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昔莫司和阿托伐他汀合用在降低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具有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因素,未经药物治疗或停用影响血脂药物4至6周以上226例同时存在低HDL-C的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阿托伐他汀组(n=70),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B组阿昔莫司组(n=73),每日口服750mg阿昔莫司,分3次饭后服用;C组联合治疗组(n=83),每日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与阿昔莫司(750mg/d)。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血脂参数变化率:①治疗前后血清HDL-C的变化以C组的变化幅度最大,,B组次之,A组的变化幅度最小。C组升高HDL-C的幅度明显优于A组和B组(均P<0.01)。②治疗前后血清TG、TC、LDL-C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联合治疗组分别下降55%、31%和38%。C组TG降低的幅度明显优于A组和B组(均P<0.05)。HDL-C达标率:C组为62%,明显高于B组(51%)和A组(26%),均P<0.05。C组TC、LDL-C和TG的达标率分别为51%、55%和61%,3项全部达标者占45%,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均P<0.05)。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均较低。结论阿昔莫司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可以更有效地升高血清HDL-C水平。对TG、TC、LDL-C的改善亦较单药更有效,两药联合使用的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匹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高脂血症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匹伐他汀2mg/d;对照组3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用药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匹伐他汀降脂效果及安全性与阿托伐他汀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析匹伐他汀对血糖的效应及其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该院内分泌科接收的98例糖尿病高胆固醇患者作为该次实验研究对象,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自49例,分别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匹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案时血糖的效应及其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探讨。结果两组患者接纳不同治疗方案连续治疗1个月后,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96%,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前后对血糖变化和高胆固醇指标方面分析,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要好于对照组,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内分泌科在为糖尿病高胆固醇患者实施治疗时,建议采取匹伐他汀治疗,相比其他的治疗方式来说,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且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不良反应,该药物对于改善患者血糖效应等指标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对不同基线TG和HDL-C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新型血脂参数的影响.方法:顺序人选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阜外医院就诊的40~ 7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283例,既往未服用任何降脂药物.根据患者基线TG和HDL-C的水平把患者分为四组,第一组为TG和HDL-C均正常组(G1),第二组为TG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匹伐他汀(2 mg)和阿托伐他汀(20 mg)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血脂控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单中心非盲随机对照的方式对196位受试者开展为期12周的临床研究。结果 术后12周匹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较基线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基线水平有所升高(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1周时,两组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及肌酸激酶(CK)较基线水平均有所升高,但阿托伐他汀组的ALT及CK较匹伐他汀组更高;术后12周匹伐他汀组的ALT,AST及CK较基线水平无显著变化,阿托伐他汀的ALT及CK较基线水平增高,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2 mg匹伐他汀与20 mg阿托伐他汀有相似的降低TC,LDL-C,TG及升高HDL-C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匹伐他汀是新型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先后于日本(2003年)、中国(2009年)和美国(2010年)上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和混合型血脂紊乱。本品通过阻断HMG-CoA转化成甲羟戊酸,降低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受体的表达,提高LDL-C微粒的摄取,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浓度。1结构与作用他汀类结构中的侧链部分与HMG-CoA有相似的结构,与HMG-CoA还原酶产生竞争性结合而抑制其活性。以环丙基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兔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组织的抗氧化应激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高脂饮食组和(C组)高脂饮食加阿托伐他汀组。喂饲8周后,测定兔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取脑组织检测血红素氧合酶(HO-1)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ABC三组HO-1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418200±0.001874,0.682100±0.001853,0.918800±0.001549;SOD值分别为424.03±14.45、271.79±13.46和402.38±7.35;MDA值分别为16.66±2.55、40.87±2.78和21.57±2.19。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组HO-1表达显著上调,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P〈0.05);阿托伐他汀组较高脂饮食组HO-1表达进一步上调,SOD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兔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脑组织处于氧化应激状态,阿托伐他汀可对抗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廿烷醇联合阿托伐他汀和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脂血症患者49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安慰剂对照组(n=17)、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n=16)和多廿烷醇2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n=16,联合治疗组)。