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对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8例实施胃肠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n=49例,实施开放性输血)和观察组(n=49例,予以限制性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T0)、输血后15 min(T1)、输血后30 min(T2)、术毕前60 min(T3)和术毕时(T4)各时点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脑氧摄取率(CERO_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和挠动脉-颈内静脉球部乳酸差(VADL);分析术前术后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的变化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输血总量、输血率、输血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T0相比,两组在输血后T1~T4各时点的sjv O2水平明显升高,而Da-jvO_2、CERO_2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输血后T1~T4各时点的sjv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Da-jvO_2、CERO_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点VAD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3、7 d MMSE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中实施限制性输血,能有效控制不必要输血,维持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平衡,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策略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输血策略将患者分为限制性输血组和开放性输血组,各71例。限制性输血组当Hct30%,Hb70 g/L时进行红细胞输注,维持70 g/L≤Hb100 g/L;开放性输血组当Hct30%,Hb100 g/L时进行红细胞输注,维持100 g/L≤Hb120 g/L。比较临床指标(输血率、输血前后Hb水平,平均输血量和住院时间)、输血反应、术后并发症、死亡率、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异。参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参照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制定的健康调查表(SF-36)评定生活质量。结果限制性输血组输血率为7.04%,明显低于开放性输血组的30.99%,P0.05,限制性输血组输血前后Hb明显低于开放性输血组,平均输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性输血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两组输血后Hb水平较输血前明显增高,P0.05。限制性输血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输血组HSS评分和SF-36评分明显高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策略有利于明显降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输血率,减少输血量,降低输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膝关节功能,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围手术期限制性输血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临床输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预计术中出血量400ml的骨科手术患者768例,年龄34~67岁,术前血红蛋白浓度(Hb)≥110g/L,血细胞比容(Hct)≥35%,按ASA分为Ⅰ~Ⅲ级。根据不同输血策略将患者分为开放性输血组(Hb100g/L输血、100~120g/L维持)351例与限制性输血组(Hb80g/L输血、80~100g/L维持)417例。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术前Hb、手术时间、术中尿量及术后引流量等一般资料;观察并2组输血率、平均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拆线时间。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术前Hb、手术时间、术中尿量及术后引流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限制性输血组的输血率、平均输血量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2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拆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限制性输血可减少输血量和降低输血暴露风险,且不会对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适度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老年手术患者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脊柱手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AHH)和对照组46例(常规补液)。记录2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血用量及尿量。比较2组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_2)、脑氧摄取率(CEO_2)、S100β、NSE、IL-6、MMSE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异体血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2组不同时点MAP、HR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手术开始时Hct、H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后30 min、60 min、术毕时AVDO_2、CEO_2水平低于术前1 d及对照组(P0.05)。2组术后1 d、3 d的S100β、NSE、IL-6水平与术前1 d比较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 d的MMSE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2组降低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度AHH有利于减少老年手术患者术中失血和异体输血,改善氧代谢状况,降低S-100β、NSE及IL-6水平,不会对其认知功能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2种不同输血策略输血后疗效评估。方法:对18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输血方案分成2组,其中以Hb70 g/L标准行限制性输血治疗的为观察组(96例),按照Hb90 g/L标准进行开放性输血治疗的为对照组(89例)。结果:观察组输血后24 h内Hb及Hct指标较输血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后24 h内Hb及Hct指标较输血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PT、APTT及再次输血率和不良反应率在输血前后对比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相比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策略中具有明显优势,可显著改善患者贫血状况,降低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发生率及再次输血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65岁以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65例,随机分为限制性输血组81例〔血红蛋白(Hb)维持在8~10 g/dl〕,开放性输血组84例(Hb维持在10~12 g/dl)。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围术期Hb浓度、术中输血量、预计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急性肺栓塞、心肌梗死、脑梗死、伤口感染率及POD发生率,并分析PO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手术时间、ASA分级、术前Hb浓度、预计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急性肺栓塞、心肌梗死、脑梗死、伤口感染率、POD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开放性输血组相比,限制性输血组红细胞输注量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受教育年龄9年、ASA分级≥Ⅲ级、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3分及术中输血量500 ml是POD的危险因素。结论限制性输血策略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POD无明显影响,但可减少用血量,因而限制性输血策略对此类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对ICU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红细胞输血治疗的271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输血策略将患者分为开放性输血组(输血前Hb100g/L)与限制性输血组(输血前Hb70g/L)。收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布等一般资料;对2组患者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记录2组ICU内输血情况及Hb变化情况;观察2组患者3周内病死率、住院期间病死率,以及重症感染、肺水肿、心力衰竭发生率等。