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及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实验组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athel指数评分对比,采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DS及各指标评分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NDS、FMA及Bathel指数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接受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频电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48例)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中频电治疗,治疗时间为一个月。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lg-Meyer(FMA)法、Barthel(BI)指数分别评定患侧上肢疼痛、手指水肿程度、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水肿、关节活动度、FMA-Meyer评分及Barthe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97.92%,对照组78.00%,P0.05)。结论中频电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之上结合针刺治疗,8 w后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各自不同开始训练时间对应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治疗后8 w,两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自不同发病到开始训练时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更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可提高临床疗效,表现为开始训练时间越早,临床疗效越理想,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短波、中药熏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老年患者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超短波及中药熏洗治疗。结果治疗4 w后,患者在疼痛、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目测类比定级(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尤以治疗组为著(均P<0.05)。结论超短波、中药熏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老年患者肩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最大化功能等价原理的PETTLEP模型运动想象训练(MIT)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10)。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PETTLEP模型MIT,对照组给予传统型MIT。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上肢部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3 w后,两组患者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均P0.01),且实验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PETTLEP模型MI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的提高比传统MIT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自行锻炼,观察组在生命体征、神经病学体征稳定时即分阶段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在训练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FMA评分、NDS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康复训练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为患者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功能锻炼结合靳三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18例,依据随机对照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59例另外加用靳三针疗法,两组治疗5 d/w,连续治疗4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量表(MAS)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神经病变残疾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血清甘氨酸(Gly)和Gamma-氨基丁酸(GABA)水平和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MAS评分、CSI评分、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Gly和GA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功能锻炼结合靳三针可以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缓解神经缺损功能,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提高血清Gly和GABA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精准化护理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精准化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2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前后Mc Gill疼痛量表(MPQ)评分、上肢Fugl 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MP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化护理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肩部疼痛,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所有病人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总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6%)高于对照组(7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主要症状总积分逐渐降低,且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2周、4周主要症状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主要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N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MAS痉挛分级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对照组为4.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常规治疗联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能可有效减轻病人症状,缓解痉挛程度,促进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老年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对G蛋白耦联受体APJ的内源性配体(Apelin-13)、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3、Klotho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老年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组采用丁苯酞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巴氏指数(BI)、运动功能(FMA)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Apelin-13、FGF23、Klotho水平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I、FMA和NDS评分及Apelin-13、FGF23、Klotho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NDS评分、Apelin-13、FGF23、Klotho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NDS评分、Apelin-13、FGF23、Klotho水平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FMA和BI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FMA和BI评分升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BI、FMA和NDS评分疗效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通络扶正汤可改善老年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可改善患者血清Apelin-13、 FGF23、Klotho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针外关、外劳宫穴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手指屈曲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指屈曲挛缩的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取患侧外关、外劳宫穴接电针治疗,配合手三里、曲池等穴位针刺,针刺结束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行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评价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ADL)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3个疗程后改良Ashworth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3个疗程后改良Ashworth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外关、外劳宫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指屈曲痉挛,可有效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手痉挛,改善手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制金黄膏外敷联合穴位拔罐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肩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自制金黄膏外敷联合穴位拔罐治疗,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两组均采用视觉类比模拟疼痛评分(VAS)、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评分进行评价,并比较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7%与76.7%,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FMA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金黄膏外敷联合穴位拔罐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病人肩痛症状、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刮痧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穴位按摩配合刮痧,治疗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疼痛、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显效率(80.0%)亦明显高于对照组(53.3%)。结论穴位按摩配合刮痧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假性磁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4 w。于治疗前、治疗4 w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 2组治疗前HAMD评分和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后观察组HAMD评分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AMD评分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中心(ICU)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对其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0天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_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6%,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79.69%(P0.05)。结论 ICU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后,可促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17,(3)
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2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抗凝、降低颅内压、调节血压、稳定血糖、营养脑神经等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3、6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3.93%),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3、6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SSS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麦粒灸法灸八邪、十宣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疗法基础上加用麦粒灸法(灸八邪穴、十宣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病人手运动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DS)中的手肌力部分评定量表评估患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偏瘫手功能量表评定手综合功能,采用丹麦丹迪肌电图设备检测手腕肌群表面肌电,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患侧上肢正中神经的F波时限评定患侧上肢正中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FMA评分和偏瘫手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病人FMA评分和偏瘫手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病人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腕背伸肌群、腕掌屈肌群积分肌电值(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病人腕背伸肌群、腕掌屈肌群iEM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44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两组患者入院期间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FMA)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NIHSS评分、FMA评分、ADL评分、收缩压及舒张压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针灸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将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2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4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等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灸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