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发病在4.5 h内ACI患者139例,且均符合静脉溶栓适应证,按入院顺序分为rt-PA组(61例)和对照组(ACI)(78例),分别给予rt-PA静脉溶栓和奥扎格雷钠治疗。采用NIHSS及mRS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90 d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rt-PA组治疗后7 d,NI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rt-PA组90 d mRS评分优于对照组。2组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CI患者4.5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疗效优于奥扎格雷钠,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纳入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和观察组(尤瑞克林+rt-PA静脉溶栓),每组57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清VE-cadherin及MCP-1表达水平差异,记录2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24 h、7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1.4%vs 42.1%,P=0.04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2组MCP-1、VE-cadherin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比较,观察组0~2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3.9%vs 22.8%,P=0.017),观察组5~6分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0.5%vs 24.6%,P=0.049),观察组3~4分比例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6%vs 52.6%,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vs 14.0%,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下调VE-cadherin及MCP-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0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提高ACI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椎基底动脉系统(VBA)脑梗死患者在不同时间窗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分析。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1例VBA脑梗死患者,按照发病-溶栓治疗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将发病-溶栓治疗时间<3.0 h内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发病-溶栓治疗时间在3.0 h~4.5 h之间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5 d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治疗后90 d时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且Barthel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溶栓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溶栓治疗7 d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8,P=0.418);两组患者溶栓治疗7 d后脑出血率、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7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BA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在时间窗3.0~4.5 h与时间窗<3.0 h近期效果相似,死亡风险相当,但时间窗<3.0 h患者可以降低脑出血的发生,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NIHSS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5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收集实验室及临床相关资料,统计溶栓前血浆NLR和NIHSS评分。根据发病90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93例)和预后良好组(58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用ROC曲线分析NLR、NIHSS评分与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及其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溶栓前NIHSS评分及NL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血浆NLR及溶栓前NIH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溶栓前血浆NLR及NIHSS评分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20(95%CI 0.639~0.800,P=0.001),0.761(95%CI 0.683~0.840,P=0.001)。结论溶栓前血浆NLR及NIHSS评分可为临床医生初步判断溶栓后预后不良风险、制定合理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4.5~9 h CT灌注成像引导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诊疗的150名缺血性脑卒中后4.5~9 h,且CT灌注成像显示相对脑血流量比值>0.2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rt-PA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rt-PA组给予溶栓治疗,对照组不予溶栓,此外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稳定血压、调脂、营养神经等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时间为9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血管再通情况、48h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各时间节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90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及1年随访期内脑卒中相关死亡率。结果治疗24 h,rt-PA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1例(28.00%):3例(4.00%),(χ2=16.071,P <0.05)];治疗24 h、7 d、30 d、90 d时,rt-P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t=2.402~7.063,P <0.05);治疗90 d时,rt-PA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t=3.361,P <0.05),BI、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t=3.088,2.846,P <0.05);治疗48 h,两组患者有症状颅内出血、无症状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出血及总出血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1年的随访期间里,rt-PA组和对照组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8.96%:10.77%,P> 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4.5~9 h的患者在CT灌注成像引导下行rt-PA溶栓治疗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标准化诊疗流程实施的效果。方法将164例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超早期AI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MDT模式下rt-PA静脉溶栓标准化诊疗流程实施前34例被设为实施前组,实施后130例被设为实施后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到达医院至溶栓治疗时间(DN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溶栓流程中各个环节(患者到达急诊至电话启动溶栓流程、神经内科住院总医师接诊患者、开始CT扫描和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用时情况。结果 DNT均值由标准化流程实施前的111.76±24.84 min缩短到标准化流程实施后的81.31±15.13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溶栓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实施后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及mRS评分较实施前组明显降低(P0.01)。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急诊至开始CT扫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施后组患者到达急诊至电话启动溶栓流程时间、患者到达急诊至神经内科住院总医师接诊患者时间和患者到达急诊至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组(P0.01)。结论 MDT模式下rt-PA静脉溶栓标准化诊疗流程的实施有助于缩短DNT,提高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8月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发病至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发病至治疗时间为4.5~8.0 h)和对照组(发病至治疗时间4.5 h),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7 d、14 d、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14 d、90 d Bathel指数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预后良好率。结果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7 d、14 d、90 d NIHS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7 d、14 d、90 d NIHSS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4 d Bathel指数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溶栓后90 d Bathel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4 d、90 d Bathel指数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非症状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及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时间窗为4.5~8.0 h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窗4.5 h的患者相当,但治疗时间窗4.5 h的患者远期日常生活能力更优,因此治疗时间窗为4.5~8.0 h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也应尽量选择rt-PA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显著低于观察组(92.68%,χ~2=4.479,P=0.034)。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83%)显著高于观察组(7.32%;χ~2=5.513,P=0.019)。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循环脑梗死(ACS)138例(ACS组),后循环脑梗死(PCS)40例(PCS组),通过患者入院时及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的给药时间、既往心房颤动史、脑卒中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转归方面,PCS组90dmRS评分和3个月死亡显著高于ACS组[(3.28±1.87)分vs(2.37±1.88)分和20.00%vs 5.80%,P0.05],预后良好显著低于ACS组(40.00%vs 62.32%,P0.05)。