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方法,对比评价溶栓、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易化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重构的阻抑作用。方法:选择发病10h内的首次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3例,随机分为直接PCI组71例和易化PCI组72例,另选择同期入院且一般临床资料匹配,但仅行溶栓治疗的70例患者为溶栓组。3组患者分别于AMI后1周、28周行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参数及反常容积指数(PVI),随访28周内主要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①直接PCI组在PCI前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明显低于溶栓组和易化PCI组(8.45%:31.43%,χ2=11.69;8.45%:30.56%,χ2=11.09;均P<0.01)。易化PCI组术后IRA血流TIMI-3级率高于直接PCI组(98.61%:88.73%,χ2=4.35,P<0.05)。②AMI后28周随访时,易化PC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峰射血率(PER)较溶栓组增高(t=2.21、2.29,均P<0.05),同时左室峰射血率时间(TPER)、PVI降低(t=2.41、2.37,均P<0.05);易化PCI组LVEF、PER较直接PCI组增高(t=2.08和2.13,均P<0.05),同时TPER、PVI降低(t=2.10、2.49,均P<0.05)。③随访28周,易化PCI组和直接PCI组MACE发生率均低于溶栓组(8.33%:54.29%,χ2=35.05;8.45%:54.29%,χ2=34.49;均P<0.01);3组间主要脏器大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入径易化PCI治疗可早期充分、持久地开通IRA,能在AMI早期阻抑AMI急性左室重构过程,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其效应优于直接PCI和单纯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首次AMI并进行PCI治疗成功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PCI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PCI术后立即静脉应用rhBNP,持续应用72 h.监测两组患者血浆BNP变化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nI)的动态变化;所有患者于AMI急性期及术后1、4、24w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计算梗死区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两组于术后12、24 w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浆BNP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CK-MB、cTnI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1 w时治疗组LVEDVI、LVESI、LVEF、LVMI、RW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w时LVEF、LVEDVI、LVE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4w时LVMI、RWMI、LVEDVI、LVESI、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12w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降低(P<0.05),24w时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 rhBNP可以改善PCI术后的心功能,抑制左室重构,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室壁瘤形成的逆转效应及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发病12h以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溶栓组及常规药物治疗组;三组患者均在治疗后1、24w分别行超声心动图(UCG)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评价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局部室壁运动积分(RWMI)、心室收缩同步性(VSS)和心功能(HF)参数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1w和24w时,PCI组RWMI、VSS和HF均优于溶栓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P均<005)。PCI组和溶栓组24w时上述各参数均优于1w。常规药物治疗组VSS参数中相角程(PS)在24w时较1w有所改善,余各项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CI组和溶栓组均可阻抑室壁瘤形成及改善心功能,且PCI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3月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1年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再梗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急诊PCI治疗AMI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小剂量溶栓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16例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小剂量溶栓联合PCI治疗(小剂量易化PCI)组和直接PCI治疗组,69例患者接受静脉rt-PA50mg溶栓加PCI治疗,47例患者行直接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出血事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自入院至PCI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小剂量溶栓易化PCI治疗组PCI术前IRA开通率和血管床灌注评分(TIMI)3级血流率明显高于直接PCI组(44.7%对21.7%,P<0.05;34.0%对10.1%,P<0.05);小剂量易化PCI组术后TIMI3级血流率和出院前LVEF明显高于直接PCI治疗组[95.9%对85.9%,P<0.05;(65.2±7.6)%对(50.4±14.3)%,P<0.05];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和住院期间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且不增加MACE和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心肌损伤、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PCI术,观察组在PCI术后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结果:2组PCI术后12h CK-MB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术后12、24 h的cTnI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cTnI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24、72 h的sICAM-1、sVCAM-1水平均比术前升高(均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30 d 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小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CI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对AMI患者的心肌损伤、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的疗效。方法 STEMI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后早期PCI组41例和直接PCI组48例,分别对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支架植入术、住院期间死亡率及1个月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PCI术前,溶栓后早期PCI组血管开通率85.4%(19.5%TIMI 2级,65.9%TIMI 3级血流),明显高于直接PCI组(18.7%,10.4%为TIMI 2级血流,8.3%TIMI 3级血流,P<0.001)。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653),但溶栓后早期PCI组所用支架数更少。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再梗死、急性左心衰竭和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1个月后随访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源性死亡、再梗死、脑卒中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溶栓后早期PCI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替代再灌注策略。  相似文献   

8.
