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浆细胞瘤变易位1(PVT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及TGF-β1/Smad通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84例,按照是否合并DPN分为单纯T2DM组(n=86)及合并DPN组(n=98),采用RT-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VT1表达量,并分析其与炎症反应因子及TGF-β1/Smad通路相关蛋白的关系。结果DPN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和密歇根神经病变评分(MNSI)的评分、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M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MCV)、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CV)及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SCV)低于T2DM组(P0.05或P0.01),DM病程、TG、LDL-C、Hb A1c、IL-6、IL-8、TNF-α高于T2DM组(P0.05或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VT1与DM病程、Hb A1c、TG、LDL-C、IL-6、IL-8、TNF-α、TGF-β1、p-Smad2、p-Smad3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TCSS评分、MNSI评分、MMCV、PSCV呈负相关(P0.05)。结论 PVT1与DPN发生相关,其表达量升高与TGF-β1蛋白表达升高及p-Smad2、p-Smad3蛋白磷酸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T2DM患者外周血CD14+ CD16+单核细胞数和血清IL-6、TGF-β的水平,及患者血清和IL-6孵育的THP-1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STAT3、p-STAT3的蛋白表达,以了解炎症性免疫反应在T2DM大血管病变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对42例T2DM(T2DM组)患者和35名健康体检者(NC组)采用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 CD16+的表达,并分离其外周血血清.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及TGF-β的浓度,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清和IL-6孵育THP-1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STAT3和p-STAT3的蛋白表达. 结果 T2DM组外周血CD14+ CD16+单核细胞数高于NC组(P<0.01),且与血清hsC-RP和IL-6水平呈正相关(r=0.462、0.495,P<0.01),与TGF-β水平无相关性(P>0.05).T2DM组24 hUAlb水平、大血管病变发病率及THP-1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p-STAT3的蛋白表达均高于NC组(P<0.01). 结论 T2DM患者体内可能存在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异常,其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体内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了T2DM及其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动对T2DM大鼠模型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探讨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STZ和高脂饮食建立T2DM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NC)、T2DM组和T2DM运动组(T2DME)。NC组和T2DM组安静饲养8周,T2DME组进行8周的跑台训练。运动结束后测体重、血糖。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胶原蛋白水平,通过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得出心肌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染色观察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Western blot测定心肌TGF-β1、smad2、p-smad2、smad3和p-smad3的含量。结果与NC组比较,T2DM组体重降低[(528±71)vs(362±33)g,P0.05],血糖升高[(6.4±3.8)vs(26.0±7.5)mmol/L,P0.01],心肌CVF升高[(2.2±0.31)%vs(5.8±0.45)%,P0.01],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TGF-β1、p-smad2和p-smad3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T2DM组比较,T2DME组血糖降低[(26.0±7.5)vs(21.0±6.8)mmol/L,P0.05],心肌CVF降低[(5.80±0.40)%vs(3.60±0.33)%,P0.05],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降低(P0.05),TGF-β1及p-smad2和p-smad3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结论运动改善T2DM大鼠心肌纤维化,抑制TGF-β1的表达和smad2/3的磷酸化,TGF-β1/smad可能是运动抑制T2DM大鼠心肌纤维化的重要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Smad3、 Smad7、转录因子PU.1和白细胞介素-9 (IL-9) mRNA表达水平,初步探讨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细粒棘球蚴感染病灶中对Th9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手术的30例棘球蚴病患者(CE患者组)和20例肝血管瘤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取手术中切除的肝脏组织,用Percoll法分离肝脏单个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CE患者组和对照组肝脏单个核细胞中TGF-β、 Smad3、 Smad7、 PU.1和IL-9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感染组肝脏单个核细胞中Smad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与PU.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在CE患者组肝脏单个核细胞中加入Smad3抑制剂SIS3进行体外干预(SIS3阻断组),另设PBS对照组,加入等量PB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肝脏单个核细胞中PU.1和IL-9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9水平。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 CE患者组肝组织中单个核细胞的TGF-β、 Smad3、 PU.1和I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55±1.32、 2.26±1.35、 1.71±0.66和1.67±0.75,均高于对照组的1.54±0.76、 1.34±0.51、 1.27±0.62和1.01±0.50 (P 0.01或0.05); Smad7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49±0.37,低于对照组的0.88±0.50 (P 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CE患者组肝脏单个核细胞中Smad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与PU.