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8):176-179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长途转运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且经血管外科医生评估病情后、家属同意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常规护理转运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应用预见性护理转运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成功率、死亡率、转运时间、意外情况发生率、家属总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外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长途转运中的实施,可提高患者转运成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降低死亡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患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患,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方案,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比较病患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给予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患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主动脉患者实施有效的急诊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60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按照随机分类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三十例患者,同时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观察并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焦虑情况、疼痛情况、合并症并发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通过分析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对照组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率和死亡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症并发率,而且也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30例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各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在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脑动脉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优质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心烦等临床症状对照组消失的时间长于观察组,并发症的人数对照组也多于观察组,半年后复查情况对照组比观察组差,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较常规护理恢复快,并发症少,因此,临床应推荐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程序化急救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程序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采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8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救现场的情况了解和正确处理指导,转运途中对症处理和病情评估,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使患者获干预时间提前,缩短等待治疗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朱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8):2295-2296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要点,为手术创造条件和争取时机,尽最大可能降低病残及死亡率。方法:对2009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实施病情观察与护理。结果:25例病情好转出院,2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无护理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夹层瘤患者死亡率高,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血压的变化、疼痛的性质及强弱等,给予及时降压止痛,纠正休克等护理措施,可以防止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干预组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金文仙 《吉林医学》2012,33(33):732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急诊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6例需进行转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研究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的转运过程中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急诊患者转运中实施舒适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可在急诊护理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谭逢梅 《大家健康》2016,(1):278-279
目的:目的:分析6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抽取该院在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取的6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护理组则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总结出不同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复发率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方面,护理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方面,护理组明显较高。因此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治疗中,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多发伤患者采取早期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早期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急诊科处理时间、急诊手术率、从急诊科入住ICU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漏诊率和死亡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科处理时间、急诊科至手术室时间和急诊科到ICU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急诊手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漏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取早期综合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效缩短严重多发伤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重症肝破裂的术前损伤控制性急救护理体会。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再对其采取术前损伤控制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都较观察组高。结论:对患者采取高效的个体化护理、术前积极准确的液体复苏、准确的伤情评估以及诊断措施,这在救治重症肝破裂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急诊科出诊院前急救的34例(观察组)和家属送来我院急救的35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发病情况、急救反应时间、急救方法、入院后治疗情况、并发症及病死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可缩短急救时间,有助于降低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内科护理对策。方法:选取6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优质内科护理干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死亡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依从率,结果表现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排便管理等优质内科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该病症的临床治愈率,并有效降低死亡率,故值得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的护理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1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康复指导等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后24h收缩压为(107.9±2.8)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7±3.1)mmHg(t=4.717,P〈0.05);舒张压为(78.2±2.0)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7±2.4)mmHg(t=5.023,P〈0.05)。观察组患者主动脉夹层治愈情况的显效率为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3%(t=5.313,P〈0.05);有效率为4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t=6.735,P〈0.05);无效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4%(t=4.852,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1.72±0.9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11±1.38)d(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序贯评估法(SEM)在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其接受院前护理、病情评估的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序贯评估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转运时间、急救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时间和急诊前的病情评估时间更短,急救后1周的急救显效率、急救成功率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采用序贯评估法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转运应用价值。方法于本院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流程干预,观察组给予规范化院前急救及转运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并观察转运基本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心电图检查、静脉通道建立、采血时间以及急救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转运意外、转移死亡、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院前急救及转运可有效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降低转运风险事件发生几率,具有确切的实用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在长途转运途中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及效果展开探究。方法选取我院转运的70例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呼吸道护理,观察组则接受全面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安全转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道梗阻、呼吸衰竭以及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需长途转运的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展开全面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充分促进转运安全性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