早期补镁对心肌梗死再灌注时心肌顿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补给硫酸镁对再灌注时心肌顿抑及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8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40),干预组在接受再灌注治疗前30min静脉给予25%硫酸镁20m1,两组均接受静脉溶栓或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再灌注成功的病例采用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LDDE)检测顿抑心肌的发生,并测定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硫酸镁干预组的顿抑心肌节段和梗死心肌节段较少(P<0.05),左室收缩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AMI再灌注治疗同时早期补镁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措施不同分为3组,直接组38例(行直接PCI治疗),延迟组35例(行延迟PCI治疗),对照组36例(行保守治疗)。测定三组患者AMI治疗后1周、6个月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测AMI后1周、6个月时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动脉平均压(m PAP)、平均二尖瓣压力差(m MPG),并记录患者6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直接组和延迟组LAd、ESV、EDV均低于对照组,且直接组LAd(34.04±5.10)mm、ESV(46.01±15.40)ml、EDV(114.24±25.68)ml均较延迟组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组和延迟组治疗后6个月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直接组LVEF(60.41%±10.06%)高于延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直接组和延迟组m PAP、m MPG均低于对照组,且直接组m PAP(4.36±0.51)P/k D、m MPG(0.98±0.36)P/k D低于延迟组(P0.05);直接组在治疗后6个月内AMI再次发作7.89%,心力衰竭再住院2.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均可改善AMI患者左室重构和心功能,且直接PCI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尿激酶原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AMI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直接进行PCI治疗,观察组先给予尿激酶原进行溶栓治疗后继续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梗死血管再通率、心肌梗死面积,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TIMI血流分级、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梗死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7,P=0.24),观察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17.49%,χ~2=11.04,P=0.00)。结论 PCI联合尿激酶原治疗老年AMI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梗死血管堵塞情况、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增强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别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溶栓治疗住院及随访期间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108例STEMI患者,66例行直接PCI治疗(PCI组),42例行溶栓治疗(UK组)。比较2组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左室功能指标、病死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PCI组IRA开通率高于UK组(P<0.01),住院病死率低于UK组(P<0.05),左室功能指标优于UK组(左室射血分数更高、左室舒张末径较小、室壁运动障碍率较低,P<0.05)。随访期间比较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UK组(P<0.01),心血管病死率低于UK组(P<0.05)。结论与溶栓治疗相比,PCI治疗能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再灌注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左心室重构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分为直接PCI 组(n=40),溶栓组(n=23),择期PCI 组(n=25)和对照组(n=18).均于入院即刻、24h、入院后7d、l4d及28d测定血浆BNP 浓度;测定入院后7 d和28d 的LVEF;观察半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以死亡为终点.结果 各组患者入院即刻血浆BNP 水平无明显差异.直接PCI组入院后各时间点BNP浓度均明显低于溶栓组和择期PCI 组(P<0.01).直接PCI组入院后7d、28d LVEF 均高于溶栓组和择期PCI 组(P<0.01).择期PCI组入院后28d LVEF较溶栓组高(P<0.05).直接PCI组总心血管事件和死亡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溶栓组和择期PCI 组心血管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三种再灌注治疗均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 水平,提高LVEF值,减少心血管事件,其中以直接PCI疗效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前后血浆脑钠素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前后血浆脑钠素(N-BNP)浓度变化及其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64例首次确诊AMI的患者.分为PCI组23例,溶栓再通组23例,溶栓未通组17例,另设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采血测定血浆N-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左心室功能及左心室容积参数与血浆N-BNP水平的关系.结果 AMI各组患者血浆N-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溶栓未通组患者血浆N-BN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和溶栓再通组(均P<0.01).AMI各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未通组患者较溶栓再通组和PCI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MI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壁节段运动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CI组、溶栓再通组比较,溶栓未通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后患者血浆N-BNP浓度显著升高,AMI患者IRA开通后血浆N-BNP水平明显下降,血浆N-BNP水平与左心室壁受累范围和心功能分级之间及心肌组织灌注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D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8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溶栓方式不同分为溶栓后PCI组(n=45)和DPCI组(n=38)。