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红 《中外医疗》2012,31(28):101-102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1例不同病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0.6mg qd皮下注射,1周后改为1.2mg qd皮下注射。血糖达标值定为:FBG<7mmol/L,PBG<9mmol/L。血糖达标即依次减磺脲类、胰岛素、拜糖平用量直至停药。每周随访测血糖、血压、体重,每3个月检测肝肾功能、HbA1c、血脂。结果因腹泻不能耐受停用利拉鲁肽者1例,余10例患者中,最终只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者3例;减少口服药物种类者2例;减少胰岛素用量者3例,余2例患者血糖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有患者体重下降,血压、血脂、HbA1c均有改善。结论利拉鲁肽在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同时,降低患者体重、血压,对短病程患者效果更明显,能改善胰岛细胞功能,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给予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P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体质量指标均有所下降,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有所上升,两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观察组起效较快,在治疗4周后,上述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4、12周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在降糖、调脂、降体质量和胰岛功能恢复方面都显著优于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利拉鲁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较好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观察降浊合剂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降浊合剂中药治疗.12周为1个疗程.于治...  相似文献   

7.
8.
9.
邵琳 《甘肃医药》2020,(5):422-42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和观察组(二甲双胍结合利拉鲁肽),各45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以及HOMA-IR、HOMA-β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G水平降低,ISI水平提高,HOMA-IR水平降低,HOMA-β水平升高,且对照组变化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HOMA-IR、HOMA-β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杨雪  杨雪花  胡德梅 《中外医疗》2021,40(12):89-91
目的 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采取利拉鲁肽治疗,并观察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8年8月—2020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70例老年T2DM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35例,使用利拉鲁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BMI、胰岛功能及骨密度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脂肪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T2DM合并NAFLD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予以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行肝脏CT检查,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及TNF-α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TNF-α均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BMI、TG、TC、TNF-α降低,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肝脂肪变的程度与BMI、TG、TC、TNF-α呈正相关(P <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NAFLD疗效明确,能降低TNF-α水平,减少肝脏脂肪变程度,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疗效优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2.
利拉鲁肽调节2型糖尿病的代谢紊乱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调节2型糖尿病的代谢紊乱。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原则对均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加胰岛素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住院后联合应用利拉鲁肽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同期住院未联合应用利拉鲁肽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胰岛素用量、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胰岛素总量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3例患者在治疗早期有恶心、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可耐受,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利拉鲁肽能够良好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尤其以餐后血糖作用为主,体重下降明显,有效减少胰岛素总量,消化道不良反应轻,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iraglutide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T2DM患者在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Liraglutide,治疗16周。观察Liraglutide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的变化及低血糖事件和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Liraglutide治疗后T2DM患者HbA1c、FPG、2hPG和BMI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HOMA-IS较治疗前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Liraglutide治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Liraglutide治疗T2DM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脏变时功能及最大代谢当量水平及其关系.方法 对66例合并MS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症状限制性心电运动平板试验,观察心脏变时功能不全指标,包括运动最高心率与预测最大心率值之比(rHR)、心率储备率(HRR)、运动能力中的最大代谢当量(maxMETs),以54例不合并MS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rHR为0.77±0.04,HRR为0.62 ±0.05,maxMETs为8.8±1.1,均低于不合并MS者[rHR为0.81±0.06,HRR为0.70±0.07,maxMETs为9.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1、5.96和0.16,均P<0.05).所有受试者的maxMETs与rHR、HRR均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81和0.78,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的心脏变时功能不全指标及maxMETs水平比不合并MS者低;心脏变时功能不全与maxMETs呈正相关,可与代谢当量或自感劳累等级共同作为运动量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赵伟河  田永红 《中原医刊》2006,33(10):14-16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36例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分别使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30d,治疗前后观察空腹和餐后2h血糖、空腹和餐后2h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口服药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强化治疗组与口服药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可以更好的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以84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人体参数和相关生化指标。男性和女性分别以血尿酸>420 μmol/L和>360 μmol/L为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诊断标准。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比例分别为77.14%和46.35%(P<0.001)。按血尿酸水平的四分位分组,第1至第4四分位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比例分别为32.55%、45.58%、52.38%和70.67%(P<0.001)。按代谢综合征组分1、2、3、4个分为4组,4组的平均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39.88±6.46)、(277.89±5.00)、(301.38±5.42)和(330.74±7.99) μmol/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校正性别和年龄后,高尿酸血症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是尿酸正常者的3.85倍(OR=3.85,95%CI为2.39~6.22,P<0.001)。结论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7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和/或代谢综合征分成4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对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DM MS)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空腹血浆胰岛素、HOMA指数均高于未合并组(DM-MS)。糖尿病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DN MS)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组(DN-MS)。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病程、吸烟、收缩压、BMI、GHbA1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OMA指数。结论: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的大多数组分均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40例新诊断T2DM患者与80例查体非糖尿病者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同时测定血糖、血脂、血压,分析各指标与血清脂联素的相关性。结果①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②T2DM患者MS患病率显著增高。③随着MS组分的增多,脂联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④DM组中血清脂联素与MS、男性、体重指数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脂联素浓度与MS密切相关,低脂联素血症是MS的又一特征,在其发病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变化及其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新诊断T2DM患者140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73例、非MS组67例,另设立正常对照组7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并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等相关生化指标,计算各组LDL-C/HDL-C比值。比较各组临床指标及LDL-C/HDL-C比值水平变化,分析LDL-C/HDL-C比值与各指标的相关性。根据LDL-C/HDL-C水平三分位分组,比较各组MS患病率。结果MS组(3.18±0.85)及非MS组(2.61±0.93)LDL-C/HDL-C均高于对照组(2.26±0.70),且MS组的LDL-C/HDL-C亦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DL-C/HDL-C水平三分位分组,各组MS患病率分别为11.27%、35.21%、56.34%,随着LDL-C/HDL-C水平升高MS患病率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LDL-C/HDL-C比值与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血浆总胆固醇(CHOL)、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1)。以LDL-C/HDL-C为因变量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有HDL-C、LDL-C、FINS进入方程(P<0.01)。结论 T2DM合并MS患者LDL-C/HDL-C的比值升高,且高水平LDL-C/HDL-C比值患者的MS患病率高,LDL-C/HDL-C比值较单纯LDL-C浓度能更好地评估MS发生的危险性,为M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简便、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