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指令分钟通气(MMV)两种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的效果。方法 6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ASV组(30例)和MMV组(30例)进行脱机,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重症医学科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脱机前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等数据。两组患者除脱机时机械通气模式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统计两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住重症医学科病死率。脱机成功标准为脱机拔管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ASV组的脱机时间少于MMV组(P=0.000 1)、ASV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MMV组(P=0.029),但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ASV组与MM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脱机成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脱机48 h后接受无创通气比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再插管率两组间无差异(P=0.640)。重症医学科住院病死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结论通过闭环通气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与指令分钟通气相比,可以显著缩短脱机时间,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智能化脱机Smart Care/PS两种脱机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脱机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6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纳入观察。随机数字法分为适应性支持通气组(ASV组,30例)和智能化Smart Care/PS组(SC组,30例)进行脱机。两组患者除撤机方法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记录每位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脱机成功标准为脱机拔管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ASV组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SC组(P=0.000 2、0.046),但ICU住院时间与S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ASV组的脱机成功率高于SC组(P=0.030),但脱机48 h后接受无创通气率及再插管率ICU住院病死率和总住院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通过闭环通气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可能略优于Smart Care/PS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试验(SBT)在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0例)采用SBT指导撤机,对照组(n=38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指导撤机,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 h内再插管率、ICU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48 h内再插管率、ICU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SBT在及时脱机、减低VAP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SIMV撤机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联合自主呼吸试验(SBT)在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行序贯通气有创-无创切换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1例需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根据切换点的选择分为PIC+SBT组44例和PIC组47例,比较两组VAP发生率、气管插管保留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ICU住院时间、再次插管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PIC+SBT组的ICU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总时间小于PIC组且差异显著(P=0.020,0.001),PIC+SBT组的再次插管率为9.1%远远小于PIC组组的27.6%,差异同样显著(P=0.023),但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 PIC窗联合SBT在AECODP患者序贯通气有创-无创切换可降低再次插管率、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自主呼吸试验(SBT)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2例COPD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患者,分为两组:S组24例,采用SBT方式撤机拔管;NS组28例,采用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方式撤机拔管。对比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 h内再插管率以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S组与NS组的拔出气管插管时间120 min和(300.01±65.23)min)、住ICU时间(9.50±4.20)d和(18.60±10.30)d、VAP发生率12.50%和28.57%,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48 h内再插管率20.83%和21.43%、ICU病死率16.67%和17.8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SBT法撤机比渐减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方法具有更早拔出气管插管、住ICU时间短的优点,而且降低了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2种撤机决策(临床医生经验与自主呼吸试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COPD急性加重期且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PaCO2水平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自主呼吸试验(SBT)组和临床医生经验(DED)组各47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每日对2组患者进行撤机筛选试验,完成筛选试验的SBT组患者行SBT后实施撤机;完成筛选试验的DED组患者,由科室呼吸治疗小组根据临床经验决定是否撤机。观察病死率、住ICU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2次插管率、SBT组SBT终止原因等。结果:SBT组患者住ICU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及VAP发生率均明显高于DED组患者(均P<0.05)。DED组患者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SBT组(P<0.05)。DED组患者2次插管率略高于SBT组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BT有可能导致撤机延迟,增加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应重视COPD加重期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决策中医生临床经验的重要性,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两种序贯脱机方式(无创正压通气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60岁以上COPD急性加重期给予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无创正压通气序贯组)25例和B组(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序贯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每日对两组患者进行SBT试验联合科室治疗小组根据临床经验评估撤机。撤机后A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B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序贯治疗。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数量、SOFA评分),两组序贯治疗方式在拔管后4、8、12、24、48 h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心率、呼吸、收缩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预后指标(有创正压通气使用时间、48 h内再插管率、48 h后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28 d和90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人口学和临床资料,有创机械通气使用时间,48 h内、48 h后再插管率,28 d及90 d病死率P值0.05,没有统计学差异。