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应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在复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 并总结应用GuidezillaTM临床经验。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PCI手术中应用因球囊或支架难以通过,补救性应用GuidezillaTM辅助球囊或支架通过病变进行PCI手术患者53例。收集术中穿刺入路、病变性质、靶血管开口变异、钙化迂曲、特殊操作及GuidezillaTM延长导管深插冠状动脉长度等数据,观察应用该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应用GuidezillaTM辅助球囊和支架进行手术患者53例,其中成功植入支架49例(92.5%)。经右桡动脉途径45例、经右股动脉进行手术8例,靶血管开口异常4例,靶血管开口存在病变22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19例,钙化病变19例,迂曲病变9例,钙化迂曲病变24例,辅助旋磨磨头达到病变1例,GuidezillaTM深插冠状动脉深度(19.38±12.66) mm。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复杂PCI治疗中,补救性应用GuidezillaTM辅助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左侧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的可行性。方法 114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右侧桡动脉途径治疗组(n=54)和左侧桡动脉途径治疗组(n=60)。比较2组穿刺时间、造影导丝选择倾向、导管一次到位成功率及时间、造影剂用量、接触总放射线剂量、介入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2组穿刺时间、左冠造影导管到位时间及一次到位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左、右侧桡动脉造影导丝选择有显著差异。左侧桡动脉途径行右冠造影时造影导管到位时间及一次到位成功率高于右侧桡动脉组。2组介入治疗全过程中造影剂总量、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无显著差异,而接触放射线总量左侧桡动脉途径较右侧桡动脉途径少。结论经左侧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的介入治疗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7年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俱乐部(CTOCC)的CTO患者40例,分析介入治疗过程的特点以及操作成功率。结果:40例患者闭塞时间为3~56个月,均为首次介入治疗失败者,J-CTO评分均≥3分,术前均行冠状动脉CT检查,双侧造影使用率为100%。通过前向技术成功开通血管23例,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正向钢丝技术及平行导引钢丝技术为术者最常采用的正向技术,其中5例患者采用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antegrade dissection reentry,ADR)技术4例获得成功;逆向导丝通过法成功完成介入治疗14例,使用Reverse CART技术10例。术中使用平均钢丝数为5.07根,术者最常用软导丝是Sion系列钢丝35例(82.5%),其次为Runthrough钢丝22例(55%),再次为锥形导丝Fielder系列钢丝15例(37.5%),成功通过病变5例(12.5%)。使用硬导引钢丝通过病变32例(80%),通过CTO病变术者最常使用的硬导引钢丝为Gaia系列钢丝23例(57.5%),其次为Conquest系列导引钢丝19例(47.5%),再者为Pilot系列钢丝18例(45.0%)。术中微导管使用率为100%,其中Cosair导管最常使用(33例,82.5%)。操作中IVUS使用22例(55%),主要用于判断导丝远端是否位于真腔、植入支架时管腔直径判断及寻找闭塞血管入口。40例患者平均球囊使用3.24个,平均植入支架2.53个,均为药物洗脱支架,PCI成功37例,未成功3例,PCI成功率达92.5%。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2017年CTOCC病例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于目前国内外CTO介入治疗的平均成功率;这得益于术者经验丰富、术前充分阅片、冠脉CT使用率高、术中IVUS充分使用以及合理的使用导丝、器械及合理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冠状动脉造影指征并A llen’s试验阳性患者255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治疗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造影成功243例,成功率95.3%;失败12例,其中5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5例,桡动脉斑块狭窄2例)。造影成功者中对144例患者行介入治疗,142例成功置入支架278枚,成功率98.6%,失败2例均因痉挛指引导管无法到位。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9例血管神经性水肿,7例出现术侧桡动脉波动减弱(无桡动脉闭塞夹层等)。皮下瘀斑2例,小血肿5例,迷走反射发生4例。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08年4月拟经桡动脉行易化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28例,回顾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4例经桡动脉途径完成易化PCI治疗,成功率85.7%.其中血管涉及右冠状动脉8例、左主干1例、前降支10例及回旋支5例,PCI术前血流心肌梗死血栓溶解(TIMI)3级者5例(占20.8%), 动脉鞘管置入时间(4.56±1.03)min,造影时间(20.55±5.21)min,血管再通时间(26.13±5.17)min,手术总时间(46.59±8.73)min,血肿1例,桡动脉闭塞3例,发生率分别为4.2%和15.0%,无迷走反射病例,亦无需要输血和影响手部供血的血管并发症.1例转运途中心搏骤停;1例术前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家属放弃手术;2例因血管畸形,指引导管不能到位或到位后支撑力差,改股动脉途径完成PCI治疗.结论:桡动脉途径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可行,可减少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本组病例尚少,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赵新国  岳玉国  陈伟良 《临床荟萃》2010,25(18):1601-1602
