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鼻烟窝动静脉内瘘(AVF)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根据手术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行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端侧吻合术;B组30例,行改良鼻烟窝处桡动脉末端与头静脉端侧吻合术。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观察患者AVF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同时测定不同时期内瘘吻合口直径(AVFD)、内瘘血流量(AVFB)值。结果术后1个月及术后半年心输出量、心脏指数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变化不明显;AVFB、AVFD与心输出量差值(△CO)、心脏指数差值(△CI)呈直线正相关(r=0.499,P〈0.01)。A组AVFB、△CO、△CI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AVF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心功能有一定影响。改良鼻烟窝AVF与前臂AVF比较,其血流量相对较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流量(AVFB)对心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利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病人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后1个月AVFB的流量大小,将病人分为高流量组(>600 mL/min,n=38)、中流量组(400~600 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148例)及人造血管内瘘(37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瘘成熟时间、1年通.率的差别等。结果人造血管内瘘患者的年龄较大,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比例较高,CRP水平较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人造血管内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自体动静脉内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1年通.率分别为90.54%、8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造血管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良好的血管通路选择。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具有满意的血流量(Qb) ,对达到充分透析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过高血流量又可导致心输出量 (CO)增加 ,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人们早已重视透析患者瘘的血流量 ,并且已经建立了无创性测定瘘血流量的方法。活动以及透析过程中瘘流量的变化对心功能有什么影响 ,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本文根据近年国外文献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与心功能的关系综述如下。1 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心功能的影响Ori等[1] 认为 ,影响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因素包括血压、贫血、有效血容量和血管通路的血流量 ,某些患者过高的动静脉内瘘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各种上肢动静脉内瘘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主要并发症.方法 对4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行直接动静脉内瘘,分高位组(前臂上端及肘窝处)26例,腕部标准组20例,比较两组内瘘的血流量、成熟时间、开始应用时间、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在成熟时间、开始应用时间无显著差异,但内瘘血流量差异显著(P<0.05).高位组内瘘闭塞2例,标准组内瘘闭塞2例.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7.69%和6.67%(P>0.05).结论 高位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好、通畅率高,为血管条件差的老年患者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瘘口直径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关系。方法以54例接受AVF制作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测得的瘘口直径(AVFD),将患者分为A组11例(直径2.02.9 mm);B组27例(直径3.03.9 mm);C组16例(直径4.04.9 mm)。每组患者手术前、术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严格记录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 I)、射血分数(EF)、动静脉内瘘血流量(AVFB),分析3组不同AVFD对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AVF术后CO、C I值比术前显著增高(P<0.01),而EF值术前、术后变化不明显。3组患者的AVFB、AVFD与CO差值(△CO)、C I差值(△C I)呈直线正相关(r=0.518,P<0.05)。A、B、C 3组AVFB、△CO、△C I随AVFD增大而递增,且相互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透患者AVF瘘口直径大小与心脏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适当的瘘口直径对于减小AVF对心功能的影响,以保持AVF血流长期通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半永久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及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71例,其中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例(内瘘组),使用颈静脉半永久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3例(导管组),并选取30例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内瘘组、导管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12个月透析期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阻力指数(RI)的变化,记录随访期间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内瘘组、导管组透析前、透析3个月、12个月的血清CRP均显著增高(P0.05)。内瘘组透析3个月、12个月血清CRP较透析前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导管组透析3个月、12个月血清CRP较透析前显著升高(P0.05)。随访期间导管组7例患者静脉插管局部感染,8例患者出现导管功能不良,4例血流不畅。内瘘组、导管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完成随访。根据随访前和12个月后的颈动脉血管彩超记录,内瘘组最大IMT、RI以及易损斑块比例较透析前稍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导管组最大IMT,RI以及易损斑块比例较透析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半永久导管较自体动静脉内瘘更易加重微炎症状态,且导管长期使用会引起血管功能降低,引起颈动脉中膜增厚,斑块阳性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7,(3)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越来越受到关注,血管通路狭窄和栓塞是导致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动静脉内瘘狭窄和栓塞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进行综述,旨为临床上能更好地防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使患者能顺利进行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动静脉内瘘与长期置管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情况。方法选取老年长期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09例,按血管通路类型分为动静脉内瘘组和长期置管组;对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血生化检查;利用超声心动检查评价左心室功能,每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24~30个月,以患者死亡为观察终点。结果两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发生率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发生率无差别;但动静脉内瘘组患者血红蛋白和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水平低于长期置管组(t=2.249,P=0.027;t=-3.085,P=0.003)。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长期置管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患者生存率高于动静脉内瘘组患者(P=0.044);同时长期置管组发生左心室肥厚的患者生存率低于动静脉内瘘组(P=0.014);多因素COX风险分析显示,血红蛋白、PTH、血钙、收缩压是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血管通路对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没有影响,对于使用动静脉内瘘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功能异常的患者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老年尸体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分两组,实验组为尸体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组20人;对照组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20人。