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97, P 0.05)。用SIS3阻断TGF-β/Smad信号通路后,肝脏单个核细胞中PU.1和IL-9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00±0.57和0.85±0.50,低于PBS对照组的1.46±0.64和1.32±0.72 (P 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培养上清中IL-9水平为(128.45±41.97) pg/ml,低于PBS对照组的(166.64±57.90) pg/ml (P 0.05)。结论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肝脏组织中TGF-β、 Smad2、 Smad3、 PU.1和IL-9表达上调, TGF-β/Smad通路可能参与调控细粒棘球蚴感染中IL-9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杜仲多糖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用ox-LDL及不同浓度的杜仲多糖处理。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划痕实验检测划痕愈合率;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Smad2/3、p-Smad2/3的表达。结果 ox-LDL处理VSMC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p-Smad2/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迁移细胞数、划痕愈合率显著增高(P0.05);杜仲多糖处理后可明显逆转ox-LDL对VSMC增殖及迁移的作用(P0.05);添加TGF-β1后,Cyclin D1、CDK2、p-Smad2/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迁移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杜仲多糖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ox-LDL诱导的VSMC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硫辛酸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男性T2DM合并ED患者60例(B组),老年男性T2DM无ED患者60例(A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5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SOD/MDA比值。B组应用硫辛酸干预治疗3 w,观察干预前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B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较A组升高(均P0.05)。硫辛酸干预后,B组的氧化应激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5评分升高(均P0.05)。结论硫辛酸可降低老年男性T2DM并ED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Smad4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是一种对细胞生长、分化和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TGF-β-Smad4信号通路是肿瘤发生机制中的重要通路,Smad4在TGF-β-Smad通路中处于核心地位.近来大量研究发现,Smad4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豆扶木汤(GDFMT)对TX小鼠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_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TX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青霉胺组、GDFMT组,另设正常对照组。采用竞争性放免分析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TGF-β_1、Smad2和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肝纤维化HA、LN、PC-Ⅲ、C-Ⅳ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青霉胺组和GDFMT组血清肝纤维化HA、LN、PC-Ⅲ、C-Ⅳ含量均降低(P0.05或P0.01);与青霉胺组比较,GDFMT组血清肝纤维化HA、LN、PC-Ⅲ、C-Ⅳ含量均降低(P0.05)。免疫组化法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_1和Smad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Smad7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青霉胺组和GDFMT组TGF-β_1和Smad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Smad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青霉胺组比较,GDFMT组TGF-β_1和Smad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Smad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GDFMT可以能降低TX小鼠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TGF-β_1和Smad2蛋白的表达,上调Smad7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早期诊断及治疗难度较大,而寻找有效并客观地评价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血清神经肽Y(NPY)水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与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6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36例作为重叠综合征(OS)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COPD患者52例作为COPD组,单纯OSAHS患者52例作为OSAHS组,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四组受试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NPY、TGF-β、Smad1、Smad3、Smad7水平,有无认知障碍的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NPY、TGF-β、Smad1、Smad3、Smad7水平;血清NPY、TGF-β、Smad1、Smad3、Smad7水平与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COPD组、OSAHS组、OS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低于健康对照组,OS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低于COPD组和OSAHS组(P<0.05)。(2)COPD组、OSAHS组、OS组患者血清NPY、TGF-β、Smad1、Smad3、Smad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OS组患者血清NPY、TGF-β、Smad1、Smad3、Smad7水平高于COPD组和OSAHS组(P<0.05)。(3)有认知障碍的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NPY、TGF-β、Smad1、Smad3、Smad7水平高于无认知障碍的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P<0.05)。