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家族型帕金森病(PD)α-突触核蛋白(α-Syn)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对大鼠原代神经元的神经毒性。方法取大鼠前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体外孵育的α-Syn聚集体。培养14 d后,MTT法和神经元流式细胞术观察神经元的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聚集体的分布。硫磺素S染色观察细胞内包涵体的形成。结果加入α-Syn聚集体各组的原代神经元细胞活力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加入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的原代神经元细胞活力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的原代神经元细胞活力下降较野生型α-Syn聚集体显著(P0.05)。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在1~14 d内随培养时间而增加(P0.05);在1~10μmol/L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毒性增加(P0.05)。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可以进入原代神经元内,并可在细胞内聚集而形成硫磺素S染色阳性的斑块。结论家族型α-Syn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对原代神经元具有神经毒性,此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这一现象对阐明家族型PD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鹏  许洁  安恩训  于顺  何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3952-3954
目的观察α-突触核蛋白(α-Syn)和其家族性突变型A30P和A53T对大鼠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取大鼠前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分组培养。在培养基中添加α-Syn和其突变体A30P、A53T,培养至1 h、2 h和4 h进行观察,比较A30P、A53T与α-Syn对原代培养神经元生长的影响。神经元以成像显微镜观察并计数,Western印迹法、免疫荧光法、单克隆抗体阻断实验鉴定各蛋白作用的特异性。结果添加α-Syn组的神经元培养至1 h、2 h和4 h时,其神经元的平均存活率大于对照组和添加A30P、A53T组(P<0.05)。A30P组和A53T组的神经元存平均活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增加蛋白的浓度,α-Syn组神经元存活率与添加A30P和A53T组差异越大(P<0.01)。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证实α-Syn可由培养基进入到神经元内,而A30P和A53T不能进入神经元。结论α-Syn在大鼠皮质原代神经元培养初期对其存活率具有促进作用,而其突变体A30P和A53T无这一作用,这一现象与其发生家族性突变有关,并可能成为导致PD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核酸疫苗免疫对MPTP慢性帕金森病(PD)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该实验室成功构建的α-syn核酸疫苗-pVAX1-hα-Syn84-140用Qiagen试剂盒大量制备α-syn质粒;24只MPTP慢性PD小鼠随机分为3组:疫苗组、空质粒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肌注pVAX1-hα-Syn84-140重组质粒,pVAX1空质粒和PBS各100 μ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 w,末次免疫后2 w,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及中脑黑质α-syn表达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变化.结果 pVAX1-hα-Syn84-140核酸疫苗免疫组小鼠的类PD样症状与空质粒和PBS对照组相比显著减轻(P<0.01);小鼠中脑黑质α-syn表达较对照组减少约30%(P<0.01) ,且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较空质粒和PBS对照组增多了31%~39%(P<0.01).结论 pVAX1-hα-Syn84-140核酸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对帕金森病小鼠产生较好的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核酸疫苗免疫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核酸疫苗免疫对MPTP慢性帕金森病(PD)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实验室成功构建的α-syn核酸疫苗-pVAX1-hα-Syn84-140用Qiagen试剂盒大量制备α-syn质粒;24只MPTP慢性PD小鼠随机分为3组:疫苗组、空质粒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肌注pVAX1-hα-Syn84-140重组质粒,pVAX1空质粒和PBS各100μ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w,末次免疫后2w,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及中脑黑质α-syn表达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变化。结果pVAX1-hα-Syn84-140核酸疫苗免疫组小鼠的类PD样症状与空质粒和PBS对照组相比显著减轻(P〈0.01);小鼠中脑黑质α-syn表达较对照组减少约30%(P〈0.01),且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较空质粒和PBS对照组增多了31%~39%(P〈0.01)。结论pVAX1-hα-Syn84-140核酸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对帕金森病小鼠产生较好的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比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亚急性模型和慢性模型的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亚急性模型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 25 mg/kg,每天1次,连续注射7 d;慢性模型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 25 mg/kg,每周注射2次,连续注射5 w。通过爬杆实验和悬挂实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组小鼠行为学改变明显,而亚急性组小鼠无明显改变。在爬杆实验中,慢性组小鼠爬杆所用的时间长于亚急性组;悬挂实验中,慢性组小鼠悬挂时间低于亚急性组。两组小鼠纹状体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但慢性组与亚急性组相比DA含量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而5-HT含量未见明显改变(P>0.05);中脑黑质致密部TH阳性细胞减少方面,亚急性组下降至对照组28%,慢性组下降至对照组的17%;慢性组HE染色切片中的神经细胞凋亡最多,而亚急性组神经细胞相对凋亡较少。结论 MPTP的PD小鼠慢性模型与亚急性模型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与人类PD相似的临床症状,是以后进一步研究PD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潜在稳定模型。  相似文献   

6.
