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CNKI、VIP、万方中文期刊等数据库1980~2014年9月间收录的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相关文献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并对各种证型糖尿病用药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03首方剂中共使用155味中药,总用药频次1082,其中补益药43味,总频次414。疗效突出的高频补益药依次为黄芪、山药、麦冬、当归、甘草、熟地黄、枸杞子、人参、白术、太子参;其中补气药居于首位,补阴药紧随其次。在与补益药配伍的其他中药中,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是与之配伍最为频繁的三类药。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可知,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常用麦冬、北沙参、黄芪;阴虚热盛型常用黄芪、西洋参、阿胶;阴阳两虚型常用熟地黄、巴戟天、益智仁;湿热困脾型常用甘草、黄芪、绞股蓝;血瘀脉络型常用当归、黄芪、鹿茸。结论:基于数据挖掘的2型糖尿病治疗中补益药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和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月经过少治疗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古今206首月经过少治疗方剂用药从功效、四气、五味及归经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其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结合传统中医逻辑推理与类比方法,就月经过少方剂用药范围进行梳理。结果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理药8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87.70%;补血药、补气药占补虚药物的71.55%;四气中温、平2类药累计频率达69.63%;五味中甘、苦、辛3类药物累计频率达96.41%;归经中肝、脾、肾3类药物累计频率达67.85%。结论月经过少治疗方剂总体用药以补益药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温平为正;归经以肝、脾、肾为主,突出“女子以肝为用”之说。  相似文献   

3.
目的整理并总结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心绞痛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女性心绞痛提供理论依据和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对中药组方进行统计,利用WPS Excel软件建立方药数据库,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中药的频数、聚类规则进行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心绞痛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获得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心绞痛处方327首,其中涉及中药221味,总计出现频次5 256次。统计显示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心绞痛的常用药物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等,并挖掘出最常用药对17个和药组搭配15个。结论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心绞痛可从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理气安神、清热化痰等方面入手,其中生脉散、桃红四物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方剂为临床治疗本病的常用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挖掘卢秉久教授针对酒精性肝病的辨治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临床病例采集,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卢秉久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有效方剂100条,使用89种药品,累计使用频次为1231次。使用频次≥20的中药有15味,药性主要为凉性,药味主要为苦味,多归于脾、肝二经。使用频次在25次以上的核心药组共11组,20组可以用于新处方聚类的药物组合及新处方10首。结论:卢秉久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以健脾祛湿为主,对于兼证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治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卢秉久教授针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辨治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临床病例采集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卢秉久教授治疗PBC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纳入100例病例,共筛选出有效方剂100条,使用132种药物,累计频次为1 169次。使用频次高于30的中药有22味。药性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温性、凉性、平性、寒性、热性;药味依次为甘味、辛味、咸味、酸味、苦味、涩味;归经主要入脾、肝、胆经,其次为胃、肺、肾、膀胱经。使用频次在30次以上的核心药组共15组,18组可以用于新处方聚类的药物组合及新处方9首。结论:卢秉久教授治疗PBC主要以祛湿为主,围绕祛湿,可采取健脾渗湿、活血祛湿、温阳化湿、解表散湿、行气祛湿、清热燥湿、淡渗利湿等方法。为进一步总结卢秉久教授对于PBC治疗经验及探寻新药处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法为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等医学数据库中以补肾法为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报道(共检索5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以Excel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数据进行药的频率,归经和功效的统计分析;并应用关联规则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中药对的应用规律。结果在54首方剂中,出现了103味中药,出现频次共为616次,在药物核心系数(H)的统计中,黄芪,地龙,水蛭,川芎,当归,牛膝等药物的应用;在归经的统计中,归肝经,肾经,心经,脾经的药味和积分比较高;在功效的统计中,补益(补阴药、补血药、补阳药、补气药)活血化瘀和平肝熄风类药的使用次数较高;在药对的统计分析中,黄芪-地龙,黄芪-川芎,地龙-水蛭等药对的使用频率较高。结论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药物的核心系数(H),归经,功效和药对的频率进行统计,能较好的发现补肾法为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用药规律,能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中药灌肠治疗肝衰竭的用药规律,为规范中药灌肠治疗肝衰竭提供新的借鉴和思路。方法:收集中药灌肠治疗肝衰竭的文献,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因子及聚类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高频药物主要有大黄、赤芍、厚朴、枳实、茵陈、蒲公英、丹参等;药物类别主要为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药性多为寒性及微寒药,其次为温性药;药味多为苦,辛、甘次之;归经多为肝、胃、脾及大肠经。