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2的水平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47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治疗;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设为对照组。取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2 w(T2)、治疗后4 w(T4)、治疗后6 w(T6)和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17、IL-22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血清IL-17、IL-2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17、IL-22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2 w、4 w、6 w疾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与血清血清IL-17、IL-22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IL-17、IL-22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且两指标可作为评判疾病进展程度和预后转归的指标,临床上可作为疾病治疗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与狼疮肾炎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狼疮肾炎 (LN)病人白细胞介素 17(IL 17)在血浆、尿液及肾组织中表达水平与LN发病相关性。方法 建立正常对照、活动期和非活动期LN组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和尿液IL 17水平 ;制备正常对照、WHOⅣ型和非Ⅳ型肾组织标本 ,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光镜观察IL 17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血浆IL 17均测不出 (<5 pg/ml) ;尿液IL 17水平 ,活动期LN病人 (2 9± 5 ) pg/ml较正常对照 (3 3± 0 8)pg/ml和非活动期LN病人(9 6± 0 9) pg/ml明显升高 (P <0 0 0 1) ,且非活动期LN病人较正常对照亦明显升高 (P <0 0 0 1)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WHOⅣ型LN较非Ⅳ型和正常对照组 ,单位肾小球细胞数 [(117± 31) / gcs(肾小球横向联合切面 )较 (4 3± 8) /gcs和 (34± 7) / gcs]明显升高 (P <0 0 1) ,单位肾小球IL 17+ 细胞数(Ng) [(33± 8) /gcs较 (8 2± 1 6 ) / gcs和 0 ]明显增多 (P <0 0 1) ,每平方毫米肾小管、间质IL 17+ 细胞数 (Nt) [(2 9± 9) /mm2 较 (8 8± 1 5 ) /mm2 和 0 ]亦明显增多 (P <0 0 1)。相关分析显示Ng与肾小球细胞增多、肾组织活动指数、尿蛋白、尿N 乙酰 β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血肌酐及尿IL 17亦呈正相关 ;Nt与肾组织活动指数、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01~2013-01经病理确诊的52例肝细胞癌患者,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5例混合型肝癌患者及12例肝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IL-35表达水平。结果肝细胞癌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混合型肝癌组的IL-35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细胞癌组IL-35的表达水平高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组(P0.05),混合型肝癌组的IL-35的表达水平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L-35在肝细胞癌中呈高表达,IL-35有可能成为区分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肝癌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尿白细胞介素 18(IL 18)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中的作用 ,了解PNS的发病机理。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ELISA )法测定 11例正常人 (对照组 )、2 4例PNS患者血浆和尿液IL 18水平。结果 PNS患者尿液IL 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血浆IL 1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尿IL 18水平与 2 4h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 (r =0 .698,P <0 .0 1) ,与血浆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r =-0 .75 6,P <0 .0 1) ,但尿IL 18水平与血清肌酐水平无相关性 (r =0 .3 2 8,P >0 .0 5 )。结论 IL 18参与PNS的发病过程 ,可能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制亲和力高、特异性好的IL-6抗体,建立稳定可靠的IL-6测定方法,用于心血管病人的辅助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判定。方法 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IL-6表达载体,经高效表达并纯化得到IL-6蛋白,以其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经鉴定后,选择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抗配对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IL-6浓度。另外选择了70例正常人(年龄25-57岁,男55例,女15例)和83例冠心病人(年龄45~68岁,男62例,女21例),检测其血浆中IL-6浓度。结果 筛选出4株稳定分泌抗IL-6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C12,3D11,4C1,1G6,IgG亚类鉴定3C12,3D11,4C1均为IgG1,1G6株大部分为IgG1,少部分为IgG2b。抗体亲和常数分别为7.9×10~8,3.8×10~8,4.8×10~8,2.3×10~9,免疫印迹证实单抗特异性识别IL-6细胞裂解产物,相加实验表明4株单抗是针对不同的抗原决定簇,组成配对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最高灵敏度为10pg/ml,可检测范围为20pg/ml~5ng/ml。70例正常人血浆中IL-6含量207±280pg/ml(±s),83例冠心病病人血浆中IL-6含量711±656pz/ml(±s),p<0.0001,95%正常值范围0~755pg/ml。以正常人均值加两倍标准差作为标准,正常人高IL-6率4.3%(3/70),冠心病病人高IL-6率31.3%(26/83),p<0.01。结论 4株杂交瘤细胞株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6.
