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17是新近发现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其特征是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目前已发现Th17与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自身免疫性损伤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因此,研究Th17细胞亚群在心肌炎中的作用十分必要,为进一步揭示心肌炎的发病机制,阻断心肌炎向扩张型心肌病进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Th17是新近发现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其特征是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目前已发现Th17与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自身免疫性损伤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因此,研究Th17细胞亚群在心肌炎中的作用十分必要,为进一步揭示心肌炎的发病机制,阻断心肌炎向扩张型心肌病进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辅助T淋巴细胞(Th)22细胞、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患者或体检者共101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21例,非病毒性肝炎35例。另选取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22细胞、Th17细胞所占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22、IL-17的血清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Th22细胞及IL-22、IL-17明显降低(P0.05),但Th17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IL-22、IL-17明显降低(P0.05),Th17细胞明显升高(P0.05),但Th22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非病毒性肝炎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Th22、Th17细胞及IL-22、IL-17均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乙肝病毒携带者Th22、Th17及IL-1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IL-22明显降低(P0.05)。结论 Th22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减退,IL-22浓度降低,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失去IL-22的保护作用,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重要因素;而Th17细胞及IL-17可能未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慢性期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部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按肺功能检查结果及吸烟情况分为NS组(17例)、S组(26例)和慢阻肺组(17例)。检测患者新鲜正常肺组织匀浆中IL-17的含量、平均肺泡面积和肺腺泡肌型动脉(MA)管壁厚度、肺泡壁、小气道壁及MA管壁中IL-17、CD4~+及CD8~+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S组的FEV1/FVC%、FEV1%预计值下降趋势不明显(P0.05),慢阻肺组患者的FEV1/FVC%、FEV1%预计值明显降低(P0.001);慢阻肺组患者的肺组织匀浆中IL-17含量、平均肺泡面积、MA管壁厚度以及肺泡壁、小气道壁、MA管壁中IL-17、CD~+4及CD~+8T细胞明显高于NS组和S组,S组明显高于NS组(P0.05)。结论 IL-17可促进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Th17细胞是新近发现的CD4+T细胞亚群,转化生长因子β与白细胞介素6可以诱导初始T细胞向Th17细胞方向分化,视黄醇类核内受体γt是其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核转录因子,白细胞介素17是其主要的效应分子,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17在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病变,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发现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17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一定作用。本文就近年来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17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辅助性T细胞传统上分为Th1型和Th2型.近年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新的CD4+T细胞亚群,可以产生白细胞介素17(IL-17),被称为Th17细胞.Th17细胞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的产物IL-17等与原虫、吸虫、绦虫等寄生虫感染有联系.该文就Th17细胞亚群及其产物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粉尘螨致敏哮喘小鼠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哮喘组小鼠于第0、7和14天每鼠腹腔注射200μl致敏液[含粉尘螨粗浸液提取物50μg,Al(OH)32 mg]致敏。末次免疫后1周采用粉尘螨粗浸液提取物连续进行滴鼻激发,每天1次,每次50μg,激发7次,健康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PBS[含Al(OH)32 mg]处理。末次激发后24 h内处死小鼠,取血清和肺泡灌洗液,无菌取脾脏。ELISA检测血清中Ig G1、Ig E和肺泡灌洗液中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中Th17细胞百分率。结果哮喘组小鼠血清中Ig G1和Ig E水平分别为(0.10±0.01)pg/ml和(1.15±0.10)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06±0.01)pg/ml和(0.04±0.01)pg/ml(P0.05);哮喘组小鼠肺泡灌洗液IL-17水平(85.13±2.36)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48.27±4.14)pg/ml(P0.01);哮喘组小鼠脾脏Th17细胞百分率(5.19±0.68)%高于健康对照组(0.95±0.19)%(P0.01),且脾脏Th17细胞百分率与肺泡灌洗液中IL-17水平呈正相关(r=0.851,P0.01)。结论粉尘螨致敏哮喘小鼠较健康小鼠肺泡灌洗液IL-17水平和脾脏Th17细胞数量均升高。  相似文献   

