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滴注并封管预防老年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通路形成纤维蛋白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行长期血液透析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41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21例)和B组(20例),均给予Palindrome导管置管,透析完成后A组常规肝素封管,B组在透析置管同侧静脉滴注10万U尿激酶,然后10万U尿激酶封管。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导管功能不良事件,根据血管彩超结果评估有无纤维蛋白鞘,检测6个月时导管血流速度及患者凝血功能等。结果 B组导管功能不良率、纤维蛋白鞘形成率及血栓形成率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5)。置管2 w、6个月后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凝血功能异常,B组凝血酶原时间(PT)较A组明显延长(P<0.05),但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化标准比值(INR)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置管6个月后,B组平均透析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明显高于A组(均P<0.05)。结论尿激酶预防治疗可有效避免Palindrome导管内形成纤维蛋白鞘,且小剂量使用安全性较高,无明显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的安全性及手术成功率.方法 46例患者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分为A组(经撕脱鞘方法置管)、B组(经颈外静脉入路置管)和C组(非撕脱鞘方式置管).观察3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透析中血流量、静脉压指标,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B、C两组与经典撕脱鞘方法置管相对比.结果 经典撕脱鞘置管患者均一次性成功,但术中出血量多于另外两组.术后3组均表现为皮下隧道渗血.3组患者透析中静脉压、血流量及Kt/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撕脱鞘方式置入导管寿命低于经撕脱鞘置管(P<0.05).B、C两组患者手术总失败率(24.14%)高于经典撕脱鞘方式置管患者(P<0.05).结论 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部位对血液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84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分别行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观察导管留置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透析时最大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结果 颈内静脉置管保留时间长于股静脉置管(P<0.05),且感染率、血栓形成率低、血流量高(P<0.05)。结论 血液透析时应首选颈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治疗对改善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功能和提高透析充分性的作用。方法颈内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小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例,导管留置时间大于3个月者13例。记录透析血流速,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和溶质清除指数(SRI)。每2周重复尿激酶封管,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颈内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超过3个月者,透析血流速下降,Kt/V、SRI分别为1.12±0.22和57.2%±9.1%,较导管留置时间<3个月者降低(P<0.05、P<0.01);经过定期尿激酶治疗,透析血流速、Kt/V和SRI与近期插管透析者比较无差异。结论定期尿激酶治疗,可以有效保持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功能,提高透析效率。  相似文献   

5.
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目的 :探讨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双腔导管的效果和退出原因 ,延长其使用期限。  方法 :随访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使用情况和并发症 ,记录导管使用终点。  结果 :①实施深静脉留置长期带涤纶环导管术 1 39例次 ,其中 1 0例次为再次置管 ;经颈内静脉入路 1 0 4例次 (成功率 98% ) ,经颈外静脉切开插管 1 3例次 (成功率 81 % ) ,经锁骨下静脉 2 2例次 (成功率 95 % )。置管成功率 1 0 0 %。②导管使用期限 :平均 (1 4 5± 1 0 4 )个月 ,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 :>72个月 1例 ,>36个月 7例 ,≥ 2 4个月 1 8例 ,≥ 1 2个月 37例次 ,≥ 6个月 4 2例次 ,<6个月 30例次 (大部分在继续使用 ) ,其余失访。观察导管使用终点 6 5例次 ,约占 4 6 % ,导管退出时平均使用时间 3~ 4 6 (1 0 2± 8 3)个月。退出原因 :患者死亡 4 0例 ,其余为感染拔管、导管拔脱、血流不畅和肾移植。在导管使用终点 ,90 % (5 8/ 6 5 )的导管功能良好。③导管透析充分性 :1 1 4例患者透析后尿素下降率平均 70 % ,平均Kt/V达 1 5 5。与内瘘透析患者Kt/V =1 5 0±0 33(n =30 )比较无显著差别。④导管动静脉端反接对透析效果影响 ,比较 35例导管动静脉端正接和反接 ,血流量2 0 0~ 2 5 0ml/min ,单次透析正接Kt/V =1 5 5± 0 4 3,反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8%枸橼酸钠液对股静脉双腔导管封管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股静脉双腔导管置管行血液灌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置管方法,观察组给予8%枸橼酸钠液封管,对照组给予肝素钠封管;比较枸橼酸钠和肝素钠封管后短期凝血指标以及导管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使用8%枸橼酸钠封管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使用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8%枸橼酸钠对股静脉双腔导管封管对凝血相关指标影响小,出血风险小,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内科》2017,(2)
目的探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与尿毒症患者毒素水平、贫血程度、营养状况的关系,分析用其评价透析效果的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CAP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Kt/V与血肌酐、尿素氮、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血磷、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关系,根据Kt/V水平将127例患者分为低Kt/V组(Kt/V1.7)、中Kt/V组(1.7≤Kt/V2)、高Kt/V组(Kt/V≥2),比较三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等水平的差异。结果患者Kt/V与血红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Hb=0.215,P0.05),与血磷、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呈负相关(r_P=-0.317,r_(Scr)=-0.429,r_(Bun)=-0.34,P均0.001);与血白蛋白β_2-MG、iPTH无相关性(P0.05)。