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用药期间注意监测患者肝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128,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IL-6、NO、ET-1水平及F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及FM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伤。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并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40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尼可地尔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口服。患者均行静息心肌核素扫描(ECT)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检测治疗前后(随访3个月)血浆内皮素(ET-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尼可地尔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ECT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尼可地尔组治疗后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率及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尼可地尔组较对照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率及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学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尼可地尔组的ET-1、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而NO水平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ET-1、hs-CRP和NO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尼可地尔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机制来改善微血管性心绞痛症状,提高运动耐量,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DM、NO分别为(8.33±0.79)%和(78.69±9.88)μmol/L,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1和hs-CRP水平分别为(64.28±5.67)pg/mL、(3.62±1.58)mg/L,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DM、NO分别为(8.33±0.79)% 和(78.69±9.88)μmol/L,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1和hs-CRP水平分别为(64.28±5.67)pg/mL、(3.62±1.58)mg/L,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性因子、细胞黏附分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ACS行PCI病人6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PCI术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输注丹红注射液。于PCI当天清晨、术后次日清晨、术后2周清晨,分别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ELISA法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各时间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观察组PCI术后2周hs-CRP、ICAM-1、VCAM-1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术后2周ET-1、vWF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NO、FMD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降低ACS病人PCI术后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胞黏附分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有效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皮功能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患者3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对照组23例,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浓度,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ET-1显著升高,NO、FMD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NO降低有显著性意义。NO、ET-1、FMD均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其受损程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冠心病(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宜昌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脂代谢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 A1)和载脂蛋白B(Apo 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Apo A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po 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及血流介导内皮舒张功能(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FMD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可有效改善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尼可地尔在老年冠心病(CHD)经皮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老年CHD(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据PCI术后尼可地尔治疗分为观察组50例(使用)及对照组45例(不使用)。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水平;超声评估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对比两组术后24 w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RP及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D及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F-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24 w内MACE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401,P=0.036)。结论尼可地尔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PCI术后血管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将2型DM患者分为丹参治疗组和对照组;另外选取48名健康人作为健康组.运用无创超声检查技术,观察用药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0)及内皮素-1(ET-1)的浓度水平.结果治疗前DM各组IMT值和血清ET-1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1),FMD值和NO水平却显著下降(P<0.01),IMT、FMD与NO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IMT值和ET-1水平明显降低,FMD和NO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型DM患者,可以逆转或延迟颈动脉IMT的进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心肌灌注、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行PCI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术前8 h给予80 mg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CTFC)、术前、术后三羟甲基丙烷(TMP)心肌灌注分级,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 w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结果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研究组CTFC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TMP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1w两组患者hs-CRP、NO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1 w两组患者ET-1水平均低于术前,研究组术后1 d及术后1 w hs-CRP及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肌再灌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保定市第三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胰岛素、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降脂药、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ET-1、NO及IL-1、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VEGF、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ET-1、TNF-α及I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的影响。方法将9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设为治疗组,给予福辛普利控制血压,治疗周期为3个月,治疗前后监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30名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完成上述指标的监测。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VEGF、ET-1、hs-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经福辛普利治疗3个月后,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VEGF、ET-1、hs-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NO水平仍低于对照组(P<0.01),VEGF、hs-CRP、IL-6、ET-1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福辛普利具有良好降压效果,能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且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合剂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一氧分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近冠脉造影阳性且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和基础治疗加冠心合剂治疗,治疗一周后,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中NO、ET-1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O水平升高,ET-1水平降低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术后与术前相比,NO和ET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合剂能够升高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NO,并降低ET-1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对术后患者的血清脂联素、血管内皮功能、炎症介质及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PCI术前7 d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脂联素、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脂、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 较之同期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血清脂联素、NO、HDL-C和FMD均显著增高(P<0.05);血浆ET-1、hsCRP、TC、TG、LDL-C、CK-MB、cTnI和MACE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和增加脂联素水平来减少PCI术后的心肌损伤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18,(6)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降脂、调节血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管扩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水平、血管内皮收缩因子-1(EP-1)水平以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 5%)显著高于对照组(70. 0%),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FMD、血清NO水平均显著升高,EP-1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FMD、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疗程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生频率及心绞痛发作平均持续时间显著低(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冠心病患者,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心绞痛症状,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能与其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清NO和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PCI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86例,随机分为匹伐他汀观察组(n=44例)和辛伐他汀对照组(n=42例)。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变化,观察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水平明显升高,ET-1明显下降,hs-CRP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对照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6.7%)显著高于观察组(2.3%)(P0.05)。结论匹伐他汀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XBXP)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SXBXP)各40例,疗程8 w。比较两组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栓素B2(TXB2)、血清肌酐(SCr)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FMD、NO、6-Keto-PGF-1a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1、TXB2分别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另外SCr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 SXBXP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6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106例与对照组10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内皮舒张因子(NO)、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D均升高,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NO升高,ET下降,变化幅度较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O、ET均无明显变化,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将2型DM患者分为丹参治疗组和对照组;另外选取48名健康人作为健康组。运用无创超声检查技术,观察用药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的浓度水平。结果:治疗前DM各组IMT值和血清ET-1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1),FMD值和NO水平却显著下降(P〈0.01),IMT、FMD与NO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IMT值和ET-1水平明显降低,FMD和NO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型DM患者,可以逆转或延迟颈动脉IMT的进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正常血脂和高血脂的高血压病(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将正常血脂(NC组)和高血脂(HC组)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共 8周,NC组, n22;HC组,n24)和未用药对照组(NC组,n21;HC组,n24);运用无创超声检查技术,观察用药前后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的浓度水平.结果治疗前NC、HC各组IMT值和血清E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n40)明显升高(P<0.01),FMD值和NO水平却显著下降(P<0.01),IMT、FMD、NO与LDL-C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治疗8周后,NC、HC各组IMT值和ET-1水平明显降低,FMD和NO水平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他汀治疗组的IMT、ET-1降低更明显(P<0.05),FMD和NO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他汀治疗组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正常血脂和高血脂的高血压病患者,可在有效调脂的同时,发挥其非调脂作用,逆转或延迟颈动脉IMT的进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