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胡翔  周云  刘凌 《山东医药》2015,(7):85-86
目的观察宫颈癌根治术后体外盆腔放疗联合阴道腔内放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已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100例,按术后化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盆腔放疗,观察组采用体外盆腔放疗+阴道腔内放疗。观察两组1年无瘤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及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阴道残端局部复发、盆腔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肺转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39/50)、65.3%(32/50),两组比较,P>0.05;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33/50)、44.9%(22/5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出现放射性直肠炎6例,放射性膀胱炎3例,阴道残端局部复发7例,盆腔淋巴结转移6例,骨转移2例,肺转移1例;对照组分别为5、3、15、11、3、0例,两组阴道残端局部复发比较,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体外盆腔放疗联合阴道腔内放疗的应用效果较好,3年无瘤生存率高,且可有效减少阴道残端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在盆腔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于放疗开始第1天常规使用预防性灌肠(加温至37℃~40℃的康复新液120ml,保留灌肠30min,2次/d),对照组暂不做特殊处理。依据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记录全组患者Ⅰ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出现时间、最重症状分级;当出现Ⅲ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暂停放疗,给予治疗性灌肠(加温至37℃~40℃的康复新液120ml、云南白药1g、地塞米松10mg+利多卡因20ml,保留灌肠30min,2次/d)并进行疗效评价,症状缓解后恢复放疗,观察组、试验组患者均同样方式灌肠至治疗结束,继续记录直肠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出现Ⅰ级直肠反应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晚(21.76d±3.50615.63d±3.966,t=7.250,P0.01)。试验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程度较对照组轻(χ2=6.029,P0.05)。试验组、对照组因放射性直肠炎需临时暂停放疗(3级放射性直肠炎)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9,χ2=3.744,P0.05)。2组接受治疗性灌肠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盆腔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间使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爱维治保留灌肠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IMRT)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中保护直肠放射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62名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给予爱维治保留灌肠,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估两组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时间和程度.同时对各组内治疗方式不同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及总结.结果 两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实验组较对照组出现急性损伤的时间要晚(P =0.0001),而且1级及以下的损伤和2级及以上的损伤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组不同放疗技术分析中,在接受IMRT较CRT直肠保护作用更佳(P<0.05).结论 爱维治保留灌肠可以防止或减轻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同时也延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22与胃、十二指肠放射性损伤的关系.方法:共有20例健康成年人及30例胰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收集健康对照组及胰腺癌患者放疗前、放疗中期、放疗后外周血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PCR)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6、TNF-α、IL-22的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IL-6、TNF-α、IL-22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4.404,P=0.000;t=2.250,P=0.030;t=2.178,P=0.038),且I L-6的表达量在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t=3.766,P=0.001);随着放疗剂量的累加,不同放疗时期IL-6、TNF-αmRNA的表达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且IL-6放疗前后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t=2.800,P=0.007);IL-22 mRNA表达水平变化表现为放疗中期下降,但不同放疗时期相互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胰腺癌患者放疗后胃镜下黏膜损伤发生率为40%(12例);其中无黏膜损伤组IL-6、TNF-αmRNA表达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均呈逐步下降趋势,且IL-6组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2.439,P=0.021);而黏膜损伤组则持续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其放疗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高于无黏膜损伤组(P0.05);IL-22 mRNA表达在无黏膜损伤组表现为放疗中期短暂下降后迅速回升,而黏膜损伤组则无明显变化趋势,其放疗后表达水平低于无黏膜损伤组(P0.05);在蛋白表达水平,IL-6黏膜无损伤组表达略低于损伤组,而IL-22则表现为无损伤组高于损伤组(P0.05).结论:IL-6、TNF-α及IL-22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与胰腺癌患者的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密切相关,IL-6、TNF-α的表达变化可能是预测胃、十二指肠放射性损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腔内放疗联合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局部肿瘤>4 cm)患者84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2例及单纯手术组42例。