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肾性骨病 (renal bone disease,RB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一种骨代谢障碍性疾病。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 ,包括钙磷代谢紊乱 ;活性 VD(Vitamin D)缺乏或抵抗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PTH) ;酸中毒及氟、铝中毒等。肾性骨病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骨密度 (bonemineral density,BMD)减低。研究结果显示约有 46 %~ 6 2 %的骨密度由遗传因素决定 [1 ] 。双生子研究显示 ,峰值骨量的6 0 %~ 80 %由遗传因素决定 [2 ,3 ] ,普遍认为在遗传因素多基因影响中 ,维生素 D受体 (vitam 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对α-D3治疗肾性骨病疗效的影响.方法用RFLPS法检测150例慢性肾衰患者VDR基因型;放免法检测患者血全段甲状旁腺素;超声骨密度法检测患者服药前和服药后8周右足跟骨骨密度(BUA).结果 3型发病率BUA分别为80% BB,60.87% Bb,50.5% bb.治疗有效率为100% BB,75.03% Bb,81.64% bb,差异明显(P<0.05).结论 VDR基因型对CRF者肾性骨病发病有重要影响,bb基因型者和b等位基因肾性骨病发病率低且对α-D3治疗反应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对α-D3治疗肾性骨病疗效的影响。方法:用RFLPS法检测150例慢性肾衰患者VDR基因型;放免法检测患者血全段甲状腺素;超声骨密度法检测患者服药前和服药后8 右足跟骨骨密度(BUA)。结果3型发病率BUA分别为80%BB,60.87?,50.5?。治疗有效率为100%BB,75.03%Bb,81.64?,差异明显(P<0.05)。结论VDR基因型对CRF者肾性骨病发病有重要影响,bb基因型者和b等位基因性骨病发病率低于对α-D3治疗反应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云南省保山市汉族儿童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分布,获得本地区汉族儿童钙吸收情况,提高儿童科学补钙的依从性并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9年在医院进行体检的汉族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20人。采集口腔黏膜上皮脱落细胞,抽提基因组DNA,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VDR Bsm I和Fok I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与已报道的其他地区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入组对象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符合遗传平衡。2)VDR Bsm I位点GG、G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3.3%、6.7%,无AA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6.7%、3.3%。VDR Fok I位点TT、TC、CC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2%、55.0%、20.8%,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1.7%、48.3%。3)VDR Bsm I和Fok I两位点连锁有6种组合,频率最高的是GG/TC(52.5%),没有AA/TT、AA/TC和AA/CC组合。两位点间存在连锁不平衡(D′=0.469,r2=0.007)。结论获取保山地区汉族儿童VDR Bsm I和Fok I位点基因多态性的群体遗传学特征,与其他地区儿童有所区别,具有地域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现其发生机制与遗传背景有关。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是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因素,糖尿病肾病并非完全由高血糖直接导致,将为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线索,本文对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子复杂疾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调控骨量的重要遗传因素,但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多态性与北京地区部分汉族男性骨密度的关系,以探求北京地区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试验,在2004—09/2007—12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和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共同完成。对象:筛选2004—09/2006—12长期居住北京地区无血缘关系的20-80岁健康汉族男性230人。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I基因型,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随机抽取的100例受试者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主要观察指标:①受试者年龄、身高、体质量。②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I基因型。⑧受试者L2-4椎体、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结果: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的分布为FF36.96%,Ff4696%,ff16.08%,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校正年龄、体质量、身高和体质量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后,40-59岁年龄段男性仟基因型组骨密度较FF,Ff基因型低(P=0.037)。其余各年龄段、各部位仟基因型组骨密度大多低于FF,Ff基因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北京地区汉族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I多态性分型与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该项检测对筛查男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虎  赵水平 《临床荟萃》2009,24(24):2127-2130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生风险的关系以及二者有无交互作用。方法筛选冠心病患者121例及非冠心病者107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和CETP基因多态性。结果冠心病组ApoE4等位基因频率(10.7%)显著高于对照组(4.7%,P〈0.05);CETP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4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02,95%CI1.017-6.156,P=0.046)。CETP基因型及其与ApoE的交互作用与冠心病发生风险无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ApoE4基因型与高TC、LDL-C水平有密切关系。冠心病患者ApoE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等位基因E4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ETP基因型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CETP基因型及其与ApoE基因型的交互作用对冠心病的发生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klotho基因G-395A多态性与终末期肾病(ESRD)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苏北人民医院肾内科及扬州市四区县血液净化中心的ESRD患者200例,体检中心正常体检者80名为对照组,运用FQ-PCR(Taqman法)对各研究对象进行Klotho基因G-395A多态性分型,检测SHPT相关指标: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比较各组间基因分型、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不同基因亚型与SHPT的相关性因素。结果研究人群Klotho基因G-395A位点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ESRD组GA+AA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ESRD组患者A等位基因频率为34.75%,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为23.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SHPT患者GA+AA基因频率高于轻度SHPT患者(P<0.05);重度SHPT患者A等位基因频率为47.73%,轻度SHPT患者A等位基因频率为29.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D组不同基因型间钙磷及PTH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人群中存在Klotho基因G-395A多态性Klotho基因G-395A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生ESRD遗传易感基因Klotho基因G-395A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生重度SHPT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9-01/2004-03与高血压、冠心病及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的文章,检索词"β3adrenergic receptor,polymorphism,hypertens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03与高血压、冠心病及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肾上腺素能受体,多态性,高血压,冠心病".