血清白细胞介素-8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背景:炎症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目的:检测UC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8含量,并分析其与UC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复发与否的关系。方法:收集64例经内镜检查证实的UC患者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IL-8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口比较。结果:UC患者的血清IL-8含量为685pg/ml±790pg/ml,正常对照组为25pg/ml±21pg/ml(P<0.000)。不同病变范围UC的血清IL-8含量分别为:愈合期病变289pg/ml±373pg/ml,直肠病变499pg/ml±736pg/ml,直乙状结肠病变686pg/ml±755pg/ml,左半结肠病变 1407pg/ml±846pg/ml,全结肠病变815 pg/ml±926pg/ml;左半结肠病变者的IL-8含量最高,与愈合期和直肠病变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病咎程度UC的血清IL-8含量分别为:0级267pg/ml±364pg/ml,1级332pg/ml±418pg/ml,2级999pg/ml±943pg/ml,3级894pg/ml±851pg/ml;2级和3级病变者的含量较0级和1级病变者明显增高(P<0.05和P<0.01),0级者的含量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初发患者的血清IL-8含量为758pg/ml±833pg/ml,与复发患者(696pg/ml±803pg/ml)相比无显著差异(p=0.77)。19例患者在正规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了血清IL-8含量,治疗前的IL-8含  相似文献   

7.
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7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重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并进一步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气道炎性细胞分类计数、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7(IL-17)和IL-8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轻度(轻度组)、中度(中度组)和重度(重度组)持续哮喘患者16例、14例和18例,正常对照组15名,采用基线评估包括哮喘症状控制评分、肺功能测定和用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痰IL-17和IL-8浓度;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采用比色法测定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并用痰液蛋白含量进行校正。然后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随访轻、中度和重度哮喘患者各15例复查上述指标。结果痰嗜酸粒细胞(EOS)比值和ECP浓度在每克蛋白中轻度组分别为0.0670±0.0740、(155±91)×10-6g;中度组分别为0.0830±0.0440、(180±83)×10-6g;重度组分别为0.1240±0.1430、(191±87)×10-6g,与正常对照组[0.0000±0.0010、(44±25)×10-6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哮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比值在重度组为0.589±0.203,与轻度组(0.455±0.154)、中度组(0.449±0.194)、正常对照组(0.313±0.1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O水平在每克蛋白中,重度组为(31±10)U,轻度组为(12±4)U、中度组为(22±7)U,与正常对照组[(10±4)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7水平在每克蛋白中重度组为(264±137)×10-9g,中度组为(172±65)×10-9g,轻度组为(126±52)×10-9g,与正常对照组[(56±20)×10-9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8浓度在每克蛋白中,重度组为(531±321)×10-9g,轻度组为(410±181)×10-9g,中度组为(438±148)×10-9g,正常对照组为(83±36)×10-9g,重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轻度组与中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水平与IL-8、中性粒细胞与MPO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525、0.349、0.602,P均<0.01)。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轻、中、重度30例哮喘患者进行合并分析表明,EOS、ECP、MPO、IL-17和IL-8均显著降低;但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比值在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组(0.642±0.157)与轻、中度哮喘组(0.394±0.1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增多是重度哮喘的气道炎症特征之一,IL-17/IL-8可能参与中性粒细胞向气道内的募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2、IL-27水平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AIH患者42例,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将其分为早期组(15例)、中期组(15例)和晚期组(12例).选取同期健康者42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其IL-1...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2和IL-18的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CHF患者72例,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HF1(NYHAⅡ~Ⅲ级),HF2组(NYHA Ⅳ级).按照病因分类,分为缺血性心脏病(IHD)组(43例)和非缺血性心脏病(NIHD)组(29例).选取2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12和IL-18的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HFI、HF2、IHD和NIHD组IL-12的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34.56±19.10),(35.12±15.18),(31.18±7.80),(32.73±11.54)ng/L,与C组(28.73±13.43)ng/L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的水平分别为(39.50±5.66),(46.76±12.66),(40.58±13.10),(42.53±6.16)ng/L,明显高于C组(31.82±5.79)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F2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HF1组(P<0.05).与C组比较,HF1、HF2、IHD和NIHD组的LVEDd明显增大.LVEF显著降低.IL-12水平与LVEDd呈低度正相关(P<0.01),IL-18水平与LVEDd呈中度正相关(P<0.01),与LVEF呈中度负相关.结论:IL-12和IL-18在CHF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IL-12的水平与患者基础病因和心功能均无明显相关性;IL-18的水平与CHF的基础病因无明显相关性,但与患者的CHF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和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者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32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1)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IL-3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494,P〈0.001),急性乙型肝炎(AHB)组血清IL-32水平最高,慢性乙型肝炎(CHB)组随轻、中、重分型逐渐升高;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256,P〈0.001),依AHB、CHB轻、中、重度逐渐升高。(2)HBV DNA阳性组IL-32、IL-6水平较阴性组为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低病毒载量组之间血清IL-32、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IL-32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70,P〈0.05)。结论 (1)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32、IL-6水平升高,且随炎症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推测IL-32、IL-6可能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IL-32、IL-6参与了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损伤及病情发展的过程。(2)血清IL-32、IL-6水平变化与HBV复制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动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病期<1周与病期>4周以及20例健康老年人的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结果发现,脑梗死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病期<1周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水平较病期>4周者显著升高;病期>4周者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果提示,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动态监测对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选取4周内未服用阿卡波糖的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阿卡波糖治疗组(A组,34例)及非阿卡波糖治疗组(B组,32例),同时选取33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C组).A组给予阿卡波糖150 mg/d,B组不服用阿卡波糖,其余治疗与A组相同,疗程4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前C组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5),IL-6水平明显低于A、B组(P<0.05);经过4周治疗,A、B两组IL-4、IL-10水平均较入组时升高,IL-6水平较入组时降低.但A组IL-4变化趋势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而IL-6 、IL-10的变化趋势较B组则更为显著(P<0.01),提示阿卡波糖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IL水平的异常.  相似文献   

13.