结论:经过初步探索与挖掘得出了中药灌肠治疗肝衰竭的基本规律,但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探《医方考》中治疗脾胃相关病症方剂用药,分析其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方法]以《医方考》为检索源,对《医方考》中治疗脾胃相关病症方剂、用药进行收集、分类,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利用频数分析确定治疗脾胃病的常用药物,并对其药性、药味、归经及配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08首,涉及中药132味,治疗脾胃相关病症常用药为甘草、白术、陈皮、人参、茯苓、半夏、大黄、干姜、黄连、白芍、当归、木香、苍术,常用中药主要为补气药、理气药为主,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主要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主要归为脾经、胃经、肺经等。[结论]吴崑先生在《医方考》中治疗脾胃相关病症时,甘草为治疗脾胃相关病症的核心药物,异功散为基础组方,健脾补气、行气化滞为基本法则,味苦、性温,归脾经之药可作为首选,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5年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关键词“肝纤维化”和“中药”,检索时间限定为2016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处方,将处方录入Excel表格,建立中药治疗肝纤维化数据库,将Excel表格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得出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用药规律。结果:总共纳入85篇文献,整理后得出85首处方;分析得出使用频次前10中药依次为丹参、鳖甲、黄芪、甘草、白术、当归、柴胡、白芍、茯苓、赤芍;药物四气以寒性、温性、平性药物为主;五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肺经、心经、胃经、肾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24组,关联规则13条;聚类分析得出4类聚类组合。结论:中药治疗肝纤维化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补益正气为主,兼以清热利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周亚滨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统计,以进一步总结周亚滨教授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9月1日—2019年8月30日经周亚滨教授诊治的高血压病人完整而有效的门诊病历资料106份,采用Excel软件及SPSS 24.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类别、药物频数及聚类分析,得出高频用药类别、常用中药、药对及药物组合。通过统计结果,探讨周亚滨教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用药特点。结果:本研究纳入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106首,涉及中药150味,总使用频次为1 990次,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有34味,累计使用频率达68.99%,其中天麻、钩藤、半夏、白术、菊花、决明子、夏枯草、葛根、川芎及丹参出现频次在50次以上,为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涉及用药种类13类,分别是平肝息风药(19.07%)、补虚药(18.13%)、清热药(13.33%)、活血化瘀药(11.27%)、解表药(10.27%)、化痰止咳平喘(8.80%)、安神药(7.87%)等所占比例较大,其占88.73%。聚类分析获得6个常用药对和3个聚类方。结论:周亚滨教授治疗高血压内服方药以清热平肝、滋阴补肾为主,再根据个体配合活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为VD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2年5月1日治疗VD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复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检索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复方67首,涉及197味中药,药物总频次548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石菖蒲、丹参、黄芪、三七、人参、当归、天麻、淫羊藿、远志。药物性味归经方面,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性、寒性等;药味以甘味为主,其次为苦味、辛味等;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心经、脾经、肺经、肾经等。药物功效以润肠通便、滋阴养血、强筋壮骨、祛风止痛、安神益智、活血祛瘀等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中高频药物组合有“川芎→黄芪”“黄芪→石菖蒲”“丹参→石菖蒲”“丹参→川芎”“远志→石菖蒲”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8次的18味高频中药聚类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VD的核心组方为黄芪、川芎、丹参、三七、石菖蒲、远志、熟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古今文献用药规律并比较二者异同。方法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处方信息,建立有关药物分类、功效、性味归经的数据库,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古方170首,涉及药物197味。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为肉桂、甘草、当归、干姜、陈皮;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药物种类分别是温里药、补虚药、理气药;药性温>热>平>寒,药味辛>苦>甘>淡>酸。共纳入现代方剂149篇,涉及药物162味,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丹参、川芎、炙甘草、黄芪、当归;使用频次位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药性温>寒>平>凉,药味甘>苦>辛>酸>淡。对古今方剂中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古方聚为6个核心药物群,发现8个药对。今方共聚为4类,发现8个药对。结论古方治疗冠心病用药以温里散寒、补虚扶正为主,善用小方;现代方剂用药以益气活血为主,临床不限从心论治,还应注意调理脾、胃、肝、肾,同时强调肺经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名中医王昌俊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门诊处方,探讨王昌俊教授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医院处方系统收集王昌俊教授经辨治为原发性肝癌的门诊处方,提取方药信息,用EXCEL建立处方用药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专家体会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69例,有效门诊方处共295首,使用中药共142味,142味中药按功效可分为17类,用药频次排前5类中药分别为的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药性前3位依次为寒、温、平;药味前3位依次为甘、苦、辛。聚类分析显示可归为5类中药:补气行气类、健脾益胃类、清热散结类、活血通络类和理气和胃类。