B组ICU住院时间低于A组,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序贯治疗,缩短了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4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出现后,序贯治疗组拔除气管插管,应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直至脱机;对照组继续给予有创机械通气,以压力支持方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气管插管复插率及院内死亡例数.结果 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5.34 ±0.48)h和(12.6±1.21)d、气管插管复插率分别为8.33%和33.3%.VAP发生率分别为8.3%和41.7%,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再插管率、有创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气管插管复插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比较有效脱机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辅助排痰结合体位引流与常规叩背吸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机械通气脱机的影响。方法60例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机械辅助排痰结合体位引流组(治疗组,30例)和常规叩背吸痰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使用机械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结合体位引流。分别记录两组年龄、性别、既往基础疾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脱机前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两组患者除排痰方法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排痰量、氧分压(Pa O_2)、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气道阻力、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气道阻力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从分组到通过SBT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气道阻力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Pa O_2及Pa CO_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34、P=0.073),脱机成功率、脱机48 h后接受无创通气比率及再插管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17、P=0.717、P=0.687),住院病死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40)。结论机械辅助排痰结合体位引流有助于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脱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重症脑血管病患者64例,均在入院48 h内行气管插管.以气管插管5d为界,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5 d)34例、晚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5d)30例,比较两组生存情况、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病死率、HA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可显著缩短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不能降低其病死率和H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自主呼吸试验(SBT)作为程序化拔管步骤在机械通气脱机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程序化拔管患者行前瞻性研究,非程序化拔管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 h复插管率、住ICU天数及ICU病死率.对于程序化拔管组患者,比较SBT成功与SBT失败、拔管成功与拔管失败组SBT前后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程序化拔管组较非程序化拔管组机械通气小时数(经Ln数据转换后)缩短(4.01±0.71 vs 4.51±0.85,P<0.05).住ICU天数(经Ln数据转换后)缩短(1.86±0.82 vs 2±48±0.92±P<0.05),VAP发生率及48 h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程序化拔管组SBT成功与SBT失败患者SBT前后心率、呼吸频率、浅快呼吸指数(f/Vt)、PaC_2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拔管成功与拔管失败患者SBT前后监测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拔管失败患者中3例由于痰液引流障碍导致48 h内复插管.结论 程序化拔管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ICU天数,不增加48 h复插管率.SBT前后心率、呼吸频率、f/Vt、PaCO_2变化对于判断SBT是否成功较其他指标更为重要.对于拔管后可能存在痰液引流障碍的患者需谨慎拔除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6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治疗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对照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治疗组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模式,逐渐减低压力参数,直至成功脱机.对照组继续有创通气治疗,逐渐减低SIMV频率及PSV水平直至脱机成功.观察2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和住ICU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VAP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收治的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7)和B组(n=38)。两组患者均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其中A组患者将自主呼吸试验(SBT)作为切换点,B组患者将膈肌功能、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咳嗽能力、感染指标、既往状态综合评分≤1分作为切换点。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分数(NE%)、嗜酸粒细胞分数(EOS%)、降钙素原(PCT)、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GCS评分、肺部感染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通气时间(包括总机械通气时间和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包括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再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院内病死率。结果 (1)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NE%、EOS%、PCT、PA、Hb、GCS评分、肺部感染发生率、ADL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A组,住院费用少于A组(P0.05)。(3)两组患者再插管率、呕吐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SBT相比,将膈肌功能、GCS评分、咳嗽能力、感染指标、既往状态综合评分≤1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能更有效地缩短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有创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VAP发生率,且未增加再插管、呕吐和院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康复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治疗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该院ICU科收治的72例COPD并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常规治疗)37例和康复组(常规治疗联合肺康复)35例,两组患者开始时均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模式,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撤去有创通气序贯无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好转转出ICU。康复组常规治疗下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对照组仅常规治疗。记录两组机械通气前、拔除气管插管改用无创机械通气的生命体征及氧合指标;总结两组再插管率、死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再插管率、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减少(P0.05)。结论 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个体化肺康复训练有利于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主呼吸试验(SBT)在机械通气的撤离、拔除气管插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择67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当所有患者达到撤离呼吸机状态时将其随机(采用从密封信封中抽取随机号的方法)分为自主呼吸试验组(SBT组,35例)和无自主呼吸试验组(NO-SBT组,32例)两组.SBT组患者顺利通过SBT后随即拔除气管插管,NO-SBT组患者在达到撤离呼吸机条件后,不进行SBT,即拔除气管插管.