(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PY、TGF-β、Smad1、Smad3、Smad7水平均与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程度重于单纯COPD患者、单纯OSAHS患者,而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发生和加重与血清NPY水平升高及TGF-β/Smad信号通路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老年甲状腺肿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治疗前后IL-2、IL-6和TGF-β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0例Graves病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检测IL-2、IL-6、TGF-β、TSH、T3及T4水平,设为观察组;并与对照组的同期体检的70例正常人群的抽血检测结果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IL-2、IL-6、TGF-β、TSH、T3及T4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TSH表达显著升高,IL-6、TGF-β、T3和T4表达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IL-2、IL-6、TGF-β、TSH、T3及T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2、IL-6、TGF-β、TSH、T3及T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IL-6与TGF-β等血清指标的测定可以对老年Graves病患者的病情观察以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中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抗炎因子转化细胞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意义及生长抑素的调节作用。方法:急性胰腺炎48例,随机分成生长抑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入院时)、治疗后8 h和第2、3、4 d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3 ml,测定TNF-α、IL-6、TGF-β和IL-10,并设对照组。结果:TNF-α和IL-6各监测点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高峰在入院时。TGF-β和IL-10入院后8 h以后各监测点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第2天达高峰。生长素抑素治疗组TNT-α、IL-6、和TGF-β、IL-10含量治疗后8 h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各观察点持续降低(P<0.05,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中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均升高,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生长抑素对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升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肺损伤的机制及α-硫辛酸(α-ALA)对糖尿病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NC)组和糖尿病模型8周(DM)组、糖尿病+α-硫辛酸治疗8周[DM+α-ALA(8W)]组、糖尿病+α-硫辛酸治疗12周[DM+α-ALA(12W)]组,并分别观察血糖、HbA1c、体重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及Smad7在糖尿病大鼠肺组织表达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肺组织中TGF-β1、Smad2蛋白的表达增多,Smad7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DM组比较,DM+-ALA(8W)组TGF-β1、Smad2蛋白的表达减少,Smad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DM+α-ALA(8W)组比较,DM+α-ALA(12W)组TGF-β1、Smad2蛋白的表达减少,Smad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DM组比较,α-ALA治疗后血糖及HbA1 c水平下降。结论 STZ糖尿病大鼠肺组织高糖环境下引起血糖、HbA1c升高及体重减轻并激活TGF-β1/Smads信号通路,从而加重糖尿病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α-ALA对糖尿病肺损伤有防治作用,并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信号通路、炎症因子及外周血microRNA-155和microRNA-466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脓毒症患者87例,其中脓毒症组27例,严重脓毒症组34例,脓毒症休克组2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TGF-β/Smad信号通路、炎症因子及外周血microRNA-155和microRNA-466表达水平。结果脓毒症休克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脓毒症休克组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且严重脓毒症组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休克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TGF-β1、Smad2和Smad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脓毒症休克组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且严重脓毒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休克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23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脓毒症休克组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且严重脓毒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休克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外周血microRNA-155和microRNA-466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脓毒症休克组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且严重脓毒症组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GF-β/Smad信号通路、炎症因子PCT、IL-23和CRP及外周血microRNA-155和microRNA-466表达可能参与脓毒症发生、发展,且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141与T2DM大鼠血糖水平关系及其对蛋白激酶B(Akt)/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AMPKα)通路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糖尿病+miR-141抑制剂组[miR-141(-)]及糖尿病+miR-141模拟物组[miR-141(+)]。RT-PCR检测IRS2、miR-141、核因子κB p65(NF-κBp65)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kt/AMPKα蛋白表达。结果与DM组比较,miR-141(-)组各时间点血糖水平、FPG、TNF-α、IL-1β及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s)降低,miR-141(+)组上述指标升高(P0.05或P0.01)。与DM组比较,miR-141(-)组胰岛细胞凋亡降低,miR-141(+)组升高(P0.05或P0.01)。