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8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玉柱 《山东医药》2010,50(47):97-98
目的探讨TNF-α、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活动期(病情为轻度12例、中度15例、重度11例)、22例缓解期UC患者(观察组)及2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血清TNF-α及IL-8水平。结果观察组活动期患者TNF-α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5),缓解期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TNF-α和IL-8参与了UC的炎症过程;血浆TNF-α和IL-8水平可作为判断UC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和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口服与局部灌肠给药,探讨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造模,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奥沙拉嗪钠对照组、溃结饮灌胃组、溃结饮灌肠组和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在正常饲养的同时分别给予蒸馏水、奥沙拉嗪、溃结饮灌胃和溃结饮灌肠;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测定不同给药途径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结肠黏膜TNF-α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在抑制机体整体的炎症反应方面,溃结饮灌胃或灌肠治疗均可在急性期发挥作用,在急性期的早期溃结饮灌胃的作用优于灌肠,至后期则灌肠给药下调TNF-α的作用与灌胃给药无显著差异,下调IL-8的作用优于灌胃给药;局部抗炎作用方面,急性期至慢性期溃结饮灌胃或灌肠均有作用,急性期结肠黏膜TNF-α表达灌肠组显著低于灌胃组(P<0.05).[结论]溃结饮灌肠给药整体抗炎作用的发挥高峰在时序上迟于灌胃给药,在抑制愈后复发方面远期效果优于灌胃给药.局部抗炎作用方面,急性期灌肠的作用优于灌胃给药,至慢性期两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研究甘草酸二铵(DG)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产生和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建立UC急性期模型,实验组给予DG干预治疗。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8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的DAI、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变化显著改善(P均〈0.01),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DG对大鼠UC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IL-8的产生和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青春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UC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的水平,并分别比较各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UC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传统治疗组及双歧杆菌治疗组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而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青春双歧杆菌可以降低UC患者血清促炎因子TNF-α、IFN-γ及IL-6水平,还可升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调节肠黏膜的细胞免疫功能,可用于UC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肠道泡腾栓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实验分设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空白泡腾栓、清肠泡腾栓、清肠栓、柳氮磺胺吡啶(SASP)栓共6组,ELLESA法检测血清、结肠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3(IL-13).[结果]模型组血清、结肠上清TNF-α较正常对照组升高,IL-13分别轻度降低和升高;清肠泡腾栓组明显降低结肠上清TNF-α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模型组TNF-α、Ⅱ-13较正常组升高或降低,提示UC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可能性;②清肠泡腾栓组下调UC模型大鼠TNF-α,对IL-13的调控作用则不甚明显,提示清肠泡腾栓可能在抑制促炎细胞因子方面具有更为确切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白细胞介素(IL)-1β、-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0只分为四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造模,光镜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并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α、IL-4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可见溃疡形成,且有明显的炎症、充血存在,证实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高于空白组(P0.05),而IL-4含量低于空白组(P0.01);治疗后,四神丸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而IL-4含量却显著升高(P0.01)。结论四神丸能够通过下调IL-1β、TNF-α的表达,升高IL-4的表达,调节肠道异常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反应,修复溃疡,进而治疗U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青黛有效成分靛玉红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UC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靛玉红高、低剂量组,美沙拉嗪组,模型1、2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于造模7d时处死,其余各组于第7d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d时处死.ELISA法检测结肠...  相似文献   

8.
