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方法选52例老年CWI住院患者,男38例,女14例,平均年龄(75.6±5.0)岁。所有患者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将CWI分为皮质型、皮质下型和混合型。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率<50%),中度(狭窄率50%~70%),重度、闭塞(狭窄率>70%)。结果 CTA共检测出104条,颈内动脉37条(37/104,35.6%),大脑中动脉26条(26/104,25%),大脑前动脉9条(9/104,8.6%),大脑后动脉11条(11/104,10.6%),椎动脉(21/104,20.2%)。皮质型CWI血管轻-中度狭窄10例(10/13,76.9%),皮质下型重-闭塞25例(25/29,86.2%)。单支血管病变12例(12/52,23.1%),多支血管病变40例(40/52,76.9%)。结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狭窄与老年CWI关系密切,皮质型CWI血管病变主要以轻-中度狭窄为主,皮质下型主要以重-闭塞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脑干梗死与后循环血管狭窄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老年脑干梗死住院患者42例,均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血管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闭塞(狭窄率70%)。结果 CTA共检测病变血管51条,中脑梗死5例(11.9%),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大脑后动脉;(脑桥梗死28例(66.7%),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基底动脉,以轻-中度狭窄组为主;延髓梗死9例(21.4%),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椎动脉,以重-闭塞组为主。结论中脑梗死常伴有后循环其他部位梗死,大脑后动脉微栓塞可能是中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基底动脉分支闭塞可能是脑桥梗死的主要原因;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的低灌注可能是延髓梗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8例,进行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头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D检查异常26例,共67支血管病变,血管影像(MRA/CTA/DSA)检查107支血管病变。TCD诊断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55.14%,特异性97.91%。诊断椎动脉狭窄敏感性88.89%,特异性97.63%;诊断基底动脉狭窄敏感性46.43%,特异性94.29%;诊断大脑后动脉狭窄敏感性41.51%,特异性100%。结论 TCD检测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特异性高,敏感性一般。TCD可以作为初步筛查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有助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病因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56层极速螺旋CT对脑梗死病人头颈部动脉的血管造影检查效果,探讨对脑梗死临床治疗和预防的意义。方法用256层极速螺旋CT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脑梗死的33例病人进行头颈部联合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头颈部动脉:中度狭窄发生率(13.8%)轻度狭窄率(11.9%)重度狭窄发生率(1.8),动脉闭塞的发生率(8.3%)较多,动脉变细(11.0%)常见。动脉狭窄、闭塞的最好发部位是:左、右椎动脉(20.5%,23.1%),其次是右、左颈内动脉(17.9%,12.8%),颈动脉分叉处(12.8%,5.1%),最后是大脑中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在左右颈内动脉(26.3%,24.6%),其次是双侧颈总动脉(14.0%,8.7%)、颈动脉分叉处(10.5%,8.7%),最后是基底动脉(0)和大脑中动脉(0)。结论对脑梗死病人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可以明确动脉的变异、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和部位等,对脑梗死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防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对比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及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诊断价值。方法  10 2例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分别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对比成像、DSA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4 0例 (39.2 %)TIA患者显示脑梗死或小血管腔隙性梗死 ,其中 12例 (11.8%)患者弥散加权对比成像可显示T2 加权像不能显示的超早期梗死灶 ,有 30例患者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及DSA检查 ,管腔中、重度狭窄的 10例 (33.3%)。 2 3例 (76 .7%)TIA患者DSA显示颈动脉狭窄和 (或 )相应脑动脉的狭窄及闭塞。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对比成像及DSA是诊断TIA患者中超早期脑梗死和显示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手段 ,颈动脉超声对管腔正常或轻度狭窄诊断的吻合率较高 ,对中、重度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不如DS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分布及特点,分析年龄对两类脑卒中动脉狭窄分布、程度影响。方法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200例,颅脑常规序列扫描,3DMIP成像,图像由两位医师双盲评定,追踪寻找狭窄颅内动脉。