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波离散度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记录44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Ⅰ组)和45例高血压病不伴阵发性房颤(Ⅱ组)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左房直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Ⅰ组P波离散度显著高于Ⅱ组(P<0.01);Ⅰ组Pmin和LVEF显著低于Ⅱ组(P<0.01);Pmax和左房直径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Pmin、P波离散度和LVEF对阵发性房颤有显著的预测价值,但多变量分析显示仅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P波离散度可以识别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对脑卒中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72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有无阵发性房颤分为A组(伴有阵发性房颤)36例和B组(不伴有阵发性房颤)36例,两组患者均行12导联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别测量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计算P波离散度(P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频发房早、短阵房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波离散度是预测脑卒中患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可靠指标,对预后观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P波离散度(P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中测定的P波最长时间(Pmax)与最短时间(Pmin)的差值,它反映了心房复极的不均匀性,是近年发现和提出的预测房性心律紊乱、阵发性房颤的体表心电图的1个新指标。本文测量45例阵发性房颤和45例对照组的Pd和Pmax,旨在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与冠脉搭桥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4年-2007年我院心脏中心住院的冠脉搭桥术后并发阵发性房颤病人63例为阵发性房颤组,同期住院的冠脉搭桥术后未发生阵发性房颤病人71例为对照组,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术前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计算P波离散度(Pdisp),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P波最大时限分别为(122.22±8.70)mm和(103.24±11.18)mm31,P波最小时限分别为(71.11±7.43)mm和(64.51±10.25)mm,P波离散度分别为(50.79±6.30)mm和(38.31±5.85)mm,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波离散度为预测冠脉搭桥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P波时限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首次使用射频消频术进行治疗的8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并依照术后随访判断是否出现阵发性房颤复发症状将患者归入复发组(n=16)及未复发组(n=68),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Ⅱ及V1导联的P波时限记录数据后通过SPSS25.0软件分析。结果 单因素显示复发组合并高血压的概率明显大于未复发组,有无高血压、心率、Ⅱ及V1导联Pmax、Pd值显著大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显示Ⅱ导联和V1导联Pd值≥46ms,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的危险因子(P<0.05)。ROC曲线显示Ⅱ导联Pd值≥46ms的灵敏度为64.26%,V1导联Pd≥46ms的灵敏度为65.35%,Ⅱ导联Pd值预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V1导联Pd值预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  相似文献   

6.
P波离散度预测特发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心房颤动 (房颤 )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12导联体表心电图表明 ,有阵发性房颤史者 P波明显延长。最大 P波时限增加是心房传导时间延长的标志。 P波离散度 (Pdispersion) ,是指同步记录的 12导联心电图中 ,不同导联测定的最大 P波时限 (Pmax)与最短 P波时限 (Pmin)间的差值。P波离散度是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的标志 ,P波离散度异常提示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有房内传导延迟、房内不应期缩短并离散的特征。因此本文分别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和健康自愿者 (对照组 )同步描记 12导联心电图 ,测得…  相似文献   

7.
P波离散度是反映心电图各导联间P波持续时间的差异程度,提示心房内不同部位的非均质性电活动。本文通过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和40例非房颤患者的P_(max)、P波离散度及左房内径的对照观察,探讨P波离散度与左房内径对房颤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阵发性房颤组(1组)40例,男15  相似文献   