任保从 《山东医药》2010,50(26):57-57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UC患者60例(UC组),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6、IL-8、TNF-α。结果 UC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度UC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高于轻中度、中度高于轻度(P均〈0.05)。结论 UC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升高,检测血清IL-6、IL-8、TNF-α有助于UC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为未来该类疾病临床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完成治疗的29例活动期UC患者,作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青黛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实验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2只SD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备UC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第2天取4只大鼠处死确定造模成功,余48只随机均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嘧啶(SASP)阳性药物治疗(SASP)组,青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各8只。造模后第3天开始各组动物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 d,实验第14天通过腹主动脉采血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结果]青黛颗粒低、中、高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IL-6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1);青黛颗粒高剂量组血清IL-6I、L-10水平变化与SA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黛颗粒治疗实验性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化瘀解毒中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中药组和柳氮磺吡啶组,每组10只.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中药组给予化瘀解毒中药汤剂灌胃,柳氮磺吡啶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灌胃,正常组及空白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21 d后观察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IL-4和IL-10水平.结果 化瘀解毒中药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4和IL-10水平,并对损伤的大肠黏膜有明显修复作用.结论 化瘀解毒中药能够促进抗炎因子IL-4和IL-10的产生和表达,并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说明该法对血清IL-4和IL-10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的动态表达规律。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乙醇组10只,模型组40只(3、7、14、21 d各10只),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于制模后3、7、14、21 d 4个时间点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α、IL-4水平,光镜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并评分。结果制模后3 d大鼠结肠出现炎症和溃疡,且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重,7~14 d溃疡和炎症最为严重,21 d溃疡和炎症已经有所修复。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1β、TNF-α均高于空白组和乙醇组,抗炎因子IL-4水平均低于空白组和乙醇组,以7 d和14 d升高或降低更为显著(P0.05、P0.01);7、14 d组与3d组比较,IL-1β、TNF-α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而IL-4水平进一步降低(P0.01);21 d组与7、14 d组比较,IL-1β、TNF-α水平下降,而IL-4水平则升高(P0.05)。结论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抗炎因子IL-4在U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UC的发病及严重程度与促炎因子IL-1β、TNF-α、IL-4的动态表达及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Notch1、Hath-1及MUC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泄浊解毒方在UC小鼠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7只SPF级C57 BL/6小鼠,雄性,随机抽取8只确定为空白组(N组),其余小鼠通过自由饮用DSS溶液建立UC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将剩余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美沙拉嗪组(S组)、泄浊解毒方组(Z组),每组各8只。N组及M组小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S组、Z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疗程14 d,治疗结束后处死全部小鼠,留取结肠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MUC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肠上皮细胞Notch1及Hath-1蛋白表达。[结果](1)与N组相比,M组小鼠MUC2蛋白表达显著减弱,阳性细胞分布区域明显缩小(P<0.05);与M组相比,S组及Z组上皮细胞MUC2均表达增强,阳性细胞分布范围增大(P<0.05);S组与Z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M组相比,S组及Z组小鼠结肠组织MUC2及Notch1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8、IL-13的影响.[方法]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 SASP)组,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4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IL-8、IL-13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8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乌梅丸各剂量组、SASP组则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IL-13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乌梅丸各剂量组、SASP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乌梅丸大剂量组降低IL-8、升高IL-13的效果最显著,其IL-8、IL-13的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8、IL-13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乌梅丸能通过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IL-8的含量、升高IL-13的含量,从而起到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行气活血化瘀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42例U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治疗组2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化瘀宁肠愈疡方灌肠,治疗4 w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更能显著降低UC患者血清TNF-α、IL-6的水平。结论行气活血化瘀法治疗UC疗效显著,其调节UC患者细胞因子的作用,可能是该病的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芍七物颗粒剂对老年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采用白芍七物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FN-γ、TNF-α、IL-8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FN-γ、TNF-α、IL-8水平、肠黏膜征象积分与中医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3例(7.69%),研究组未见肝功能异常,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芍七物颗粒剂可能通过降低老年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FN-γ、TNF-α、IL-8水平,显著改善临床疗效与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结肠黏膜的免疫学异常尤其是细胞因子的作用已得到公认。白细胞介素(IL)-10属于抗炎性细胞因子,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表明,IL-10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发展,重组IL-10能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秦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UC证属湿热内蕴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口服美沙拉秦,治疗组(42例)在上述基础上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3个月后评价2组疗效以及患者血清中TNF-α、IL-6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的幅度比对照组亦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秦治疗UC疗效明显,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9.
己酮可可碱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TNF-α及IL-1β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制备大鼠UC的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C组)、TNBS损伤组(T组)、PTX治疗组(D组),从造模后第3天开始给予D组大鼠PTX腹腔注射治疗,C组、T组则注入等量生理盐水,bid,连用5 d.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处死大鼠,应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半定量检测技术,对UC大鼠结肠黏膜中TNF-α、IL-1βmRNA表达进行测定.结果:TNBS损伤组大鼠肠黏膜TNF-α、IL-1β mRNA的表达及DAI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PTX治疗组(6.85±2.78 vs 0.45±0.11,1.85±2.01;1.02±0.16 vs 0.61±0.08,0.74±0.16;0.95±0.17 vs 0.57±0.07,0.64±0.13,均P<0.05),而PTX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UC的发生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升高;己酮可可碱可能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的表达而发挥其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谷氨酰胺对重度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78例重度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5mg地塞米松加100mg利多卡因配100ml的0.9%氯化钠溶液每晚灌肠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谷氨酰胺口服,3次/d,每次3粒。治疗3周后评价2组疗效及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8)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78.0%(32/41),结肠镜检查缓解率为82.9%(34/41);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48.6%(18/37),结肠镜检查缓解率为56.8%(21/37);2组在临床有效率及结肠镜检查缓解率上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中TNF-α及IL-8均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在用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灌肠治疗重度放射性直肠炎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谷氨酰胺口服,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及结肠镜检查缓解率,并能显著降低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