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短暂前脑缺血对大鼠海马CA1和CA3脑区锥体神经元外向整流氯通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在成年大鼠海马脑区锥体神经元上记录到可以被氯通道阻断剂DIDS阻断,具有外向整流特性的氯通道.结果 15 min前脑缺血再灌注6h和24 h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氯通道电流持续性增强,而CA3区锥体神经元活动无明显改变.结论 氯通道功能增强可能参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在脑缺血后的迟发性死亡过程,并且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大麻素anandamide对大鼠海马脑片LTP和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麻素anandamide(AEA)对大鼠海马脑片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效应(LTP)及其对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迅速断头取脑,剥离海马,制作厚约400μm的脑片,运用电生理的方法观察AEA及其CB1受体拮抗剂AM251对海马脑片CA1区LTP的影响,并采用AO/EB双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EA和AM251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AEA和AM251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AEA明显抑制大鼠海马脑片LTP的产生,同时AEA有促进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而AM251可逆转AEA的上述作用.结论 AEA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LTP有抑制作用,并且AEA有促使神经元凋亡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麻素受体在孤立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功能表达。方法将出生15~20d的Wistar大鼠取脑,急性分离出单个CA1区锥体神经元,用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电活动,观察非选择性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55212-2(5μmol/L)对神经元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自发发放频率的影响。根据Win55212-2对膜电位的影响分为超极化组(n=7)和去极化组(n=6)。组织切片活性用MTT染色法检测。结果与给药前比较,超极化组神经元给药中动作电位频率和膜电压显著降低[0Hz vs(4.3±3.2)Hz,P0.05;(-57.0±4.6)mVvs(-54.1±3.8)mV,P0.01];与给药中比较,给药后动作电位频率及膜电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给药前比较,去极化组神经元给药中动作电位频率显著降低,膜电压显著升高(P0.01);与给药中比较,给药后动作电位频率显著升高,膜电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1区锥体神经元可能存在大麻素受体功能表达且不限于大麻素受体1;激活大麻素受体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起到抑制CA1区锥体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alpains抑制剂PD150606对离体大鼠海马脑组织切片CA1区神经元缺氧性损伤的 影响。方法将大鼠海马脑组织切片随机分为单纯缺氧(Con)组(n=6)、PD150606(PD)组(n=10)、二甲亚枫 (DMSO)组(n=8)。Con组的海马脑组织切片应用正常的人工脑脊液(aCSF)在37℃孵育60分钟,而PD组、DM- SO组的海马脑组织切片分别给用含有50μmol/L的PD150606或O.3%DMSO的aCSF孵育60分钟,所有脑片 均缺氧5分钟,复氧60分钟。分别记录用药前及缺氧前膜电位、缓慢去极化的速率、快速去极化时间及快速去极 化的幅度、复氧60分钟神经元的膜电位及神经元对细胞内注入电流及对Schaffer旁路刺激的反应。计算复氧60 分钟海马CA1区PI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结果PD组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时间为(299±43)秒,显著高于DMSO 组的(24.6±73)秒和Con组的(257±25)秒(P均<0.05);PD组8例在复氧60分钟后膜电位逐渐恢复到基础值 水平,并对细胞注入电流及经Schaffer旁路刺激可以产生高幅度、持续时间短的动作电位。此外,PD组海马CA1 区PI阳性神经元死亡数量为(78±15)个/mm,明显少于DMSO组的(180+22)个/mm和Con组的(198±20)个 /mm(P均<0.05)。结论PD150606可以显著减轻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缺氧性损伤,减少缺氧/复氧后神经 元的死亡,促进复氧后神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兔心室肌细胞分离方法并进行多种电生理记录。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及急性酶解分离技术获取单个兔心室肌细胞,并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及多种膜电流。结果耐钙心室肌细胞的存活率在50%~60%,其静息膜电位在-80~90mV,并成功地记录到典型的动作电位及钾、钠、钙等电流。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细胞存活率高且易于进行各种电生理实验。  相似文献   

6.
