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主要通过2个途经:一是溶解血栓;二是阻止缺血引起的脑组织一系列病理及生化反应,防止神经元的死亡,即神经保护治疗。  相似文献   

2.
3.
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保护、再生和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重要疾病。在美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73万,脑卒中存活者则高达400万,其中70%-85%为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血管炎和脑灌注不足);在我国.多年来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在疚病谱中一直处于前三位,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还有增加趋势。脑实质神经细胞的损伤使患者运动、感觉、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尽管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功能结局,但由于存在时间窗限制和出血转化风险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神经保护疗法一直是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对神经细胞损伤机制及神经保护治疗做一简要综述,旨在为今后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  相似文献   

5.
6.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心理学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文利  孟强  刘江  翟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43-1944
神经心理学异常是指不同程度的记忆、语言、视空间能力、人格异常及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降低,缺血性腐血管病患的神经心理学研究提示,此类患易件发神经心理学异常及抑郁症状,同时亦可伴有行为和情感的异学及抑郁症状。对其进行积极干预和心理治疗,对延缓病情的进展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沈沸  苗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158-6159
镁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离子。在急性脑缺血发生后,镁参与了诸多相关病理生理变化,如抑制钙通道、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等。血清中镁的含量也发生了变化。动物实验证实镁能延长治疗时间窗、显减少大脑急性缺血后的梗死体积。一些小样本临床研究也显示了镁的神经保护作用。最新的大型国际研究发现镁对腔隙性脑卒中有益处,而另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镁的缺乏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镁作为一种潜在的神经保护剂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与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ND)存在相关性,可能加重其发生的风险,目前关于缺血性脑卒中与PND之间的相关发病机制未有定论,多种机制可能参与此类人群PND的发生发展。本文将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血脑屏障破坏、Tau蛋白过度磷酸化、Aβ沉积和表观遗传五个方面对二者间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9.
韩肖华  黄晓琳 《中国康复》2009,24(3):202-204
自Reynolds等从成年鼠脑纹状体中首次分离出能在体外持续增殖且具有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NSCs)后,人们又从其他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成功分离得到NSCs。随着应用NSCs治疗神经组织损伤和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取得成功,NSCs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恢复和功能重建出现良好的运用前景。本文就NSCs及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联合局部使用地塞米松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6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及单纯介入组(C组),每组各20例。比较3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内分泌及并发症例数等。结果A组术后1月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B及C组(P<0.05);A组术后第3天脑组织相对表观弥散系数明显高于B及C组,而术后1月最终脑体积明显低于B及C组;术后第1天3组间血清皮质醇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介入联合局部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可减轻AIS患者脑水肿并降低脑梗死体积,且不影响神经内分泌、不增加患者发生并发症风险,有助于改善AI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压氧(HBO)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较多的临床研究都深入探讨了HBO治疗脑卒中的可能分子机制,但目前,HBO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总结了HBO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基本生理效应、抗氧化、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以及调节脑血流和脑代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状况、复发的危害以及二级预防中的血压、血脂管理、生活方式调节等.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及对其及时、精准的影像学判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及时间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不同的影像学技术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缺血半暗带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致死性疾病。随着以荷兰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为代表的五大试验结果公布,机械取栓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手段,迎来了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的新时代。目前机械取栓的主要装置有Merci取栓装置、Penumbra吸栓装置、Solitaire™FR支架、Revive SE支架、Trevo支架和Aperio®支架等,针对血管栓塞部位及血管条件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取栓装置,同时采用不同的取栓技术,比如ADAPT技术、Solumbra技术、Advance技术、SAVE技术、SWIM技术等,才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风险管理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为指导,梳理了脑卒中后抑郁预警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总结了脑卒中后抑郁的预警工具,以预警机制研究过程为思路阐述了预警系统的构建内容和方法,旨在为脑卒中患者抑郁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后的快速有效治疗可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近年来把握治疗时间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超早期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治疗的方案主要为溶栓治疗,包括动脉溶栓、静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等。本文将就近年来各种超早期溶栓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发现适合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关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主要包括: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胱硫醚合成酶基因、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基因等。本文主要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相关代谢酶的基因突变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有着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脑卒中患者定期进行康复锻炼,可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防止脑卒中复发,作者对脑卒中康复患者运动依从性的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进行综述,提出未来应加强深入探究患者运动依从性不同阶段纵向的变化,同时建议进一步丰富运动形式,创新护理干预模式,加强院内外联系,以提高脑卒中康复患者的运动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血液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等已被证实在缺血性卒中早期病因分型中有预测作用.本文对缺血性卒中不同亚型中相关血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缺血性卒中不同病因亚型的分类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各种脑成像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脑缺血的诊断和判断预后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DTI能够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走形及其完整性,因此主要用于脑部尤其对白质束的观察、追踪和脑发育和脑认知功能的研究。本文对DTI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