王蓉  欧阳敏    萍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768-277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MG)诱导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前列腺素E2(PGE2)及一氧化氮(NO)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关系。方法 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腹腔注射百草枯;对照组2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小鼠行为活动。分别于腹腔注药后3、6 w处死小鼠,高效液相法测定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部位MG胞数、TNF-α、IL-1β、PGE2及NO表达。结果腹腔注药后3 w和6 w模型组小鼠脑内多巴胺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6 w后模型组小鼠黑质致密部MG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NF-α及IL-1β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3 w和6 w后模型组与对照组PGE2及NO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MG增生、活化及其表达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是导致PD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硫辛酸(LA)对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的Wistar大鼠36只,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LA组各12只,对照组大鼠给予背部皮下注射1 ml/kg的葵花油,模型组、LA组给予注射2 mg·kg-1·d-1的鱼藤酮,LA组注射鱼藤酮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20 mg·kg~(-1)·d~(-1)的LA,均为1次/d,共注射30 d。观察各组大鼠在建模期间的活动量、食欲、步态、毛色等一般状态。检测各组大鼠黑质和纹状体内的酪氨酸羟化酶(TH)含量,对比各组大鼠的黑质TH/β-actin值、纹状体TH/β-actin值,同时检测并对比各组大鼠黑质区域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光密度值、白介素(IL)-1β光密度值以及纹状体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对照组黑质TH/β-actin值、纹状体TH/β-actin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黑质TH/β-actin值、纹状体TH/β-actin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黑质区域TNF-α和IL-1β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黑质区域TNF-α和IL-1β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纹状体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纹状体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纹状体GSH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纹状体GSH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LA能有效改善PD大鼠的疾病症状,同时能保护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LA可作为研究PD治疗药物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平颤方)联合褪黑激素(MT)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前脑纹状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中药联合MT治疗PD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SD大鼠60只,分5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T组、中药组、中药+MT组.模型对照组和各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N-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PD模型,用爬杆法和迷宫试验测量大鼠行为学改变和智力状况,Bax/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法检测前脑纹状体凋亡细胞. 结果 PD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爬杆能力下降和智力减退;与病理对照组相比,用药实验组尤其是中药+MT组大鼠行为学异常可部分或全部改善(P<0.05),前脑纹状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Bax基因表达受抑制(P<0.01),同时前脑黑质纹状体通路细胞凋亡减少(P<0.01).结论 中药平颤方联合MT通过抗氧化应激途径,激活Bax/Bcl-2系统,调节前脑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DA)神经活性,抑制细胞凋亡和改善PD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熟地平颤颗粒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及黑质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大鼠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实验设立正常对照组、帕金森病模型组、左旋多巴(LD)组、LD+中药(TCM)组,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旋转圈数、旋转持续时间以及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的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黑质内α-syn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内α-syn、TH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PD组大鼠旋转圈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0.05)。与同期PD组比较,LD组第7天、第14天的旋转圈数旋转持续时间均低于PD组,第28天的评分高于PD组(P0.05);与同期LD组比较,LD+TCM组自第21天起的旋转圈数、旋转持续时间评分显著降低(P0.05)。LD组大鼠用药后第14天起的AIM评分逐步增高(P0.01);LD+TCM组治疗前后A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α-synmRNA表达增高,Levodopa组与PD组比较,α-synmRNA明显增高,LD+TCM组较LD组α-syn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D组较正常对照组α-syn表达增加s TH表达降低;LD组与PD组比较,α-syn表达增加s TH表达降低;LD+TCM组与LD组比较,α-syn表达降低s TH表达增加(P0.01)。结论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可以引起α-syn过表达,进一步加重中脑黑质区的神经损伤,造成行为学症状恶化。熟地平颤颗粒结合左旋多巴治疗PD有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中药通过抑制α-syn的过表达,减少了黑质多巴胺能细胞的损伤,有效缓解了帕金森病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单侧PD损毁模型,并用中药天麻钩藤饮(浓度为5.13 g/ml)进行治疗,共给药14 d.