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支架置入成功率,左心室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后PCI组和DPCI组患者在行PCI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达到TIMI 3级的比例分别为88.89%和92.1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PCI组和DPCI组的支架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3.33%和1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个月,PCI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6.37±4.26)%,DPCI组为(51.84±4.0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PCI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47.46±3.35)mm,DPCI组为(51.18±3.74)mm,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至出院后6个月内,溶栓后PCI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2%,DPCI组为47.3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溶栓后DPCI,溶栓后早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预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KillipⅠ~Ⅲ级AMI住院患者68例,AMI后10~14 d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闭塞,依据是否行PCI将入选患者分为PCI组和对照组,并在住院和随访期间行C反应蛋白(CRP)、脑钠素(BNP)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测定两组AMI后7 d及6个月时CRP及BNP水平。结果 AMI后1个月,两组各项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时成功PCI组LVEF、LVESVI、LVEDVI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心功能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PCI组CRP、BNP降低,与AMI 7 d时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后择期PCI,开通IRA,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7月于陆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依据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单独溶栓组(n=100),溶栓+PCI组(n=100)。单独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联合溶栓治疗,溶栓+PCI组在单独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 d后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治疗后半年、1年、2年内再梗死、再住院、死亡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7d后,单独溶栓组LVESD、LVEDD均高于溶栓+PCI组,LVEF低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2年后,单独溶栓组再梗死率高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1年、2年后,溶栓+PCI组再住院率、死亡率低于单独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溶栓组治疗总费用低于溶栓+PC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溶栓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心肌血供,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较为适合于难以快速运转患者的基层医院。但治疗时要恰当选择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对需行PCI的患者需转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 TPA)溶栓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近远期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及随访2011年11月到2012年11月间共收治的年龄≥65岁的老年AMI患者18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r TPA溶栓组和直接PCI组,分别比对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观察住院期间的出血情况及30 d病死率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主要终点事件,随访半年和1年的LVEF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直接PCI组IRA再通率及30 d LVEF水平较r TPA溶栓组高(P0.05);住院期间1型出血率及30 d病死率r TPA溶栓组较直接PCI组高(P0.05);随访6个月LVEF水平急诊PCI组较r TPA溶栓组高(P0.05);住院期间2型以上级别出血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及12个月的病死率比较和12个月的LVEF水平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特异性溶栓剂r TPA早期治疗的IRA再通率较直接PCI组低,但其安全性及中远期获益与直接PCI术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皮冠脉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溶栓治疗对梗死后心绞痛的影响。方法 对 97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分为PCI组、溶栓组及常规治疗组 ,观察治疗后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 PCI组2 2例 ,术后有 2例发生梗死后心绞痛 ;溶栓组 32例 ,有 11例发生梗死后心绞痛 ;常规治疗组 4 3例 ,有 17例发生梗死后心绞痛 ;PCI组术后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及常规治疗组 (P <0 0 5 ) ,而溶栓及常规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CI能降低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7,(1)
目的比较常规药物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心室重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胸痛缓解、心因死亡(心脏疾病导致的死亡)及心力衰竭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B型脑钠肽(BNP)和肌钙蛋白Ⅰ(Tn I)水平以及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2 h胸痛症状缓解率(64.4%)高于对照组(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Ⅲ级的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17.8%)、心因死亡发生率(1.1%)低于对照组(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Tn 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BNP、Tn 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两组患者LVEDD、LVEDV、LVESV、LVEF水平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LVEDD、LVEDV、LVESV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比较,PCI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较好,能显著降低患者BNP、Tn I水平,改善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不全和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104例AMI接受急诊直接PC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替罗非班)52例和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cTFC)和心肌Blush分级。采用彩色多普勒心动超声仪分别于发病后早期(<24小时即基线)、1、2、3周末连续测量、计算左心室形态、构型等多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中TIMI3级血流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组中cTF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Blush分级获得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左心室形态和构型变化比治疗组显著加重(P<0.05),且1周末到3周末呈进行性加重,3周末最明显。结论:AMI患者急诊直接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PCI术后微血管功能不全,对左心室重构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