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冠脉内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MI行PCI患者80例,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级别、住院期间及治疗2个月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分别为90.0%和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治疗2个月后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7.5%、35.0%,对照组则分别为10.0%、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AMI急诊PCI术后TIMI血流状况,降低AMI急诊PCI术后患者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9月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替罗非班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及术后静脉输注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36h~48h。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术。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无复流或慢血流、TIMI帧计数,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TIMI血流改善,盐酸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56.8±13.3)%vs(51.7±11.4)%。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且不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高血栓负荷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2009~2013年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高血栓负荷的患者283例,其中血栓抽吸导管(TAC)+替罗非班+常规手术组(A组)76例,替罗非班+常规手术组(B组)72例,常规手术组(C组,对照组)135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罪犯血管TIMI血流变化、术后1 w及1年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PCI术后即刻达TIMIⅢ级血流比例三组间有差异(P0.05);(2)术后1 w及1年LVEF及LVEDD,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三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PCI术后1年总MACE发生率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MACE发生率均最低(P0.05);(4)三组间大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AC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术后TIMI血流、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不增加患者大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药物的基础上合用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于该院住院的ACS合并DM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40例(肝素组),低分子肝素联合半量替罗非班组44例(半量组),低分子肝素联合全量替罗非班组42例(全量组),观察三组出血事件发生率,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半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衰、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及心源性死亡)。结果三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量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肝素与半量组(P<0.05),肝素与半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半量与全量组发生率低于肝素组(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合并DM且行PCI治疗的老年患者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加强抗血小板治疗较只应用基础抗凝抗栓治疗效果好,且应用半量盐酸替罗非班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STE-ACS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凝抗拴治疗及PCI,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量替罗非班(起始推注量为10μg/kg,之后0.15μg·kg-1·min-1静脉泵注,持续24 h),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半量替罗非班(起始推注量为5μg/kg,之后0.075μg·kg-1·min-1静脉泵注,持续24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为2~3级者所占比例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M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MPG为2~3级者所占比例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小板减少症。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轻度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量或半量替罗非班联合PCI术均能有效改善NSTE-ACS患者冠在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但半量替罗非班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脉内应用半量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2.1—2015.1入院的125例行急诊PCI的老年(>70岁)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替罗非班组冠脉内注射小剂量盐酸替罗非班(5μg/kg),继而以0.075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24小时,对照组不予应用。对比分析两组PCI术后IRA 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及心肌灌注分级(TMP),PCI术后3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结果 PCI术后IRA TIMI 3级比例替罗非班组高于对照组(91.94% vs 79.37 %, P<0.05),CTFC亦显示替罗非班组低于对照组(22.79±5.75vs 31.36±4.72, P<0.05);心肌灌注分级TMP2级以上的比例替罗非班组高于对照组(74.19% vs 55.56%, P<0.05);出血并发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MACE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对照组(6.45% vs 19.05%, P<0.05)。结论: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冠脉内应用半量盐酸替罗非班可以迅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IRA TIMI血流分级,改善心肌灌注,减少无复流发生,而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减少了MACE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154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A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66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未使用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组在急诊室即给予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血流分级及血流速度、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住院期间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替罗非班组中IRA的TIMI 3级复流出现率明显增高,血流速度明显增快,CTFC减小,TMPG 3级获得率高;两组以上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MACE和出血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STEAMI患者急诊行PCI早期使用替罗非班能显著提高IRA的前向血流,改善术后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8.