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与传统经股动脉途径相比,患者不需卧床,恢复更快,但经桡动脉途径指引导管支撑力差,限制在复杂病变的应用,为探讨经桡动脉处理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现将我院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处理的复杂病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对4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29例,女16例,38~79岁,平均50.6±13.4岁。急性心肌梗死(AMI)11例,心绞痛34例。单支病变9例,双支病变12例,多支病变24例,共植入支架53枚。1.2方法选用Judkins法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病变部位、程度及范围,决定PCI方案。从导引导管内送入钢丝及球囊导管至病变部位,压力泵加压扩张,根据扩张情况植入冠脉支架,31例采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口,14例采用普通缝合法。2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及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的可能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69例,比较二者鞘管置入时间、开始鞘管置入至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成功率、与穿刺部位有关并发症(桡动脉闭塞、血肿、出血、假性动脉瘤、局部皮肤破溃感染、动脉夹层、迷走反射)、随访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脑梗死、肺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左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组34例,其中一次穿刺手术成功32例,经股动脉途径组35例,其中一次穿刺手术成功34例,两组患者支架植入个数、一次手术成功率、肌钙蛋白I恢复时间、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平均鞘管置入时间(6.47±2.13)min,股动脉组平均鞘管置入时间(3.47±1.95)min(P=0.000);桡动脉组与穿刺部位有关并发症1例,股动脉组7例(P=0.03);桡动脉组术后平均卧床时间(0.32±0.31)h,股动脉组(24.61±3.82)h(P=0.000);对于左冠状动脉,桡动脉组开始鞘管置入至球囊扩张时间(60.34±15.78)min,股动脉组(50.23±11.76)min,桡动脉组时间长于股动脉组(P=0.02),对于右冠状动脉,桡动脉组开始鞘管置入至球囊扩张时间(38.01±9.21)min,股动脉组(44.62±11.14)min,经股动脉途径组时间长于经桡动脉动脉途径组(P=0.042)。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安全有效,并能减少卧床时间和与穿刺有关的发症。对血流动力学稳定、Allen试验阳性、桡动脉搏动良好的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患者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球囊辅助通过(balloon-assisted tracking,BAT)技术辅助指引导管通过桡动脉径路痉挛血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资料,筛选出桡动脉和(或)肱动脉痉挛患者69例。其中,应用BAT技术处理痉挛24例(BAT组),常规方法处理痉挛45例(常规组)。比较两种方法指引导管通过痉挛段血管的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AT组24例指引导管均顺利通过痉挛或夹层段血管,成功率达100%;而常规组仅14例(31.1%)顺利通过(P=0.000)。BAT组指引导管在5min、5~15min、15min通过者分别为20例(83.3%)、3例(12.5%)、1例(4.2%);常规组指引导管在5min、5~15min、15min通过者分别为2例(14.3%)、6例(42.9%)、6例(42.9%)。BAT组和常规组患者前臂血肿发生率分别为8.3%、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遇到血管痉挛时,采用BAT技术可高效、安全地引导指引导管通过痉挛或夹层段血管,优于常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右桡动脉应用Tiger Ⅰ导管和左、右Judldns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①对象:选择2007-04/1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内科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00例,男123例,女77例,平均年龄(58±8)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②方法:两组均采用经右桡动脉径路,一组用6F JudkinsL(JL) 3.5、JudkinsR(JR)3.5造影导管(美国Cordis公司生产)作为首选导管,如大小不适合可换用6FJL4.0、JR4.0或别的造影导管;另一组用Tiger Ⅰ导管(日本Terumo公司生产),如左冠状动脉或右冠状动脉插管不能成功或不能满意到位均视为Tiger Ⅰ导管插管失败,需换用左或右Judkins导管或别的造影导管.每例患者导管均必须满意到达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并能获得清晰的影像,否则计为插管失败.③评估:观察各组中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造影时间、曝光时间、造影剂的用量、造影术中和导管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费用.结果:①经右桡动脉用Tiger Ⅰ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是94%,Judkins导管成功率100%(P<0.05).