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是否有所改善。方法:随机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n=40)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患者(n=40)不予认知行为治疗。治疗观察为期6个月。患者在入组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分;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是否有所改善。结果:大部分分测验项目、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智商总分等在患者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89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予以认知行为治疗合并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另一组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及治疗后2、4、6、8周末分别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研究组第4周末起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及PANSS总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二组间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药物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末和36周末进行评定。结果:第24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因子分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第36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ANSS总分(P<0.01)、阳性症状分(P<0.01)、阴性症状分(P<0.05)、一般精神病理分(P<0.05)、PSP分值(P<0.05)和ITAQ分值(P<0.0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作为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精神分裂症患者即使坚持服药,但仍有25%~60%的患者存在幻觉、妄想等症状,约75%首发和稳定期的门诊患者不愿长期服药,依从性很差[1]。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能被患者及家属接受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联  相似文献   

5.
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许俊亭  张晓南  胡昕华  王晓明  周翔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28-2129,2134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症状的疗效.方法: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组以及单纯常规治疗组.90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了研究,85例患者完成研究.结果:认知行为治疗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得分 (F=5.42, df =2,86; P=0.006)和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得分(F=4.99, df=2,86; P=0.009)显著改善.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患者的症状无显著改善.回归分析表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而只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会更有可能出现症状的恶化,延长住院天数.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61名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的门诊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30例)给予利培酮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31例)使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8周后,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PANSS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及不良反应的评定.分别在治疗第2、4、6、8周进行疗效评价;于第8周末评价副反应.结果 两组的HAMD总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并认知行为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开放式管理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封闭式管理并一般的心理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入组6周时、入组12周时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社会功能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间MRSS、NOSIE-30、SD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组6周时观察组MRSS、NOSIE-30、SDS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入组12周时观察组MRSS、NOSIE-30、SDS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开放式管理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效果肯定,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9.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认知行为护理疗法 (治疗组), 时间12 个月,采用PNASS 量表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末、12个月末进行评定.并与常规药物治疗的60 例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 12个月末治疗组PANSS量表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认知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认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治疗,而对照组仅限于一般健康教育,并随访1年。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8周末、1年后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ITAQ、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3.24,2.40,2.41;P〈0.01),均以认知治疗组显著较好。结论:认知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分析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疗效。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龙岩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5例,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3个月,幻听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对照组采用常规认知指导,研究组采用系统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两组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临床疗效总印象量表、不良情绪等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临床疗效总印象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自杀风险、暴力风险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者配合团体认知行为,可改善症状表现,减轻焦虑、抑郁不良情绪,降低自杀风险与暴力风险,提升日常生活能力,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CBT)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疗效和预后观察。方法:选取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CBT合并奥氮平组)和对照组(奥氮平组)各30例,研究组在口服奥氮平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CBT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末及随访结束时,研究组与对照组同期对比,PANSS各项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半年随访时,研究组SDSS大部分项目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3.3%和51.7%,研究组与对照组停药率分别为6.7%和31.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BT合用奥氮平治疗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比单一药物治疗更具有优越性,近期疗效更明显,治疗依从性更好,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治疗,两组患者治疗为3个月。通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精神病量表(BPRS)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5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行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之一.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其症状和社会功能明显改善[1].但随着自知力的逐渐恢复,部分患者出现对疾病的病耻感,从而存在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基于心境障碍的认知行为模型,建立的一种不连续的、限定时间的、结构式的心理干预方法[2].研究证明CBT能明显改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3].本研究采用CBT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CBT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疗效,以期提供可借鉴的临床经验. 作者单位:于文斗(150000,黑龙江,哈尔滨市普宁医院)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常有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了防止和延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衰退,早日回归社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行为工娱治疗及认知行为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行为认知和放松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冲动行为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间收治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采取行为认知和放松疗法,对照组给予精神科传统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8周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和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MOAS评分、PAN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8周两量表的各因子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行为认知和放松疗法有助于缓解暴力冲动行为,促进科室和患者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取向的社工小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介入的影响。方法:招募伴有焦虑情绪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名参加认知行为取向社工小组,同时随机选取同病区接受常规住院治疗护理的1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焦虑量表、简明生存质量评定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进行前后测试比较。结果:前测数据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后测数据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取向社工小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和心理层面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利培酮结合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诊断(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分为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纯利培酮治疗的对照组,每组3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评定。评定量表采用一般资料、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量表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PANSS 量表阴性症状分数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之间其他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 MCCB 量表的语义流.性、连线测验、符号编码、持续操作、情绪管理分数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培酮结合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的临床效果较单纯利培酮的治疗,为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分别应用药物治疗、药物合并MECT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疗程4周.在治疗不同时点采用韦氏成人记忆测验(WM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间患者不同干预时点记忆商数(MQ)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测验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干预时点记忆商数(MQ)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测验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