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741-742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远段尺桡骨累及腕关节面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远段尺桡骨累及腕关节面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固定组及外固定架固定组各35例。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时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固定组掌倾角及尺偏角均高于外固定架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固定架固定组腕关节功能优于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固定术可实现较好解剖复位,而外固定架固定可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两者各有不同优势,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和经掌侧入路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9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4例予以经掌侧入路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35例予以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桡骨高度、桡腕关节面平整度、尺偏角、掌倾角及Cooney腕关节评分。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桡骨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桡腕关节面平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尺偏角、掌倾角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Cooney腕关节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相较于经掌侧入路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好。  相似文献   

3.
T型肽钢板植入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切开复位T型钢板植入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选择桡骨远端骨折37例,切开复位,T型肽钢板植入内固定。分别于术后3d、4,8,12周复查X射线片,测量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台阶征、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并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显示术后12周时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台阶征、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相对尺骨长度基本正常;所有骨折均愈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固定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组26例,采取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式手术;外固定组24例,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方式手术。术后分别给两组患者做患侧腕关节正侧位X射线,测量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和尺桡骨高度差,以分析在桡骨骨折的治疗上,内固定方式和外固定方式的差别。结果 根据术后两组患者x射线片显示,桡骨尺偏角和尺桡骨高度差短缩距离均能达到复位标准,p>0.05,两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桡骨掌倾角基本能达到复位标准,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方式均能达到复位标准,但在桡骨掌倾角的恢复上外固定优于内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闭合性粉碎性Colles骨折经手法整复后行不同外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治疗老年闭合性粉碎性Colles骨折1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小夹板组;B组:内固定并石膏托外固定组;C组:石膏外固定组。测量整复术前、后及术后1年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长度,观察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6.6±2.1个月)。三组整复后及术后1年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短缩长度较整复前均有明显改善。三组间整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长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年B、C两组较A组的掌倾角、尺偏角丢失程度小。B、c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A组。【结论】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术治疗老年闭合性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对腕关节功能恢复有明显的影响,临床上治疗多倾向于解剖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掌倾角及尺偏角,从而有益于腕关节功能恢复。目的:评价3种不同方式固定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后腕关节结构功能恢复差异及其优缺点。方法:临床收治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8例,其中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35例,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外固定28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5例,分别对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骨性解剖结构及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所治患者均获骨愈合,愈合时间石膏组为(11.2±2.8)周,外固定架组为(11.8±3.0)周,钢板组为(10.8±2.6)周,外固定架组、钢板组与石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X射线评价钢板组桡骨远端掌倾角及尺偏角大于外固定架组、石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固定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按改良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标准评价优良率,石膏组为54%,外固定架组为75%,钢板组为92%,外固定架组、石膏组与钢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3种方式固定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后骨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钢板内固定治疗能有效维持桡骨远端骨性解剖结构,对腕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外固定架及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手术结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综合分析2000年4月-2003年4月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32例患者根据AO原则进行分类,按不同类型骨析相应采用钛板螺钉内固定、简单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及单纯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其中7例患者术后加中药外敷。结果:随访了全部患者,功能满意者26例,占81.25%;功能尚可者5例,占15.62%;功能不满意者1例,占3.13%。加敷中药者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结论:经合理的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桡(尺)骨的相对长度、关节面平整、掌倾角及尺偏角,术后配合合理的锻炼,可以使腕关节功能得到最大恢复,加敷中药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试验组接受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复位后水肿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尺偏角平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天、第2周以及第4周患侧桡骨高度、尺偏角以及掌倾角,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结果 试验组水肿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尺偏角平均变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4周桡骨高度、尺偏角以及掌倾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试验组腕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更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皮埋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1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B1型骨折20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后经皮埋头加压螺钉内固定,观察骨折愈合程度及关节面复位情况,测量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长度及尺骨变异。术后2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观察患侧握力及腕关节活动度,摄X线片观察有无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约1.5 h,术中出血5 ml。1例术后1个月出现肌腱粘连,经康复训练后好转。术后患侧桡骨掌倾角4~20°,桡骨尺偏角18~30°;桡骨茎突长度差10~16 mm(较健侧差2 mm),关节面平整度差1 mm,尺骨变异平均-0.6 mm。随访12~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时间8周,无移位、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术后2个月腕关节活动度明显好转,术后6个月握力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评定为优18例,良、可各1例,优良率95.0%。结论采用经皮埋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1型骨折安全、有效,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2012年5月共收治的骨折患者22例(骨折23例次)。AO/ASIF分型包括C1型9例、C2型12例和C3型2例。桡骨克氏针固定10例,螺钉固定1例;临近尺骨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1例。结果术后随访4~40个月。术前尺偏角为-5°~10°,掌倾角为-20°~20°;术后尺偏角为10°~25°,掌倾角为8°~17°。