②造影时间:Judkins导管(318.3±47.9)s、Tiger Ⅰ导管(318.5±49.0)s(P>0.05).③曝光时间:Judkins导管(1.8±0.9)min、Tiger Ⅰ导管(1.9±0.6)min(P>0.05).④造影剂的用量:Judkins导管(42.6±64)mL、Tiger Ⅰ导管(34.2±5.0)mL(P<0.05).⑤造影术中和导管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0.⑥Judkins导管费用(530.4±51.2)元、Tiger Ⅰ导管费用(260±0)元.⑦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采用Tiger Ⅰ导管与Judkins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均未出现血小板异常、局部炎症、全身不适等反应.结论:TigerⅠ导管在经右桡动脉径路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未发现特殊生物相容性问题;在造影成功率方面Judkins导管优于Tiger Ⅰ导管;在减少造影剂用量、降低导管费用方面Tiger Ⅰ导管优于Judkins导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高风险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时起搏器支持下行PCI的高危患者72例,记录临时起搏器置入情况、介入操作及围术期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72例均成功安置临时起搏器,并保留4~48 h,其中37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临时起搏23例次,占总置入起搏器例数的31.9%,占AMI置入起搏器例数的62.2%,梗死相关动脉均得到开通;35例复杂病变患者临时起搏19例次,占总置入起搏器例数的26.4%,占复杂病变置入起搏器例数的54.3%,其中78.3%的慢性血管闭塞病变血管成功开通,左主干及右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均成功完成介入治疗。结论临时起搏器与PCI联合治疗AMI及慢性血管闭塞性病变,可减少PCI治疗中因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恢复正常心率,保证重要器官供血,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AMI患者发病12 h内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AMI患者血管穿刺时间(3.8±0.9)min,手术穿刺成功率98.1%,麻醉到球囊扩张时间(28.7±6.0)min,术中置入药物支架(1.3±0.5)枚,病变血管前向血流100%达TIMIⅢ级。术中6例发生低血压,4例发生室颤/室速。成功率94.3%,平均住院(8.4±2.6)d。随访3个月无不良心脏事件,心脏彩超显示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径和左室舒张末径与出院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AMI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安全可行,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叉病变放置指引钢丝对边支开口受压保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冠状动脉分叉病变52例,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边支血管放置指引钢丝保护边支血管开口,防止受压,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边支血管开口,复查冠脉造影观察边支血管开口狭窄改变及远端血流情况,随访疗效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 I)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对照组开口狭窄减轻不明显,治疗组术前、术后T IM I 血流无明显差别,随访18±6个月,Q 波及非Q波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发生率并不高于对照组。结论:冠脉分叉病变主支放置支架时放置指引钢丝对边支血管开口处保护、防止边支受压是一种简单和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成功介入治疗单支冠状动脉慢性闭塞(CTO)病变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经桡动脉成功介入治疗单支CTO病变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3例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7例,稳定型心绞痛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4例;病变闭塞时间≤6个月83例,病变闭塞时间〉6个月20例;(2)103例患者的介入路径血管均无严重迂曲及解剖结构变异,左前降支闭塞51例,左回旋支闭塞25例,右冠状动脉闭塞27例;慢性完全性闭塞24例,慢性功能性闭塞79例;边支无闭塞病变91例,无侧支形成87例,病变长度〈15mm67例,锥形病变81例;(3)最终完成介入术的Judkins、XB、EBU导引导管所占比例分别为37.86%、30.10%、29.13%;(4)成功通过病变的PILOT系列导引钢丝为64.08%;(5)首次通过病变并成功实施预扩张的1.25mm直径系列球囊57例(55.34%),1.5mm直径系列球囊38例(36.89%)。结论在术者经验丰富的基础上经桡动脉介入处理单支CTO病变可行,其成功介入与介入路径畅通无阻、靶血管具备特征性病变特点及合理选择器械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方法采用日本Terumo公司的桡动脉穿刺鞘和5F.TIG共用造影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和病变采用与股动脉相似的器械和术式进行PCI。结果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完成了CAG和PCI共842例病人,经与经股动脉途径完成的410例CAG和PCI回顾性对比,在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外周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途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患者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并选择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其中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即桡动脉组134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即股动脉组427例。