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狭窄48.00%低于脑血栓形成93.00%,主要狭窄位于颈动脉系统63.89%比重低于脑血栓形成84.41%,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与闭塞合计比重47.61%低于脑血栓形成63.44%,脑血栓形成ICAI4.84%、ACA31.72%、MCA47.85%、VAI1.61%、BA2.15%、PCA11.83%,腔隙性脑梗死ICAI4.17%、ACA22.92%、MCA36.81%、VAI5.56%、BA6.25%、PCA24.31%,脑血栓形成PCA、ACA、MCA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死中青年组26.67%高于脑血栓形成11.5%,两类脑卒中老年组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轻度狭窄率低于中青年组,中度、重度与闭塞合计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栓形成合计多发率63.00%、中青年多发率56.52%高于腔隙性脑梗死51.67%、17.57%,两类脑卒中中老年组多发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与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分布、狭窄程度、多发与单发比重均存在差异,这与两类脑卒中发病机制、颅内血流流速与分布有关;两种卒中青年组多发、单发比重差异较明显,腔隙性脑梗死中青年比重较高,这可能与与血管病变早期具体机制有关;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与前循环关系更密切,特别是青年患者病发可能与急性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38例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记录血浆Hcy水平。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NASCET)狭窄测量标准,将狭窄程度分为血管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50%≤狭窄率70%),重-闭塞(狭窄率≥70%)。结果 CTA共检测出病变血管50条,轻-中度狭窄20例(20/38,52.6%),病变血管29条(29/50,58.0%);重-闭塞18例(18/38,47.4%),病变血管21条(21/50,42.0%)。血管重-闭塞组中,Hcy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正常Hcy组23例(23/38,60.5%),高Hcy组15例(15/38,39.5%);两组间比较,高Hcy组VB1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Hcy组(P0.05),叶酸水平虽低于正常Hcy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血管病变程度以重-闭塞为主。轻-中度Hcy升高主要与叶酸、VB12等辅助因子的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国人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其他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经颈动脉彩色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部分患者进行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头颅磁共振血管显像或头领部CT血管成像检杳.结果 在198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86.8%合并其他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至少一条颅内动脉狭窄者占62.1%,其中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26.3%的患者合并串联病变(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或大脑中动脉狭窄),68.2%的患者合并至少一条颅外其他动脉狭窄,其中以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多见.结论 国人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合并串联颅内动脉狭窄或广泛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几率较高,此特殊的动脉狭窄分布对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成型术将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头颅CT和(或)MRI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并进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125例,根据钙化评分分为无钙化组21例(0分)、轻度钙化组72例(1~2分)和重度钙化组32例(≥3分),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钙化发生及分布特点。同时将有MRI资料的60例患者分为:组Ⅰ24例(腔隙性脑梗死数1~4个),组Ⅱ36例(腔隙性脑梗死数>4个),分析钙化评分与腔隙性脑梗死数量的关系。结果 12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无钙化组患者为16.8%,轻度钙化组患者为57.6%,重度钙化组患者为25.6%,CTA显示钙化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颈内动脉颅内段(6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321,95%CI:1.050~5.129,P=0.037)和年龄(OR=1.052,95%CI:1.014~1.092,P=0.007)是颅内动脉钙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数量与钙化评分关系的分析显示,组Ⅱ钙化评分高于组Ⅰ[(2.3±1.5)分vs(1.2±1.1)分,P=0.004]。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钙化发生率高,糖尿病及年龄与颅内动脉钙化密切相关,钙化程度可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及临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颈内动脉闭塞的眼动脉侧支血流动力学作用。方法对110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老年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闭塞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Willis环和眼动脉的侧支循环通路。闭塞组又分为眼动脉侧支组(40例)和无眼动脉侧支组(70例)。另设80例无颅内及颈部动脉病变患者为对照组。结果病变侧大脑中动脉的多普勒信号搏动指数(评估流入压力和远端血管阻力的指标)眼动脉侧支组和无眼动脉侧支组之间无差异,但是Willis环侧支通路[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的存在对大脑中动脉的搏动指数有明显作用。病变侧颈总动脉阻力指数眼动脉侧支组明显低于无眼动脉侧支组。结论眼动脉侧支对颈内动脉闭塞远端动脉床的血管阻力作用有限,而Willis环侧支在脑灌注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结果与临床多种因素、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7例脑梗死病人的CTA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颅内主要血管的病变分布情况、病变血管数量分布情况,以及颅内血管病变与头颅CT平扫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并发症、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出现动脉闭塞最多,分别占闭塞血管总数的38%和22%;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三大并发症中两个以上者3支以上血管病变百分比高于其他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梗死的发生不仅与大脑中动脉本身有关,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病变也有密切关系;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阴虚阳亢证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系统梗死(P〈0.05)。