高Kt/V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高于低Kt/V组(P0.05),血磷水平低于低Kt/V组(P0.05);高Kt/V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中、低Kt/V组(P0.05);低、中、高Kt/V三组患者β2-MG、i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t/V可能与CAPD患者中分子物质、营养状况不相关,用其评价CAPD患者溶质清除状况及透析充分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计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单次尿素清除指数(Kt/V),记录透析过程中的血流量、超滤量、血红蛋白和体重指数( BMI)等指标,并分析这些指标对Kt/V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35例,计算每个患者该次血液透析的Kt/V,Kt/V≥1.2为Kt/V达标组,Kt/V< 1.2为Kt/V不达标组,统计分析Kt/V与血流量、超滤量、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35例患者中,血流量(β=0.052)和超滤量(β=1.143)与单次血液透析的Kt/V呈正相关(P<0.05),BMI(β=-0.404)和血红蛋白(β=-0.063)与单次血液透析的Kt/V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流量、BMI、超滤量和血红蛋白是单次血液透析Kt/V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与系统性炎症反应、残余肾功能及营养的关系。方法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透析充分性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2)71例及透析不充分组(Kt/V1.2)33例。比较两组外周血炎症/应激指标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比较两组残存肾功能(RRF)、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透析频率(近6个月平均透析频率);分析Kt/V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透析充分组外周血CRP、IL-6水平显著低于透析不充分组(P0.01);两组外周血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充分组RRF水平、Hb水平近6个月平均透析频率、外周血ALB水平、平均Kt/V值显著高于透析不充分组(P0.05)。患者Kt/V值与RRF(r=0.449,P0.01)、透析频次(r=0.683,P0.01)、Hb水平(r=0.399,P0.01)及ALB水平(r=0.664,P0.01)均呈正相关;与CRP(r=-0.694,P0.01)及IL-6水平(r=-0.681,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透析不充分可导致接受维持性透析的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系统性炎症/应激水平升高,且与患者透析频次、残存肾功能及营养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李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281-1282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D)老年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维持性HD且伴有皮肤瘙痒的老年患者63例随机分为(HD)组、HD-血液灌流(HP) (HD-HP)组和高通量透析(HPD)组,每组各21例.于首次透析前、后和透析12w后观察尿素氮(BUN)、肌酐(SCr)、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及可视模拟评分(VAS)变化.结果 3组透析前后及治疗12w后BUN、Cr、血钙和Kt/V值差异不显著(P>0.0.5).HPD组和HD-HP组首次透析后及12 w后的血磷、PTH和β2-MG与透析前及HD组差异显著(P<0.05),但HPD组和HD-HP组差异不显著(P>0.0.5).12w后3组的VAS评分较透析前均降低(P<0.05),以HPD组和HD-HP组显著,与HD组差异均显著(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HPD和HD-HP均显著减低血磷水平、清楚PTH,有效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而且两种方法效果相近,均可作为治疗维持性HD老年患者皮肤瘙痒的有效血液净化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特点及其与透析充分性和微炎症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将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DKD)组(45例)和非糖尿病肾病(NDKD)组(53例),测算营养相关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血红蛋白(Hb)等;测量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分析测定肌肉量(MM)和体脂肪(FM)等;同时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值)评估透析充分性;检测炎症指标,包括hs-CRP、IL-6及TNF-α水平等。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况特点及其与透析充分性和微炎症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NDKD组相比,DKD组Kt/V、n PCR、Hb、TG、TC、Alb、TSF、MAMC、MAC和MM明显降低(P0.05),而FM、TACurea、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营养状况评估显示DKD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DKD组(60.0%vs 15.1%,P0.05)。2根据患者的Kt/V值将98例患者分为2组,≥1.2为透析充分组;1.2为透析不充分组,结果显示DKD组透析不充分比例明显高于NDKD组(65.0%vs 26.4%,P0.05);透析不充分组患者的Hb、RBC、TG、TC、Alb、TSF、MAMC、MAC和MM水平显著低于透析充分组(P0.05),而FM、hs-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透析充分组(P0.05)。3患者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与ALB、MM呈显著负相关,而与TC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Scr、BUN、TG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与NDKD患者相比,DK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易发生营养不良,特别是肌肉消耗发生率高,体脂增加明显,透析充分性差,微炎症状态更明显。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与透析充分性和微炎症状态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积极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蛋白质-能量消耗,有助于提高透析充分性,减轻微炎症状态,从而提高DKD患者血液透析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在腹部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采用PICC置管的腹部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PICC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总体得分、置管时间及舒适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5.00%vs 83.33%,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导管脱落、感染、血栓以及皮肤过敏等并发生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67%vs 33.33%,P0.05);观察组患者PICC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导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等自我管理能力及总体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且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应用规范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且有利于延长置管时间,提高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老年血液净化患者临时性血管通道建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我院 1998年以来老年血液净化患者应用深静脉双腔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道的经验。 