.01),空腹和晚餐后血糖在运动后第4周开始下降(P<0.05),睡前血糖则在运动后的第6周开始下降(P<0.05);同时血糖标准差和空腹血糖变异系数也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八段锦能平稳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各点血糖和HbA1c值,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平稳控制血糖的运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