结论颅内血管病变分布广泛,颈动脉和颈内动脉病变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关系密切,并发症与颅内血管病变数量密切相关,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中医证型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磁共振表现差异性。方法收集MRA示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依据狭窄程度进行分类。总结其临床和MRI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中度狭窄者31例,重度狭窄者69例。中度狭窄组年龄<60岁者16例,>60岁者15例,重度狭窄者两者分别为21例,48例。中度狭窄组临床表现为部分前循环梗死者11例,腔隙性脑梗死8例,重度狭窄组两者分别为44例、3例。中度狭窄组磁共振表现为深部小梗死者23例,皮层区梗死5例,重度狭窄组两者分别为29例、27例。结论在MRA所示的中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中,重度狭窄组年龄>60岁较中度狭窄组多。临床表现上,重度狭窄组比中度狭窄组患者更易表现出部分前循环梗死症状,而中度狭窄组比重度狭窄组更易出现腔隙性脑梗死症状。磁共振表现上,中度狭窄组较重度狭窄组更易表现为深部小梗死,而重度狭窄比中度狭窄组更易表现为皮层区梗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以DSA的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者对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结果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80条血管(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狭窄程度评估,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82.8%,对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均有较高一致性,尤其对重度狭窄的诊断一致性更高(κ=0.75)。256层螺旋CT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8例,DS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9例,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脑侧支循环的符合率为90.0%。评估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330条侧支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双侧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软脑膜侧支、颈升动脉、枕动脉),CT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0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1条,二级侧支形成19条,DS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3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2条,二级侧支形成21条。256层螺旋CTA与DSA对一级侧支和二级侧支循环的诊断均有较高的一致性(κ=0.925和0.894)。结论 256层螺旋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方面与DSA的诊断结果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和全科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慢性MCA M1段闭塞患者55例,收集血管影像学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分析MCA M1段闭塞合并同侧脑动脉病变情况、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结果 MCA M1段闭塞侧大脑前动脉(ACA)A1段/大脑后动脉(PCA)P1段发育良好、无重度狭窄,颈内动脉无重度狭窄/闭塞37例(67.3%);MCA M1段闭塞侧并发ACA A1段发育不良/重度狭窄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5例(9.1%);MCA M1段闭塞侧并发PCA P1段发育不良/重度狭窄13例(23.6%)。血管影像学和TCD显示:ACA→MCA软脑膜侧支开放50例(90.9%),PCA→MCA软脑膜侧支开放42例(76.4%),脑膜中动脉→MCA侧支开放5例(9.1%),枕动脉→PCA→MCA侧支开放13例(23.6%),穿支动脉及新生血管血流代偿55例(100.0%)。结论 老年慢性MCA M1段闭塞时因合并同侧脑动脉病变情况不同,主要启动了大脑皮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方法采用超高场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测定222例腔隙性脑梗死和22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结果 2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112例(50.45%),其中在30~44岁、45~59岁和≥60岁三个年龄中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6.67%、21.43%和60.12%。112例患者单发动脉狭窄38例(33.93%)和多发动脉狭窄74例(66.07%)。其中颅内动脉1级狭窄59.82%,2级狭窄30.36%,3级及以上狭窄9.82%。228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191例(83.77%),其中在30~44岁、45~59岁和≥60岁三个年龄中狭窄发生率分别为42.86%、80.77%和86.39%。191例患者单发动脉狭窄83例(43.46%)和多发动脉狭窄108例(56.54%)。其中颅内动脉1级狭窄34.56%,2级狭窄41.36%,3级及以上狭窄24.08%。两组30~44岁患者中以前循环单发颅内动脉狭窄为主,≥60岁组中以多发动脉狭窄多见,后循环动脉狭窄相对多见。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以颅内动脉1级狭窄为主,而脑血栓形成以2级以上狭窄为主。两组≥60岁患者随年龄增长多发动脉狭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与正常人空间工作记忆的激活脑区差异。