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包括和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符合研究目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7篇关于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多态性与高血压、冠心病的文章,17个实验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0篇为重复研究. 资料综合①β3的多态性与高血压相关,也与一些其他高血压发展的独立危险因子有关,如高血脂、肥胖、尿酸、瘦素浓度.因此,关于Arg64与高血压冠心病的相关性,还是不能区分是直接起于Arg64,还是继发于代谢相关的危险因子.②冠心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多基因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都可能对β3受体基因Trp64Arg突变的作用产生增强或削弱的作用,因而不同地区的研究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也即是基因Trp64Arg突变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可能存在人种与地区的差别.而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的体质量指数与Trp64Arg基因多态性也存在相关,与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以及瘦素水平增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β3受体基因Trp64Arg突变可能在冠心病发病中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因素,也不是冠心病的主要预测因子.其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影响冠心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如体质量指数发挥作用. 结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多种危险因素、多基因遗传的复杂病.高血压、冠心病与β3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中关系怎样还是不明确.虽然β3受体基因Trp64Arg突变在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遗传因素中不起主要作用,现在看来β3的多态性不太可能是疾病(如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诱发基因,但他可能促使代谢疾病的早期发生,也许是一个重要的疾病危险因子,影响、调节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显著的种族差异,近来已有研究报告显示维生素D受体基因(vitamin D receptor gene,VDRG)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发病危险性有关,但大多集中在高发病的欧美人群。目的:研究低发病的中国汉族人群VDR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探讨前列腺癌发病种族差异的原因。设计:非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329受试者(103例前列腺癌患者、112例前列腺增生及114例对照者)外周血标本,采集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所有受试者来自北方地区的汉族人群,均知情同意。干预:收集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103例前列腺癌患者、112例前列腺增生及114例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应用基于PCR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方法,检测VDRG 3′区域三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aqI.BsmI和ApaI,并对该位点SNP分布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VDRG 3′区域三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aqI.BsmI和ApaI在病例与对照组中的分布,VDRG SNP分布与中国汉族人群前列腺癌发病危险及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VDRG 3′区域三个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北方地区汉族前列腺癌患者及对照中的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P&;gt;0.05),但TaqI和BsmI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与高发患者群相比有显著不同。器官局限性前列腺癌组(T1~T2)Tt基因型以及携带等位基因A的纯合子(AA)或杂合子(Aa)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此外,在低分级组(Gleason&;lt;7)携带等位基因A的纯合子(AA)或杂合子(Aa)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1)。结论:结果显示VDRG 3′区域多态性在低发病的中国汉族人群与前列腺癌发病危险无关,但VDRG多态性在预测前列腺癌疾病进展有一定作用,TraqI和BsmI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与高发患者群有明显差异,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病种族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Vitamin D(3) is known to be involved in neuroprotection and exert its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by modulating neuronal calcium homeostasis and production of neurotrophins.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 in vitamin D receptor (VDR) gene which can influence the affinity of vitamin D(3) to its receptor may be related to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neuronal damage by altering the vitamin D-mediated pathways. In this study, our aim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VDR gene and 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AD) in order to see if vitamin D contributes to AD or not. One hundred and four cases of dementia of Alzheimer type and 109 age-matched controls were genotyped according to ApaI (a: + restriction site and A: no restriction site) and TaqI (t: + restriction site and T: no restriction site) sites in intron 8 and exon 9 of the ligand-binding site of VDR gene. When the controls and patients were compared for their ApaI genotypes, the frequency of the patients with Aa genotyp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frequency of the healthy individuals with the same genotype (p = 0.008, chi(2) = 9.577, OR = 2.30). Thus, the "Aa" genotype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AD 2.3 time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AA" genotype. On the other hand, the "AT" haplotyp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ontrols (p = 0.006) indicating a protective role of the "AT" haplotype in AD. Consequently,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for a possible link between AD and vitamin 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基因ApaI及BsmI酶切多态性是否与中国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的发生相关。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分析方法,检测63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MS患者和95例对照者VDR基因ApaI和BsmI酶切多态性。结果:VDR基因ApaI酶切多态性AA,Aa,aa3种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在M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3%,27.0%,58.7%和15.8%,30.5%,53.7%,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A等位基因和a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3)。VDR基因BsmI酶切多态性在MS组和对照组均未见BB基因型。Bb,bb两种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1%,88.9%和11.6%,88.4%。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7)。B等位基因和b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两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930)。