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的临床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率。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单药治疗,研究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血糖、体重指数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糖、体重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提升(P<0.05),血糖、体重指数改善显著(P<0.05),低血糖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针对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使得患者的疗效明显提升,改善血糖水平,减轻体重,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临床借鉴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曹秀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55-4656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新诊断T2DM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治疗组予盐酸吡格列酮15mg/d联合二甲双胍0.25g口服,3次/d。对照组予二甲双胍0.5g,3次/d,口服三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胰岛素(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IC.Homa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并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血糖HbAI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吡格列酮15mg/d联合二甲双胍0.25g,3次/d,治疗初发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优于单用二甲双胍0.53g,3次/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用于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7例初发T2DM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设为对照组(69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指标,血糖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指标(14.99±2.17)m U/L、(2.74±0.16)和(81.68±4.0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的血糖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肾病、低血糖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相比,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优,可有效改善其胰岛素指标,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确诊为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进行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bA1C、FBG、2 hPG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体重指数、胰岛素日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6月我院78例初诊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单独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试验组应用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血糖、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2.82%,明显低于对照组28.21%(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有效降糖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陆秀红  何静  张圭 《河北医学》2011,(10):1303-1306
目的:观察T2DM抑制剂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在降低血糖、血脂以及减轻胰岛素抵抗、肥胖方面的作用,并观察其与单独使用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符合T2DM标准的患者,所选患者均有口服降血糖药物史且无使用二甲双胍禁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天服用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一次,对照组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观察14周前后FBG、2hBG、FINS、HbAlC、TC、TG、LDL-C、HDL-C、HOMA-IR、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实验组和单纯使用胰岛素的治疗组都能明显降低T2DM患者血糖、血脂,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可以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和控制体重,胰岛素组却无明显作用。结论: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不仅能显著降低患者患者的血糖、血脂,而且能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及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对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83例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单一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实施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2 h PG、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配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T2MD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研究组给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联合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的变化、不良发应发生率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HbAlc、FBG、2hPG、HOMA-IR均降低,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SI增大,且研究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联合胰岛素治疗T2DM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其胰岛β细胞功能,且不良发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洪湖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接受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体重指数、体脂率、腰围、胰岛素抵抗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丙二醛低于对照组,空腹C肽、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2DM患者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降低血糖,改善体脂指标、胰岛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且不会提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王艳云 《大家健康》2016,(6):155-156
目的:分析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诊治的50例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具体治疗情况。结果:血糖指标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是研究组改善幅度更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4.54%低于对照组24.0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Ⅱ型糖尿病效果优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同时可改善患者胰岛功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控制血糖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使用诺和锐30的同时加用二甲双胍口服,对照组单用诺和锐30治疗,观察12周,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胰岛素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FPG、2hFPG、HbA1c、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可更好控制血糖,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伴甲亢的效果及对血糖水平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诊治的78例糖尿病伴甲亢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明确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甲亢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不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获得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伴甲亢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方糖胰生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服用复方糖胰生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正常的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复方糖胰生联合二甲双胍对治疗组30例中重型T2DM病人血脂、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IR)、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复方糖胰生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FBG、HBA1C、IR降低明显,高密度脂蛋白(HDL-C)、FINS上升明显,结果有显著差异性(P0.01);复方糖胰生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较,体重指数BMI指数明显下降(P0.01),同时较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降低(P0.05)。结论与传统的二甲双胍治疗相比较,复方糖胰生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人中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能显著降低病人血糖、血脂水平、体重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晚期糖尿病肾病空腹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3例门诊及住院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对照组)和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二甲双胍治疗组),所有病人均给予低盐、低脂、低蛋白及优质蛋白、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教育,降压治疗,所有病人均维持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甘精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二甲双胍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850 mg,1次/d,全部病例观察3个月。结果:3个月后二甲双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更少的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P<0.05),而两组的血乳酸水平和肾功能指标无差别(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有助于稳定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短期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糖脂代谢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血糖控制不佳T2DM合并肥胖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均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糖、血脂和BMI。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HbA1c、TC、TG、BMI、HOMA-I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28%,低于对照组10.26%(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以改善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糖脂代谢,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探讨二甲双胍及甘精胰岛素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医院超重或肥胖,应用二甲双胍及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利拉鲁肽,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联合用药影响、不良反应及低血糖发生事件。结果治疗后的FBG、2hPBG、HbA1C、BMI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于短期内完全缓解;无患者出现低血糖事件。结论利拉鲁肽可有效控制血糖,减轻体重,不良反应轻,极少发生低血糖事件,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T2DM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利拉鲁肽组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40例)和甘精胰岛素组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40例)。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体质指数(BMI)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 PG和Hb A1c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HOMA-IR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的BMI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比甘精胰岛素更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增加的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100例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予以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研究组50例予以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年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随访2年后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FBG、2hPPG、HbA1c、BMI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2.00%)(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可有效控制血糖及体重,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应用甘精胰岛素,对照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给予诺和灵N。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6例体重指数(BMI)≥24 kg/m2,并且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制定合理的饮食加运动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甘精胰岛素加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甘精胰岛素及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