方法选择左侧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10例(病例组),其中左侧颈内动脉狭窄4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2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另选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空间记忆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采用AFNI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空间位置记录正确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9.2±16.5)%vs(88.6±11.8)%,P<0.05]。对照组空间工作记忆的编码期、保持期、提取期脑激活明显强于病例组。结论左侧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空间记忆任务的脑激活区存在损害,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能为早期诊断认知障碍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CT冠状动脉成像)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A与CAG(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探讨冠状动脉CTA的临床价值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65例CAG诊断出80支冠脉病变,40.0%为轻度狭窄,43.8%为中度狭窄,16.2%为重度狭窄;CTA共检出91支冠脉病变,39.6%为轻度狭窄,44.0%为中度狭窄,16.5%为重度狭窄;用双盲法分析后MSCT诊出91支冠脉病变,CTA诊断敏感度100%。结论冠状动脉CTA可有效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安全且无创,敏感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的DSA,判定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后,侧支循环是否存在及存在的主要方式。结果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出现频度,前交通动脉58例(83%),后交通动脉18例(26%),大脑前、后交通动脉均显影11例(16%),眼动脉70例(100%),脉络膜前动脉37例(53%),脉络膜后动脉5例(7%),同侧大脑前、后动脉或中动脉之间吻合12例(17%),同侧大脑前、中动脉之间吻合14例(20%),椎动脉造影示软脑膜吻合支3例(4%),基底节区前组和后组异常血管网(MMD)血管9例(13%)。结论DSA检查发现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均存在不同的侧支循环。通过准确分析病变侧侧支循环形成状态和脑血管代偿能力,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冠脉CTA)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冠脉CTA、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与冠脉CTA检查结果相比较,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查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采用CAG、冠脉CTA均检出320支血管,其中冠脉CTA检出无狭窄68支、轻度狭窄152支、中度狭窄68支、重度狭窄32支,CAG检出无狭窄74支、轻度狭窄160支、中度狭窄59支、重度狭窄27支,冠脉CTA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狭窄血管252支、其检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狭窄率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软斑块215个(85.32%)与CAG检出的206个(81.75%)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及以上冠脉血管病变组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单支病变(P0.05)。结论冠脉CTA诊断ACS患者的诊断结果与CAG的结果高度一致,但具有无创的优点,同时联合hsCRP进行判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脑梗死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及临床资料,分析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63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脑梗死患者,根据血管造影结果有无狭窄分为狭窄组与非狭窄组;再根据狭窄的部位将狭窄组分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Ⅰ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Ⅱ组)及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组(Ⅲ组);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之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263例患者无狭窄95例,有狭窄168例,狭窄率63.87%,其中Ⅰ组66例(25.10%),Ⅱ组57例(21.67%),Ⅲ组45例(17.11%);共278处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颅内动脉狭窄共119处(42.81%),颅外动脉狭窄159处(57.09%);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见(82处),而颅内动脉狭窄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54处)。2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吸烟、高纤维蛋白原(FIB)是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低ApoA-Ⅰ与头颈部动脉粥样狭窄负相关,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高血压(5.463,2.74510.872),吸烟(3.675,1.92110.872),吸烟(3.675,1.9217.031),FIB(3.672,1.8177.031),FIB(3.672,1.8177.418),ApoA-I(0.295,0.1347.418),ApoA-I(0.295,0.1340.652)。结论 1脑梗死患者合并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比率高,尤以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居多。2脑梗死患者合并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累及颅外动脉主要是颈内动脉颅外段,而颅内动脉则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多见于多支病变。3年龄,吸烟,高血压,高FIB,低ApoA-I是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该危险因素有可能降低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率。4合并高血压、吸烟及颈动脉斑块人群更加容易发生颅内外动脉并存狭窄,而合并有高甘油三酯患者易发生单纯颅内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