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对HDL颗粒进行分类。治疗8周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及HDL颗粒的变化,分析多廿烷醇联合阿托伐他汀和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HDL颗粒的影响。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均降低(P0.05,P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大颗粒HDLC浓度及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5),而小颗粒HDLC浓度及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在联合治疗组,大颗粒HDLC浓度及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小颗粒HDLC浓度及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01)。联合治疗组小颗粒HDL浓度和百分比的降低值显著大于阿托伐他汀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均显著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HDL颗粒分布,增加大颗粒HDLC浓度及百分比,同时降低小颗粒HDLC的浓度及百分比;多廿烷醇联合阿托伐他汀降低小颗粒HDLC浓度与百分比的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胆固醇血症病人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A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B组),治疗2 4周,比较两组血脂变化。结果两组均能升高HDL-C,B组治疗效果更好,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升高HDL-C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钙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阿托伐他汀降VLDL-C的作用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不同人群特征对于阿托伐他汀降VLDL-C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在北京市安贞医院门诊收集566名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给予2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共持续4周,在入选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同时检测治疗前后各血脂水平。结果:小剂量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Non-HDL-C的达标率高达88.3%,VLDL-C的达标率为62.9%,远远高于LDL-C的20.1%的达标率(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影响VLDL-C达标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OR=2.16,95%CI:1.29~3.61,P=0.003),基线VLDL-C的水平(OR=1.249,95%CI:1.224~1.863,P<0.001)及TG水平(OR=2.282,95%CI:1.247~4.176,P=0.007)。结论: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中,VLDL-C较LDL-C更易达标;根据个体间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使患者达到更好的降脂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国产瑞舒伐他汀与国产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3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44例,给予国产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d;B组40例,给予国产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C组39例,给予国产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3组共治疗12周,观察其调脂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非高密度脂蛋白(HDL-C)、LDL-C/HDL-C、apoB/apoAI均呈下降趋势(P<0.05);HDL-C、载脂蛋白AI(apoAI)、脂蛋白(a)[LP(a)]未见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A组的TC、LDL-C、apoB、apoB/apoAI水平降低较B组明显(P<0.0167),TG、非HDL-C、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B组与C组比较,C组的TC、LDL-C、apoB、非HDL-C、apoB/apoAI水平降低较B组明显(P<0.0167),TG、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A组与C组比较,TC、TG、LDL-C、apoB、非HDL-C、LDL-C/HDL-C、apoB/apoA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67).观察期间三组均无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国产瑞舒伐他汀5 mg较国产阿托伐他汀10 mg有更强的调脂作用,与国产阿托伐他汀20 mg调脂效果相当,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巨噬细胞的肝X受体(LXR)及其下游的一些目的基因的表达和胆固醇外流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LXR信号系统的作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并转化为巨噬细胞。在阿托伐他汀的作用下,观察巨噬细胞的载脂蛋白A-Ⅰ(apoA-Ⅰ)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的变化和LXR以及其下游一些目的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显著影响巨噬细胞中一些涉及胆固醇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基因的表达,同时apoA-Ⅰ介导的胆固醇外流也受到影响,表现为增强胆固醇的外流。结论巨噬细胞在阿托伐他汀的作用下,胆固醇外流增强,这种效应与阿托伐他汀上调LXR及其下游的影响胆固醇代谢的目的基因有关,同时,也抑制一些炎症反应的基因的表达。提示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其影响巨噬细胞LXR信号途径有关,从而影响泡沫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阿托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估红惠医药发展公司生产的阿托伐他汀 (Atorvastatin)治疗高脂血症 ,特别是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试验组 (阿托伐他汀 10mg d) 5 2例和对照组 (舒降之 10mg d) 5 3例 ,进行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 ,观察两组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 8周治疗 ,阿托伐他汀组TC、LDL C、TG和 (TC HDL C) HDL C分别下降 30 % ,40 % ,30 %和 36 % (P <0 .0 1) ,HDL C虽有升高 (5 % )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组间比较 ,阿托伐他汀降LDL C和TG作用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P <0 .0 5 ) ,降TC作用则两组相似。两组不良反应均很轻微和少见。结论 阿托伐他汀 10mg d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可以明显降低TC、LDL C ,TG和 (TC HDL C) HDL C ;阿托伐他汀降低LDL C和TG的作用大于同剂量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轻微 ,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通常被认为是调脂有效药物,但个体反应有很大差异。