刘庆  张新金  李建美 《山东医药》2012,52(16):77-79
目的评估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防治无复流现象的作用以及安全性。方法 11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级别、24 h肌钙蛋白T(CTnT)水平、24 h及30 d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出血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分别为96.8%和88.9%,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分别为3.2%和11.1%,P均<0.05。替罗非班组24 h CTn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ACS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并改善无复流现象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给予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来宾市人民医院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于PCI后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于PCI前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及TIMI帧数、PCI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CI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研究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TIMI帧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研究组患者TIMI帧数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PCI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CI后给予替罗非班相比,PCI前给予替罗非班能更有效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心肌微循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高血栓负荷ASTEMI患者100例,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急诊PCI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急诊PCI中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急诊PCI后1周心功能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CTFC、TM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TM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CTFC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急诊PCI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替罗非班相比,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虽能降低高血栓负荷ASTEMI患者急诊PCI后CTFC,但对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有限,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发病12~24 h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12~24 h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系统随机法分为对照组132例和观察组132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术前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前TIMI血流3级、2级、1级、0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TIMI血流3级率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2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发心梗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发病12~24 h急性心梗患者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TIMI血流,降低MACE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预处理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预防效果及对预后影响。方法:NST-ACS患者276例,被分为联合治疗组(124例,PCI术前冠脉内给予硝普钠+替罗非班预处理)和常规治疗组(152例,常规PCI术前处理)。观察两组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发生情况,术后心肌梗死血流分级(TIMI),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以及住院期间和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率(7.9%比2.4%)及术后24h血清cTnI峰值[(2.85±0.92)ng/ml比(1.98±0.91)ng/m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及6个月MACE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术前预处理可预防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中的无复流现象发生,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冠脉内注射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TIMI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ACS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判定无复流者4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0 μg/kg)26例,硝酸甘油组(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 μg)20例。观察给药后30 min 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2 d后安全性的终点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替罗非班组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TIMI Ⅲ级血流获得率显著高于硝酸甘油组(65% vs 30%,P<0.05);校正的TIMI计帧数显示替罗非班组血流快于硝酸甘油组[(72±19) vs (93±22),P<0.01],两组患者30 d的MACE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硝酸甘油组(4% vs 20%),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替罗非班组出血不良反应较硝酸甘油组略高(12% vs 10%),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血小板减少。结论 冠脉内注射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游涛 《山东医药》2011,51(37):77-78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急性STEMI患者7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对照组各35例。盐酸替罗非班组行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泵入至术后36 h,对照组行常规PCI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冠脉复流、出血事件及术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100%;对照组TIMI 3级血流发生率82.9%,两组比较P〈0.05;术后30 d两组MACE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盐酸替罗非班不增加出血事件。结论老年急性STEMI急诊PCI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冠脉内血栓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6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冠脉血栓病变患者38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替罗非班组在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和(或)支架置入治疗前(后)行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0~30mL,之后进行支架置入,术后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24~48h。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心肌梗死血栓溶解(TIMI)积分、TIMI血流、无复流或慢血流、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MBG),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与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TIMI血栓积分明显下降(0.90±0.14对1.53±0.54,P<0.01),最后TIMI血流改善[(2.78±0.32)%对(2.14±0.23)%,P<0.01],cT-FC降低[(17.9±5.1)%对(25.3±13.2)%,P<0.01],MBG改善[(2.70±0.54)%对(2.06±0.38)%,P<0.01];盐酸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57.1±12.6)%对(51.0±13.9)%,P<0.01];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与MACE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合并冠脉血栓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且不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两组均给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替罗非班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Ⅲ级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MACE: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TIMI)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均于发病12 h内行PCI术.治疗组PCI术中立即将替罗非班按10μg/kg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 ml,冠脉内3 min注射完毕,静脉维持量0.15μg·kg-1·min-136 h.对照组PCI术中静脉负荷量0.4 μg·kg-1·min-130 min,维持量0.15 μg·kg-1·min-136 h.20 min后复查冠脉造影,评价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术后4周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术后TIMI血流Ⅱ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7%比22.9%,P=0.033),TIMI血流Ⅲ级高于对照组(92.3%比75.0%,P=0.018),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8%比18.8%,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比12.5%,P=0.886).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无复流、慢复流的发生率及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PCI,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术后48 h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 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6个月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其可有效改善患者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且并不增加MACE、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IMI血流、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nT)、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将164例入选的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冠脉使用替罗非班组(冠脉组,84例)和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组(静脉组,80例),在急诊PCI术前及完成后测定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流,在发病12、24h采静脉血查CK-MB及TnT。观察PCI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观察PCI术后3d出血事件。随访30d记录MACE。结果:与静脉组比较,冠脉组明显改善PCI术后IRA的TIMI血流[(2.95±0.17)∶(2.84±0.22),P0.05],明显降低12、24h时的CK-MB与TnT水平(均P0.05),明显增加PCI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70%的例数(P0.05)。两组术后出血事件及30dMACE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与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比较,冠脉使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减小心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老年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同时开展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照组在PCI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心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结果研究组术后即刻TIMI3级血流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前研究组、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后研究组、对照组LVEF明显增加,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PCI术中同时开展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能够促进血管再通,改善心肌灌注,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