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顽固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开展,目前出现不少新的治疗药物和新技术与方法 ,给难治易发性银屑病的治疗带来新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寻常型银屑病从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尿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18(IL 18)水平与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检测 3 0例尿毒症患者和 2 5例对照组血清IL 18水平 ,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IL 18与各项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  ( 1)尿毒症患者血清IL 18及脂蛋白 (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 2 )尿毒症患者血清IL 18水平与脂蛋白 (a)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 =0 .5 2 2 ,P <0 .0 5 ) ;( 3 )尿毒症患者血清IL 18水平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均无相关性。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清IL 18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与冠心病(CHD)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了55例老年CHD患者血清IL-6、IL-8的水平变化并与25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显示CHD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IL-6和IL-8之间呈正相关(γ=0.423,P<0.001),提示IL-6和IL-8的水平变化与CHD密切相关,IL-6和IL-8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及病理变化过程.监测其水平变化,对CHD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13(IL12、IL13)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并了解其治疗的反应。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抗结核治疗6个月末组和对照组血清IL12和IL13的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治疗前血清IL12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抗结核治疗6个月末组(P<0.01),抗结核治疗6个月末组IL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结核治疗6个月末组血清IL13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检测血清IL12和IL13水平有助于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8.
背景:白细胞介素(IL)鄄18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对多种免疫反应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目的:观察IL鄄18对单个核细胞产生1型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因子干扰素(IFN)鄄γ和IL鄄2的影响,及其对细胞内核因子(NF)鄄κB活化的影响,以揭示IL鄄18对单个核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IL鄄18或IL鄄18 IL鄄12刺激小鼠脾单个核细胞(SMC),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检测IFN鄄γ和IL鄄2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IFN鄄γ和IL鄄2蛋白浓度,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检测NF鄄κB的活化。结果:IL鄄18刺激后,SMC培养上清液中的IFN鄄γ蛋白浓度随IL鄄18浓度的增高而相应增高;100ng/mlIL鄄18与不同浓度的IL鄄12共刺激后,IFN鄄γ蛋白浓度随IL鄄12浓度的增高而相应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各刺激组的IL鄄2蛋白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0.05)。IL鄄18或IL鄄18 IL鄄12刺激后,SMC中NF鄄κB活化。结论:IL鄄18可单独或与IL鄄12协同诱导单个核细胞分泌Th1细胞因子IFN鄄γ,NF鄄κB活化参与了这一过程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9.
山东地区寻常型、脓疱型银屑病与HLA-DRB1基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LA-DRB1基因与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 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9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6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HLA-DRB1基因分型,并分析了其在各组中的分布.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组DRB1*7、DRB1*10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组HLA-DRB1*7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及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在发病机理方面存在共同的遗传易感基因,而后者又有其特殊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T2DM住院患者60例,依据是否存在大血管病变分为T2DM组26例和T2DM大血管病变(T2DM-M)组3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糖血脂相关指标、TNF-α及IL-18水平。结果 T2DM和T2DM-M组TNF-α和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T2DM大血管病变组高于T2DM组(均P0.05);T2DM组和T2DM-M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T2DM-M组的FPG、Hb A1c、TG显著高于T2DM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和IL-18为T2DM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TNF-α和IL-18共同参与了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过程,降低血清TNF-α和IL-18水平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大血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