缺血缺氧可引起神经元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表现为缺血缺氧早期细胞膜超极化,随后细胞膜发生缓慢去极化及快速去极化,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的膜电位维持或接近零水平,即持续去极化。1997年Tanaka等研究发现,大鼠离体海马脑片CAl区神经元一旦发生快速去极化,即使及时给予氧及葡萄糖,其膜电位也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剂二氮嗪(DZ)能否减轻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氧化应激损伤。方法随机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4只,分为对照组、癫痫组(PILO组)、DZ组(DZ组)、DZ+5-羟基癸酸(5-HD)组(DZ+5-HD组),后两组用氯化锂-匹鲁卡品制作癫痫持续状态模型之前,DZ组用DZ 5 mg/kg,DZ+5-HD组先用5-HD 8 mg/kg,再用DZ 5 mg/kg,皆腹腔内注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癫痫发作后48 h,用多聚甲醛灌注取脑,石蜡包埋切片,HE和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情况。分别在致痫后24 h、48 h断头取脑,分离海马,检测海马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提取海马总DNA,检测海马DNA 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ILO组大鼠HE和Nissl染色显示海马CA1区和CA3区神经元损伤和丢失明显,海马中MDA的含量升高,SOD、GSH-Px的活力下降,海马DNA 8-OHdG的含量升高(P均<0.05);与PILO组及DZ+5-HD组比较,DZ组大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延长,神经元损伤和丢失明显减轻,癫痫发作急性期的死亡率降低,DZ能明显降低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中MDA的含量,提高SOD、GSH-Px的活力,降低海马DNA 8-OHdG的含量(P均<0.05)。DZ的作用能被5-HD阻断。结论 DZ可减轻大鼠癫痫发作后的氧化应激损伤,对癫痫发作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浓度地塞米松急性灌洗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AMCC)后钙通道电流和烟碱受体通道电流(INIC)的变化,地塞米松对大鼠AMCC的急性作用为明显抑制INIC而对电刺激所诱发的钙通道电流无明显影响,提示糖皮质激素对大鼠AMCC分泌儿茶酚胺的急性效应可能与烟碱受体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和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应用膜片钳技术中电流钳记录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游离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游离心室肌细胞离子流.结果 磷酸肌酸钠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室肌细胞与对照组心室肌细胞相比,动作电位幅值(APA)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7),动作电位时程(APD)有明显延长(P<0.01,n=7);磷酸肌酸钠明显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幅值(P<0.01,n=7).结论 磷酸肌酸钠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动作电位幅值(APA),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磷酸肌酸钠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幅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Q808抗鼠癫痫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合格大鼠70只随机等分为7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托吡酯片20 mg/kg、丙戊酸钠100 mg/kg、苯妥英钠35 mg/kg、Q808高剂量60 mg/kg、Q808中剂量30 mg/kg、Q808低剂量15 mg/kg。灌胃给药1次,体积均为20 ml/kg,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大鼠于给药后1、2、4、6、8、10、12 h各刺激1次。合格小鼠70只随机等分为7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托吡酯片25 mg/kg、苯妥英钠40 mg/kg、丙戊酸钠150 mg/kg、Q808高剂量80 mg/kg、Q808中剂量40 mg/kg、Q808低剂量20 mg/kg。灌胃给药1次,体积均为20 ml/kg,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0.5%CMC-Na。小鼠于给药后1、2、4、6、8、10、12、24 h各刺激1次。大鼠于给药后1、2、4、6、8、10、12 h各刺激1次。以出现后肢强直性惊厥为观察指标,计算惊厥率。取雄性大鼠15只,分为两组,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组6只,抑制性突触白电位(sIPSC)组9只。采用大、小鼠最大电休克发作(MES)癫痫模型和戊四唑、3-巯基丙酸诱发小鼠惊厥,观察其抗癫痫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大脑不同区域神经递质含量、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海马脑片CA1区椎体细胞和原代培养神经元上脑内γ氨基丁酯(GABA)电流,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灌胃给予大鼠60 mg/kg、小鼠80、40 mg/kg Q808后1 h即具有明显的抗MES作用,可持续作用12 h,且无种属差异;同时Q808能明显延长小鼠化学物质诱发惊厥模型的惊厥潜伏期、降低强直率、死亡率及发作级别。HPLC分析表明灌胃大鼠Q80860、30 mg/kg提高了海马GABA含量,降低了丘脑谷氨酸及谷氨酰胺含量,但对皮层神经递质没有明显作用。脑片电生理研究表明,Q808能增强海马脑片CA1区椎体细胞sIPSC频率,而对sIPSC幅值、sEPSC频率及幅值和原代培养神经元上GABA受体介导的电流没有明显影响,提示Q808可能通过提高突触间GABA递质释放频率发挥抗癫痫作用,而不影响GABA受体功能。结论Q808对MES癫痫发作及化学物质诱发的惊厥均具有明显的抗癫痫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脑内海马sIPSC频率和增加GABA含量有关,而与GABA受体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