联合治疗组予以阴道盒后装治疗:阴道黏膜下0.5 cm(源旁1 cm)剂量20~30 Gy,10~12 Gy/次,1次/w。14天后评价疗效并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评定两组的疗效和术前阴道腔内后装放疗对手术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联合治疗组宫颈肿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总有效率(CR+PR)为64.3%,与单纯手术组相比未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单纯手术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的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8.3%、79.0%(χ2=4.186;P=0.410)。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2%、87.7%(χ2=0.815;P=0.367)。结论术前阴道黏膜下0.5 cm腔内后装放疗20~30 Gy联合手术治疗Ib2~IIA期巨块型宫颈癌局部控制率较高,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是该期别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磷酸铝凝胶、白细胞介素11(IL-11)、地塞米松保留灌肠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开始第1天,观察组用温生理盐水100 m L、磷酸铝凝胶40 g、IL-11 3 mg、地塞米松5 mg保留灌肠,对照组用温生理盐水100 m L、地塞米松5 mg保留灌肠;1次/d、5次/周,用至疗程结束后第3天;观察疗效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观察组发生放射性直肠炎0~1级12例、2级22例、3级2例,对照组分别为5、24、7例,P均<0.05。观察组首次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症状的中位放射剂量为27 Gy、首次出现症状的时间为放疗后(13.1±1.4)d,对照组分别为21 Gy、(10.3±2.2)d,P均<0.05。两组放疗后血浆CRP水平均不断升高,但治疗组血浆CRP增长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磷酸铝凝胶、IL-11、地塞米松保留灌肠可有效减轻放疗所致直肠黏膜免疫损伤,推迟直肠黏膜炎症的发生时间,并降低患者血浆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超声B线与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分层的关系,并分析B线数目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住我科的患者,记录Killip分级,行床旁肺超声检查,记录B线数目,并行心电图、心脏超声、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血肌酐等检查,计算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分析B线数目与Killip分级、NT-proBNP、cTnI、GRACE评分及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法计算KillipⅠ级、Ⅱ级与KillipⅢ级、Ⅳ级的B线截断点,根据此截断点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共入组568例患者,其中Killip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分别为254例、198例、76例、40例,平均B线数目分别为1.4条、6.4条、12.1条、15.9条。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B线与Killip分级、NT-proBNP、GRACE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934、0.657、0.858,均为P<0.001)。ROC曲线下面积法计算KillipⅠ级、Ⅱ级与KillipⅢ级、Ⅳ级的B线截断点为7.5条(曲线下面积0.986,灵敏度0.935,特异度0.945),将患者分为B线≤7.5组(478例)和B线>7.5组(9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左心衰竭[63例(13.2%)比56例(62.2%),P<0.001]、急性肾功能衰竭[78例(16.3%)比24例(26.7%),P=0.019]和全因死亡[16例(3.3%)比12例(13.3%),P<0.001]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肺超声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分层,预测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爱维治预防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爱维治(Actovegin)保留灌肠对盆腔肿瘤三维适形放疗后并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0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放疗同时配合爱维治10 ml,1次/d保留灌肠.结果 爱维治可显著降低盆腔肿瘤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结论 爱维治保留灌肠是预防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内科》2016,(3)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黏膜损伤分级、免疫学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和70.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黏膜损伤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对照组为23.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黏膜损伤,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不良反应,促进康复。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痛病人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急性胸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按肠道黏膜通透性是否改变,分为肠道黏膜通透性正常组和增高组。比较两组AMI的发生率,并分析AMI发生与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关系。结果肠道黏膜通透性正常组46例,其中17例发生AMI;Killp分级Ⅰ级16例,Ⅱ级25例,Ⅲ级5例,Ⅳ级0例。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组64例,其中38例发生AMI;Killp分级Ⅰ级12例,Ⅱ级27例,Ⅲ级20例,Ⅳ级5例。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组发生AMI的比例明显高于肠道黏膜通透性正常组。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与AMI发生呈正相关(r=0.221,P<0.05),且与Killp分级呈正相关(r=0.3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MI发生[OR=2.462,95%CI(1.055,5.741),P<0.05]及高级别Killp分级是胸痛病人发生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是胸痛病人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氧疗联合三乙醇胺(比亚芬)预防和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56例需要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比亚芬联合氧疗,B组单纯应用比亚芬;C组为单纯氧疗。