结果:12组在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疾病分布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限制性输血组住院期间每例平均输注红细胞(4.5±3.7)U,低于开放性输血组的(6.8±4.6)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输血组入院时Hb、ICU内输红细胞前后Hb、出院时Hb均低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3限制性输血组3周内病死率与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开放性输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限制性输血组重症感染、肺水肿、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MODS评分、≥3个器官衰竭等方面明显低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限制性输血策略减少临床不必要的输血,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降低输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选择合适的输血方案。方法收集2014-10~2015-11在该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输血方案,观察组采用限制性输血方案,比较两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术中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出院前1 d的红细胞蛋白(Hb)、切口感染、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3个月时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术中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时的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放性输血,限制性输血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围手术期可降低输血量和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策略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3-2015-05住院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36例,年龄60~78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为Ⅰ~Ⅲ级。根据不同输血指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17例(Hb100g/L输血)与限制性输血组119例(Hb80g/L输血)。比较2组性别比、年龄、体重、ASA分级、术前Hb等一般资料;观察2组输血前后Hb水平、术中羟乙基淀粉及红细胞输注量、术中低血压及住院时间;记录并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限制性输血组输血前后Hb水平、红细胞输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羟乙基淀粉输注量、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限制性输血组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肺栓塞、伤口感染、心力衰竭、脑梗死、病死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限制性输血策略可减少输血量,且不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不延长住院时间,对预后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瑞  唐敏 《肝脏》2019,24(3)
目的分析多次储存式自体血回输对围术期肝癌患者IgG、IgA和Ig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1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给予异体血液输注,研究组给予多次储存式自体血回输,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效果、血氧参数及Ig水平。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的RBC、Hb和Hct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RBC、Hb和Hct水平均比术前低,且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SvO_2和O_2ER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SvO_2水平低于术前,且低于研究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O_2ER水平高于术前,且高于研究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IgG、IgA和IgM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IgG、IgA和IgM水平均比术前低,且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结论围术期肝癌患者采用多次储存式自体血回输的效果较好,该方式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氧参数和Ig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NI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中自体血回收回输)和观察组(术中自体血回收回输+术前ANIH)各46例。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ANIH后5min(T2)、髋臼清理即刻(T3)、自体血回输前(T4)、术毕(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及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回输自体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异体血输注例数及不良反应。测定自体回收血红细胞滤过指数(IF)、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2DPG)含量及红细胞内Ca2+浓度。结果:观察组T2、T3时CVP较T1时升高(P0.01),T3时CVP较对照组升高(P0.05)。与T0时比较,观察组T2、T3时Hb、Hct下降(P0.01),APTT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3时Hb、Hct下降(P0.05),T5时Hb、Hct升高(P0.05)。观察组异体血输注量和异体血输注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自体回收血IF及Ca2+浓度降低(P0.05),2,3-2DPG含量升高(P0.05)。结论:ANI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节血效果明显,对老年全髋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回收血红细胞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疗法对老年肺癌患者脑氧饱和度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72例,年龄65~80岁,体重指数(BMI)22~28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传统液体治疗组(C组),每组36例。C组采用传统液体治疗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0~100 mmHg,中心静脉压(CVP)6~12 cmH2O,尿量>0.5 ml/(kg·h);G组在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下行目标导向液体疗法,维持SVV<13%,心脂数(CI)2.5~4.0 L/(min·m2)。记录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1 h(T2)和手术结束即刻(T3)心率(HR)、MAP、CVP、CI以及平均脑氧饱和度(rSO2);记录术中液体使用情况、出入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及大脑低饱和度事件(CDE)发生率。在术前1 d和术后1、3 d进行认知功能评分。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3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及术后1、3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T2时G组MAP明显升高(P<0.05),T2和T3时G组CVP明显下降、CI、rSO2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G组晶体量、液体总量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比例明显减少(P<0.05),胶体量明显增多(P<0.05),术中CDE发生率较低,术后1和3 d 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总的POC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够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善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氧供需平衡,减轻围术期炎症反应及脑功能损害,从而降低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NI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中自体血回收回输)和观察组(术中自体血回收回输+术前ANIH)各46例。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ANIH后5min(T2)、髋臼清理即刻(T3)、自体血回输前(T4)、术毕(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及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回输自体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异体血输注例数及不良反应。测定自体回收血红细胞滤过指数(IF)、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2DPG)含量及红细胞内Ca2+浓度。结果:观察组T2、T3时CVP较T1时升高(P0.01),T3时CVP较对照组升高(P0.05)。与T0时比较,观察组T2、T3时Hb、Hct下降(P0.01),APTT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3时Hb、Hct下降(P0.05),T5时Hb、Hct升高(P0.05)。观察组异体血输注量和异体血输注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自体回收血IF及Ca2+浓度降低(P0.05),2,3-2DPG含量升高(P0.05)。