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9例,分为氯吡格雷组(137例),阿司匹林(132例),出院后的1、3、6、12个月各随访1次。主要指标:(1)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经CT诊断的脑出血;(3)消化道或皮肤出血。结果氯吡格雷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和TIA的发生率(5.84%)低于阿司匹林组(26.52%),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吡格雷组出血发生率(6.57%)低于阿司匹林组(6.8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并未增加出血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心绞痛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而致,以不稳定型较为常见,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及时恰当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我院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疗效。方法:135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常规治疗。治疗组(他汀组)69例口服阿托伐他汀和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进行脑梗塞的二级预防,随访12个月。结果:他汀组再发暂时性局部脑缺血发作(TIA)、非致死性脑梗死、主要终点发生率分别为5,3,10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10,25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且安全,患者耐受性高。  相似文献   

4.
隋欣  赵宏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726-372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是指伴有局灶病症的短暂性、可逆、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如不及时治疗,1/3以上患者可发展成为脑梗死[1].TIA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无特效疗法.本文就我院收治的TIA患者采用氯吡格雷片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并予临床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TIA患者90例,纳入标准:(1)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脑出血等其他颅内病变;(2)首次发病;(3)排除消化性溃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缺陷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4)患者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通过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同期观察组则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82.86%,且P<0.05;2组本次未治疗时心绞痛在起病频次和每次持续时长的对比当中P>0.05;而疗程后观察组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该病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评估并比较2组血脂水平、凝血功能、颈动脉斑块、血流动力学变化、血小板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部内中膜厚度(IMT)和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同组治疗前,而观察组比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稳定颈动脉斑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和第三大致残原因[1-2]。脑卒中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其主要发生于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群[3]。因此,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脑卒中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68%,出血性脑卒中占32%[4]。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8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最高[5]。因此,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有助于减轻脑卒中对社会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15例UAP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0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治疗)与联合治疗组(10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等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组(94.5%比76.4%,P<0.01)。两组治疗后hsCRP、IL-6、总胆固醇(T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且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hsCRP[(5.35±1.37)mg/L比(3.36±1.25)mg/L]、IL-6[(17.36±4.58)pg/ml比(12.28±3.24)pg/ml]、TC[(7.69±1.20)mmol/L比(4.35±1.20)mmol/L]、TG[(3.35±1.02)mmol/L比(1.29±0.25)m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3.7%比16.0%,P=0.002)。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小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在基础用药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在基础用药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用药,两组患者均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4.18±1.01)mmol/L、甘油三酯(TG)(1.46±0.8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1.72±0.71)mmol/L、ESS评分(62.84±15.33)、ADL评分(27.89±11.29)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1.35±0.54)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1年短期疗效及对患者预后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ACI患者。应用病历号单双分组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100,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和对照组(n=100,采用阿托伐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0%,P<0.05);研究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a颗粒膜糖蛋白(CD)62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量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ACI的1年短期疗效显著,经过治疗后血脂、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均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张继红 《内科》2012,7(6):596-59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预后的影响,为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关托洛尔、硝酸甘油、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及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前后hs.CRP、IL-6水平及6个月后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1.998,P=0.0042);心电图疗效评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1.948,P=0.0075)。治疗后两组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能降低hs-CRP、IL-6水平,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明显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4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他汀组2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223例给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随访12个月,他汀组再发暂时性局部脑缺血发作(TIA)、非致死性脑梗死、主要终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脂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伴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形成、高脂血症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明显降低,与主要终点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氯吡格雷 (Clopidogrel)是一种无活性的前体药物 ,需要在肝脏内转化成活性物质 ,并通过与血小板P2YacADP受体结合而发挥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氯吡格雷在人体肝内活性转化的机制 ,目前仍不清楚。在用一种新型的床旁血小板聚集度计测定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功能影响时 ,该文的作者发现当患者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 (Atorvastatin)时 ,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就会显著降低。由于阿托伐他汀通过肝内的CyP3 A4酶代谢 ,因此该文的作者推测 ,阿托伐他汀可能抑制氯吡格雷通过P45 0CyP3 A4酶进行活性转化这一过程 ,从而消弱氯吡格雷抗血小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在降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率的应用。方法行冠状动脉介入冠心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炎性因子、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提升,且研究组更高(P0.05);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明显降低,研究组更低(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显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良心脏事件,预防心脏再狭窄,调节血脂,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Brophy报道,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如果同时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增加。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为无活性的药物前体,在体内经细胞色素P4503A4酶(CYP3A4)的作用转化为活性成分。在PCI术后,氯吡格雷是常用的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抗血小板药物,阿托伐他汀可能与氯吡格雷的无活性药物前体竞争性结合CYP3A4,从而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PAG)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39/52),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40/52),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前后PAG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6%(3/52),明显低于对照组21.54%(11/52)。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可起到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但氯吡格雷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不良反应低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疗效。方法:130例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随机分入肠溶阿司匹林组(75mg,1次/d,n=65)或氯吡格雷组(75mg,1次/d,n=65),观察两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氯吡格雷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且TIA发展为脑梗死的患者比例有减少的趋势;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总体安全性至少与后者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118例,根据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4-5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M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MC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脑部供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孙志国 《山东医药》2011,51(3):82-8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及肠溶阿司匹林片口服,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疗程均为28d。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脂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O.05或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好、安全性高,且可明显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