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次电切对T1G3膀胱癌复发的影响。方法130例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病理证实为T1G3期膀胱癌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实验组65例患者为首次膀胱肿瘤电切术后4~6周行第二次膀胱电切术外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65例患者为首次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应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所有患者术后每3个月行膀胱镜复查,记录肿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24个月,实验组复发24例,复发率为36.92%,对照组复发38例,复发58.4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经二次电切后其复发肿瘤与对照组相比数目少、体积小、无疾病进展、生存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电切可降低T1G3期膀胱癌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李元  鲜鹏  刘南  罗宏  李俊  戴君勇  宋彦平 《重庆医学》2016,(12):1635-1637
目的:探讨经尿道二次电切(Re‐TUR)治疗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意义及安全性。方法该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接诊的41例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首次膀胱肿瘤电切术后4~6周进行Re‐TUR治疗。其中男33例,女8例。首次手术肿瘤单发者24例,多发者17例。肿瘤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3 cm者13例,小于3 cm者28例。首次治疗均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理报告均为T 1期尿路上皮癌。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检7例有肿瘤残留或肿瘤复发(17.07%),其中的3例为肿瘤基底肿瘤残留,4例为新发肿瘤;1例患者Re‐T U R病理分级从G2升至G3。随访3~27个月(平均13.2个月),复发9例,其中Re‐T U R阳性者3例(42.86%,3/7),Re‐T U R阴性者6例(17.65%,6/34)。结论经尿道Re‐TUR治疗T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可行,其意义主要在于遴选出高危患者进一步积极治疗,对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浅表性膀胱肿瘤采用经尿道二次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首次手术后采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观察组在首次电切治疗4周后进行二次电切治疗,并进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平均(13.5±4.6)个月,对照组总体复发率60.0%,观察组总体复发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级别肿瘤的复发率为68.2% (15/22),观察组高级别肿瘤的复发率为21.7% (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二次膀胱肿瘤电切术可明显降低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术后复发率,更准确地进行肿瘤分期和发现残存肿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T1G3期膀胱癌2种电切方式的二次电切临床疗效。方法:将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T1G3期膀胱癌患者82例, 随机分为2组, 术后4周内行第二次电切, 其中38例行 TURBT, 44例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率、肌层缺失率及二次电切术后病理分期。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率和肌层缺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次电切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BT出血少、切割层次清晰, 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 降低术中闭孔神经反射, 提高肿瘤病理分期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R-TURBt)治疗膀胱肿瘤73例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开放手术组)治疗膀胱肿瘤67例的临床资料,将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TURBt+R-TURB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均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结论:TURBt+R-TURBt治疗非浸润性膀胱肿瘤,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多次操作、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电切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6例,4周后再次电切,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无严重出血或膀胱穿孔等并发症.随访3-36个月,复发4例.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低等优点,再次电切可将其有效地修正,并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张盛龙  刘长  杨兵  刘传浩 《中外医疗》2014,(28):102-103
目的探讨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行尿道二次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均等、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实验组的25例在首次电切术治疗后,于原部位行二次电切术,并在术后实施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对照组的25例在经首次电切术治疗后,未实施二次电切术,直接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进行辅助治疗。结果比较实验组、对照组于治疗后置尿管所用时间、病症恢复所用时间,实验组所用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肿瘤复发率,明显实验组肿瘤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实施尿道二次电切术,可显著降低肿瘤复发率,增强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索经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二次电切对减少经尿道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复发率及改善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我院TURBT术后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57例, 其中单次电切组109例, 二次电切组48例。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 对比两组复发率及各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情况。结果 复发患者主要为T1期及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2例患者在二次电切后纠正病理诊断。二次电切组复发率低于单次电切组(P<005)。 结论 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可进一步明确肿瘤分期, 降低高危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延缓进展、改善预后。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二次电切的手术指针, 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repeated-TURBT,Re-TURB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二次电切的意义及指征。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被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56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二次电切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行TURBT;观察组25例,该组患者于首次TURBT后8周左右返院行二次电切术。2组患者术后均行术后即刻灌注与维持性灌注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常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两组患者术后均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同时还需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及肝功指标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χ2=0.144,P>0.05)、年龄(t=-1.03,P>0.05)、肿瘤单发及多发(χ2=0.750,P>0.05)、肿瘤分期(χ2=0.120,P>0.05)、肿瘤分级(χ2=0.002,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观察组患者在二次电切术中有3例(12%)发现肿瘤残余,其中Ta期2例,T1期1例,分期均与首次电切病理结果一致。