结论:ANI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节血效果明显,对老年全髋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回收血红细胞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种急性血液稀释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心脏指数(CI)、每搏量变异率(SVV)及异体输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脊柱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N组、H组和C组,每组30例。N组和H组手术前分别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与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C组不进行急性血液稀释。比较N组与H组血液稀释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水平及碱剩余、血乳酸浓度;比较N组与H组麻醉前(T0)、血液稀释后15min(T_1)、血液稀释后30min(T_2)及术毕时(T_3)的平均动脉压(MAP)、CI、SVV等指标;记录N组、H组、C组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及输血例数。结果:(1) N组与H组血液稀释后Hb、Hct、PLT较血液稀释前下降(P0.05),碱剩余、血乳酸血液稀释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与H组比较,N组T2、T3时MAP、CI升高(P0.05),SVV下降(P0.05);(3)3组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和H组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少于C组(P0.05),N组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少于H组(P0.05)。结论:与AHH比较,ANH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具有更为明显的节血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中央型前置胎盘剖腹产患者异体输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中央型前置胎盘剖腹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术前ANH,对照组术前无特殊处理。比较观察组产妇ANH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碱剩余(BE)、血乳酸(LAC)等血气指标;比较2组产妇术后2hHb、Hct、PLT及异体输血率;记录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Hb、Hct、BE、Lac及Apgar评分。结果:(1)与ANH前相比,观察组ANH后Hb、Hct及BE水平有所下降,Lac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2hHb、Hct、PLT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异体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Hb、Hct、BE、Lac均值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对中央型前置胎盘剖腹产产妇及胎儿血气指标无不良影响,可有效减少术中红细胞丢失和异体血输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稀释性自体输血(HAT)在老年患者骨科大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60岁实施骨科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HAT组(n=30)和未实施自体输血(对照组,n=30)手术中异体血输血的比例和HAT组术前和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 HAT组和对照组输异体血比例分别为10%和60%,有显著性差异(P<0.05);HAT组术前和术后第1天Hb、Hct和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T能有效减少老年患者骨科大手术中输异体血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道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83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AH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AHH组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以25 ml/min的速率输注6%羟乙基淀粉15 ml/kg,C组不行AHH.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于诱导后AHH前(To)、AHH后15 min(T1) 、AHH后60 min(T2)、术毕前60 min(T3)和术毕时(T4)分别采集桡动脉和右侧颈内静脉球部血样,测定血气值和乳酸值,计算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Da-jv02)、脑氧摄取率(CE02)和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乳酸差(VADL).于术前1d和术后1、3、7d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与C组比较,AHH组T1-4时SjvO2升高,Da-jvO2和CEO2降低(P<0.05),VADL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AHH组术后1,3,7 d MMSE评分高于C组(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诊断人数低于C组(P<0.05).结论 AHH应用于无心肺疾病的老年患者安全可行,并可减少术后POCD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氧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体外循环下行CABG的老年患者62例随机分为SGB组(S组)和对照组(C组),各31例。S组麻醉诱导前先行右侧SGB。于入室(T0)、SBG后15 min(T1)、劈开胸骨后5 min(T2)、体外循环(CPB)建立结束(T3)、术毕(T4)采集桡动脉和右侧颈内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测定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计算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O2);于术前1 d和术后1、4、7 d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估认知功能。结果2组术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各时点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S组术后各时点MMSE评分均高于C组(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病例数均低于C组(P<0.05)。C组T3、T4与T0时点比较SjvO2明显降低(P<0.05),Da-jvO2和CEO2明显升高(P<0.05);S组T1、T2、T3SjvO2与T0时点比较,SjvO2明显升高(P<0.05),Da-jvO2和CEO2明显降低(P<0.05);S组T1、T2、T3、T4时点SjvO2与C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Da-jvO2和CEO2与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CABG术中存在脑氧代谢失衡,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损害,术前行SGB可减少POCD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氧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9.
rHuEPO用于老年患者择期手术防治贫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于老年患者择期手术后防治贫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围手术期应用rHuEPO的价值。方法42例腹部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24h内单次皮下注射rHuEPO 10000Iu,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连续3d每日口服硫酸亚铁300mg,观察临床症状和用药前后的RBC,Hb,Hct,Plt和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用药后RBC,Hb,Hct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lt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rHuEPO可有效的改善围手术期老年患者贫血状态,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控制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出血量、减少术后同种输血需要量,降低患者输血率的方法。方法选取60例拟行TKA的老年病人,随机分成3组:试验组20例,术后不引流,采用围手术期静注重组人促红素;对照组20例,术后不予引流;常规手术组20例,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比较3组术前、术后1 d、7 d、2周时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以及术后并发症和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实际失血量等于通过手术前后Hct变化计算的理论值加上额外的输血量和自体回输血量。通过观察输血量、用差值来比较术前和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Hb动态变化,来评估患者术后同种输血需要量是否减少。结果术后3组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12~22月。常规引流组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出血量明显增加;试验组术后Hb减少最少;3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后不引流加静注重组人促红素是控制TKA手术出血量、减少术后同种输血需要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