与DM组比较,miR-141(-)组miR-141、NF-κBp65 mRNA、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IRS2 mRNA、p-Akt、p-AMPKα、IRS2升高(P0.05或P0.01),miR-141(+)组NF-κBp65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 miR-141高表达导致T2DM大鼠血糖水平升高、IRS2降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AMPKα通路蛋白磷酸化被抑制进而导致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Smad信号通路及其目的蛋白p15的表达。方法建立TGF-β1诱导的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PI染色标记细胞双链RNA法检测心肌细胞RNA表达量,间接检测心肌细胞肥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相关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的表达。Smad2 siRNA干扰Smad信号通路表达并检测其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p-Smad2、Smad2、Smad2/3、p15及c-Myc蛋白表达。结果 TGF-β1可诱导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肥大基因的表达,β-MHC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I染色标记细胞双链RNA法检测发现,TGF-β1组RNA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可明显上调p-Smad2、Smad2、Smad2/3及Smad通路目的蛋白p15、c-Myc的表达(P0.01)。给予Smad2 siRNA特异性干扰后,p15表达较TGF-β1组减少(P0.01)。结论 TGF-β1可能通过Smad蛋白通路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形成,此过程中相关目的蛋白p15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球型脂联素(gAd)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分析其是否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s通路起作用。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8)、造模组(n=42),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模型的36只大鼠再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组(DM组,n=18)、gAd干预组(AD组,n=18)。分别于观察4周、8周、12周时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24 h尿白蛋白、尿肌酐和肾重/体重,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测TGF-β_1、Smad3、Smad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各时间段,DM组较NC组FBG、24 h尿白蛋白、尿肌酐、肾重/体重及TGF-β_1、Smad3表达升高,Smad7表达降低(P 0.05);AD组较DM组FBG、24 h尿白蛋白、尿肌酐、肾重/体重及TGF-β_1、Smad3表达降低,Smad7表达升高(P 0.05)。结论 gAd可通过降低TGF-β_1、Smad3表达,同时上调Smad7表达,延缓2型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性激素、细胞因子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性激素、细胞因子的改变及与其骨密度(BMD)的相关性,对89例2型DM患者的BMD进行了检测,同时测定其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和IL-1β、IL-6、TNF-α、IGF-1水平,并与非DM患者作对照.结果显示,DM合并骨质疏松(OP)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随增龄BMD下降;女性OP患者的FSH、LH水平高于非OP患者,E2、T、P及男性T水平低于非OP患者,DM患者又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OP患者的IL-1β、IL-6、TNF-α水平高于非OP患者,而IGF-1水平则低于非OP患者,且DM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BMD与年龄、FSH、LH、IL-1β、IL-6、TNF-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E2、T、P、IGF-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0.001.提示IL-1β、IL-6、TNF-α是DM和OP的共同促成因子,女性E2、T、P和男性T减少是造成骨代谢紊乱和OP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抗抑郁焦虑治疗对慢性胃炎(CG)患者体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96例CG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CG常规治疗,试验组在CG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以及抗炎因子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IL-4水平改变。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可见对照组患者SAS评分Y值下降较为明显(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X值和Y值、SDS评分X值和Y值均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G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精神状态,进而加重体内促炎/抗炎失衡,通过黛力新干预治疗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改善体内炎性因子TNF-α、IL-6、IL-10和TGF-β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gactor-β1,TGF-β1)诱导的与肺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方法: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Smad2磷酸化水平以及Smad2核转移情况。结果:HSYA能抑制TGF-β1组的p38MAPK、Smad2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和Smad2的核转移,且高剂量HSYA组(16μmol/L)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均P0.05),此外,TGF-β1+si RNA和TGF-β1+16μmol/L HSYA+si RNA组的p38 MAPK、Smad2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差异,TGF-β1+SB-431542和TGF-β1+SB-431542+16μmol/L HSYA组的p38MAPK、Smad2的磷酸化水平以及Smad2的核转移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结论:HSYA可抑制TGF-β1诱导NIH/3T3细胞与肺纤维化相关的信号转导,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作用靶点可能为TGF-βRII。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与T2DM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患者84例(T2DM组)和正常对照人群42名(NC组),ELISA测定各类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校正性别、年龄后,T2DM组血清IL-1β、MCP-1和TNF-α水平均高于NC组(P0.01);NC组sTRAIL水平高于T2DM组(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年龄、低HDL-C、高IL-1β和MCP-1可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IL-1β和MCP-1与T2DM有一定相关性,可能参与了T2DM的发生发展,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