结论:VDR基因ApaI和BsmI酶切多态性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与MS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以及不同骨量的糖尿病患者之间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方法:选自青岛市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内分泌科1998-09/2001-01住院糖尿病患者122例为糖尿病组,诊断参照WHO1999年新标准,并且除外重度吸烟、嗜酒者、肾功能损害者及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2型糖尿病组68例,1型糖尿病组54例。以中国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为依据诊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糖尿病组骨量正常58例(男/女=33/25),骨量减少30例(男/女=15/15),骨质疏松34例(男/女=17/17)。并以青岛市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62名体检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其进行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I,TaqI位点)型检测,并计算其基因分布频率。结果:①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布频率的比较1型糖尿病组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有增高趋势(1型糖尿病组14.8%,2型糖尿病组7.4%,对照组4.8%,P=0.068)。②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在糖尿病患者群中,aa基因型在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者中分布频率显著高于糖尿病骨量正常者(骨量减少组63.3%,骨质疏松组73.5%,骨量正常组41.3%,P<0.05),Aa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低于骨量正常者(骨量减少组26.7%,骨质疏松组26.5%,骨量正常组44.8%,P<0.05),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中未检出AA基因型。结论:在糖尿患者群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分布与健康人差异不显著。糖尿病患者对应于ApaI酶切位点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与骨质疏松存在相关性,对应于TaqI酶切位点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相关趋势,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内含子区ApaⅠ及Bsm Ⅰ多态性与汉族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分析36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 Ⅰ及Bsm Ⅰ多态性,采用基因计数法统计两组样本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析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和合并基因型分布的差异.结果:Apa Ⅰ和Bsm Ⅰ住点的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χ2=1.31,P=0.52和x2=0.11,P=0.74),等位基因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χ2=0.14,P=0.71和χ2=0.11,P=0.74).两组间合并基因型分布差异仍无显著性(χ2=1.38,P=0.50).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内含子区Apa Ⅰ及Bsm Ⅰ多态性与汉族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
17.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易感性的相关性,为临床探索新的诊治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内科确诊的佝倭病患儿56例(佝偻病组)和正常婴幼儿76例(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检测VDR基因BsmI位点的多态性,比较2组之间的VD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佝偻病组和正常对照组VDR基因BsmI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BB 3.6%(2/56)、Bb 21.4%(12/56)、bb 75.0%(42/56)和BB 1.3%(1/76)、Bb 18.4%(14/76)、bb 80.3%(61/76),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1,P>0.05);佝偻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VDR基因BsmI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B 14.3%(16/112)、b 85.7%(96/112)和B 10.5%(16/152)、b 89.5%(134/152),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3,P>0.05);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BsmI位点多态性未进入婴幼儿佝偻病发病因素的回归方程.方法 VDR基因BsmI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婴幼儿佝偻病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小儿佝偻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维生素D受体(Viamin Dreceptor,VDR)基因定位于12q13,被认为是骨代谢遗传基础的侯选基因之一。1994年Morrison等首次报告,VDR基因对应内切酶BsmⅡ、ApaⅠ、 TaqⅠ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与不同的骨密度水平有关,此后大量的研究认为VDR基因形与1,25(OH)2D3及钙代谢关系甚为密切。小儿佝偻病是1,25(OH)2D3缺乏所致的钙、磷代谢障碍和骨骼异常。是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常见病。我们对小儿佝偻病VDR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以了解与其小儿佝偻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维生素D受体基因作为糖尿病肾病候选基因,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6/2004—08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94例为糖尿病组,男30例,女64例。②根据3次晨尿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mg/g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55),30mg/g≤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0mg/g者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32),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0mg/g为大量白蛋白尿组fn=7)。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合称为异常白蛋白尿组。病程≥5年未合并糖尿病肾病3l例为迟发/未发糖尿病肾病组,病程≤1年伴有肾病患者20例为早发糖尿病肾病组。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77人为对照组,男35人,女42人。纳入对象均为汉族人,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9采用多聚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㈤对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F检验。计算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确认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采用x^2检验。基因型分布作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相对风险率(RR)表示疾病与标志性状关联的强度。结果:健康者77例和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中国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酶切位点有2种等位基因F,f;存在3种基因型FF,Ff,ff。(2)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间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x^2=21.137,P=0.00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x^2=-366.924,P〈0.001)。(3)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异常白蛋白尿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x^2=-12.131,p=0.00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也有显著性(x^2=13.884,p=0.000)。(4)等位基因f与异常白蛋白尿的发生相关联(RR=3.57,P〈0.005),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具有等位基因f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是没有等位基因f的糖尿病患者的3.57倍。等位基因F与异常白蛋白尿的发生呈负关联(RR=0.2l,P〈0.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相关联,等位基因f是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基因,是早发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