在术后随访中,观察组共有5例(20%)复发,其中Ta期2例,T1期2例,1例于二次电切术后11个月出现进展,由T1期进展为T2。对照组有17例(55%)出现复发,其中Ta期12例,T1期4例,1例于术后18个月由T1期进展为T2期。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2,P<0.05),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率低于常规肿瘤电切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膀胱穿孔、输尿管口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合并症。结论 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容易复发或进展;对于首次电切肿瘤分期≥ T1、高级别肿瘤(G2及G3)、肿瘤直径≥ 3 cm或多发肿瘤(≥ 3个)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能早期发现及清除残留的肿瘤,明显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电切标本要求有平滑肌组织,有助于准确评估肿瘤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二次经尿道电切(Re TUR)加术中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并与单次电切术(TURBt)后即刻灌注吡柔比星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接受TURBt后即刻灌注吡柔比星的浅性膀胱肿瘤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观察组于4~6周接受Re TUR加术中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随访12个月,观察分析对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膀胱肿瘤切除率100.00%。随访期间,两组均有3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对照组复发15例,复发率为46.88%;观察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21.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经尿道电切加术中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具有良好的预防复发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均手术治疗,随访1—5年,疗效确切。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膀胱肿瘤安全有效止血效果好且避免TUR(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13.
我们三家医院自1979年~1988年12月共对111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119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随访疗效比较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76例,女35例;年龄18~79岁。单发肿瘤83例,多发性25例,颈口多发息肉2例,另有1例前列腺癌侵及膀胱颈部合并出血的病人行TURBT。术后2~8个月复发者8例,均再次行TURBT。膀胱内瘤体数目最多者满布右侧膀胱壁,肿瘤体积最大者4×4×4cm~3,最小者0.3×0.3×0.3cm~3,病理检查为移行细胞癌78例,腺癌3例,乳头状及内翻性乳头状瘤23例,颈口多发性息  相似文献   

14.
膀胱肿瘤电切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病人及家属易于接受.我科自2003年6月~2006年3月为138例膀胱肿瘤病人实施了此项手术,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28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2~38个月,平均24.6个月。结果28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平均时间17min(5~30min),无膀胱穿孔及术后继发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留置导尿管3—7d,术后定期使用丝裂霉素等药物膀胱内灌注化疗,术后随访平均24.6个月,4例复发(14.3%),肿瘤复发后再次行TURBT。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可多次重复及安全性高等优点,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第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4例(观察组)初次行TURBt治疗后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第二次TURBt治疗,观察残余肿瘤存在与否及位置,肿瘤病理分期、分级的变化,根据第二次TURBt的结果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案。以同期单次行TURBt治疗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结果观察组49例(52%)发现有残余肿瘤,15例(16%)有肿瘤分期或分级的升高,根据二次TURBt结果,有15例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随访18~36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组5例(5%)肿瘤复发,对照组9例(21%)肿瘤复发。结论第二次TURBt治疗是揭示肿瘤实际情况、评估分期、检测残存肿瘤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高分级、肿瘤较大和肿瘤多发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同时可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与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23例膀胱肿瘤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膀胱肿瘤患者全部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切除率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中术后大出血、电切综合征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定期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膀胱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4.34%。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治疗膀胱肿瘤较好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森  胡江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24-2424
目的:探讨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电切浅表性膀胱肿瘤62例,并采用术后丝裂霉素和卡介苗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结果:术中无膀胱穿孔,无输尿管损伤,无中转开腹手术。随访3个月~24个月,1例多发性膀胱肿瘤术后6个月复发,二次行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12个月再次复发行膀胱全切。其余61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尿道TURBt治疗浅表膀胱肿瘤,手术安全,出血少,创伤小,生活质量高,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患者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的4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在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临床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最终护理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有效率、膀胱痉挛评定结果、护理满意度更为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膀胱痉挛症状,减轻疼痛,进而促进患者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李挺 《甘肃医药》2015,(1):61-6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42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随访9~4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42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70分钟,平均45分钟。无术后继发出血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常规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3~7d,术后定期向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羟喜树碱。术后随访平均24个月,18例复发(44.4%),肿瘤复发后再次行TURBT7例,其余病例转上级医院行膀胱全切治疗。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可多次重复及安全性高等优点,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但复发率较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该手术方式或采取更好联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