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南省医养结合的供求情况,分析影响医养结合发展的因素。方法 2018年7~9月,采用典型调查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商丘市、信阳市、新乡市作为调研地区,运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河南省养老机构基本情况、老年人不同养老方式的选择意愿及对养老机构的看法。结果 172名养老机构工作人员,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60.0%,45岁以下中青年占73.8%,收入在5 001元以上的占比26.9%。455名老人,有72.5%选择家庭养老方式,有90.8%认为养老机构应该提供体检、慢病管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及协助就医等服务,有87.0%认为养老机构应该配备医护人员。结论河南省养老机构经费不足和人员配置不合理、老人支付能力不足和对养老机构的不认可,已经严重影响了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建议加快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以促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健康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经济水平家庭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认知与意愿的差别。方法对徐州地区2家公立医院的45例老年患者及281例陪护子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医养机构认知率总体偏低,87.12%从未听说或只是听说但不了解医养机构,医养机构认知、养老意愿及费用标准与经济因素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与普通养老机构相比,经济因素是老年人选择医养机构更重要的影响因素。老年人群体经济状况较差且参差不齐,目前应建立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形成多元化养老模式、多档次养老保障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发展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以满足高龄、失能、慢性病老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人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求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浙江省内345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医养结合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合作养老模式的偏好都受子女数量影响。慢性病是居家养老模式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居住地是合作养老模式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影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偏好。房产数量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和医院养老模式偏好。结论医养结合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与养老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存在很多共性。资产而非月收入是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的制约因素。居家养老是浙江省老年人最偏好的医养结合模式。居家养老模式中,老年人对依托家庭医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意愿较强,但是农村老年人出现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分离的问题。建议大力发展精准型医养结合供给服务;促进医疗及养老资源逐级下沉。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调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重庆市南岸区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现状,运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α系数进行信度检验,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和列联表分析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养老方式意愿中有55%的老人选择了家庭养老,有20%的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有25%的老人愿意社区养老。83.3%和84.1%的人分别认为经济收入和子女数量会影响其养老方式选择。月收入3 000元以上的老人相比于低收入老人偏向于机构养老。只要有子女的老人大部分选择了家庭养老;相比机构养老,2个及以上子女更偏向于社区养老。多子女老人最理想居住方式是独居,但与子女居住于同一社区中,可享受子女和社区双重关怀。愿意低偿享受社区养老服务的占55%,愿意有偿享受社区养老服务的占30%。被调查对象对精神层面需求较大。针对"需求最大的社区养老服务"提问,除了卫生保健(占41.5%)、生活照料(占18%)等传统的养老需求外,被调查对象还对文化生活娱乐(占27.5%)和教育咨询、精神慰藉(占10%)等精神层面有较大的需求。被调查对象选择为他人服务的仅占3%。结论在养老意愿上,大多数老年人更倾向于家庭养老,对社区养老认识不足,消费动力不强,老人的社区服务和参与意识不够;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大但供给不足,服务供给内容传统且层次不高;服务主体中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少,社区服务专业化不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州市居家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荔湾区东漖街5个社区210名≥60岁老人进行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情况调查。结果受访老人患病率较高(76.2%),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较大(46.5%),且该类需求受其平均月收入显著影响,受患病情况、年龄等因素影响较小;其次,老人自行购买医养结合服务的意愿较低,且受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患病个数、是否独居的影响。结论建议提高医养结合的认知度,丰富其服务内容;强化政府对医养结合资源统筹力度,完善供需方补偿机制;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山东省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城镇和农村572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乡老年人对养老意愿的选择差异明显(P0.05),影响二者养老意愿选择的因素不同。城镇老年人对社会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接受程度较高,家庭养老则是农村老年人更倾向的养老方式。城镇老年人养老意愿的选择主要影响因素有受教育程度、是否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是否有商业医疗保险、是否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否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是否有商业养老保险、医药费能否承担、每月开销、对"养儿防老"观点的态度、每月收入、身体状况、现有子女数、男孩子数、对目前的养老方式是否满意,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的因素主要有是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对"养儿防老"观点的态度、每月收入、身体状况、现有子女数、男孩数、对目前的养老方式是否满意。结论城镇老年人对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认可程度和接受度有所提高,应该加强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建设。农村老年人倾向于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应该加强养老模式的宣传,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老龄化带来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自拟问卷对7家养老机构内318名老年人进行调查,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养老费用支付、医疗付费方式、患慢病数、ADL、家庭支持等为自变量,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了解影响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为48.1%,与其ADL、入住养老机构意愿、家庭支持、养老机构费用支付及医疗付费方式有关。结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抑郁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其精神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重庆市城市和农村8个养老机构60岁以上老年人51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3.2%老年人选择医疗康复保健服务,39.7%选择精神慰藉服务,仅9.8%选择生活照料服务;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城乡差异是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是老年人医疗康复保健服务的影响因素;职业、婚姻状况、城乡差异、医养服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是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对医疗康复保健服务、精神慰藉服务需求意愿更高;城乡差异对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影响明显;婚姻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城乡差异、医疗保障水平、医疗技术水平是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抽取吉林、浙江、江苏、四川4省6个城市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219例,进行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结果 47.0%的社区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92.3%认为需要建设更多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入住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病、独立生活能力(P<0.05),尤以独立生活能力(P<0.01)为最。结论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群机构养老意愿比例日渐上升,机构养老将成必然趋势,入住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会是普遍选择。需强化政府作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构建和谐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老年人进行养老意愿问卷调查.结果 当将来的生活自理能力由部分不能自理转变为严重不能自理时,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发生显著变化,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比例从41.7%上升到49.4%.年龄、居住方式和健康状况对老人的养老意愿存在显著影响(P<0.05).结论 随着生活自理能力的弱化,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表、抑郁评价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724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 11.7%的老年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31.5%倾向于居家养老。