方法 在 15 9例行血液净化治疗的老年患者中 119例采用Seldinger法留置深静脉双腔导管 ,40例直接穿刺法建立临时血管通道 ,观察 2组并发症、血流量、评定透析充分程度 (KT/V)值。  结果 平均血流量及KT/V值≥ 1 2的比率在留置导管组显著高于穿刺组 (P <0 0 5 ,P <0 0 1) ,导管留置时间 ( 2 7± 9)d ,留置导管主要并发症为感染( 11 9% ) ;直接穿刺组血肿发生率高 ( 2 0 4% )。  结论  深静脉留置导管操作简单、安全、透析较充分 ,可反复置管 ,节省四肢血管资源 ,是老年患者一种理想的血液净化临时通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透析前与透析后注入左卡尼汀对透析耐受性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激素亢进及蛋白质能量消耗(PEW)改善情况,为提高MHD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和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8~75岁透析耐受性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5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将透析前使用左卡尼汀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透析结束时使用左卡尼汀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每次血液透析前15 min从内瘘静脉端注入左卡尼汀1 g,对照组在患者透析结束时注入相同剂量的左卡尼汀,两组患者每周透析3次,随访共3个月。采用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及各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评估两种给药方法对患者PEW、钙磷代谢、透析充分性等改善情况有无差异。结果给药3个月后,PEW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前白蛋白、白蛋白及瘦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CR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有三酰甘油明显下降,其余各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磷代谢及透析充分性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钙和Kt/V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血磷、甲状旁腺激素、肌酐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透析前补充左卡尼汀,与透析后给药相比,更能有效改善患者PEW、全身系统性炎症、钙磷代谢紊乱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提高透析充分性及患者透析耐受性,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液肝素封管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探讨合理的封管浓度。方法 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均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置管,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血液透析结束后分别从导管动、静脉端快速推入0.9%氯化钠溶液10ml,将导管内血液彻底冲洗干净,然后采用肝素封管,A组肝素浓度为1250 U/ml,B组为3125 U/ml,C组为6250 U/ml。观察3组导管留置时间、堵管发生率及患者透析1个月后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3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及B组比较,C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延长,堵管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个月后,3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液肝素封管使用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不增加出血风险,是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较为理想的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专业护理管理小组对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携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血液科收治的68例血液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调查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专业护理管理小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携带PICC导管实施专业护理管理小组可有效降低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穿刺针不同的间距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8月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穿刺针间距≥8.0cm)30例和对照组(穿刺针间距8.0cm)30例,记录患者透析前后的血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尿素降低率(URR)。结果实验组透析充分性较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穿刺针的间距对透析充分性有一定的影响,其间距≥8.0cm可有效提高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充分性对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ESRD患者99例,分为透析不充分组45例(Kt/V<1.7且总Ccr<50 L/1.73m2)及透析充分组54例(Kt/V≥1.7且总Ccr≥50 L/1.7...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与透析充分性及其它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56例MHD连续12次记录透析前后血压、体重、超滤量(FV),分别计算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均值,第0、1、2、3个月透析前后测定血液生化值、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结果透析充分组(Kt/V≥1.2、URR≥0.65)MHD患者血压明显低于透析不充分组(Kt/V<1.2、URR<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0.22组与Hct<0.22组比较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体重增加率、透析不充分及血清PTH水平与透析前收缩压密切相关(OR=1.98~3.50,P<0.05)。结论充分透析、减少容量负荷是控制MHD患者高血压的关键,透析不充分、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高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透析前收缩压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封管降低危重症患者深静脉导管堵管的效果。方法将273例深静脉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尿激酶组)和对照组(肝素组),并比较两组导管的堵管和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堵管2例,对照组发生堵管24例。观察组堵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vs.17.0%,P0.05);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尿激酶封管可以降低危重症患者深静脉导管堵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