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物理疗法为主的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CIMT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0m最大步行速度、Berg平衡量表、简式Fugl-Meyer评价量表中的下肢评价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MT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运动想象的脑-计算机(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接口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3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训练时间为1h/次,每周5次,共8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运动想象的BCI训练和功能性电刺激,对照组进行功能性电刺激,2组训练时间均为30min/次,每周3次,共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上肢F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20.68±14.58)分vs(17.00±15.32)分,P0.05]。对照组上肢FMA评分虽有增高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oCA、改良Barthel指数、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16.50±4.85)分vs(14.81±5.65)分,(59.19+±12.73)分vs(51.94±13.92)分,(115.00+±11.47)分vs(92.94±9.05)分,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MoCA、改良Barthel指数、SF-36评分较治疗前也显著增高[(15.25±5.37)分vs(14.12±5.61)分,(52.88±24.88)分vs(49.75±24.52)分,(97.63±8.36)分vs(87.37±9.78)分,P0.05,P0.01]。结论基于运动想象的BCI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提高了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1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改良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12周后比较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6min步行距离(6MWD),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12周后两组FMA、MBI、BBS、6MWD均明显增加,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与常规康复组比较,改良康复组FMA[(53.23±5.13)分比(60.67±5.67)分]、MBI[(57.83±6.11)分比(69.93±6.74)分]、BBS[(41.45±4.12)分比(50.53±4.56)分]、6MWD[(179.46±24.62)m比(211.34±26.71)m]增加更显著,SAS[(50.75±2.56)分比(41.11±1.53)分]和SDS[(51.34±3.35)分比(40.78±2.11)分]得分降低更显著(P均0.05);生活质量上,两组治疗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维度积分上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且改良康复组提高更显著(P均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平衡功能,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两组持续4 w。比较两组康复前后平衡功能、上肢肢体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51.22±5.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76±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2,P0.05)。观察组康复后简易上肢功能(STEF)评分[(72.31±4.87)分]和Fugl-Meyer(FMA)评分[(51.27±5.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72±7.29)分和(39.27±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0、9.724,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手指主动活动范围(AROM)[(19.32±2.56)°]、最大屈曲角度[(53.17±5.98)°]和最大伸展角度[(38.65±4.97)°]明显高于对照组[(13.09±3.25)°]、[(41.36±7.91)°]和[(27.62±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8、6.523、7.596,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70.28±5.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7.83±6.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0,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和上肢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康复、肢体康复、语言康复及日常活动训练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及Barthel指数评价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为(68.5±5.9)分、Barthel评分为(63.2±5.8)分,均明显升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频率为3Hz的rTMS,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上肢进行力量、功能、感觉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握力、捏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运动部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捏力、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3.8±18.3)Nvs(31.5±16.9)N,(44.6±13.7)分vs(36.9±16.3)分,P0.05],而2组治疗后的握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触觉阈值和两点辨别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3.1±0.9)g vs(4.6±1.5)g,(6.3±3.5)mmvs(9.4±4.6)mm,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rTMS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捏力及运动功能,且对上肢感觉改善也有明显作用,其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运动方案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运动处方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分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高,且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值、血小板黏附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运动方案有助于提高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脑卒中患者76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1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治。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其认知功能评分为(24.86±2.48)分、运动功能评分为(45.62±4.54)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全血血糖为(4.68±0.47)mmol/L、血浆血糖为(4.74±0.47)mmol/L,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全血血糖、血浆血糖水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值得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环境激发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环境激发干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2组病人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10 m步行测试(10MWT)、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2组FMA-L、10MWT、M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L、10MWT、MB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环境激发干预能有效改善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平衡功能影响。方法将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康复治疗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照组采用患侧下肢PT训练为主的神经发育技术(NDT),两组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量两组10m最大步行速度(MWS),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静态平衡功能,"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定移动平衡能力。结果治疗组MWS、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UGT评分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IMT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步行速度,改善动、静态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纳入研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上肢功能改善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总有效率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改良强制性运动治疗效果确切,且上肢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9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EPO治疗。主要评估两组治疗效果,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S),采用巴氏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状况,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观察两组不良反应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01%(65/97),高于对照组〔57.73%(56/97),P0.05〕;治疗组治疗后梗死面积为(4.12±0.61)cm2,低于对照组治疗后〔(5.06±0.58)cm2,P0.05〕,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AS评分为(18.92±0.50)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1.78±0.43)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BI评分为(65.83±5.41)分,高于对照组〔(60.74±5.39)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为(16.48±3.14)μg/L,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0.72±3.35)μg/L,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及死亡总发生率为52.58%(51/97),低于对照组〔60.82%(59/97),P0.05〕。结论应用EPO治疗老年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老年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与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mCIMT组和CIMT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TEF和BI中的10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T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CIMT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CIM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桥式训练辅助器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基础康复治疗,5次/w,共4w.观察组患者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康复治疗,同时每天增加桥式训练辅助器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w后对2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前2组组间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w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桥式训练辅助器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阶段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2019年6月,纳入116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及手功能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阶段康复护理。分别于入组时和干预2、8、12周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8周时FMA-UE、WMFT和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时FMA-UE和WMF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行阶段康复护理对手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后期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Mo CA评分〔(19.39±2.55)分〕高于对照组〔(15.70±3.24)分〕;MMSE评分〔(26.41±2.36)分〕高于对照组〔(23.52±1.47)分〕;错误应答、持续性错误应答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完成分类数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阻止患者执行功能的减退,预防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所致偏瘫合并偏瘫侧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和Barthel氏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指数评定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及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ADL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组,药物+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组(治疗组34例),单纯药物+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4例)。入组前、治疗2周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为2.91分±1.21分与5.76分±4.17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分别为82.35分±10.32分与67.21分±19.86分,较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运动想象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上肢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7年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并上肢偏瘫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辅助运动想象训练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改良的痉挛评价量表(mAS)分级、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自理能力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mA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 A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FIM自理能力评分和FMA上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IM自理能力评分和FMA上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运动想象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上肢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上肢痉挛并促进其上肢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治疗组)和观察组(推拿疗法联用康复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采用Fugl-Meyer手运动功能评分进行临床康复评定,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ugl-Meyer手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治疗后(22. 08±7. 64)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17. 20±5. 53)分,(P <0. 01)。结论推拿结合神经促通技术较单纯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更优。整体观念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推拿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