结论:王昌俊教授辨治肝癌用药规律以调理气机的中药为主,注重健脾益胃类中药的运用,辨证用药与辨病用药相结合,辅以活血化瘀类中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组方用药的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收录的治疗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采用频次分析、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组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304首中药复方,涉及153味中药,出现频数最高的单味中药为黄芪(280次),其次为丹参(250次);聚类数量为3类时较好,常用药物包括红花、桃仁、当归、赤芍、黄芪、丹参、川芎、瓜蒌、薤白等,演化得到核心组合7个;关联分析显示,黄芪配伍丹参、红花配伍桃仁、黄芪配伍当归是常用的药对;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0个主成分。结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药类以活血化瘀、补气、理气、止血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为高血压病中药沐足治疗提供临床用药依据。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文献,时间截至2017年3月。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应用Excel 2003录入和整理并进行校对,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药物分类、归经等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共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85篇,涉及中药101味,用药频次604次;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牛膝、夏枯草、钩藤、川芎、吴茱萸;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最多类别分别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其次是补虚药;中药归经以肝、肾、脾、心经为主。结论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用药以活血化瘀、平肝熄风为主,辅以清热、补虚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中药药性及症-证-法-方-药网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中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采用SPSS Statistics对中药进行聚类分析,SPSS Modeler进行关联网络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症-证-法-方-药网络。结果:共纳入方剂145首,包含中药161味。中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主要采用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等组方;症-证-法-方-药网络提示本病的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证较为常见,症状以心悸、气短、乏力、水肿等的频次较高,治法以活血利水、益气活血、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为核心,方剂以苓桂术甘汤、生脉散、真武汤、血府逐瘀汤为高频方剂,组方的核心药物包括丹参、黄芪、茯苓、川芎、桂枝、人参、麦冬等。结论:构建了中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症-证-法-方-药网络,客观反映了本病的辨证分型和临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的临床病例数据挖掘及分析卢秉久教授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征与用药经验。方法:采集并记录电子病历以建立医案数据库;使用频次频率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彩超及合并病情况)、中医证候要素(主诉症状、舌象及脉象)、中药药味及作用功效;采用Apriori算法对统计得出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并绘制网络图;运用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以树状图将数据结果可视化展示;基于数据挖掘结果探索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点,挖掘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名家诊治经验。结果:共纳入329例病例,发病以中年人居多,93.01%的患者BMI超过正常水平。高脂血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高尿酸血症为高频合并病。出现频次最高的舌脉要素分别为淡红舌、白腻苔及沉脉。纳入处方329首,涉及中药164种,高频药物共12味,以补虚药占比最高。关联分析得出18个核心药组,系统聚类得出6类新处方。结论:卢秉久教授认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病位在肝脾,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浊瘀”是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治疗应以“祛湿化浊、活血通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分析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0月,检索公开发表的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中的药物信息,对所用药物使用频次、类别、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2篇,涉及药物79种,其中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中药为柴胡、丹参、白芍、茯苓、川芎、甘草、郁金、白术、合欢皮、桂枝;药物类别使用频次居前4位的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补气药及安神药;药性以温性药为先;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心经、肝经为主,其次为脾经、肺经、肾经。结论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主要病机归纳为"虚""瘀""郁",本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应遵循心肝同调原则,主要以活血行气、疏肝解郁、补气养心为法,性味以温类药、甘辛苦为主,选用归心、肝经为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邵冬珊主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邵冬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门诊处方数据,运用Microsoft Excel、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 3.9.1软件,统计处方中的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提取核心药对,分析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处方共679张,涉及中药204味,高频用药包含甘草、丹参、败酱草、白术等;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味主要为甘味、苦味;归经主要为肝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枸杞子、半夏-黄芩等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核心药对。结论:邵冬珊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以扶正气、和枢机、解郁结为主,并根据患者不同证候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理论认识与临床体会,从五脏虚证每兼痰瘀为患,补益方剂多通补配伍,补益药味多通补功效兼具,以及临床上脾虚多夹瘀,肾虚必血瘀等诸方面的讨论,提出脏病虚证应以通补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