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男性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及降脂疗效。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20mg,共16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10mg、20mg均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10mg组治疗后(1.23 0.19)mm比治疗前(1.48 0.26)mm,P<0.05;20mg组治疗后(1.03 0.2)mm比治疗前(1.46 0.23)mm,P<0.05],降低TC、TG、LDL-C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与10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0mg阿托伐他汀能更进一步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血脂、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血脂、血糖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1例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 LDL-C),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组的老年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超声结果正常的老年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脂、血糖可作为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血脂、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等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2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将其与体检中心63名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颈部血管多普勒、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FIB、CRP、GhbA1C.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压、LDL-C、TG、FIB、CRP、血尿酸、GhbA1C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P<0.05或 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血压、LDL-C、TG、FIB、CRP、血尿酸、G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结论 血压、LDL-C、TG、血尿酸、FIB、CRP、GhbA1C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39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斑块者79例(观察组),无颈动脉斑块者60例(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RP含量。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CRP水平,分析颈动脉斑块与血脂和CRP水平相关性。结果观察组IM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与LDL-C、TC、TG和CRP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LDL-C、TC、TG和CRP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FIB的关系.结果 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TG、LDL-C、apoB、FIB浓度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和对照组,内膜增厚组TG、LDL-C、apoB、FIB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LDL-C、Lp(a)、FIB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 LDL-C、Lp(a)、FIB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检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FIB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将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BG)浓度、D2聚体(D-D),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FBG的关系。结果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组TG、LDL-C、apoB、FBG浓度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和对照组,内膜增厚组TG、LDL-C、apoB、FBG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LDL-C、Lp(a)、FBG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 LDL-C、Lp(a)、FBG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检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FBG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补肾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口服舒降之和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64例)口服补肾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颈动脉管腔直径、斑块面积、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斑块数量、斑块面积、TG、TC、LDL-C、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中药可显著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显著抑制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280例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抗血小板凝聚、脑细胞保护剂、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动脉斑块积分,观察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脂、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动脉斑块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降低CRP的表达,稳定并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可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男性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及降脂疗效.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共16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均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10 mg组:治疗后(1.23 0.19)mm比治疗前(1.48 0.26)mm,P<0.05;20 mg组:治疗后(1.03 0.2)mm比治疗前(1.46 0.23)mm,P<0.05],降低TC、TG、LDL-C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与10 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0 mg阿托伐他汀能更进一步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老年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140例,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慢性肾脏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观察组)69例和慢性肾脏病不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71例。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结果观察组年龄及吸烟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性别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F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SH和FT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CIMT、TG、TC、LDL-C、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FT3水平与CIMT、TG、TC、LDL-C、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FT3水平下降和老年晚期慢性肾脏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可能通过血脂异常和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常规对症治疗,给予两组患者抗凝剂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口服;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小檗碱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并以超声监测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接近(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总TC、TG、LDL-C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薄,不稳定斑块减少(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不稳定斑块减少情况比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对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增强其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正五聚蛋白(PTX)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240例,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75例、稳定斑块组80例和内膜增厚组85例。另选取经颈动脉彩超检查无异常体检者82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四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及PTX3水平。结果各组年龄、性别及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三组TC、TG、LDL-C、PTX3、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PTX3、hs-CRP呈增高趋势(P<0.05)。与内膜增厚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TC、TG、LDL-C水平、IMT均显著升高(P<0.05),不稳定斑块组HDL-C显著降低(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HDL-C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颈动脉IMT与血清TG、LDL-C、hs-CRP、PTX3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TC、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TX3和hs-CRP作为炎性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呈正相关,可反映患者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26例(实验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128例(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管壁内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Apo B水平。结果实验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双侧颈动脉(CCA)内径和颈内动脉(ICA)颅外段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实验组的HDL-C和Apo A1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C、TG、LDL-C和Apo 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斑块组TC、TG、LDL-C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而HDL-C水平低于无斑块组(均P0.05)。结论血脂各指标水平异常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变重要的观察指标,临床可以通过降低LDL-C和Apo B水平,提高HDL-C和Apo A1水平,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4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治疗12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最大长度和厚度.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患者TC、TG、LDL-C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大小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调脂,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90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n=30),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30),对照组(n=30),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3组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结果治疗6个月后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对TC,TG,LDL降低,颈动脉I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减少均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荷丹片,两组患者均给药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炎性标记物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 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TG、LDL-C、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观察组的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炎性细胞因子IL-6、hs-CRP、MMP-3,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IL-10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作用,并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理论的散结通脉方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的影响。方法 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散结通脉方,治疗12 w。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血脂、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变化。评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无明显差异(P0. 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 05);且治疗组在降低TC、TG、LDL-C水平、颈动脉IMT和斑块Crouse积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基于痰瘀同治理论的散结通脉方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脂代谢紊乱,逆转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软化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软化丸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四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管内皮功能(内皮微粒)。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测量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较治疗前降低(P 0.05),HDL-C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两组内皮细胞微粒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管软化丸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6,(1)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证实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观察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钙以及普罗布考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长径及斑块厚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TC、TG及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IMT、斑块长径及斑块厚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IMT、斑块长径及斑块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有效缩小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血脂异常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360例血脂异常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80例,试验组服用黄连素,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均服用2年,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1年、2年后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血脂及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尿酸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黄连素和辛伐他汀两组治疗两年后各项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年后与治疗前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AD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2年后与治疗前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进一步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AD进一步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幅度显著(P0.05)。结论黄连素可使血脂异常病人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明显缩小或消失、CCAD增加,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提示黄连素治疗血脂异常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