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方法有经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和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等[1-4]。本研究探讨上述两种不同手术方式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并经X线片、CT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手术(ME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均佳,但前者创伤小、恢复快,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镜孔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11.23±3.23)ml、(89.71±5.30)min、(4.50±1.01)d、(0.77±0.32)cm,其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其余相关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术后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初期开展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习曲线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我院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A、B、C、D四组各30例。比较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应用改进后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分析学习曲线。结果A、B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手术时间与C、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住院时间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稳定且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丰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MED)经验的医师开展该术式学习曲线在60例左右达到一个平台期。  相似文献   

5.
石雪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61-6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了我院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术前、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住院1周出院,术前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为(5.88±1.65)分,术后为(2.25±0.37)分,疼痛明显减轻(P<0.05),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韶秀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且较经济等优点,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指导正确的体位训练,术后系统、科学的专科护理及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椎间盘镜治疗者42例(治疗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者3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Nakai分级标准评定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96,P=0.486)。两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镜手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及出血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配合物理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有关问题。方法对120例患者经后路椎板在椎间盘镜下行髓核摘除术,术后采用一系列康复训练和物理措施。结果手术操作时间30~120min,平均住院8d,门诊随访3~6个月。按有关标准评定其疗效,优108例,良9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达97.5%,治愈率90%。结论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配合康复物理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脊柱力学结构完整、住院时间短、疗效高、恢复快、患者痛苦小、乐于接受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联合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112例采用MED联合PVB治疗,对照组108例采用开放椎板开窗术(OD)联合PVB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术后情况(术后3d最高体温、住院时间);采用Nakai评分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术后3d最高体温、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32%比87.96%,P<0.05)。结论 MED联合PV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组织创伤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PELD)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20例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PELD治疗,研究组60例联合应用PELD和臭氧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JOA及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PELD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进一步促进髓核的固化,减少复发,提高椎间盘内压的下降效果,促进神经根水肿粘连的改善,进而明显减轻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自本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1%)高于对照组(63.89%)(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VAS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下降(P<0.05);观察组VAS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增加(P<0.05);观察组JOA评分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ODI评分(42. 19±5. 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2. 28±8. 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术后感染、脊柱畸形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降低其疼痛率,其功能障碍得以显著缓解,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较高,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85例LDH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段疼痛(VAS)评分、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5 d)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SF-36评分手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LDH,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与后路椎间盘镜保留黄韧带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9月符合入选条件的42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院奇偶顺序分为两组。21例行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髓核摘除术(PTED),21例行椎间盘镜保留黄韧带髓核摘除术(MED)。比较两种手术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通过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时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各时间段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与椎间盘镜保留黄韧带髓核摘除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合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与传统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的临床优越性。方法对1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两组回顾分析,一组采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治疗52例;另一组采用常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简称开放组)治疗69例,两组作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第一天直腿抬高角度,计算直腿抬高角度改善率,改善率=(术后患腿抬角度-术前抬高角度)/70×100%,比较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月疗效。结果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手术组优良率为98.08%,开放组优良率为88.4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直腿抬高角度改善率、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30.27、22.75、1.46、11.47、13.85、14.69、16.04,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P〉0.05);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手术组出现1例术后疼痛加重的并发症,开放组出现2例硬脊膜撕裂。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虽然在术后总的优良率上和手术时间上与传统的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似,但具有对腰椎结构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68例,按术式不同分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观察组给予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及恢复情况,并比较手术前后腰椎功能评分量表(JOA)、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可加快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护理比较。方法对比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6年3月在椎间盘镜下经后路小切口完成髓核摘除术抽取34例和同期经后路传统开放椎间盘切除术抽取3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比较。结果两组受术者的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镇痛药的使用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MED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有较大的优势,具有微创、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促进病人康复和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一般认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康复快,但是对于其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较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PELD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较多,针对于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护理配合的要点及具体细节。方法:配合医生采用山东龙冠医疗LG型经皮穿刺椎间盘镜腰椎间盘手术系统配置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我院自2002年12月开始,采用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87例,同期开展小开窗髓核摘除术96例,两组相比较,前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创伤及手术难度较小,手术风险相应减少。术中、术后护理配合对于手术的安全及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康复训练及物理方法配合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配合物理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有关问题。方法 对120例患者经后路椎板在椎间盘镜下行髓核摘除术,术后采用一系列康复训练和物理措施。结果 手术操作时间30~120min.平均住院8d,门诊随访3~6个月。按有关标准评定其疗效,优108例,良9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达97.5%,治愈率90%。结论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配合康复物理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脊柱力学结构完整、住院时间短、疗效高、恢复快、患者痛苦小、乐于接受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做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做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统计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但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腰椎曲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上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两者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