结果三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00%,且A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B、C组(P<0.05)。同时,A组Ⅱ°以上急性放射性皮损持续天数明显较B、C组缩短(P<0.05)。结论氧疗联合比亚芬在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有更好的治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疗与低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单纯放疗的患者为单放组40例,放疗联合低剂量(20 mg/m2)奈达铂治疗的患者为放化1组42例,放疗联合高剂量(30 mg/m2)奈达铂治疗的患者为放化2组42例。治疗2个月后比较三组临床近期疗效,并观察三组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放化1组疗效最佳,放化2组次之,单放组疗效最差。三组Ⅰ~Ⅱ度、Ⅲ~Ⅳ度恶心或呕吐、Ⅰ~Ⅱ度放射性肺炎、Ⅰ~Ⅱ度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放化2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放组和放化1组(P0.05);放化2组Ⅲ~Ⅳ度食欲减退、Ⅲ~Ⅳ度放射性食管炎、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而放化1组仅Ⅲ~Ⅳ度食欲减退、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单放组和放化1组毒副反应以Ⅰ~Ⅱ为主,经对症治疗干预后均可明显缓解。结论与单纯放疗、放疗联合高剂量奈达铂化疗相比,放疗同步低剂量奈达铂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近期疗效更显著,毒副反应轻微,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CD4/CD8比值及总B淋巴细胞在中老年肺癌中的应用及与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中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是否合并发生了放射性肺损伤分为损伤组(n=35)与未损伤组(n=57),对比两组实施放疗前后CD4/CD8比值及总B淋巴细胞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放疗前CD4/CD8值及总B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结果 与放疗前相比,两组放疗后CD4/CD8比值显著降低,损伤组降低更显著(P<0.05)。与放疗前相比,两组放疗后总B淋巴细胞比值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损伤组与未损伤组放疗后总B淋巴细胞比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ROC曲线分析可见,放疗前CD4/CD8比值及总B淋巴细胞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临界值分别为97.90%(P=0.000)、4.214%(P=0.157),其中CD4/CD8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36(95%CI:0.634~0.838),敏感性为79.10%,特异性为48.60%;总B淋巴细胞预测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AUC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单纯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ⅠB1-Ⅱ期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ⅠB1-Ⅱ期宫颈癌术后患者139例,按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同步放化疗组(A组)49例,序贯放化疗组(B组)42例,单纯化疗组(C组)23例,单纯放疗组(D组)25例。比较各组3、5年生存率以及毒副反应、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A、B、C、D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4.2%、83%、86.5%、68%,A组与B、C组及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C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与D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77.9%、76.5%、61%,A组与B、C、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C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与D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早期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移植、胃肠道反应,A组与B组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较C组和D组发生率高。晚期并发症主要有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随访期内复发转移率D组与其他各组之间有差异(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能够提高早期高危宫颈癌术后患者的3、5年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其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20,(4)
目的观察复合维生素B12漱口液漱服对预防控制食管癌放疗患者口干、咽痛、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在接受放疗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漱口液漱服,观察组患者给予复合维生素B12漱口液漱服。比较两组患者在完成不同放疗剂量时的口干、咽痛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放射性食管损伤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对口干、咽痛、放射性食管炎的控制效果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在完成20 Gy放疗剂量时,两组患者的口干、咽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40 Gy、60 Gy放疗剂量时,观察组患者的口干、咽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60 Gy放疗剂量后,观察组患者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53.33%),放射性食管炎临床分级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口干、咽痛、放射性食管炎的控制效果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维生素B12漱口液漱服预防控制食管癌放疗患者口干、咽痛、放射性食管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乐意使用。  相似文献   

16.
