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2.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停药后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血液内科治疗的8例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达停药标准后停药并规律随访。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31~69岁,中位年龄49岁。接受一线一代TKI(原研药)治疗3例,一线一代TKI(仿制药)治疗4例,一线二代TKI(尼洛替尼)治疗1例。观察其停药后无治疗缓解(TFR)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8例患者从TKI用药至达到MR4.0的时长为2~64个月,中位时长为19.5个月;维持MR4.0及以上的时长为24~144个月,中位时长为60个月;总体TKI治疗时长为48~146个月,中位时长为95个月。均符合相关指南标准后停药。截至2021年8月,8例患者的停药时长为2~64个月,中位停药时长为11.5个月。4例患者未复发,总体TFR率为50.00%。未复发病例中,1例使用一线二代TKI,2例使用一线一代TKI(原研药),1例使用一线一代TKI(仿制药)。复发患者中,2例在6个月内复发,2例停药时长>6个月。复发后再次服药,患者均达到MR4.0,其中3例再服一代TKI(仿制药)后3个月内转阴,1例更换为二代TKI后15个月转阴。结论 本组CML-CP患者停药后的总TFR率为50.00%,使用一线二代TKI及一线一代TKI(原研药)的患者的TFR率更优。 相似文献
3.
4.
江浩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2):101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病的分子学基础是t(9;22)易位形成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能选择性抑制ABL酪氨酸激酶活性[1].与干扰素时代不同,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时代,大于80%的慢性期及30%~40%的加速期CML患者应用TKI治疗可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 相似文献
6.
江倩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2):113-116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使慢性髓系白血病(CML) 患者的寿命延长接近正常人群。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重要信 息只能从患者处获悉,因此,将患者报告结局(PRO) 整合入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已成为当今学术界的关注点之 一。文章对PRO 的定义及其在CML 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8.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费城染色体是CML的特征性改变,可在分子水平上形成BCR-ABL1融合基因,其编码的BCR-ABL1蛋白具有极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随着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靶向BCR-ABL1融合基因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临床应用,CML患者预后得到极大地改善。然而,由于长期使用TKIs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对标准剂量TKIs不耐受、合并基础疾病、停药后疾病复发、停药综合征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越来越多研究开始转向CML TKIs优化治疗,通过调整TKIs剂量,在保证不影响疗效的同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不失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由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的相互易位引起的恶性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CML发挥双重作用模式:直接激活酶抑制和效应器介导的免疫监视的恢复[1]。免疫系统细胞的许多表型和功能异常已在CML患者中得到证实,并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变化[1]。其中,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以携带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为特征,编码持续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导致瘤细胞过多积累。羟基脲、干扰素等传统药物未使患者生存期延长;人类白细胞抗原匹配供者少、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严重等限制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伊马替尼(IM)的出现,为CML患者带来了福音。Kantarjian等回顾分析了1569例CML患者资料,发现8年生存率:1983年之前低于15%,1983-2000年为42%~65%,2001年以来为87%。IM显著延长了CML患者的生存期。随着IM将疾病模式转化为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药物依从性问题成为一个治疗成功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IM)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04例CML患者,临床分期为慢性期84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12例.慢性期IM用量为400 mg/d,加速期及急变期为600 mg/d,中位IM治疗时间为29(3 ~88)个月.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血常规;每3~6个月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和bcr-abl融合基因.比较各临床分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安全性、临床耐药、治疗依从性等.结果 与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比较,慢性期患者治疗3个月时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12个月时的微小细胞遗传学缓解率(MCyR)、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率(P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CyR),治疗结束时的累积获得CHR、PCyR、CCyR、完全分子学反应率,以及1、3、5年总生存率、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或<0.01).应用IM治疗前时间≥90d、是否应用干扰素治疗、依从性不佳是影响IM疗效的不利因素(P均<0.05).EUTOS评分低危患者获得MCyR、PCyR和CCyR的比例显著高于高危患者(P均<0.05).慢性期患者的原发耐药率为9.5%,继发耐药率为14.3%;加速期、急变期患者原发耐药率分别为37.5%、66.7%,继发耐药率分别为25.0%、16.7%.结论 IM治疗CML慢性期患者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小,在疾病早期应用可提高疗效;加速期及急变期患者IM耐药率较高,EUTOS评分高、依从性不佳可影响IM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Herbimycin A(HMA)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病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和K562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HMA及α-干扰素。结果:HMA或α-干扰素单独应用能明显抑制CML细胞增殖,但不能诱导CML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应用能明显促进CML细胞凋亡,且能获得明显的遗传学缓解。当加入外源性巯基化合物阻断HMA与酪氨酸激酶结合时可完全消除这种作用。结论:HMA联合α-干扰素在CML的治疗如化疗或自身骨髓移植的体外净化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伊马替尼血浆谷质量浓度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55例经标准剂量伊马替尼治疗的CML-CP患者,于治疗后3、6或12个月后检测伊马替尼血浆谷质量浓度。对疗效欠佳或治疗失败患者予增加伊马替尼剂量后3~6个月再次检测伊马替尼血浆谷质量浓度。结果服用400 mg/d伊马替尼患者中,血浆伊马替尼谷质量浓度为981~4170μg/L,平均为(1685±637)μg/L。治疗后18个月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MMR)患者平均伊马替尼谷质量浓度(1881±669)μg/L显著高于未获得MMR患者(1262±346)μg/L(P<0.05)。17例未获MMR患者中,7例伊马替尼加量至600 mg/d后,其谷质量浓度显著升高,中位9个月时,6例(86%)获得MMR,而10例未加量者继续治疗,3例(30%)获得MMR(P=0.05)。结论伊马替尼的血浆谷质量浓度与CML-CP患者良好的分子学疗效相关。疗效不佳患者增加伊马替尼的剂量,有助于提高伊马替尼谷质量浓度和分子学疗效。 相似文献
14.