腕关节疗效按Dienst功能标准评定:优15例,良6例,优良率为91.3%(21/23)。结论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中有限开放复位、克氏针或螺钉固定获得良好复位和增加外固定架的稳定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功能支具配合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90例腕部colles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功能支具配合夹板外固定(观察组)与单纯夹板外固定(对照组)治疗,两组各4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X片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复位前、后的掌倾角、丢失的尺偏角、丢失的桡骨长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复位后6周、3个月的掌倾角、丢失的尺偏角、丢失的桡骨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位后3个月的Stewart改良的Sarmiento影像学评分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支具配合夹板固定在治疗colles骨折过程中能有效维持复位、维持桡骨长度,起到改善腕关节功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功能支具配合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90例腕部Colles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功能支具配合夹板外固定(观察组)与单纯夹板外固定(对照组)治疗,两组各4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X片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复位前后的掌倾角、丢失的尺偏角、丢失的桡骨长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位后6周、3个月的掌倾角、丢失的尺偏角、丢失的桡骨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位后3个月的Stewart改良的Sarmiento影像学评分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支具配合夹板固定在治疗Colles骨折过程中能有效维持复位、维持桡骨长度,起到改善腕关节功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观察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后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治疗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一定程度上较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可较好的改善腕关节功能。但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64例,根据AO分型及粉碎程度分别采用钢板内固定、外支架结合钢板内固定2种治疗方法。结果对59例平均随访18月。根据Cooney腕关节功能评价:优25例,良24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3%。结论对不同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最大限度恢复桡骨与尺骨的相对长度、关节面的平整,掌倾角与尺偏角,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得到最大恢复。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运用锁定钢板修复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应用不同类型钢板内固定后桡骨远端相关解剖参数的变化仍不清楚。
  目的:通过与普通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比较,探讨可撑开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桡骨长度恢复的修复效果。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拾的38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固定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可撑开锁定钢板组22例,普通锁定钢板组16例,骨折分型采用 AO分型,均采用掌侧入路。测量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末X射线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根据Denis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9-16周,平均12.3周。内固定后两组掌倾角均值分别为10.6°和11.3°,尺偏角均值分别为21.1°和19.2°;随访末两组掌倾角均值分别为8.5°和8.5°,尺偏角均值分别为17.9°和15.8°,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内固定后两组桡骨短缩均值分别为0.5 mm和1.1 mm,随访末两组桡骨短缩均值分别为0.9 mm和1.4 mm,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内固定后Dienst功能评估:可撑开组优16例,良6例;普通组优11例,良5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运用可撑开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能获得良好的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功能,且其对桡骨长度的恢复较普通锁定加压钢板更好,并能在随访期间得到维持。  相似文献   

16.
叶永杰  阳波  罗斌  银毅  陈刚  冯应树 《华西医学》2012,(8):1157-1160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月,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和LCP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32例36侧,其中LCP固定19侧,外固定支架固定17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类、伤后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对塌陷的关节面均采取撬拨植骨的方法恢复桡腕关节,克氏针固定较大骨折块。比较两种方法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腕关节面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X线片掌倾角、尺偏角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腕关节尺偏活动度分别为(20.8±3.6)°和(18.0±2.8)°,LCP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P<0.05);LCP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桡骨高度分别为(10.9±2.8)mm和(13.4±2.3)mm,Gartland-Werley评分分别为(5.3±2.4)分和(8.4±3.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LCP可提供有效固定及早期活动,但对于关节面的塌陷及桡骨高度的恢复,外固定支架固定可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对于严重die-punch骨折可联合运用LCP和外固定支架等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844-1846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72例,按照其是否伴有尺骨茎突骨折情况分为伴骨折组84例和不伴骨折组8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tra影像学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ar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骨茎突骨折对下尺桡关节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在手术治疗中,应注重桡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固定效果,这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掌侧掌桡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采用掌侧掌桡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和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评价患者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15.8±3.4个月,X线片显示74例骨折均愈合;观察组掌倾角,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尺偏角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观察组中优23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为94.6%;对照组中优15例,良13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为75.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掌桡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中可充分暴露骨折,操作直观,安全可靠,术后恢复优良率相对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固定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内固定组26例与外固定组24例。内固定组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外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行患侧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两组患者患侧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和尺桡骨高度差,以分析在桡骨骨折的治疗上内固定方式和外固定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的桡骨尺偏角和尺桡骨高度差短缩距离均达到复位标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桡骨掌倾角达到复位标准,内固定组桡骨掌倾角基本能达到复位标准,外固定组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能达到复位标准,但在桡骨掌倾角的恢复上外固定优于内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质量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5例,其中40例行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45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分析两组肿胀消除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复位治疗6个月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肿胀消除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均小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骨折复位效果上虽不如切开复位内固定,但能够缩短肿胀消除及骨折愈合时间,且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