分析和比较两组靶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成功率、疗效和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男性患者和吸烟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股动脉组(P<0.01)。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3.3%,与股动脉组(9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桡动脉组病变血管的血运重建率为81.8%,低于股动脉组(93.4%),P<0.01。而且桡动脉组成功PCI者中慢性闭塞病变所占的比例(9.5%)也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7.3%),P<0.05。但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且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较少。对于复杂病变选择经股动脉PCI可能优于经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难点和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方法:1065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1006例造影成功;59例失败,其中13例为穿刺失败,占22%(13/59);29例为桡动脉痉挛致无法置入导管,占49.1%(29/59);17例为肱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极度迂曲,导管无法到位,占28.8%(17/59)。并发症:穿刺部位出血28例,占2.8%(28/1006),其中皮下淤斑21例,局部血肿7例;桡动脉闭塞4例,占0.4%(4/1006)。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脏压塞、脑卒中、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的主要难点是穿刺置管、桡动脉痉挛、血管解剖变异,主要并发症是桡动脉痉挛和穿刺局部出血。掌握局部血管解剖与生理特点,熟悉穿刺和进管的技巧,严格操作规程,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难点及并发症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难点和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方法:1065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1006例造影成功。59例失败,其中13例为穿刺失败,占22.0%(13/59);29例为桡动脉痉挛致无法置入导管,占49.2%(29/59);17例为肱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极度迂曲,导管无法到位,占28.8%(17/59)。并发症,穿刺部位出血28例,占2.8%(28/1006),其中皮下淤斑21例,局部血肿7例;桡动脉闭塞4例,占0.4%(4/1006)。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脏压塞、脑卒中、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的主要难点是穿刺置管、桡动脉痉挛、血管解剖变异,主要并发症是桡动脉痉挛和穿刺局部出血。掌握局部血管解剖与生理特点,熟悉穿刺和进管的技巧,严格操作规程,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1例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冠脉内支架术是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1]。2003年5月,我院收治急性前间壁大面积心梗患者1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76岁,因急性前间壁大面积心梗入院。入院行心电监护,经皮穿刺血管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75%以上。完善术前准备,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置入导引钢丝、导管、球囊,狭窄段扩张,置入左冠状动脉内支架,右冠状动脉内支架和左前降支动脉支架各1枚,支架植入均获成功,造影显示残余狭窄10%。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1次,心衰1次,经及时抢救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uidezilla延长导管在非闭塞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非完全闭塞性冠脉钙化病变,由于球囊或支架输送困难,无法通过病变,在Guidezilla导管辅助下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病史、冠脉病变特征等信息,分析Guidezilla导管操作成功率、介入手术成功率和PCI相关并发症。结果:共选择183例患者,冠脉病变分型为B2/C型者占比99.5%;其中,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者占94.0%,合并冠脉扭曲或成角者占85.3%。因支架输送失败而使用Guidezilla延长导管者占87.4%。Guidezilla操作成功率和PCI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9.6%和97.3%。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3%(6例),其中冠状动脉夹层占66.7%(4例),无致死性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发生率为2.2%(4例);平均12个月的随访期内,MACEs发生率为7.7%(14例)。结论:Guidezilla延长导管能安全有效地用于非闭塞性中重度冠脉钙化狭窄病变的PCI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