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试图寻找普伐他汀40mg/d对中度高脂血症男性治疗效应的影响因素。严格遵循医嘱的1604例受试者在接受普伐他汀6个月之后,测定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的变化。 结果显示,LDL胆固醇平均下降30.4%,其变化受基础血浆甘油三酯水平、酒精摄入量以及年龄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旨在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观察其达标率 ,并与辛伐他汀比较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6月入选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 94例 ,随机均分为两组 :A组服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商品名立普妥 )每片 10mg ;B组服辛伐他汀 (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商品名舒降之 )每片5~ 10mg ,均晚上 8时顿服。服药期间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基本不变。饮食控制 2周 ,服药前和之后 4、8周测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按Friedewald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疾病、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患者血脂指标、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和维普网,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2月,筛选关于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疾病、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患者血脂指标、血糖指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其中采用匹伐他汀治疗者作为PTV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者作为AVT组。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1 06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PVT组患者TC[MD=1.18,95%CI(0.37,1.99)]、HDL-C[MD=0.12,95%CI(0.03,0.22)]高于AVT组,FBG[MD=-0.71,95%CI(-1.06,0.36)]、HbA1c[MD=-0.34,95%CI(-0.53,-0.15)]低于AVT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G[MD=0.04,95%CI(-0.03,0.11)]、LDL-C[MD=-0.00,95%CI(-0.08,0.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报道HbA1c文献发表偏倚的倒漏斗图发现,分布于直线两侧的散点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绘制报道TG文献发表偏倚的倒漏斗图发现,分布于直线两侧的散点对称,提示无发表偏倚。结论现有文献证据表明,匹伐他汀与阿托伐汀对冠状动脉疾病、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患者TG、LDL-C的影响相似,而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匹伐他汀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FBG、HbA1c,升高患者HDL-C,但降低患者TC的效果不如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起始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达标率与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2年2月至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22例作为实验组,患者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为4组:低危组(29例)、中危组(33例)、高危组(32例)及极高危组(28例),根据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确定个体化阿托伐他汀起始剂量;另选同期39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6周后所有入选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达标者每天加阿托伐他汀10 mg;均观察12周,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实验组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患者在6周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分别为75.9%、72.7%、71.9%、57.1%,12周时各组的达标率增至89.7%、81.8%、78.1%、71.4%;实验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的达标率在6周及12周分别为69.7%及81.1%。对照组患者6周及12周达标率分别为48.7%及66.7%。实验组6周及12周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剂量。结论 根据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个体化确定阿托伐他汀治疗起始剂量,患者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71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6例,每天10mg;舒降之组35例,每天10mg;共治疗8周.结果阿托伐他汀组TC从(254.6±35.4)mg/dl降至(187.1±68.1)mg/dl;LDL-C从(144.4±22.4)mg/dl降至(90.0±22.4)mg/dl);TG从(274.8±89.3)mg/dl降至(192.9±91.7)mg/dl);HDL-C从(50.4±15.1)mg/dl上升至(52.0±14.4)mg/dl,上升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组降低TC、TG、LDL-C作用优于同剂量舒降之组(P<0.005).  相似文献   

19.
国产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1〕。因此调节血脂水平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普伐他汀的调脂作用国内多有报道 ,但目前有关阿托伐他汀 (国产阿乐片 )的报道较少见 ,本文将国产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在本院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 68例 .其中男 39例 ,女 2 9例 ,年龄 5 2~ 78( 60 .2± 7.8)岁。所选患者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 (TC)≥ 5 .98mmol/L ,三酰甘油 (TG)≥ 2 .0 3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男性≤ 1 .0 4mmol/L ,女性≤ 1 .1 7mmol/L。68例高脂血症患…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重要药物之一,但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NODM)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这一现象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匹伐他汀作为第三代新型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被誉为"超级他汀"。目前,匹伐他汀与NODM发生风险的结论不一,有研究表明其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甚至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但也有学者认为增加NODM风险是他汀药物的类效应,匹伐他汀也不例外。现对近年来有关匹伐他汀对糖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