接受rt-PA溶栓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与年龄、基线NIHSS评分及24hNIHSS评分呈正相关;90d内死亡与前后循环、24h 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rt-PA静脉溶栓患者中ACS临床疗效较PCS相对较好。PCS是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rt-PA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伴心房颤动(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收集发病时间<4.5h的65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41例无房颤患者作为非房颤组和24例伴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观察溶栓后2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综合生活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2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0d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房颤组脑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虽高于非房颤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50%vs 2.44%,16.67%vs 2.44%,P>0.05)。结论对于由房颤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聊城市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注射剂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超声治疗。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7%vs 80.9%,P=0.02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7和14d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分vs 4分,P0.05;1分vs 2分,P=0.03)。2组治疗后14和90dm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68%vs 42.55%,P0.05)。结论低频超声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能更好的提高溶栓效果,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症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安全性以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阿替普酶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研究组是在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24 h、7 d的NIHSS评分,比较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以及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再闭塞、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栓后24 h、7 d时,研究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3个月,研究组mRS≤2分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VS 44.64%,P0.05)。研究组再闭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9%VS 17.86%,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研究组3例(5.36%)、对照组4例(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研究组1例(1.79%)、对照组2例(3.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位出血:研究组3例(5.36%)、对照组5例(8.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研究组0例、对照组3例(5.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有效,能够明显降低再闭塞发生率以及脑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伴肾功能不全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肾功能不全组和肾功能正常组溶栓后24小时NIHSS评分和出院时mRS评分、住院天数及出血转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患病率及起病时血糖、血压、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存在年龄高,血红蛋白含量低,血小板计数少,尿酸高以及既往脑卒中史多等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24小时NIHSS评分和出院时mR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mRS评分,溶栓后24小时NIHSS评分和出院时mRS评分、住院天数及出血例数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伴肾功能不全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同样获益,且出血风险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术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短期疗效及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8例采用尿激酶进行责任血管的动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组),52例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分别于溶栓治疗前及溶栓24h、7d、14d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7d、14d,两组NIHSS评分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且动脉溶栓组NIHSS评分均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溶栓24h后,动脉溶栓组病人的责任血管再通率为79.31%,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的596.2%(P00.5);治疗12个月后,动脉溶栓组预后良好率为60.34%,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的40.38%(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短期疗效及预后效果均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酶(PON)-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酯酶(Lp-PL)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机械取栓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PON-1、hs-CRP、Lp-PLA2、NSE水平,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χ~2=6.12,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ON-1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Lp-PLA2、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RS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32%)明显低于对照组(24.39%;χ~2=4.48,P=0.03)。结论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改善血清PON-1、hs-CRP、Lp-PLA2、NSE水平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早期使用阿司匹林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6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包括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出血性转化(H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DA、SOD、MMP-9、c-F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发生率、H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早期使用阿司匹林相比,早期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未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HT、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AIS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7)、对照组(n=57)。对照组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采取瑞舒伐他汀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静脉溶栓后持续口服瑞舒伐他汀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血清神经损伤因子[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Th17、Treg、Th17/Treg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91.23%)较对照组(77.19%)明显增高(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Th17、Treg、Th17/Treg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Th17、Th17/Tre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re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与对照组(5.2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与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IS患者可提升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调节血清Th17/Treg水平,促进疾病转归,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时机对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及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107例,根据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机不同分为A组57例和B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于发病后3.0~4.5 h、B组患者于发病后3.0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溶栓治疗后24 h、溶栓治疗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治疗后24 h、7 d溶栓有效率,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预后;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7 d溶栓有效率高于A组(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出血性梗死和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随访期间脑实质出血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发病后3 h内和发病后3.0~4.5 h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相近,但发病后3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更迅速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溶栓有效率、减少脑实质出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