内瘘术后一个月行彩超检查观察吻合口内径,吻合口血流速度及一个月后透析时最大的稳定血流量。结果 尸体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一个月在吻合口血流速度上及透析时最大的稳定血流量上无明显差别,在吻合口内径上两者也未看出显著性差异,透析时血流量充分,能充分满足透析需要。结论 尸体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吻合术为无法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理想的透析通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的超声参数特征及其与AVF功能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以AVF为透析通路的MHD患者临床信息,于非透析日行超声检查,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评估AVF并发症情况。结果:将患者按内瘘功能分为功能良好组(115例)和功能不良组(29例),两组平均肱动脉流量分别为1 150.62±63.6 ml/min及803.84±108.91 ml/min(P0.05),桡动脉流量分别为765.82±34.97ml/min及478.57±67.36 ml/min(P0.01),肱动脉阻力指数(RI)分别为0.48±0.01及0.55±0.03(P0.01),桡动脉RI分别为0.35±0.01及0.39±0.02(P0.05),将肱动脉和桡动脉的RI、流量、瘘口直径分别按四分位法进行分组,统计各组内瘘功能不良发生率,发现当肱动脉流量641.3 ml/min、桡动脉流量428.3 ml/min、桡动脉RI0.41、瘘口直径0.39 cm时,AVF功能不良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本研究证实AVF超声参数与其功能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内瘘超声检查可为AVF功能不良早期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区域穿刺法,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流量、穿刺疼痛感、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和并发症。结果:钝针扣眼穿刺法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较为理想的穿刺法,可以有效的保护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之寿命延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比较老年及非老年患者建立鼻烟窝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来探讨老年患者建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患者就诊及随访情况,记录患者的基本病情,建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时间,血管的情况,内瘘成熟所需时间,内瘘第一次穿刺时间,透析时的初始血流量,内瘘用于透析的时间,内瘘的畅通情况,发生的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病情,建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平均吻合口内径,内瘘成熟时间,透析时的初始血流量,内瘘用于透析的时间以及分别在1个月、1年、2年及3年的畅通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建立鼻烟窝自体动静脉内瘘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原因,以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发生内瘘狭窄或闭塞的老年透析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结果 动静脉内瘘失功原因有低血压14例(46.7%)、维护不当4例(13.3%)、穿刺处出血/血肿3例(10.0%)和慢性失功9例(30.0%).结论 低血压、维护不当、穿刺处出血/血肿和慢性失功是导致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早期护理干预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6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同样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在内瘘术前3d护理,观察组在术前3个月开始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动静脉内瘘闭塞率、动脉动脉瘤样扩张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4%,对照组为24.99%,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专项预见性干预减少老年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血液透析科首次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85例,随机分为预见性干预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预见性干预组另行专项护理干预,内容包括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围术期功能锻炼、采用弹力包扎预防出血、预防假性动脉瘤形成、预防内瘘血栓形成。结果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年后,预见性干预组的内瘘闭塞、动脉瘤样扩张、血栓形成及并发症总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专项预见性干预可以明确减少老年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其使用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按照随机采样的方式,将该院参与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的5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包含28名护士,采取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包含28名护士,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两组中各抽取60例资料完备的患者来进行调研,对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患者对其护理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来对其护理状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从研究结果上看,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加强临床护理,能够保证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流量及高透析液流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以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流量、常规透析液流量透析治疗,设定血流量为250~300 m 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 L/min;观察组患者给予高血流量、高透析液流量透析治疗,设定血流量为300~350 m L/min,透析液流量为800 m L/min。比较两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结果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患者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显著上升,观察组患者ALB、TP、H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血流量与高透析液流量透析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临床护理干预结局。方法该研究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后,先给予两组患者血管通路,予以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强化动静脉内瘘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临床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内瘘成熟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48)。研究组内瘘成熟时间(6.2±0.4)周,对照组内瘘成熟时间(7.8±0.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14,P=0.000)。研究组患者内瘘成熟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对比更少,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综合临床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头静脉血流量的监测价值,分析头静脉血流量并得出提示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的最佳阈值。方法:按照临床标准将透析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正常组30例,功能异常组30例。通过高频超声测量患者肱动脉与头静脉的血流量,记录相应数值并计算其平均值。比较内瘘功能正常组与功能异常组间头静脉血流量是否有差异,应用ROC曲线对所有患者肱动脉及头静脉血流量进行分析,比较两指标预测内瘘功能的价值,分析利用超声监测头静脉血流量提示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的最佳阈值。结果:动静脉内瘘功能正常组头静脉血流量与功能异常组头静脉血流量两者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到头静脉血流量曲线下面积大于肱动脉血流量指标曲线下面积,分析得到头静脉血流量提示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的最佳阈值为342.5m L/min。结论:利用高频超声测量头静脉血流量对预测内瘘功能有较大的意义;在预测内瘘功能方面,头静脉血流量指标好于肱动脉;头静脉提示内瘘功能异常的最佳阈值为342.5ml/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