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的出现,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几乎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寿命,达到长期生存。但目前普遍认为,TKI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仍存在一些独特的影响,患者处于一定的免疫抑制状态。传染病可在人群中流行,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特别是近年来的COVID-19。因此,CML患者在长期生存过程中如何预防各种传染病?罹患传染病时的诊治原则与健康人群或其他血液病患者相比有无不同?相关大宗或前瞻性的研究仍较缺乏。本文结合近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关注CML患者合并COVID-19和乙肝相关问题,将有助于CML患者合并传染病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CML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细胞程序死亡(PCD)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急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1例CML及12例正常骨髓标本单个核细胞的髓系免疫表型及三种与PCD有关的调节蛋白——c-Myc、Bcl-2、Fas的表达。结果与未治慢性期比较,加速/急变期膜抗原最显著的变化是HLA-DR+%的提高,CD+15%/HLA-DR+%比值倒置。正常骨髓及CML各期HLA-DR+及HLA-DR-细胞几乎均表达c-Myc,差别只在于表达量的多少,未治慢性期与正常骨髓组相似,加速/急变期组不仅显著高于未治慢性期组,其HLA-DR+细胞群的c-Myc表达量亦显著高于正常骨髓组。Bcl-2+%在未治慢性期低于正常骨髓,加速/急变期组显著提高。Fas在CML各期及正常骨髓均为低表达。结论处于未治慢性期的中、晚幼粒细胞的大量聚集似乎与Bcl-2、Fas的PCD调节作用无关;而在加速/急变期组尤其是造血祖细胞不仅有增殖过旺,亦存在PCD受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体外对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的作用及其对慢性粒细胞自血病(CML)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法分离CML患者BMMSCs,培养体系中加入ATO,ATO终浓度分别为0、1.0、2.5、5.0μmol/L,MTT法测定BMMSCs生长抑制率;裂解BMMSCs并提取总RNA,RealtimePCR法测定其干细胞因子(SCF)基因表达水平并进行方差分析比较。结果2.5、5.0μmol/L ATO浓度组抑制率大于1.0μmol/L ATO浓度组(P均〈0.05),1.0、2.5μmol/L ATO浓度组SCF基因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1.0、2.5μmol/L ATO浓度组SCF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TO显著抑制BMMSCs生长活性,低浓度ATO促使BMMSCs高表达SCF,从而拮抗ATO的诱导凋亡作用;高浓度ATO使BMMSCs表达SCF降低,有利于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尼可)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一线服用格尼可治疗的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Sokal预后风险评分、耐受情况适当调整伊马替尼剂量,即300~600 mg/d。分析患者用药3、6、12个月获得的最佳反应、分子生物学反应,采用χ2检验比较各Sokal积分组达到的最佳反应率,统计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62例接受格尼可治疗的CML-CP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0.32%,BCR-ABLIS≤10%为75.81%,分子学缓解为9.68%;治疗后6个月时CHR率为95.16%,BCR-ABLIS≤1%为70.97%,分子学缓解为30.65%;治疗后12个月时所有患者达到CHR,50.00%的患者获得分子学缓解。按照Sokal评分将62例患者分为高危组7例、中危组19例和低危组36例,在治疗后3、6、12个月,3组最佳反应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9、3.8... 相似文献
19.
非清髓性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及加速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加速期(CMLAP)的疗效。方法:用福达华30mg/m2×6d,白消安4mg/kg×2d,环磷酰胺600mg/d×2d,部分患者加阿糖胞苷0.5g,q12h×4次,对1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者进行预处理,并对其造血恢复等指标动态观察。结果:12例患者造血顺利恢复,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平均为13d,血小板计数(PLT)>20×109/L平均为11.5d。+30d时经短串重复系列(STRPCR)检测12例植活患者中9例为完全嵌合状态(CDC),3例为混合嵌合体。+90d时又有1例患者转为CDC。中位随访8(2~20)个月,11例患者无病生存,1例患者死于严重移植性抗宿主疾病。结论: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CMLCP、CMLAP的有效治疗手段,对于年龄较大患者亦有良好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老年晚期肿瘤患者伴随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晚期肿瘤患者伴随疾病的发病状况及生活质量(QOL)情况.分析其伴随疾病与QOL的关系.方法 采用癌症患者QOL量表及自设问卷对152例临终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老年晚期肿瘤患者QOL得分为20~56分,总体均分为(34.84±7.35)分,好39例,占25.7%;中78例,占51.3%;差35例,占23%.其主要伴随疾病患病率为66.45%,同时伴随两种及两种以上疾病的占31.1%,患病率由高到低前6位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糖尿病、脑卒中、老年痴呆.有伴随疾病组QOL明显低于无伴随疾病组(33.22±0.89 vs 36.52±1.04,P<0.05).各伴随疾病的QOL差的百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老年痴呆、焦虑抑郁、COPD、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所有伴随疾病对QOL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各慢性伴随疾病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QOL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必要采取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来改善QO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