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横突上嵴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法与传统植钉法植入术治疗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胸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以横突上嵴为标志确定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植入相应的椎弓根螺钉,对照组以传统椎弓根螺钉植入法植入相应的椎弓根螺钉,术后分别以CR及CT测量螺钉位置及钉道四壁的完整程度,以侧壁穿透率、手术前后胸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丢失程度、Cobb角丢失情况判断手术疗效,随访观察有无继发脊髓神经损伤及脊柱畸形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平均Cobb角及椎体侧比穿透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随访2年,均未出现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结论横突上嵴法确定的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23例并与同期同类骨折17例做比较研究,观察脊髓功能改善、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Cobb角的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平均随访17.7个月,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增加56.6%,Cobb角由术前27.1°恢复到8.9°,无断钉及松动.对照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增加47.6%,Cobb角由术前32.1°恢复到14.4°,有5例出现内固定松动,2例骨不连.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力学性能,减少内固定物折断、松动、椎体高度再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提高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体成形术。结果术后Cobb′s角由术前26.2°减小至2.5°,伤椎椎体高度由术前56%恢复至95%。随访15例,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椎体前缘高度无丢失,Cobb′s角无增大,且无人工骨泄漏情况。结论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置入万向螺钉椎弓根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老年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中选择经伤椎置入单向螺钉椎弓根固定治疗的51例为对照组,同期接受经伤椎置入万向螺钉椎弓根固定治疗的43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围术期一般情况,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等;分别于术前、术后4 w、术后12 w,检测并比较患者Cobb角、伤椎后缘高度比及伤椎前缘高度比,以评价恢复状况;围术期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调查活动能力;术后随访12 w,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12 w,两组Cobb角较术前降低,伤椎前缘、后缘高度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12 w,两组ODI得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术后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螺钉脱落、断裂等情况发生。结论老年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患者经伤椎置入单向或万向螺钉行椎弓根固定治疗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但万向螺钉置入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术中失血量也较少,故在获得同等固定效果的前提下,万向螺钉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5~2014-05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4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予经损伤椎体后路钉棒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椎弓根植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损伤节段椎体Cobb角、固定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CODI)、骨折愈合情况及椎体高度压缩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损伤节段椎体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VAS及COD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率(82.60%)明显高于对照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9.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能有效降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体不愈合率,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02~2010-11收治的5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3例(6钉组),跨伤椎双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18例(4钉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和Cobb's角.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结果 三椎均顺利完成椎弓根螺钉植入,放置横连杆.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能良好,无切口感染,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s角恢复满意.术后随访1年,6钉组效果优于4钉组(P=0.002).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可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个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为0.5-2年的随访。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缘高度增长的数值和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椎体的前缘高宽度和后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角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使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能促进患者伤椎高度的恢复,有效改善Cobb角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GSS系统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03~2016-03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伤椎置钉GSS系统进行治疗。术后第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伤椎置钉GSS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以来的3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进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观察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等情况。结果32患者得到随访,3例失访,出现并发症5例。术后按ASIA评级,患者神经损伤有较大的改善。术后1 a,Cobb角由术前29.81°矫正到12.16°、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35.50%恢复到84.97%、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83.38%恢复到89.78%。结论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联合附加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01~2013-12收治的6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附加伤椎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一年,对比治疗前后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VAS疼痛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级。结果术后一年观察组Cobb角为(6.19±1.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6±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7,P=0.008);术后一年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为(94.22±10.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5±9.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7,P=0.018);术后12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为(0.97±0.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0.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3,P=0.024);两组患者ASIA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76,P=0.246)。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联合附加伤椎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昌林 《山东医药》2009,49(23):104-105
目的 观察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对同期收治的2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椎体高度、Cobb角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情况等。结果术后患者椎体高度恢复达70%~100%,Cobb角由术前28°(13°~39°),降至6°(2°-12°),24例神经功能恢复至D级和E级;随访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表现,无断钉及钉板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技术相对完善,解剖清楚,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脊柱侧凸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节段经椎弓根螺纹钉固定融合术对腰腿等下肢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脊柱侧凸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30例,均为多节段受累,且Cobb角均大于20度。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全节段固定组70例和短节段固定组60例,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观察2年。观察指标:①腰腿疼痛JOA评分;②椎间隙前缘与后缘高度、减压节段椎体前缘高度;③术前与术后Cobb角;④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⑤术后并发症。结果130例患者获得了2年随访,在随访期内矫正度数、椎间隙高度无异常,全节段固定组融合节段、JOA评分、缓解率、ODI指数改善情况显著优于短节段固定组(P<0.05)。结论全节段固定较短节段固定治疗老年脊柱侧凸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膨胀型椎弓根钉(EPS)结合伤椎普通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EPS结合伤椎普通椎弓根钉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伤椎Cobb角、术前及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及脊柱融合情况,术后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结果 27例患者术后随访18~31〔平均(24±2.7)个月〕,其中5例于术后18~24〔平均(21.5±2.2)个月〕行内固定取出术;所有患者螺钉稳定性及骨融合良好;术后1 w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与术后1 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为(19.2±2.7)分。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等;1例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予以局部理疗、药物治疗等对症治疗,术后1个月症状完全恢复。结论经后路EPS结合伤椎普通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胸腰段骨折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1 d 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治疗过程中行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 1年2月至2012年10月,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23例无神经功能损伤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前、术后1d、术后3 m、术后6 m、术后12 m和术后18 m分别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通过测量CT矢状位图像获得骨折椎体前缘、中间的椎体高度,并测量伤椎局部矢状位Cobb角.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 m(平均22 m).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和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天伤椎前缘和中间的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矢状位Cobb角则由术前(16.5±4.7)°显著下降至(5.7±3.2)°(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发现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以及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压缩椎体以及相邻椎体新发骨折出现.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满意,可以防止椎体高度再次丢失和相邻椎体新发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6.
李振  齐建军  董明岩 《山东医药》2012,52(23):17-1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7个月对伤椎及上下椎体进行X线检查,计算伤椎前、中、后缘及伤椎高度值、伤椎Cobb’s角,观察伤椎愈合恢复及并发症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和7个月伤椎前中后三线高度较术前均有满意恢复,Cobb’s角无明显矫正丢失,无切口感染、神经症状加重、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患者神经功能得到较好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均有1~2级神经功能改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移植及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同时可防止骨折缺损及脊柱平背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观察组和接受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椎体融合情况、机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明显低对照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后3、6、9、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有助于改善椎体愈合情况,促进椎体融合,提高机体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4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按照椎体塌陷程度分为严重骨折组(27例)和一般骨折组(33例),均通过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椎体变化。结果严重骨折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椎体中部高度恢复率小于一般骨折组,而Cobb角矫正度大于一般骨折组(P0.05)。VA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在严重骨折组和一般骨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骨折组和一般骨折组中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Cobb角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一般骨折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明显大于严重骨折组(P0.05)。结论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一般骨折和严重骨折均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可以明显纠正椎体塌陷和Cobb角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比较治疗前后受伤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Cobb’s角矫正情况、椎管截面积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利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伤椎前缘和后缘高度、椎管截面积均增加,Cobb’s角减小,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51例为对照组,行3D打印技术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51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腰椎复位情况、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伤椎前后高度比显著低于观察组,矢状位后凸Cobb角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19.68±2.86)分、(21.34±3.15)分],均低于观察组[(22.68±3.01)分、(25.64±3.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略高于观察组(3.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可有效减少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X线使用次数,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利于术后腰椎复位及腰椎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