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变化,同时运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大鼠中脑黑质、纹状体部位活性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 神经行为学方面,模型组大鼠治疗前后旋转圈数无显著差异;天麻钩藤饮组大鼠旋转圈数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模型组活性氧、MDA明显升高,GSH、GSH-Px、SOD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而天麻钩藤饮对其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可以明显改善PD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变化,并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帕金森(PD)病人脑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放射自显影法观察PD标本(PD组)中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的含量改变,并与非神经系统疾病脑标本(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PD组多巴胺D1受体标记信号在壳及尾状核比对照组减弱,黑质多巴胺D1受体的标记信号比对照组增强;灰度值分析显示,壳及尾状核的灰度值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1.35%和10.52%,而黑质比对照组减了48.89%(P0.01)。结论多巴胺D1受体在PD人脑标本壳及尾状核的表达降低、黑质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慢性帕金森病(PD)小鼠中脑黑质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表达与免疫炎性反应变化情况。方法采用MPTP小剂量长期注射诱导慢性PD小鼠模型,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小鼠,实验组给予MPTP/丙磺舒背部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丙磺舒背部皮下注射。注射完毕后3 w,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在形态学上采用HE染色观察黑质细胞丢失情况,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和α-syn表达及中脑黑质CD11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出现竖毛,动作减少等类PD样症状;实验组小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α-sy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小鼠中脑黑质CD11b和TNF-α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且α-syn表达与CD11b表达成线性正相关(r=0.67)。结论 MPTP慢性PD小鼠中脑黑质部α-syn表达显著增加同时伴有小胶质细胞激活增加,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对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观察组大鼠50只,将蛋白酶抑制剂注入大鼠的右侧黑质致密部位,构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模型,对照组大鼠50只采用生理盐水注射。观察两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情况,通过HE染色检测路易(小)体形成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黑质部位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路易(小)体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1)。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α-Sy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可以导致路易(小)体形成率及黑质部位α-Syn形成,是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核苷酸寡聚结合域蛋白(NOD2)基因敲除对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PD模型组(注射MPTP),NOD2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NOD2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NOD2组(注射MPTP)。对注射14 d的各组小鼠进行旋转行为学检测鉴定建模效果,TUNEL法观察黑质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黑质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2和活化的含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酶切Caspase)-3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脑黑质脑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DA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变化。结果注射MPTP 14 d后,PD模型组和NOD2组均发生不同程度旋转(P0. 05),且模型组旋转次数显著高于NOD2组(P0. 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NOD2对照组相比,PD模型组和NOD2组凋亡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 05),且NOD2组明显少于PD模型组(P0. 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NOD2对照组相比,PD模型组和NOD2组TNF-α和酶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 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 05),且NOD2组TNF-α和酶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D模型组(P0. 05),NOD2组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PD模型组(P0. 05)。PD模型组和NOD2组TH阳性神经元数量、DA和HVA含量较对照组和NOD2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 05),且NOD2组均明显高于PD模型组(P0. 05)。结论 NOD2基因敲除对PD小鼠DA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注射MPTP引起的凋亡阳性细胞数、酶切Caspase-3和TNF-α蛋白表达的升高及减轻注射MPTP引起的Bcl-2蛋白表达、TH阳性细胞数、DA含量和HVA含量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过表达Calbindin D28k(CB)时,纹状体细胞抗损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57BL/6小鼠连续5 d腹腔注射MPTP,构建成功PD模型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Ⅰ组(注射HIV Ⅰ)和CB-HIV-Ⅰ组(注射CB-HIV-Ⅰ),每组10只,连续6周对各组小鼠行为学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CB,Bcl 2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和HIV-Ⅰ组比较,CB-HIV-Ⅰ组小鼠各时间点移动格子次数,第1、2、5和6周站立次数,第6周时游泳和悬挂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B-HIV Ⅰ组小鼠中脑黑质中CB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纹状体细胞中Bcl-2的表达量亦明显升高(P0.01),而Bax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和HIV-Ⅰ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过表达CB时,纹状体细胞Bcl-2/Bax表达上调,提示其与纹状体细胞抗凋亡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急性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后血清环氧化酶-2(COX-2)的动态改变。