以拔除气管插管的成功率作为评判的主要指标,成功的标志为拔除气管插管后能维持自主呼吸48 h以上.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频数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前的一般状况、呼吸生理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性别、气管插管的口径、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种类相似,机械通气的时间比较差异尢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3例患者再次气管插管(X~2=0.013,P=0.908).两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需无创辅助通气的患者NO-SBT组为5例,SBT组为4例(X~2=0.253,P=0.727).两组患者医院内病死率[N0-SBT组为12.5%(4/32),SBT组为9.7%(3/35),X~2=0.311,P=0.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BT可能不是拔除气管插管前的必需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智能监护(SmartCare)脱机模式和间断停用呼吸机两种脱机方法,探讨智能监护脱机模式是否可以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脱机成功率。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呼吸科收治的男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38例,为机械通气时间均超过3 d的COPD患者,年龄70~91岁,平均(83.3±4.3)岁;随机分为智能监护脱机组(SC组,13例)和间断停用呼吸机组(SBT组,25例)进行脱机治疗。所有患者病情稳定,准备脱机。SC组在吸入气氧浓度(FiO2)≤45%,调节吸气压力(IPAP)水平,使动脉血pH值≥7.35,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呼吸频率(RR)在10~30次/min。SBT组每天逐渐延长停机时间。记录每位患者脱机开始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气分析,血钙、镁、磷,脱机前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脱机成功标准为停用呼吸机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脱机失败为在脱机过程中患者死亡或者脱机40 d后仍然需要机械通气。结果在脱机开始时,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血浆白蛋白含量,血清磷、镁、钙含量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34,0.696,1.384,0.682、0.467、0.816,0.384,P均>0.05);脱机前SBT组pH值(7.45±0.05)显著高于SC组(7.40±0.04,t=3.263,P<0.05)。SC组脱机时间[(8.54±2.09)d]短于SBT组[(13.32±2.19)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0,P=0.251)。SC组第7天时脱机成功率(77%)显著高于SBT组(40%,X2=4.677,P=0.031);但第14天时两组的脱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64%,X2=0.661,P=0.416)。SC组的血气分析次数[(3.5±3.1)次]显著少于SBT组[(6.6±3.7)次,t=2.710,P=0.011]。结论智能监护脱机模式在7 d内的脱机成功率要优于间断停用呼吸机的脱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控制(PIC)窗结合无创序贯通气在支气管扩张合并呼吸衰竭早期脱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3~2016年2家综合性医院ICU/RICU中支气管扩张并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治疗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序贯治疗组,两组达到PIC窗时,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降低呼吸机参数后撤机,序贯治疗组采用无创呼吸机序贯通气治疗。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第一次脱机拔管成功率、撤机10 d内达到再插管标准率、有创通气时间、住ICU/R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最终85例患者完成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45例,序贯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插管前一般情况及PIC窗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序贯治疗组的VAP发生率分别为22.22%(10/45)、5.0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1.11%(5/45)、0.0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6.89±1.82)d、(4.85±3.2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ICU/RICU平均时间分别为(9.44±2.98)d、(6.38±2.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第一次脱机拔管成功率分别为88.89%(40/45)、95.00%(38/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再插管率分别为13.33%(6/45)、5.00%(2/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平均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5.78±6.32)d、(17.00±8.5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39273.55±17086.92)元、(37095.31±15306.6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结论以PIC窗为时机结合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用于支气管扩展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脱机可显著降低患者VAP发生率、住院病死率,缩短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及住ICU/RICU时间。该方法用于支气管扩展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脱机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73例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依据是否使用纳洛酮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pH、PO_2、PCO_2、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有效脱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88.57%vs 68.42%,P0.01),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7 d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可以提高有效脱机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纤支镜支气管灌洗联合无创通气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月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的ICU的57例AECOPD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分析.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解痉、平喘,加强抗感染等处理,达到撤机指证后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失败者拔管后辅以无创通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纤支镜吸痰、支气管灌洗,SBT成功和失败患者拔管后均辅以无创通气,观察两组有创通气时间、SBT通过率、再插管及30天的死亡情况.结果 治疗组明显提高SBT成功率和减少再插管率,但在有创通气时间和30天死亡率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纤支镜辅以无创通气能提高COPD机械通气患者SBT的成功率,降低拔管后的再插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机械通气,“出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序贯组治疗方法:出窗后,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治疗方法: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模式脱机,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撤机成功例数、住院费用和院内死亡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0和7例(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为(12.2±1.2)d和(18.4±1.5)d(P<0.05);住院时间为(16.3±1.8)d和(26.4±3.9)d(P<0.01)。结论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有创-无创序贯性脱机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降低VAP发病率,缩短ICU和总住院时间,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有效脱机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