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仪  刘法敬  申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74-4575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理想术式,具有微创,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后凸畸形及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1〕。本文回顾分析PKP治疗高龄(>80岁)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我科收治的高龄OVCF患者57例,其中男13例,女44例;年龄80~92〔平均(83.7±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患者逐渐增多。随着医学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但PVP和PKP在OVCF治疗中的优缺点存在一定争议〔1~4〕。本研究探讨PVP和PKP治疗老年OVCF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入选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采用  相似文献   

3.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的分泌明显减少,更易患骨质疏松,导致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既往老年患者椎体骨折后常采用保守治疗,病程长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微创手术技术日趋完善,疗效确切,本文探讨其应用于绝经后女性椎体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2月~2010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门诊及病房共收治OVCFs患者76例,男11例,女65例,年龄56~87岁,平均(66.7±7-3)岁,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6个月。44例患者行PVP手术,32例患者行PKP手术。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水泥注入量、水泥渗漏率、平均后凸角矫形,分析引起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PVP组患者水泥注入量及平均后凸角矫形均低于PKP组患者,经两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泥渗漏率和新发椎体骨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T值≤-2.5SD是与非手术椎体骨折相关的危险因素,后凸角矫形≥5.0。组患者新发骨折与首次手术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骨密度T值≤-2.5SD是与非手术椎体骨折相关的危险因素,在骨密度T值严重降低的骨质疏松患者中,过多的矫正后凸畸形可能缩短了再发骨折的发病周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静滴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7例,在C型臂引导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静滴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前、术后及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活动能力,并对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严重临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29个月,平均19.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8.21±1.29,下降至术后2.12±1.08(P<0.05);ODI评分由术前的74.17±12.20降至术后的24.58±6.10(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能有效维持。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91±0.33)cm恢复到术后的(2.12±0.28)cm(P<0.05);椎体中部高度由术前的(1.62±0.37)cm恢复到术后的(1.92±0.41)cm(P<0.05);Cobb角由术前的(20.35±7.56)°改善为术后的(13.88±6.67)°(P<0.05)。随访时椎体高度及Cobb角未见明显丢失,未发现邻近椎体及其他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法简单,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发生于老年人,造成持续性腰背部剧烈疼痛,椎体变形,脊柱后凸,如果引起神经症状可导致双下肢不全瘫、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传统的保守治疗不但恢复时间长,而且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本研究拟比较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单纯行PVP或PKP的OVCF患者92例(共128个椎体),根据手术方式分成PVP组和PKP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的有效率、后凸矫正率及骨水泥渗漏率,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伤椎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PVP组有效率为90.00%,PKP组有效率为92.8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其中PKP组VAS评分显著低于PVP组(P0.05);两组患者间后凸矫正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组发生骨水泥渗漏率为16.67%,明显低于PVP组的36.00%(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高度明显高于手术前,其中PVP组伤椎高度显著高于PKP组(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PKP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的VAS评分,且骨水泥渗漏率更低,而PVP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伤椎的高度。两种方式各有特点,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当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较常用的方法,其具有迅速缓解疼痛、改变脊柱畸形和损伤小等特点,但邻近椎体骨折是常见合并症之一,发生率较高。本文就其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CVF)是老龄化社会的常见疾病,发生率达30%[1],对于这类骨折,传统卧床有加剧骨质疏松病情及并发症之嫌,而开放手术又因并发症之风险使得医生不敢轻易而为.椎体扩大术(VBA)适合于OCVF的急性期,现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以迅速止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是有效治疗手段[2].OCVF中有不少骨折涉及脊椎中柱,因此包含了一些爆裂性骨折.对于椎体爆裂性骨折曾被归属于VBA治疗的相对禁忌证,对于轻度爆裂性骨折,有不少医生尝试PVP手术治疗[3,4],PKP技术的应用,使更多医生开始尝试使用PKP技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其椎体矢状面撑开作用形成注射空腔使其形成部分复位并减少了减少了椎管内渗漏引发神经损伤的风险.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PKP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28例32椎,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分析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50例(单节段)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网袋组73例,PKP组77例,术后随访12个月。分别记录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 d和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并比较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及相邻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袋组7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7.1±1.9)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4.3±1.4)次、骨水泥渗漏7例(9.6%)、相邻椎体骨折5例(6.8%),与PK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32.4±4.3)min,术中透视次数(17.2±2.1)次,骨水泥渗漏19例(24.7%),相邻椎体再骨折16例(20.8%),均P<0.05];骨水泥注入量与PK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袋组术后2 d、12个月的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ODI指数分别为(2.1±0.3)分、(11.4±3.7)°、(25.9±4.7)mm、(32.5±3.9)%和(0.4±0.3)分、(10.8±2.1)°、(24.2±1.7)mm、(26.8±2.5)%,各观察指标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与PK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 d分别为(2.3±0.4)分、(11.3±2.8)°、(26.7±4.1)mm、(32.6±3.7)%;术后12个月分别为(0.3±0.6)分、(10.9±1.7)°、(23.8±2.7)mm、(27.1±2.1)%,均P>0.05)]。结论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基本相当,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恢复椎体部分高度、纠正Cobb角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网袋组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和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正>骨质疏松导致老年人骨组织的力学强度下降,在遭受轻微外力或者甚至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椎体压缩骨折。此类骨折的治疗,切开手术往往因老年人全身情况差、基础疾病多、骨质疏松内固定易失效而受到限制,只能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如严格卧床休息防止椎体塌陷、口服止痛药物、腰围保护等,但是卧床休息导致失用性骨质疏松,加速骨质脱钙,形成恶性循环。作为微创技术,椎体成形术(VP)和后凸成形术(PKP)可起到迅速止痛和稳定脊柱力学结构的作用,打  相似文献   

12.