方法选用健康雌性3、6、10月龄SAMP8小鼠各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用药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MPTP 14 mg/kg,1次/2 h,共4次,制成急性损伤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同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次给药后1、3、7 d进行行为学观察及生化指标的检测。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其运动功能,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黑质多巴胺(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环氧化酶(COX)-2的表达,比较不同年龄组SAMP8小鼠各时间点损伤的差异。结果各年龄组MPTP小鼠水平穿格数与垂直站立次数均减少,DA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3、6月龄相比,10月龄小鼠上述指标下降更明显;各用药组小鼠血清COX-2表达从第1天开始即明显增高(P0.05),第3天增高最明显,第7天比第3天略有回落,10月龄小鼠比3、6月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衰老是影响帕金森病(PD)模型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的重要因素,并且与环境毒素起协同作用;氧化应激参与了PD早期发病的病理反应过程,并随PD的进展呈动态变化,其反应程度与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五虎追风散对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PD)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鼠黑质区α-突触核蛋白(α-syn)异常聚集及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各16只。颈、背部交替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大鼠PD模型。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加味五虎追风散4.15 g/(kg·d)、8.3 g/(kg·d)、16.9 g/(kg·d)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用相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28 d。比较各组黑质纹状体区α-syn聚集情况及TH蛋白含量。结果行为学观察结果:PD造模大鼠不同程度出现捕捉动作减少、皮毛及尾巴时有竖立、中重度震颤、肢体偏瘫等表现。模型组脑黑质区α-syn含量较空白组增加,TH蛋白含量较空白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脑黑质区α-syn含量较模型组降低,TH蛋白含量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中药高剂量组脑黑质区α-syn含量均低于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P<0.05),TH蛋白表达均高于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P<0.05)。结论加味五虎追风散对PD大鼠黑质纹状体区α-syn异常聚集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增加TH含量,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导致快速老化小鼠(SAMP8)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4只健康雄性12周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和MPTP组,分别于第一次给药后6、24 h、3和8 d 4个时间点处死小鼠,每个时间点3只;背部皮下注射MPTP 20 mg/kg,每2 h一次,注射4次.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各时间点黒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形态及数量、纹状体TH免疫反应性及黑质区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状态.结果 MPTP组和对照组比较: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目于第1次注射后6、24 h、3、8 d分别减少7.06%(P>0.05),12.79%(P<0.05),22.49%(P<0.01),42.39%(P<0.001),其中3 d和8 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纹状体TH免疫反应性(COD值)减低,6 h(P<0.05),24 h(P<0.01),3 d(P<0.001),8 d(P<0.001),其中24 h与3 d比较差异显著(P<0.05);尼氏染色可见对照组细胞多,形态完整,胞核饱满,核仁清晰,尼氏体丰富.MPTP注射后逐渐出现细胞胞核固缩,核仁模糊不清,胞体及胞核形态不规则,崩解,细胞稀疏,残存的细胞周围可见大量细胞碎片.结论 MPTP可导致SAMP8小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减少及纹状体DA能纤维丢失等帕金森样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路改善6-羟基多巴胺(6-OHDA)所致帕金森病小鼠神经退行性病变。方法将30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6-OHDA致病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Res治疗组)脑内分别注射6-OHDA诱导帕金森病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Res治疗组给予Res灌胃治疗(20 mg/kg),6-OHDA致病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4 d后腹腔注射吗啡,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脑黑质内多巴胺神经元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脑黑质内Caspase-3表达,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实验小鼠脑黑质内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p-GSK-3β)蛋白含量。结果 Res治疗组小鼠30 min内向右旋转圈数低于6-OHDA致病组;6-OHDA致病组小鼠脑黑质内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率高于正常组(P0.05),Res治疗组小鼠脑黑质内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率低于6-OHDA致病组(P0.05);6-OHDA致病组小鼠脑黑质内Caspase-3较正常组增加,Res治疗组小鼠脑黑质内Caspase-3含量较6-OHDA致病组降低(P0.05)。6-OHDA致病组小鼠脑黑质内PI3K、p-Akt、p-GSK-3β蛋白含量均低于正常组(P0.05),且Res治疗组PI3K、p-Akt、p-GSK-3β蛋白含量较6-OHDA致病组升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改善由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运动功能障碍,并降低脑黑质内多巴胺神经元凋亡,这种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抑制GSK-3β活性实现。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模型实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模型的实用性及黑质神经元的凋亡特征。方法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大鼠模型,5周后用自制梯子和跑步机模型测试大鼠行为学指标。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黑质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对比其凋亡情况。结果在梯子实验中,PD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行走速度下降,行走时间延长(P〈0.05),行走失误率显著增加(P〈0.01);在跑步机实验中,PD模型大鼠较正常对照组持续爬行时间显著缩短,一定时间内的跌落次数增加(P〈0.01)。组织学观察PD模型大鼠注射药物侧黑质神经元显著减少,凋亡细胞显著增多,胞质染色加深。结论本文造模大鼠在自制梯子和跑步机实验中的行为学改变与黑质神经元凋亡程度相一致,此实验方法可以初步用于PD大鼠模型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