8.
P波离散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房颤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韬  孙华清  赵东华 《山东医药》2008,48(10):64-65
将9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分为两组,45例合并阵发性房颤者为观察组,47例不伴房颤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测,计算P波离散度(Pd)、Pd阳性率、最大P波时限(Pmax)及Pmax阳性率.结果观察组Pd、Pd阳性率及Pmax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认为Pd对老年EH患者房颤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患者术前P波振幅与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测量相关导联P波的时限和振幅。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按照术后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评估P波振幅在预测房颤术后复发中的价值。结果在50例患者中术后共13例复发房颤,其中2例再次射频消融成功,总射频消融成功率78.0%(39/50)。复发组患者年龄[(67.75±6.48)岁比(60.82±8.87)岁,P=0.007]、CHA_2DS_2-VASC评分[(2.21±1.25)分比(1.33±1.15)分,P=0.021]和左心房内径[(40.4±4.7)mm比(37.2±4.2)mm,P=0.028]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患者Ⅰ导联P波振幅[(0.065±0.038)m V比(0.095±0.038)m V,P=0.024]显著低于未复发组。Ⅰ导联P波振幅0.1 m V在预测阵发性房颤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7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Ⅰ导联P波振幅0.1 m V为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36,95%CI 1.96~4.87,P=0.012)。结论Ⅰ导联P波低振幅可能是预测阵发性房颤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左房异常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房异常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持续性房颤患者为A组,阵发性房颤、房扑患者为B组,仅有心电图P波增宽的患者为C组,A、B、C三组各4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大小,观察患者窦性心律时心电图P波时限、切迹和P波离散度,并分析与房颤发生的关系。结果房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大于60岁者94例(占78.3%),三组中86.7%的患者存在器质性心脏病(104例)。心电图P波切迹明显、P波离散度大者快速房颤发生率高;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直径大者房颤发生率高,持续性房颤比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直径大(p<0.05)。结论左房扩大、房内阻滞及P波离散度增大的患者易发生房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房颤导管消融术前后最大P波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31例行导管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式采用三维标测系统联合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肺静脉前庭隔离术,必要时辅以左右房辅助线线性消融,术后定期随访,并根据症状及心电图判断是否复发,并将患者分为消融成功组与术后复发组,测量12导联体表心电图各导联Pmax,并计算Pd;结果 术后复发组各时点Pd均显著高于消融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若以40 ms为界值,术前Pd预测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52.0%,阳性预测值29.4%,阴性预测值92.9%;术后24 h及1周时Pd预测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68.0%,阳性预测值38.5%,阴性预测值94.4%.结论 术前及术后各时点P波离散度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具有预测价值,而Pmax对术后复发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方法 选择52例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及47例无PAF的对照组患者,测定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 Pmax),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及aVR导联P波面积和振幅,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关系.方法 测量9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组)患者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的P波离散度,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单纯高血压87例(无房颤组)比较.分析Pd和Pmax检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结果 最大P波时限(Pmax)房颤组显著高于无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测值房颤组显著高于无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min、LAD、LVEF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度为89.89%,特异性为80.46%;Pd≥4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度为86.67%,特异性为75.86%;Pmax〉110ms+Pd≥4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度为78.89%,特异性为88.51%.结论 Pmax和Pd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预测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与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关系。方法:检测68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并与42例老年高血压病无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两组各20例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Pmax、Pd: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LAD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LVEF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max和Pd可作为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最简单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P波间期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10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在Ensite Velocity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 术中肺静脉隔离率100%.术后随访(14.0±5.5)个月,其中72例成功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维持组),28例复发(复发组).复发组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均较窦律维持组明显延长[最大P波间期:(138±16)mm比(126±14)mm,P波离散度:(58±21)mm比(49±15)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标准体表12导联心电图(ECG)所测的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可预测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5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及经胺碘酮治疗3个月后测定P波离散度,取血测定hs—CRP和BNP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P波离散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波离散度减少30.9%,两组的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hs—CRP和BNP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hs—CRP和BNP水平分别降低50.9%和16.5%;两组间二者的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使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减小,使增高的hs—CRP和BNP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观察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电图P波起点至左心耳开始射血间期、左心房大小、P波离散度及P波形态等指标的变化,探讨预测阵发性房颤发生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12导联心电图P波时限、信号平均心电图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 通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4.3软件进行敏感性和异质性分析后计算综合效应.结果 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房颤患者的术前12导联心电图P波时限和信号平均心电图P波时限均比未发生房颤患者长.加权均数差(WMD)分别为3.69ms,95%CI 1.93~5.44 12.23ms,95%CI 4.82~19.63.术前P波离散度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P波离散度的增加是否是术后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未获得综合效应.结论 术前12导联心电图P波时限和信号平均心电图P波时限延长与术后房颤高发有关,P波离散度的增加与术后房颤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窦性心律时P和Ptf波形态特点及P波离散度(Pd)进行研究,进而预测哪些患者可能发生或存在阵发性房颤的风险,从而提早进行筛查和干预。方法 收集通过心电图记录明确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9例为A组,然后对其常规12导联心电图窦性心律时P和Ptf进行形态学分析并测量分析P波时限、P波离散度及形态特点与同时期在性别、年龄上相仿无房颤者59例为B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P、Ptf及Pd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Ptf、Pd可作为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卡托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心电图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危险度及其用药前后的变化,评价卡托普利对阵发性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阵发性房颤病人和26例(观察组)非房颤病人20例(对照组)列为测试对象,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找出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min),两者差值为P波离散度(Pd)。观察组病人给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口服,连服2周,观察治疗前后Pd的变化。结果:Pd≥40ms时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敏感性达80.76%,特异性80%,阳性预测值84%。卡托普利干预后,Pd显著减小。结论:卡托普利能影响阵发性房颤病人的Pd,可能有预防阵发性房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