影响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是月收入、患慢性病数量、子女是否在身边、抑郁情绪(P0.05)。结论居家养老是目前社区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社区工作者应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特征,为其提供切合需要的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邯郸市社区失能老人对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的需求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邯郸市4个社区的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邯郸市社区失能老人对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需求情况居前4位的是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定期体检、紧急救护、建立健康档案;年龄、收入水平和受照护时间会影响社区失能老人对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需求内容。结论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集医疗、养老、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能够提供不同层面的医疗服务,满足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乡老年人对自我养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及居家社区养老这四种方式的养老意愿现状,并分析影响城乡老年人不同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法,自制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问卷,根据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西安市城东与城南城市老年人和灞桥区、未央区、长安区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由于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在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状况、经济状况、代际支持、养老观念等方面差异明显,所以他们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差异显著(P0.05),影响二者养老意愿选择的因素也不相同。城市老年人更易受自身的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养老观念的影响,对自我养老、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认可度都比农村老年人要高,而对传统的家庭养老需求有所降低,只占到23.4%,但仍然高于机构养老;而农村老年人深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对新的养老模式的认知度低和个人经济状况不佳的影响,55.8%的人更倾向于传统的依靠孩子的家庭养老方式,对其他三种养老方式的认可度都比城市老年人明显要低(P0.05)。结论在城市,单纯依靠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应同时大力发展自我、社区以居家型养老为特点的养老方式,同时由于城市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的提高,也应发展机构养老作为有力补充。而在农村,大部分老年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更应为他们提供多渠道的养老服务建设,使其逐渐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健康现状及其与养老模式的关系。方法分层整群抽取1 393名农村老人,对其个人特征、健康状况及养老模式进行调查。结果农村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ADL)明显障碍的发生率为23.69%,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1.30%,自报慢性病发生率为40.46%,自评健康差的占25.84%。期望养老模式的选择中,51.69%更愿意和子女住一起,33.81%想要与子女分居,住自己房养老,仅有11.92%愿意住养老院,其他占2.58%,提示家庭养老为主占85.59%。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慢性病、ADL分级是对老年人期望养老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慢性病、ADL分级、认知功能均与养老模式有关(r=0.165、0.134、0.116,均P<0.05)。结论发展以家庭为主的综合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和精神慰藉,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唐山市路南、路北区35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中2个社区,对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724人,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分析。结果听力、视力、行走、慢性病及ADL均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 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及ADL是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慢性病数量越多和ADL越差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高,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养老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LTC)者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家庭、养老机构、医院分层便利抽取老年慢性病患者516例,采用老年慢性病患者对LTC者的选择意愿问卷、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选择家人进行长期照顾的为44.2%,选择养老护理员的为35.0%。年龄、婚姻、居住情况、医疗保障、平均月收入及ADL程度对LTC者的选择差异显著(P0.05),对LTC者不同需求意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及问卷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于已婚、与子女或老伴同住、年轻的老年人、ADL功能好、社会支持高、平均月收入≤1 000元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可选择居家照护,加强对家庭照顾者的培训。年龄长、ADL功能下降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可选择机构或社区LTC,重视培育专业化的LTC服务人才队伍。培育和发展LTC志愿者,发挥社会服务组织及社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养老意愿及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为机构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方法抽取老年人,调查其基本情况、养老意愿分布以及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情况;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意愿为70.03%,社区居家养老意愿为20.14%,机构养老意愿为9.83%。不同养老意愿老年人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机构养老意愿老年人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最高,为(3.62±1.01)分;老年人的子女数量、居住情况、婚姻经历是其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机构养老意愿老年人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较高,应重点关注。精神卫生需求的忽视与缺乏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及精神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ADL)及其焦虑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改良版巴氏指数量表、老年人焦虑量表调查A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ADL及焦虑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69%的养老机构老年人ADL受损,5.5%的老年人有患焦虑症的风险。不同年龄、月收入、运动情况、爱好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的老年人A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运动情况、爱好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入住养老机构类型的老年人焦虑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老机构老年人的ADL与其焦虑情况呈现负相关(r=-0.489,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ADL越高,其焦虑水平越低。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ADL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减轻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济南市城市居家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和养老计划的调查与比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人口学问卷对济南市城区老年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391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1)养老计划仍以在家儿女照顾为主,共1437人(42. 4%),其次为依靠专业养老院,共1016人(30. 0%)。(2)在养老机构类型的选择上,选择新型老年公寓最多,共856人(25.2%),其次为大型公立医院牵头的医康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共842人(24.8%);影响养老机构选择的因素有卫生条件、费用是否合理、工作人员看护是否细致等;期望养老机构配置前三位的是营养膳食、医疗康复和生活照顾。(3)养老计划的选择与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月收入、健康状况等之间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人群的养老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南市城区老年人对专业养老机构和新型医养结合机构的需求明显高于预估情况,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的配套设施与服务也需完善,以不断满足济南城区居民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失能老年人对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院)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石河子市529名失能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20.2%失能老人选择机构养老,79.8%失能老人选择家庭养老;经Logistic回归分析,居住方式、失能时间、不良心理状况、近一年有无住院是影响失能老人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论 我国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模式,即在加强家庭养老功能的同时,积极推广以社区为主的居家养老体系,并以正式照顾为补充,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