周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322-3323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所引起的骨折已经是骨科医师经常遇到的临床问题,其发病部位最早见于含松质骨较多的骨骼,如脊柱椎体,因此以脊柱压缩性骨折(OVCF)最多见。因腰背疼痛剧烈、不能站立和坐起等原因,OVCF患者活动受限,不得不长期卧床,骨量进一步丢失,进一步加重OVCF病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人群逐渐增多,据国际骨质疏松发展学会统计,全球约有1亿骨质疏松患,70岁以上人群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为12%,绝经后妇女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为16%,其中1/3伴有慢性疼痛。因此,为快速解除病人的痛苦,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和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球囊与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6例,累及椎体35个。随机分为单球囊组,15例,21个椎体,平均72(53~79)岁;双球囊组,11例,14个椎体。平均70.8(51~80)岁。手术于x线透视下完成,双球囊组应用双球囊在椎体内双侧同时扩张;单球囊组应用单球囊双侧穿刺在椎体内交替扩张。术后观察症状改善、椎体高度复位及后凸畸形矫正、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单球囊组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37.5(33~85)min;双球囊组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33.9(30~75)min;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术后患者腰背痛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VAS疼痛评分:单球囊组术前平均为7.6±2.2,术后为2.5±1.8,末次随访为3.1±2.0,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双球囊组术前平均为7.9±2.3,术后为2.4±2.0,末次随为2.9±2.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均比术前有显著增加,且维持至末次随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单球囊组平均矫正(7.0°±4.5°),双球囊组平均矫正(7.7°±3.9°),各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球囊与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CVF)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发生率达30%[1],出现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比较棘手,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且骨质疏松会进一步加重,而开放性手术固定范围广、损伤大、椎弓根钉易松动、远期并发症多,如骨折不在相邻节段则手术更加困难.椎体后凸形成术(PKP)应用于OCVF疗效满意[2,3],但对于多节段OCVF的治疗明显有别于单节段.现将我院PKP治疗94例多节段OCVF治疗效果、治疗中问题和临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分型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的分型和预防措施。方法2005年6月-2008年2月施行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患者81例临床资料全部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32个月,平均18.2个月。术前术后Denis腰痛分级,定期复查脊柱正侧位x光片,观察其疗效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术后腰背部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全组无死亡及脊髓神经损伤,伤口愈合好。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共有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72-83岁,平均76.5岁。结论多种因素可以造成术中骨水泥的渗漏。而术前明确的诊断、硬件设施的完备及术者专业知识的系统地掌握与应用、手术器材的良好掌握与操作是可以避免或减少PMMA渗漏的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威海市立医院行经皮穿刺皮球囊扩张PKP治疗的405例老年OVCF患者,根据术后有无新发椎体骨折将患者分成再骨折组(44例)和未骨折组(361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随访时间、术前骨密度T值、术前骨折椎体数目、术前是否存在“三明治型”骨折、骨水泥注入量、是否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术后是否规范化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KP后发生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再骨折组术前骨密度T值低于未骨折组(P<0.05);再骨折组术前存在“三明治型”骨折例数、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例数高于未骨折组,术后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例数低于未骨折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骨密度T值(OR=0.092,95%CI:0.020~0.413,P<0.05)、术前存在“三明治型”椎体(OR=6.832,95%CI:3.563~9.254,P<0.05)、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OR=7.354,95%CI:4.387~9.275,P<0.05)、术后未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OR=5.187,95%CI:3.632~7.391,P<0.05)是老年OVCF患者PKP术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结论术前骨密度值低、存在“三明治型”椎体、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术后未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是老年OVCF患者PKP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实验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及近期、远期临床疗效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较高,骨水泥渗漏率较低;椎体高度较高,Cobb角较低,Oswestry伤残指数(ODI)较低,简明健康状态调查评分(SF-36)较高(P0.05)。结论 PKP能够显著降低老年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患者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绝经后女性胸腰椎移行处(T12/L1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后邻接椎体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绝经后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PVP组(25例)和PKP组(25例)。于术前、术后1 w和随访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westry评分和伤椎后凸角测量;并于于其围术期和术后达一年以上测量其手术椎体上下各一个椎体的BMD值。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5.46±7.84)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显著改善,PKP组在脊柱后凸角的纠正和脊柱矢状序列维持方面优于PVP组。两组围手术期、随访时上一椎体BMD无明显差异(P>0.05),下一椎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上一椎体围术期、随访时BMD无显著差异(P>0.05)。下一椎体围术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PVP和PKP术是治疗老年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OVCF临床疗效显著。经PVP和PKP治疗老年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OVCF患者,术后1年以上手术椎体的下一椎体BMD增加提高了其椎体强度,使下一椎体骨折发生率得以降低,且PKP相对于PVP更有助于提高下一椎体BMD。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5-06~2018-01经PKP治疗的216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PKP进行治疗,通过测评术前术后Cobb角、椎体丢失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侧漏发生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随访(15±9)个月,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前Cobb角(30.1±3.8)°,椎体高度丢失(12.1±1.0) mm,VAS(8.58±1.22)分,术后末次随访Cobb角(15.5±3.8)°,椎体高度丢失(3.2±0.8) mm,VAS(2.6±0.7)分。术后发生侧漏13例,其中10例无明显症状,3例出现神经刺激症状,对症治疗后好转,侧漏发生率为6.0%。结论 PKP手术时间短、微创,有效重建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是治疗老年性OVCF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