8.
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根据产生细胞因子和生物学功能分为Th1和Th2细胞。最近研究发现了一种与Th1和Th2细胞亚群不同的活化CD4^+T细胞亚群-Th17细胞。TGF-8与IL-6或IL-21的协同作用,诱导Th17细胞分化。IL-12家族的IL-23在促进IL-17分泌、增强Th17细胞效应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RORγt是其特异性转录因子。分化成熟的Th17细胞可以分泌IL-17A、IL-17F、IL-21、IL-22、IL-6、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在介导炎性反应(防御病原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h17细胞也为研究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根据产生细胞因子和生物学功能分为Th1和Th2细胞.最近研究发现了一种与Th1和Th2细胞亚群不同的活化CD4+T细胞亚群-Th17细胞.TGF-β与IL-6或IL-21的协同作用,诱导Th17细胞分化.IL-12家族的IL-23在促进IL-17分泌、增强Th17细胞效应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RORγt是其特异性转录因子.分化成熟的Th17细胞可以分泌IL-17A、IL-17F、IL-21、IL-22、IL-6、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在介导炎性反应(防御病原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h17细胞也为研究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Th17细胞亚群是一类依赖白细胞介素(IL) -23,以分泌IL-17和IL-22为特征,而不产生干扰素(IFN)γ和IL-4的T淋巴细胞亚群[1- 2].IL-17受体在肝脏内所有类型的细胞(肝细胞、枯否细胞、星状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和窦状上皮细胞)中均可检测到,因此,IL-17不但可以刺激肝内非实质细胞分泌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诱导肝脏炎症,还可能刺激肝实质细胞产生C反应蛋白,抑制凋亡,促进肝细胞存活[3-8].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Th17细胞及其特异性分泌的IL-17蛋白在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3例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1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水平。取食管癌组患者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L-17。结果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6.5%±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1.6%(P<0.05),Th17占CD4+T细胞比例在食管癌Ⅰ+Ⅱ期者为4.9%±2.2%,Ⅲ+Ⅳ期者为8.3%±2.5%(P<0.05),与肿瘤TNM分期有关。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IL-17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0.29、0.43±0.25,两者相比,P<0.05。结论 Th17细胞及在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其特异性分泌的IL-17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h17细胞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体内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白细胞介素(IL)-17影响肝癌细胞侵袭的机制。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4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17、IL-10、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达水平。在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瞬时转染IL-17 siRNA及阴性对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ELISA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后IL-17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然后采用Transwell法检测侵袭变化,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MP-2、MMP-9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上升,Th17/Treg比例下降(P<0.05);观察组外周血中IL-17、IL-10、IL-6和TGF-β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阴性对照比较,SMMC7721转染IL-17 siRNA后,IL-17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干扰IL-17后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MMP-2和MMP-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Th17/Treg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失衡现象,IL-17、IL-10、IL-6和TGF-β等细胞因子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沉默IL-17可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并抑制MMP-2和MMP-9表达,IL-17可能通过调控MMP-2和MMP-9参与调节肝癌细胞的侵袭。  相似文献   

13.
Th17细胞是T辅助细胞家族成员,以产生白细胞介素(IL)-17等细胞因子为特征.目前研究证实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心肌炎是一种在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预后上都具有异质性的疾病,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炎症是其主要发病机制,该病被视为心血管内科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Th17细胞是一类独立于Th1、Th2的CD4^+T细胞亚群,在其分化过程中需要白细胞介素(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转录因子ROR-γt及STAT3等参与,分泌IL-17、IL-22、IL-6等多种细胞因子,并参与多种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旨在阐述Th17细胞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皮肌炎患者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与意义.方法 选取68例皮肌炎患者为皮肌炎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外周血CD4+IL-17+/CD4+T细胞百分率、核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CD4+Foxp3+)调节性T细胞/CD4+T细胞百分率,采用ELISA测定两...  相似文献   

16.
Th17细胞是一种独立的Th细胞亚群.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系列细胞因子参与了针对Th17细胞的调控.这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白介素6(IL-6)是Th 17细胞分化的启动因子;IL-23是分化的促进因子;γ干扰素、IL-4则是分化的抑制因子.Th17细胞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IL-17加重了气道炎症,参与了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7.
Th17细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CD4+T细胞亚群,主要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7等细胞因子发挥促炎作用,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本文就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肾脏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更深入地认识肾脏病的发病机制,为肾脏病诊治寻找新的靶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外周血的Th17和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异常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IL)-6、IL-17、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诊断标准收集NSAA患者78例,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IL-6、IL-17和TGF-β1水平,选取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并比较其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NSAA患者的Th17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Treg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Th17/Treg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SAA组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SAA组IL-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AA组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reg与Th17细胞无相关,Th17与IL-17水平有相关性.结论 Th17/Treg异常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有关.相关细胞因子TGF-β1、IL-6与Th17与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有关,可能是导致NSAA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SSc是一种复杂的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以皮肤和内脏器官的纤维化、炎症和血管病变为主要表现。但SSc的病因仍不明确,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Th17/Treg)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Th17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最近的研究发现, SSc的免疫反应中, Th17/Treg的失衡偏向于Th17的增殖, 而参与这一过程的炎症因子IL-17、IL-21、TGF-β、IL-6和IL-23在炎症、纤维化和血管的病变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Th17细胞及其增殖过程中的相关炎症因子, 有望成为SSc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核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规律。方法连续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发病后6、24 h和3、7、14 d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抽取3.0 ml全血,抽取对照组3.0 ml全血,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IL-17水平。结果①急性脑梗死后6 h,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急性脑梗死后24 h和3、7 d,患者的Th17细胞百分率分别为(0.98±0.19)%、(1.25±0.23)%、(1.09±0.21)%,高于对照组(0.84±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急性脑梗死后24 h和3、7 d患者外周血RORγt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1±0.16、0.49±0.19、0.42±0.17,高于对照组0.29±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④急性脑梗死后24 h和3、7、14 d患者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34±15)、(68±29)、(41±21)、(32±14)ng/L,高于对照组的(21±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⑤急性脑梗死后14 d,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IL-17水平增高,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