rhGM—CSF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教成  王凡  孔令玲  张丽 《山东医药》2009,49(6):99-100
目的观察rhGM—CSF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38例接受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使用rhGM—CSF喷雾剂喷洒患处。对照组20例,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含漱。均为4次/d,疗程均为14d。根据全美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性黏膜炎的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对照组为55%,两组相比,P〈0.05。治疗后治疗组口腔黏膜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GM—CSF局部应用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99mTc-HL91乏氧显像检测肿瘤乏氧并探讨肿瘤乏氧程度及指导调强放疗。方法 33例肺癌患者在放射治疗40 Gy后,进行胸部99mTc-HL91 SPECT/CT显像;并分别测定肿瘤病灶的浓聚、非浓聚区与对侧正常组织的放射性计数值(T/N)进行半定量分析。随后病人随机分成调强组、适形组,放疗剂量分别至75 Gy、65 Gy;3个月后按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结果采用目测定性分析33例肺癌患者中有29例患者肺癌肿瘤区乏氧检查阳性,阳性率约为87.8%(29/33);29例阳性患者中肿瘤放射性浓聚区与对侧正常组织(T/N)值为1.57±0.18,肿瘤放射性非浓聚区与对侧正常组织(T/N)值为1.04±0.0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1)。放疗结束后按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标,调强组:(CR+PR)12例、(NC+PD)3例,有效率80%;适形组(CR+PR)5例、(NC+PD)9例,有效率35.7%;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8)。经确切概率法分析血液型毒性P=0.245,肺畸形损伤P=0.39,两组毒性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调强放疗后近期疗效显著,肿瘤局部控制率较高,毒副作用及急性放射损伤并发症较少。结论99mTc-HL91乏氧显像可检测病灶的乏氧状态,指导调强放疗,提高疗效且未见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射性治疗疗效及副作用与XRCC1 Codon399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鳞癌、腺癌、腺鳞癌或大细胞癌患者60例,以xTAG液相芯片技术检测XRCC1 Codon399的3种基因型。随访至放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放疗效果和放射性损伤与不同基因型的关系。结果各组在放疗效果方面未发现显著差异。Arg/Gln杂合子组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比例高于两组纯合子(P0.05),Arg/Gln和Gln/Gln组患者在消化道损伤方面要高于Arg/Arg纯合子组(P0.05)。在皮肤、食管损伤以及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XRCC1 Codon39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NSCLC放疗敏感性无关,但与晚期NSCLC患者肺部及消化道的急性放射性损伤有关,有望成为放射治疗副作用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连续观察内镜下胃肠黏膜损伤2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通过内镜观察探讨胃肠黏膜损伤与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的关系。方法 连续观察了 2 0 0例内镜下胃肠黏膜损伤病例。根据是否服用NSAIDs药物将患者分为NSAIDs组 (Ⅰ组 )及非NSAIDs组 (Ⅱ组 )。结果 Ⅰ、Ⅱ组患者分别占 4 6 5 %及 5 3 5 % (P >0 0 5 )。与Ⅱ组比较 ,Ⅰ组中 >6 0岁者占 81 7% (P <0 0 0 1) ,无症状者占 5 8 8% (P <0 0 5 ) ,患心血管疾病者占 70 6 % (P <0 0 5 ) ,胃溃疡占 5 0 0 % (P <0 0 5 ) ,溃疡并发出血占 11 8% (P <0 0 1)。Ⅰ组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对危险是Ⅱ组的 7 0 4倍 (χ2 =6 2 17,P <0 0 5 )。结论 NSAIDs相关性胃肠黏膜损伤具有较为特异的临床及胃镜下表现 ,其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较高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50例中晚期(IIB-IVA)宫颈癌的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调强放疗(IMRT)组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组.IMRT组(30例):接受IMRT加腔内后装放疗,A点剂量86~ 92 Gy.3D-CRT组(20例):接受3D-CRT加腔内后装放疗,A点剂量80~87 Gy.放疗期间两组均接受TP方案同步化疗,多西他赛60 mg/m2静脉输液第一天,顺铂40 mg/m2静脉输液第二天.21 d为1个周期,共行2个周期.总疗程为7~8w.通过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急、慢性放射损伤及生存率,比较IMRT组与3D-CRT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IMRT组总有效率(CR+PR)为96.7%,高于3D-CRT组的总有效率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19,P>0.05).IMRT组急性消化道放射损伤的发生率为43.3%,明显低于3D-CRT组的60%(x2=7.065,P<0.05).急性泌尿系统损伤两组无明显差别.IMRT组血小板抑制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3D-CRT组的50% (x2=7.854,P<0.05),白细胞降低与血红蛋白减少两组无明显差别.IMRT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3D-CRT组的50% (x2=6.905.P<0.05),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别.IMRT组直肠、膀胱V40均明显小于3D-CRT组(P<0.05).IMRT组1年生存率为100%,3 D-CRT组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MRT较3D-CRT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中能够取得更高的有效率,并降低急、慢性放射损伤,但不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